植物生理学50题答.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52185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生理学50题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植物生理学50题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植物生理学50题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植物生理学50题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植物生理学50题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生理学50题答.docx

《植物生理学50题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生理学50题答.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生理学50题答.docx

植物生理学50题答

《植物生理学》50题

生物工程学院张煜星

1、简述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1)研究内容:

第一,物质代谢-通过植物的水分代谢,.矿质营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研究植物如何利用水和CO2等无机化合物合成为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微生素,生理活性物质(植物激素等内源生长物质)和次生物质,以及这些物质的相互转化与分解;第二,能量转化-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研究植物如何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化学能,以及植物体内的活跃化学能[ADP与ATP,NAD(P)与NAD(P)H2]的转化与利用;第三,形态建成-通过细胞分裂与伸长,研究组织的分化,器官的形成,株体的长大,以及内源物质与环境条件对形态建成的调节作用;第四,信息传递-主要研究除酶以外的微量活性物质(包括激素和第二信息物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第五类型变异-通过各种环境因子的影响,研究植物代谢类型与生理功能的相应变异.

(2)相互关系:

物质代谢与能量转化是形态建成的基础,信息传递是形态建成的前提,形态建成是物质代谢,能量转化与信息传递的必然结果,而类型变异则是植物适应各种环境条件的综合表现。

2、简述生物膜的生理功能

生物膜的生理功能是:

①分室作用:

细胞通过膜系统不仅把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而且把细胞内部分成许多微小区域,即形成各种细胞器,使细胞的生命活动有了明确分工,有条不紊地进行各种代谢过程,同时相互间又有联系,共同完成生理生化反应;②反应场所:

细胞内的生化反应具有特异性,高效性,和连续性,使得某些代谢反应在膜上进行,前一反应的产物就是下一反应的底物,如呼吸链与光合链的电子传递;③吸收作用:

细胞膜可通过简单扩散,杜南平衡,离子通道,离子载体,离子泵,胞饮作用与分泌等方式调控物质的吸收与转移;④识别功能:

膜糖残基严格地分布于膜的外表面,好似"天线"和"触角",能够识别外界的某些物质,并对外界的某些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

3、水势与细胞水势

水势与细胞水势:

在相同温度下,同一体系中每偏摩尔体积水与每摩尔体积纯水之间的自由能差值,叫水势。

由于细胞内存在各种可溶性物质、使水的自由能降低,此时细胞液的水势叫细胞水势。

公式为ψW=ψm+ψS+ψP。

其中,ψm(衬质势),亲水性物质对自由水束缚(水合作用)所引起的水势降低值;ψS(渗透势),溶质颗粒所引起的水势降低值;ψP(压力势),细胞吸水膨胀时细胞壁对细胞内含物产生的静水压而引起的水势增加值。

4、吸胀作用与渗透作用

吸胀作用与渗透作用:

构成原生质及细胞壁的亲水物质吸水膨胀的现象,叫吸胀作用;水分通过半透膜从高势区向低势区移动的现象,叫渗透作用。

5、试述水分对植物的作用

生理作用:

①原生质的重要组分,占70%~90%;②参与光合,呼吸等合成与分解的生化反应;③物质吸收与运转的溶剂;④充足的水是细胞分裂、伸长等生长过程的必要条件;⑤使植物保持挺立姿态;⑥水的理化性质有利于植物的生命活动:

稳定原生质胶体,在导管内形成连续水柱,降低叶温,利用水生植物光合等。

生态作用:

调节大气的温度与湿度;调节土壤的温度、通气、供肥、微生物区系。

6、一个细胞的ψS=-19MPa,ψP=9MPa,将其放入装有纯水的烧杯中。

在放入细胞的瞬间(t0)及达到平衡时(t1),试问杯中的水势和细胞的ψW,ψS,ψP各为多少,(假定细胞体积不变,杯中水的体积无限大)。

to时,杯中水ψW=0ψS=0(纯水)

细胞ψW=ψS+ψP=(-19)+9=-10MPa,

t1时,杯中水ψW=0ψS=0(纯水)

细胞ψW=0(与杯中水达到平衡)ψS=-19MPa

体积保持不变:

ψP=ψW-ψS=0-(-19)=+19MPa

7、一个细胞的ψW=-8MPa,初始质壁分离时ψS=-16MPa。

设该细胞在初始质壁分离时比原来体积小4%。

试计算原来时的ψS、ψP。

根据公式P0V0=P1V1

其中,V0=100%V1=1-4%=96%P1=ψS=-16MPa

P0=P1V1/V0=(-16)×96%/100%=15.36MPa

细胞原来ψs=-P=-15.36Mpa

ψP=ψW-ψS=(-8)+15.36=7.36Mpa

8、生理酸性盐

生理酸性盐:

由于根系选择性吸收而导致溶液酸性升高的盐。

例如(NH4)2SO4,植物吸收NH4+多于SO42-,致使溶液酸度增强

9、单盐毒害

单盐毒害:

把植物培养在某种单一的盐溶液中,即使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不久便会发生根系停止生长、细胞破坏,最后死亡,此即为单盐毒害。

10、列举出10种元素,说明它们在光合过程中的作用。

.①N:

叶绿素、Cyt类。

酶类、光合膜等的组分,参与光反应和暗反应。

②P:

同化力(ATP、NADPH2)的组分,参与光反应与暗反应,尤其是在光合碳循环中的中间产物均含磷酸基,与淀粉合成有关的ADPG,与蔗糖合成有关的UDPG与C3环代谢调节有关的Pi运转。

③K:

调节气孔开放运动,以利CO2进人叶绿体,合成有机物和促进光合产物运输。

④Mg:

叶绿素组分,参与光反应(光能的吸收、传递与转换);某些酶的激活剂,参与暗反应;作为2H+的对应体,形成跨膜的质子动力势差(Δpmf)。

⑤Fe:

Cyt类、Fd.Fe-S蛋白的组分,促进叶绿素合成,参与光反应。

⑥Cu:

PC组分,稳定叶绿素,参与光反应。

⑦Mn:

参与O2的释放(水的光解)。

⑧S:

Fe-S蛋白组分,光合膜组分,酶蛋白组分,参与光、暗反应。

⑨B:

参与UDPG的生成,以利蔗糖合成;与糖分子结合,以利光合产物运输。

⑩Cl:

参与光合放O2。

(11)Zn:

碳酸酥酶的组分,促进CO2的同化。

11、请设计一实验,证明根系吸盐是主动的生理过程。

主动吸收是植物消耗代谢能的生理过程,必然与呼吸作用有关。

采用水培法(营养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32P)培养向日葵植株,分三种处理:

一是正常条件,作为对照(CK),二是培养液中加根系呼吸抑制剂(如NaN3)(TR1);三是培养液中加冰块(t=0℃)(TR2)。

处理后经过一段时间(1~2h),切断茎技,收集伤流,并分别测定伤流体积和伤流中32P的量。

结果是:

CK伤流量最多,32P最多;TRl与TR2的伤流量少于CK,伤流中的量也少于CK。

由此证明:

呼吸强,产能多,吸收矿质也多。

12、已知某种植物的细胞内含有带电荷的不扩散离子,浓度为0.01mol.L-1。

如把这样的细胞置于Na+和Cl-浓度为0.01mol.l-1的溶液中,这时膜内Na+浓度均为0.01mol.l-1。

当达到杜南平衡时,膜内Na+是膜外Na+的多少倍(假设膜外体积等于膜内体积)。

设膜外NaCI浓度降低为X

Na+外原一膜外原来Na+浓度Cl-外原一膜外原来Cl-浓度

Na+内原一膜内原来Na+浓度Cl-内一膜内Cl-浓度

根据定义,达到杜南平衡时,为:

[Na+外原-X]·[Cl-外原-X]=[Na+内原+X]·[Cl-内]

代人相应数字,整理后X=0.012/0.03=0.003(mol.L-1)

杜南平衡后,膜内Na+浓度=0.001+0.003=0.013(mol.L-1)

膜外Na+浓度=0.01-0.003=0.007

膜内Na+是随外Na+的倍数=0.013/0.007=1.9(倍)

13、浓缩效应与稀释效应:

植物生长(即干物质积累)往往受阻于最亏缺的某种必需元素。

当缺乏某种必需元素时引起植物体内其它元素积累的现象,叫浓缩效应,如缺Mo时则NO3-积累;当补充这种必需元素后,而被积累的元素很快被利用,含量降低,这种现象叫稀释效应,如供Mo则NO3-被还原而为植物利用。

14、杜南平衡:

细胞内可扩散的阴阳离子浓度乘积等于细胞外可扩散阴阳离子浓度乘积时的平衡。

15、氧化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

指底物脱下2H进入呼吸链中,利用氧化释放的能量,使ADP与Pi结合生成ATP的过程。

16、底物磷酸化

底物磷酸化:

指底物降解过程中产生某些含P或含S的高能中间产物(PEP,琥珀酰CoA),将其所含能量用于ADP+Pi结合生成ATP的过程。

17、说明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总起来说,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大基本代谢过程。

二者的对立表现在,光合作用是将无机物(H2O和CO2)合成为有机物,蓄积能量;呼吸作用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H2O和CO2),释放能量。

二者的联系表现在:

①互为原料:

呼吸作用的终产物CO2与H2O,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而光合作用的产物C6H12O6和O2又是呼吸作用的原料;②能量代谢:

在呼吸与光合过程中,均有ATP与NAD(P)H2的形成,尤其ATP都是从不同来源的2H经电子传递体系(呼吸链或光合链)而形成的;③中间产物:

虽然呼吸与光合的细胞定位不同,但PPP途径与C3途径的中间产物基本一致,如在叶片中,其中的某些产物极有可能被交替使用。

18、试对暗呼吸与光呼吸进行比较

①细胞定位:

暗呼吸在一切活细胞的细胞质和线粒体中进行,光呼吸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过氧化体、线粒体中进行;②底物:

暗呼吸为糖类,光呼吸为乙醇酸;③能量:

暗呼吸伴有底物磷酸化和氧化磷酸而产生ATP,光呼吸则无ATP形成;④暗呼吸发生底物脱氢,而产生还原力NADH2和NADPH2;⑤CO2:

两种呼吸都产生CO2但暗呼吸(有氧呼吸)CO2的产生只在线粒体,而光呼吸则是在叶绿体和线粒体;⑥中间产物:

暗呼吸尤其PPP途径中间产物丰富,光呼吸中间产物却很少;⑦途径:

暗呼吸有多条途径(如EMP、TCA、PPP),而光呼吸只有乙醇酸循环一条途径;⑧光:

暗呼吸对光无特殊要求,即有光无光照样进行,而光呼吸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⑨意义:

暗呼吸是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中心,而光呼吸是植物对高光强条件下的一种主动适应,以便防止光氧化破坏。

19、若2mol果糖磷酸经线粒体彻底氧化,如果分别以细胞色素氧化酶和交替氧化酶为末端氧化酶时,所产生能量相差多少?

(1)底物磷酸化形成ATP{TCA:

1×2=2

{总计:

3+2=5

{EMP:

1×2=2

(2)NADH2:

{TCA:

4×2=8

{总计:

2+8=10

(3)FADH2:

TCA:

1×2=2

如果以Cytaa3为末端氧化酶时,NADH2的P/0=3;FADHZ的P/O=2。

氧化磷酸化形成ATP:

NADH2:

10×3=30

FADH2:

2×2=4

总计:

30+4+5=39

如果2mol果糖磷酸则为39×2=78ATP。

如果以交替氧化酶末端氧酶,NADH2的P/O=1;FAD的P/O=0

(10×l+5)×2=30ATP

78-30=48ATP相差48ATP

20、光合磷酸化

光合磷酸化指光下叶绿体把光合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使ADP与Pi形成ATP的过程。

21、光饱和现象与光饱和点

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强增加而增加,但超过一定范围之后,光合速率增加很慢,以致达到某一光强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的现象,叫光饱和现象;开始达到光饱和现象时的光强叫光饱和点。

22、简述光合作用的特点。

光合作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一个氧化还原过程。

其中上H2O是电子供体(还原剂),CO2是电子受体(氧化剂)。

①H2O被氧化到O2水平;②CO2被还原到CH2O水平;③氧化还原过程所需能量来自光能,即发生光能的吸收、转换与贮存。

23、简述"Z"字形光合链的特点。

"Z"字形光合链是由1个PSI和1个PSⅡ串联组成的,其特点是:

①PSI与PSⅡ以串联方式协同完成电子从H2O向NADP+的传递。

其中,PSI承担长波光反应,其主要特征是NADP+还原为NADPH2承担短波光反应,其主要特征是H2O的光解与O2的释放。

②在PSI与PSⅡ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电子传递体,具有不同的氧化还原电位。

其中,PQ通过穿梭可形成跨类囊体膜的H+梯度。

③在"Z"'链起点,H2O是最终电子供体(提供4个H+和4e-),并放出q;在"Z"链终点,NADP+是最终电子受体(被还原为NADPH+H+)。

④在"Z"链中有两个部位发生偶联作用,形成ATP(ADP+Pi=ATP)。

⑤在"Z"链中,只有两处(P680Q、P700F430)的电子传递逆着能量梯度进行,需要光能予以推动,其余的电子传递都是顺着能量梯度自发进行的。

24、试解释C4植物比C3植物光呼吸低的原因。

①解剖特征:

C4植物(如玉米)的叶片具"花环"状结构,外侧为叶肉细胞,能够固定CO2;内侧为维管束鞘细胞,能够还原CO2。

②C4植物具两种羧化酶:

PEP羧化酶存在于叶肉细胞,对CO2的Km值低,固定CO2能力强;RuBP羧化酶存在于维管束鞘细胞。

③C4植物的四碳二羧酸途径是附加在卡尔文循环的"CO2泵",一方面固定外来的CO2,同时也固定自身产生的CO2。

与之相比,C3植物无论从解剖特征上还是生化途径上均无上述的明细分工。

CO2的固定与同化均由RuBP羧化酶完成,而且RuBP羧化酶对CO2固定的能力低于PEP羧化酶,(因为其Km值高于PEP竣化酶的Km值)。

25、举例说明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光能利用率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全部光合产物中贮存的能量占照射在该地块上日光能量的百分比。

总的说来,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就是提高作物的光合性能。

具体说来,①增加光合面积:

一是合理密植,尽早使作物的叶面积系数达到并保持在4~5;二是改善株型(这对高秆作物尤为重要),叶小、叶厚、直立(互不遮荫),分蔡密集等。

②提高光合效率:

一是增加CO2浓度,如选好作物行向,便于通风,增施有机肥,深施碳铵;二是降低光呼吸,如施用NaHSO3、a一羟基磺酸盐、2,3一环氧丙酸等光呼吸抑制剂;采用"同室效应"法筛选光呼吸低的品种或品系。

③延长光合时间:

一是提高复种指数;二是人工补充光照;三是调节肥水,防止叶片早衰;四是采用保护地栽培,延长生育期或适时早播。

26、植物光能利用率很低的原因:

①辐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是可见光的一部分(约占太阳总辐射能的40%~50%);②照射到叶片上的光能,10%~15%被反射掉,5%透射掉,而被吸收的80%~85%大多以热能消耗于蒸腾过程(占76.5%~84.5%),真正用于光合过程的仅占0.5%~3.5%;③叶片光合能力的限制:

如叶片早衰、呼吸(包括光呼吸)消耗、CO2供应不足、水分亏缺、营养不足、环境胁迫、病虫伤害等。

27、源库单位

源-库单位:

包括源(叶片)、库(贮藏器官)及其连接二者的输导系统,即植物的营养物质在空间上按区运输与分配。

28、比集运量比集运量:

指有机物质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韧皮部横截面积的量(g.cm-2.H-1)。

29、简述有机物质分配的基本规律

①分配方向:

,总的方向是由源到库。

②分配特点:

一是按源一库单位进行分配;二是优先分配给生长中心;三是就近供应,同侧运输;四是成龄叶片之间无同化物供应关系。

③再分配再利用:

衰老器官中的物质分解运至生长中心再次被利用。

30、作物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

作物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有三种类型:

①源限制型:

源小库大,限制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源的供应能力。

由于源的供应能力满足不了库的需求,因而结实率低,空壳率高,有时因库对源的同化物进行征调,导致叶片或根系早衰,或因同化物供应不足引起落花落果。

②库限制型:

源大库小,限制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库的接纳能力(即总库容量)。

由于源叶中的同化物输出受阻,光合产物积累,导致叶片光合速率明显下降。

③源库互作型:

过渡状态的中间类型,其产量形成由源库协同调节,(自身调节能力强,可塑性大),增源增库均能达到增产目的。

31、顶端优势:

指植物主茎的顶芽抑制侧芽或侧枝生长的现象。

32、先端优势:

指某些植物(如苹果、桃、梨)的主茎顶芽不抑制侧枝生长,而是所有枝条的顶芽抑制本技条下部芽生长的现象。

33、说明种子休眠的原因,并指出破除种子休眠的方法

种子休眠的原因:

①种皮障碍:

由于种皮较厚,结构致密,或者覆盖角质和蜡质,导致不透水、不透气,阻碍胚生长(机械作用);②后熟作用:

或者胚分化发育不全(形态后熟),或者生理尚未完成转化(生理后熟);③抑制物质:

如ABA、氰化物、醛类等。

破眠的方法有:

①机械破损,使种皮透水透气;②层积处理:

需后熟作用的种子常常采用此法;③药剂处理:

如GA可打破休眠④温热处理:

如晒种、温汤浸种;⑤清水冲洗:

洗去种子外壳上的抑制物质(如西瓜、辣椒);⑤物理因素:

X射线,超声波、磁场、高低频电流,等等。

以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最为明显。

34、果树大小年的原因。

产生果树大小年的原因:

一是养分失调,当年结果多养分消耗过多不利于花芽分化,即减少7~8份的花芽数量,来年必然结果少,为小年;小年花果少,有足够养料供给花芽分化,又使下一年为大年。

二是GA含量变化,业已明确,GA抑制花芽分化,大年结果量大。

果实产生的GA多,抑制花芽分化。

下年为小年;小年结果量小,果实生成的GA也少。

于是促进花芽分化,下年又表现为大年。

35、呼吸跃变:

指随着果实的成熟,呼吸速率初期降低,中期升高,后期又降低的现象。

双S曲线:

桃、杏、李等有核的果实具有两个迅速生长期,其生长曲线呈双S形果实成熟过程中,有些植物的果实出现呼吸跃变(跃变型),某些植物的果实则无呼吸跃变(非跃变型)。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有三:

①贮藏物质:

跃变型果实贮藏复杂物质,如淀粉和脂肪,必须通过呼吸转化为可溶性物质;非跃变型果实不含不溶性大分子化合物,所含可溶性物质可供成熟过程慢慢利用。

②酶类活性:

成熟过程中,跃变型果实所含呼吸酶类和水解酶类活性急剧提高;而非跃变型果实中这两类酶的活性保持不变或逐渐降低。

③ETH含量:

成熟过程中跃变型果实产生大量ETH并能自身催化,加速成熟(外源ETH也有相同效果);非跃变型果实ETH含量变化不大,并且外源ETH无诱导作用。

36、果实成熟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果实成熟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是:

①糖类转化:

在淀粉酶、转化酶、蔗糖合成酶的作用下,产生大量可溶性糖,因而甜度增加;②有机酸类转化:

果实中的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通过各种途径,或者转化为糖类,或者变成CO2和H2O,或者与Ca2+、K+等结合形成盐,最终使酸昧降低;③单宁转化:

在过氧化物酶作用下,被氧化分解,或者变成不溶性物质,从而使涩味消失;④芳香物质形成:

如乙酸乙酯、柠檬醛等,使果实具有特殊的风味;⑤果胶转化:

在果胶酶和原果胶酶的作用下,使原果胶降解为可溶性的果胶酸和半乳糖醛酸等,促使果实变软;⑤色素转化:

由于叶绿素降解破坏,类胡萝卜素(β一胡萝卜素与番茄红素)和花色素(花翠素与花葵素)含量逐渐增加,果实由绿变为黄色、橙色和红色,十分鲜艳。

37、春化作用:

指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效应。

38、临界日长:

指诱导植物成花所需的极限日照长度。

39、设计一实验,确定植物感受光周期的部位。

取盆栽短日植物菊花若干盆,只将株顶的叶子全部去掉,置于温室中,分成4组:

A组,全株置于长日照条件下;B组:

全株置于短日照(遮光)条件下;C组:

叶片置于短日照而茎顶给予长日照;D组:

叶片置于长日照而茎顶给予短日照。

处理时间相同(10~15天)。

然后观察成花与开花状况。

结果发现,凡是叶片给予短日照处理的(B组和C组)菊花均开花;而其它处理则均不开花。

由此可以确定,叶片是感受光周期的部位。

40、如何证明暗期长度比光期长度对植物开花的作用更为重要。

①采用暗期中断:

利用短暂黑暗中断光期,对植物成花诱导毫无影响:

即长日植物照样开花,短日植物依然不开花;利用闪光中断暗期,对成花诱导产生重要影响。

即促进长日植物开花,抑制短日植物开花;②改变暗期长度:

以短日植物大豆(临界夜长10h)为试验材料。

先期固定在4h和14h。

结果表明,两种处理的均开花,只是4h处理开花数量较少,而14h处理开花数量较多。

综上可见,对于植物成花,暗期比光期重要,暗期长度决定是否产生花原基,光期长度决定成花数量的多少。

41、试说明光周期现象与植物的理起源分布的关系,以及在生产上的应用。

①关系:

植物光周期现象的形成是长期适应该地自然光周期的结果。

纬度不同,各种光周斯类型的植物分布亦不同:

在低纬度地区无长日照,只有短日植物:

在高纬度地区,生长季节没有短日照,因而只有长日植物;在中纬度地区(温带)长短日照均有,因而长日植物与短日植物共存。

所有这些均与植物原产地生长季节的日照条件相适应。

②利用:

一是育种,南繁北育(加代),缩短育种时间;二是引种:

必须掌握被引品种的光周期反应类型、原产地与被引地的日照长度差异,被引植物收获对象(种子,果实,营养体);三是栽培:

通过遮光和延长光照可分别使菊花和山茶花等提早开花。

42、三重反应:

指在ETH的作用下抑制上胚轴伸长生长,促其横向加粗,并失去负向地性而横向生长,可作为ETH的生物鉴定法。

43、GA与IAA的关系:

①GA提高IAA的生理效应:

一是促进合成,二是减少破坏,三是促进由束缚型→自由型。

②花芽分化:

IAA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GA抑制花芽分化。

③性别表现:

IAA促进雌花分化,GA促进雄花分化。

④组织分化:

IAA/GA比例高时促进木质部分化,比值低时促进韧皮部分化,比例中等时不分化适宜时既分化出本质部又分化出韧皮部,而且中间有形成层。

⑤伸长生长:

二者均能促进伸长生长。

但机理不同IAA是由H+刺激生长;GA是因减少细胞壁中的Ca而引起生长。

44、在调控植物生理过程中,IAA与CTK之间存在相互协调与相互拮抗的作用

①对细胞分裂的影响:

IAA促进细胞核分裂.CTK促进细胞质分裂。

②诱导器官分化:

IAA/CTK比值高时利于根的分化,比值低时利于芽的分化,比例居中时愈伤组织只生长不分化,只有比例适宜时,既分化出芽又分化出根。

③对顶端优势影响:

IAA促进顶芽生长,保持顶端优势;CTK促进侧芽发育,抑制(破坏)顶端优势。

④花芽分化:

IAA高浓度时表现抑制作用,低浓度表现促进作用;CTK促进花芽分化。

⑤性别表现:

IAA与CTK均促进雌花分化。

45、光对植物衰老产生何种影响

光是调节植物衰老的重要因子。

①光下延迟衰老,暗中加速衰老;可能是通过气孔运动而起作用,进而影响气体交换(O2、CO2),、蒸腾、光合、呼吸、物质吸收与运转。

②强光与紫外光:

促进自由基生成,诱发衰老。

③日照长度:

长日照有利于GA合成,促进生长,延缓衰老;短日照有利于ABA合成,抑制生长,加速衰老。

④光质:

红光阻止叶绿素和蛋白质破坏,延迟衰老;远红光则相反,加速衰老。

⑤其它作用:

光抑制叶片中RNA的降解,光阻碍ACC向ETH的转化。

46、植物衰老的基本特征。

就是生活力下降。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①生理上,促进生长延缓衰老的激素体系(IAA、GA、CTK)受到抑制,加速成熟与衰老的激素体系(ABA、ETH)得到促进;②代谢上,合成代谢逐渐降低,分解代谢逐渐加强,分解产物大量外运;③抗性上,对逆境的抵抗与适应能力逐渐减弱;④外观上,叶片与果实褪绿,器官脱落增多。

47、逆境:

凡是对植物生存与生长不利的环境因子,总称为逆境,包括高温、低温、干旱、水涝、盐碱、污染、病虫等。

胁迫:

指任何一种使植物内部产生有害变化的环境因子。

例如,水分胁迫,温度胁迫,盐分胁迫等。

48、植物对逆境的抵抗方式。

植物对逆境的抵抗主要有两种方式:

①避逆性:

植物与逆境之间在时间上或空间上设置某种屏障,以摒拒逆境对植物产生有害影响,不必在代谢上或能量上对逆境产生相应的反应。

例如,仙人掌类植物叶片退化成刺,降低蒸腾,茎内贮存大量水分而避免干旱的不利影响。

②耐逆性:

植物组织经受逆境的直接作用,通过自身的代谢反应以阻止、降低或修复由逆境造成的损伤,尽量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通常,在可忍范围内,逆境的损伤可以修复,能够恢复正常生长;如超出可忍范围,损伤不可修复,植物受害甚至死亡。

49、干旱时对植物产生伤害的原因是什么?

旱生植物为什么能够抵抗干旱?

如何提高植物的抗旱力?

①机械损伤:

干旱时细胞因脱水而在细胞壁上形成许多锐利折叠,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