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农业税之后农民收入状况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848837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取消农业税之后农民收入状况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取消农业税之后农民收入状况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取消农业税之后农民收入状况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取消农业税之后农民收入状况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取消农业税之后农民收入状况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取消农业税之后农民收入状况调研报告.docx

《取消农业税之后农民收入状况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取消农业税之后农民收入状况调研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取消农业税之后农民收入状况调研报告.docx

取消农业税之后农民收入状况调研报告

取消农业税之后农民收入状况调研报告

第一部分:

调研的背景资料介绍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中国当前建和谐社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它制约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党中央国务院先后七次的一号文件都以三农问题为主体,这充分显示出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

没有农村的繁荣就没有国家的长足发展;没有农业的发达就没有国民经济的强盛;没有农民的富裕,共同富裕也就无从谈起。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三农问题集中体现在农民增收上。

农民收入增长将产生两个方面的积极影响,一方面,农民的恩格尔系数下降,消费结构改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将上升,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民在就能够在简单再生产的基础上实现扩大再生产,依托科技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村税费改革是20世纪末实行的一项旨在减轻农民负担,理顺政府与农民关系的政策。

国家计划将农业税的税率从2004年起每年下调一个百分点,最终实现全面取消农业税。

各省市积极响应,有27个省市于2005年提前基本完成了停征农业税的目标。

安徽省作为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省份,对实施农村税费改革的政策做出了表率。

到2005年全省统一取消农业税收。

取消农业税的政策的初衷是惠农的,它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也缓和了干群关系,可以说政策本身的效果也是很显著的。

但是近年来,出现了很多阻碍着农民收入的进一步增长的因素,使得取消农业税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大打折扣,对取消农业税政策的效果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抵消作用。

为了了解国家的惠农政策的落实状况,以及探明阻碍农民增收的因素,也为了下一步千方百计的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一个开阔的思路,我们组织了此次调研。

以合肥市城郊县肥东县为调研区域。

肥东县是位于安徽省会合肥市东边的一个城郊县。

居安徽腹地,南滨巢湖,东连巢湖市、滁州市和全椒,西靠合肥、长丰,北接定远,是合肥市的郊县。

淮南铁路,合浦、合蚌、合芜公路贯穿县境,为省会合肥通往皖东、皖南的交通要冲。

总面积2222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6%。

辖7区、3镇、55个乡。

境内有汉、回、满、壮、彝、苗、水、侗、布依、维吾尔、纳西、蒙古等12个民族。

总人口为971558人,其中汉族人口占99.5%。

非农业人口占10.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37人。

县境地势略呈倾斜,北高南低,江淮分水岭贯于北部,形成江淮两大水系。

分水岭以南的1718平方公里土地属长江流域,分水岭以北的504平方公里土地属淮河流域。

境内河渠交错,主要河流有南淝河、店埠河、滁河和池河。

大别山余脉逶迤东南,主要有四顶山、白马山,青阳山、双山、龙泉山、浮槎山、棋盘山、凤凰山、小岘山、岱山、元祖山等。

地理座标介东经117°19′~117°52′与北纬31°34′~32°16′之间,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15.5℃,降雨量879.9毫米,无霜期237天。

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繁衍,为发展农副业生产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东南部的低山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经过勘探,全县矿藏储量:

白云石500万吨,磷灰石1300万吨,大理石260万吨,铁矿石1100万吨,石英石250万吨,花岗石1.33亿吨,石灰石1400万吨,还有少量的重晶石和云母,大量的黄沙和红沙,是发展本县现代工业的物质基础。

根据肥力、生产情况和自然特点,全县划分为三个农业区域。

南部圩畈区包括撮镇、店埠、石塘、粱园4个行政区中的21个乡的全部和一部分。

南北约50公里,东西宽约34公里,耕地53万亩,占全县耕地的37%左右。

人均耕地1.29亩。

此区域劳力多,水源充足,土壤条件较好,为肥东县的上等农业区域。

其中撮镇以南海拔高程6-12米,坡度小,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条件最好。

但有5万亩屿田洼地易受涝害;定光、店埠、三十埠以北至滁河南岸,地面海拔高程由12米升高到50米,岗冲交错,水旱相间,土壤较次于南部,而旱涝保收率较高。

北部岗丘区包括梁园、古城、八斗、白龙4个行政区中26个乡的全部或一部分。

东西长约50公里,南北宽约28公里,地势海拔高程45-90米,为拱形隆起岗地,耕地68万多亩,占全县耕地的48%左右,人均耕地1.97亩。

土壤比较贫瘠,雨量少于南部,水利条件较差,高岗地易旱,属地产区域。

东部低山区包括撮镇、店埠、石塘、古城4个行政区域东侧的15个乡的全部或者一部分。

南自巢湖沿的四顶山,北至古城区的岱山,山丘连绵,南北长约71公里,东西宽约9公里左右,耕地20万亩,占全县耕地的14%左右,人均耕地1.36亩。

土壤肥力一般,灌溉多靠拦蓄山水,部分岗丘高低易旱,沿山落冲常受山洪灾害。

作物产量水平介于以上两区域之间。

为了使所调查的样本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我们分别从这三个区域选择了三个乡镇作为调研的样本区域。

分别是:

南部圩畈区的撮镇,北部岗丘区的八斗镇,东部低山区的桥头集乡。

再在每个乡镇中随机抽取五个自然村,每个自然村中再随机抽样20户农户作为调研对象。

此次调研活动我们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方式,深入农户或田间地头协助农户填写问卷,对农户进行访谈并笔录。

同时我们辅之以多种调研方式,对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亮点我们采取实地查看的方式,并与农村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进行深入交流。

例如,我们在撮镇的调查就是先与镇政府中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以及财政局的有关人员就取消农业税的影响以及当地农民的收入负担情况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交流,然后深入农户进行问卷调查。

我们在八斗镇则采取了相反的调研方式,我们先走进农户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再与当地的村支书谈话。

这种上下结合的调研方式可以起到相互映证的作用,对于其中有出入的地方也展开了补充调查。

此次调研共发放300份问卷,回首272份,有效问卷258份。

有效问卷的分布情况分别是:

撮镇86份,八斗镇89份,桥头集乡83份。

涉及的自然村有:

撮镇的赵光村、中岗村、王岗村、王咀村、下张村,八斗镇的小普村、祝庄村、小盛村、谢集村、花张村,桥头集乡的小夏村、大温村、大韩村、涧沟村、小胡村。

调研活动得到了当地农户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同时各乡、镇、村组织也给与了很多协助,调研达到了预期效果。

第二部分:

调查对象的分布状况

通过对258份问卷的统计,我们从农户人数、农户拥有劳动力数量、农户承包土地亩数、户主文化程度、住房面积、住房结构、饮用水状况、子女上学人数等多项指标进行了统计。

具体情况如下:

一、农户人口数:

人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户数

4

14

45

87

62

22

10

5

5

2

2

(注:

从图中可以看出,农户拥有人口数的分布图基本呈正态分布。

少数人口众多的家庭属于“名存实亡”型的,虽然是一家人,但是由于工作学习的关系,子女已经不再家庭居住,仅逢年过节的时候回家探亲。

二、农户拥有劳动力数量分布图

劳动力人数

0

1

2

3

4

5

6

7

户数

2

23

161

30

36

2

3

1

(注:

农户劳动力主要是户主夫妻二人,但拥有三四个劳动力的家庭的情况也比较多见,这些劳动力中有中老年劳动力的原因。

一方面由于农村不是晚婚晚育,代际之间的年龄差距不大,另一方面,户主外出打工,家庭的生产活动由老人打理。

三、农户承包耕地数量

 

五、住房面积状况:

(一)、住房结构

(二)、住房面积统计情况:

六、饮用水状况:

(一)、水源状况:

自备水井

无水井

自来水

237

17

4

(二)、饮用水卫生与否:

清洁卫生

221户

不卫生

37户

七、子女上学状况:

(一)、子女上学总体状况:

没有子女上学

有子女上学

67户

1个子女

2个子女

3个子女

4个子女

93户

78户

16户

4户

(二)、子女所处教育阶段分布:

程度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专科

本科

人数

11

143

78

41

11

29

第三部分:

惠农政策落实情况和农民收入状况

一、政策落实到位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计了反映农户在农业税取消后的家庭税费负担的内容。

调查结果反映关于取消农业税的政策基本落实到位,2005年起当地农民不需要再负担任何农业税收。

涉农补贴资金也基本能够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

除了个别的地方由于兴修公路、挖塘等实行了一事一议制度向农民收取了费用,而且集资的标准是15元/人,完全符合国家政策制定的标准。

二、农户总体状况改善,反映良好

在我们所调查的农户当中,有10.1%的农户认为取消农业税后家庭经济状况有很大好转,有73.6%的农户认为有所好转。

(见下表)

以八斗镇为例,取消农业税之后,农民人均减负68元左右。

三、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

理论上讲,农民收入主要由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三个部分构成成。

工资性收入占农户家庭收入中很大的比重,以八斗镇的祝庄村为例,在随机抽取的作为调查对象的农户中,外出务工收入占家庭总体收入的比重平均不少于68%,甚至有些农户不种田,全部到城市务工。

政府补贴收入也成为了农民收入的一个组成部分。

桥头集乡2005年发放的涉农补贴共918699元,每家每户都得到了实惠,具体项目见下表。

涉农项目

户数

已打折户数

金额

粮食直接补贴

7073

7073

259879

良种补贴

6924

6924

251465

特困补助

98

98

22425

计划生育奖励扶助

4

4

2640

优待

81

81

147018

定补

163

163

110272

五保户

125

125

125000

合计

---

----

918699

数据来源:

桥头集乡政府提供

在家庭经营收入这一部分中,肥东县农民在寻求多元化种植结构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成效显著。

当地政府也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农民发展经济效益较高的农业产业。

例如肥东县撮镇农民在种植常规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外,还大面积种植市场化程度很高的香葱,全镇香葱种植面积达10000多亩,平均每户年增加收入在1000元以上。

四、农户收入与户主文化程度的高度相关性

从上图可以看出,所调查的农户对象中,户主的文化程度主要是小学和初中毕业的,通过问卷资料的统计我们发现,户主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农户家庭无论在住房结构和家庭经营收入方面都明显优于其他农户。

第四部分:

当前阻碍农民增收的因素

一、农资价格上涨,农业生产成本上涨

农资价格的上涨是当前阻碍农民增收的一个主要因素。

我们选择了当地一个典型的农户的资料作以分析说明。

此农户2004年与2005年的农业生产成本的有关资料如下表:

肥料种类

每亩用量

2004年价格

2005年价格

上涨比率

尿素

160斤

70-80元/百斤

100多元/百斤

25%-40%

磷肥

100斤

16-17元/百斤

24元/百斤

50%

碳铵

200斤

24元/百斤

30多元/百斤

25%

复合肥

200斤

45元/百斤

53-54元/百斤

18%-20%

注:

资料由农民提供

从上表可以看出,该农户2005年在每亩地上支出的生产成本要比2004年增加6800多元左右。

该农户告诉我们今年农药价格基本与去年持平。

为了确保农作物的收成,以及农民的耕作习惯,资料显示农民对于农资的需求缺乏弹性。

所以伴随着农资价格的上涨,农民不得不成为农资价格上涨的消化者。

除了农资价格上涨之外,由于当地农业主要采取抽灌的方式,所以电费、柴油价格也是影响农业生产成本的因素。

部分地区尚未进行农村电网改造,农业用电的费用仍为0.78元/度,过高的电费也使得农民的生产成本支出增加

二、基层政府职能缺位,农村公共产品缺失

取消农业税后,基层政府的财政运转困难,只能满足于吃饭财政,无力积极主动去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基层政府很多职能得不到发挥,农村的公共产品出现了严重的不足。

调研中,我们发现乡镇政府的主要工作是抓计划生育,村干部的主要任务是上级政策的上传下达。

而农村的公路、灌溉水渠等基础设施却被搁浅。

所调研的地区的道路坑洼不平;而且机耕路更是狭窄,不仅给交通带来很大的不便,也不利于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运作。

取消农业税后,随着乡镇机构综合改革的实行,农技服务这个原来由基层政府无偿提供的服务现在完全脱离政府,在自愿的原则基础上由原来的农技人员以有偿付费的形式对农户进行辅导,但是基层政府害怕农民产生那种认为政府又来乱收费的情绪,所以基本上采取了干脆不提供农技服务。

农民只有在购买农资的时候才能顺便咨询店老板,从那里获取一些零碎和临时性的农业生产知识和农技。

可以说,农村公共产品的缺失是取消农业税后农村中的一个现状,主要反映在乡村道路,农业灌溉,农技服务和信息引导方面。

三、中小学普遍存在乱收费的现象

规范中小学的收费是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意在减轻农民的负担,并逐步的走向义务教育的免费提供。

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户家长抱怨孩子经常回家“要钱”,不是用于买零食,而是学校以“辅导教材费、加班费、学习电脑费、体育器材费、假期作业费、试卷费”等形式向学生收取费用,甚至出现了开家长会也要家长出钱,学校的水电费由学生支付,学生轮流给老师供给蔬菜副食品等现象。

这些收费项目少则5元,多则20余元。

一学期要收取三到四次。

但家长出于对自己子女教育的关心,虽然不因该掏这些钱,但还是被迫“买单”了,至于这笔资金在收取上来之后的运作却无人问津。

四、农业的脆弱性

由于农业自身的性质使得其对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产生了很大的依赖性,从而农业的产量稳定性较差,风调雨顺的年份会丰收,气候不好的年份就会减产减收甚至劳而无获。

此外,农业病虫害的突发性和难预料性也增加了农业的不稳定性。

2005年是自然灾害及病虫灾害频发的一年,八斗镇农户反映今年由于气候因素使粮食单产减少400斤,花生每亩减产100斤,玉米每亩减产300斤。

极大地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

第五部分:

农民新声

一、补贴不透明

农民补贴一卡制是2005年我省率先推行的一项涉农补贴制度的创新,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特困补助、计划生育奖励扶助、优待、定补、五保户等多项补贴汇集在一张中国信用合作社的农民补贴卡上,有财政直接将补贴款项打入这张存折之中,农户直接到当地的信用合作社支取。

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民只知道自己的那张存折上有多少钱,也就是说只了解总数,但对于哪一项补贴占多少元,农户都不是很清楚。

因为他们拿到手的也仅仅是一张中国信用合作社的存折而已。

二、征地补偿标准太低,存在强制征地现象

因大型道路建设、企业用地、政府的开发项目等需要,农民土地被政府征用用于常规的用途无可厚非。

但是政府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制定一个合理的程序,未能做到过程的透明化。

此外,征地标准也很低,每亩只有3000-4000元,甚至出现了强制征地的现象。

中国当前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土地是农民的保命的财产,即使农民一无所有,他还可以回到自己所有的那块土地上来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土地从某种程度上讲起到了一种安全保障的作用。

一旦农民因为征地失去土地,而又不能重新获得分配土地,得到的几千或者几万元的补贴款项由于子女上学或者疾病等很快就花去这笔补贴款项,但是用完这笔补贴款项之后,就再也没有什么赖以生存的资本和依靠了,农民不知何去何从。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涉农补贴挂钩

我们发现在一些地方存在着这种奇怪的运作模式,当地政府将正在推行试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每户每人10元标准费用与每个农户的涉农优惠补贴挂钩,直接将合作医疗的费用在发放的涉农补贴款项中予以扣除。

农村合作医疗实行自愿原则,农户根据家庭的经济条件和成员的偏好选择是否参与合作医疗。

而这种将合作医疗的费用和补贴款项挂钩的行为实在是有违自愿原则。

四、贷款难,农户缺乏资金支持

中国农业银行在乡村一级是没有网点的,其他几家国有商业银行也是如此。

在广大的农村中,农村信用合作社担负起支援农村经济发展的责任。

农村信用合作社理应给农民提供资金支持和融通功能,但现实中,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作用反而是一种“抽水机”。

他把农村吸收的农户存款转移到了城市进行升值,供城市使用。

而很少将资金贷给农民发展生产或者进行投资。

肥东县一位农民告诉我们“现在贷不到款,需要担保。

如果你有关系也可以!

”。

而农户借款本身就是为了“借鸡生蛋”,家庭财产很少,没有可以用于作为贷款抵押的东西。

五、土地急需流转,规模经营太少

在调查对象中,有部分农民虽然自家承包的耕地不是很多,但是实际耕种的土地有十几亩、二十几亩。

这主要是一种自发的土地流转的结果。

有些农户家庭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土地就出租给左邻右舍的其他农户耕种,关系好的农户之间就是免费租种。

但是涉农补贴仍然归属于土地的出租者。

那些承包耕地较少的农户告诉我们“那么一点地,种起来根本不划算,我们宁愿外出打工,捞的是现钱。

家里的老人也不能把地里的活打理得很好,只是不想让土地荒废。

”而那些一样承包土地少而且家里有没有老人的农户就干脆把土地租予他人种了。

当地一位租种了其他农户耕地的农户这样跟我们说“我除了种自家的几亩地外,还种了我家老三的地,基本连在一片,这样在找机械进行操作的时候就方便多了”。

但是这些都只是局部的自发的,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

 

第六部分:

由肥东调研引发的思考

一、确保政策效果,给农民以积极预期

(一)实行农资补贴制度;

针对目前农资价格上涨的局面,我们可以在涉农补贴项目中增加“农资补贴”这一项。

借鉴国外的经验,日本和美国等国家对农民每年的补贴远远超过农民自己种田获得的收益,其高额补贴款项中就涵盖了农资补贴。

这也是符合工业反哺农业的规律的。

国家一直对尿素等主要农资实行干预,给与税收、用电、运输等多种优惠,结果并不能有效的控制价格。

企业一方面向政府要补贴政策,一方面向农民出售高价农资,似乎又回到了价格的“双轨制”。

补贴应该让农资价格市场化,取消国家对特定农资生产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

另外,补贴要采取直接补贴的形式,将补贴款项直接发放给农民。

(二)加大宣传力度,将政策的稳定性,长期性,透明性带给农民

调研中的种种现象告诉我们,基层领导干部在上级传达了国家重大的政策和文件才会走乡串户的宣传,对于一般的政策他们只会在宣传栏上贴上一张文件,农民是否关注他们也不在乎这个。

而农民本身对信息渠道关注得很少。

政策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在于告诉农民国家的惠农政策的初衷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以及关注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

政策的制定不是仅仅为了作为历史资料,而是在与收益与广大普通老百姓。

我们对于国家的惠农政策要不打折扣的宣传给农民,让农户充分享受到知情权。

增强农民对于政府惠农政策的配合积极性。

二、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一)明确界定农村公共产品的范围和提供主体

农村公共产品,是相对于农民“私人产品”而言的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获取方式的非竞争性,用于满足农村公共需要的产品。

根据它的受益程度可以分为纯粹性的和混合性的农村公共产品。

也就是说对于那些收益对象非特定、覆盖农村所有农户的产品界定为纯粹公共产品,而那些收益对象具有选择性和特定性的产品就必须界定为混合公共产品。

农村纯粹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完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应当由政府免费提供的产品。

这类公共产品主要有:

农村行政服务、农村社会治安、农业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服务等;农村混合公共产品是指介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消费的过程中具有不完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主要有:

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辅导、自来水电力通信等。

对于纯粹公共产品,由于存在“免费搭车”的现象,需要由政府无偿提供;对于混合公共产品,需要由政府和农户双方共同提供,比如现在正在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除了基层政府和农民以外的供给主体,只能说是一种有益的补充作用。

(二)实现农村公共产品提供资金来源的多元化

对于纯粹性的公共产品,其资金来源由财政负责供给。

政府的专项资金需要在每年的预算中明确安排,不能出现那种“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跑步钱进”的现象。

关键在于要扩大基层政府的财力以提供更多的混合公共产品。

基层政府虽然在取消农业税之后丧失了很大的一块财力,但是可以通过发展当地经济来壮大基层政府的财力,村集体将村里的一些资源如土地、门面、村办企业等出租,收取承包费或租金,有的地方也叫利润上缴。

当然政府领导也要积极寻求外援,比如寻求已经发达的“老乡”的赞助,这对基层政府自己提供公共产品是一个有效的补充。

对于那些很迫切、确实需要农民予以一定额度的费用或劳动力支持的项目,才动用一事一议的制度。

(三)实现农村公共产品提供形式的多元化

一方面政府对于提供农村公共产品具有无可推卸的责任。

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导向中,我们需要引入更多的市场机制来解决问题,政府只需要纠正市场的缺陷。

在基层农村公共产品中我们除了那些必须要政府来“既掏钱又作为”的公共产品外比如说行政服务等之外,有很多的公共产品我们可以通过政府掏钱、私人办事、政府监管的方式提供,可以充分借助招标投标等方式实现公共产品的最有供给。

三、提升农村的人力资本

上文中我们已经叙述农村的人力资本与农户的家庭收入和经济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就是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对经济的促进作用需要借助于劳动力来实施。

为了使农民从传统的农业走向现代化的新型农业,切实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我们切实需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提升农村的人力资本。

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我们既要从增量上下功夫也要在存量上多努力。

反映在增量上就是抓好农村的基础教育。

反映在存量上就是做好农民的培训服务工作,由于农民群体不同于义务教育对象这个群体,我们需要用那些由于已经应用了先进的科技成果和方法而带来了很大收益的例子来激发他们寻求学习的欲望和动力,比如让他们学习江浙一带的成功的案例。

四、实现农村土地的流转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土地流转出现了加速的态势。

农村土地流转有效的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推动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

虽然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中,多数反映了生产力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但也存在着不少违背农民意愿、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严重侵犯了农民的承包经营权。

另外,土地流转绝对不等于实行土地的私有化,必须保留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流转的只不过是土地的使用权和收益权。

土地流转应该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协商的原则,农户自己有权决定土地是否流转、以什么样的形式流转、流转给谁,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强迫和阻碍。

双方资助协商承包收益的分配方式。

鉴于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尚不成熟,需要选择一些条件优越的地区进行试点,积累经验之后再逐步推广。

五、转变和规范政府职能、加强监督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主要就是弥补市场的缺陷,纠正市场的失灵。

对政府的要求是:

有限政府、法治政府、透明政府、高效政府、服务政府。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职能定位问题可以说是一件很艰巨的任务。

基层政府习惯于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

只有真正转变了基层政府的职能才能使基层政府做到为发展农村经济服务,才能纠正政府在实施政策过程中出现的那些不规范的行为和现象。

权利

六、重构农民的金融体制

重构农村的金融体制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

一是指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系统;另一是指农业生产的保险支持系统。

农村的经济发展需要资本,在农民自身没有资本积累的情况下,政府需要积极为农民提供小额贷款用以发展经济或者进行投资。

我们需要对农村信用社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必须立足三农,服务三农,为三农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后盾。

鉴于肥东县的2005年的农业受灾减产减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