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附录重要名词索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4838337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7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本附录重要名词索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课本附录重要名词索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课本附录重要名词索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课本附录重要名词索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课本附录重要名词索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本附录重要名词索引.docx

《课本附录重要名词索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本附录重要名词索引.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本附录重要名词索引.docx

课本附录重要名词索引

附录1重要名词索引

第二篇 中国的历史(上)

第1章

从史前到春秋战国

重要名词

说明

页码

北京人

中国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生活年代距今约50万年前,他们住在山洞里,使用打制的石器,靠采集与捕猎为生,并且已知用火。

79

山顶洞人

中国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生活年代距今约2万年前,他们会用骨针缝制兽皮为衣;会制作多种饰品,具有审美观念;懂得埋葬死者,推测可能已有初步的宗教观念。

79

新石器革命

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已懂得磨制石器,开始饲养家畜、种植作物,并能烧制陶器。

由于食物来源渐趋稳定,人们开始过着定居的聚落生活。

这些重大的变革,考古学家称为“新石器革命”。

80

仰韶文化

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位于黄河流域中游。

80

龙山文化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位于黄河流域下游。

80

河姆渡文化

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位于长江流域下游。

80

彩陶文化

仰韶文化的陶器以彩绘陶器为主,又称“彩陶文化”。

80

黑陶文化

龙山文化的陶器以黑陶为主,又称“黑陶文化”。

80

半穴居

新石器时代,中国北方主要的住屋形式。

80

干栏式

新石器时代,中国南方主要的住屋形式。

80

三皇五帝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合称“三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合称“五帝”。

81

禅让

尧传位给孝顺的舜,舜再传位给治水有功的禹,后世美化这种传贤不传子的方式,称为“禅让”。

事实上这是古代部落联盟推举领袖的一种制度。

81

青铜器时代

夏、商、周三代为使用青铜器的鼎盛时期,考古学家称为“青铜器时代”。

81

二里头遗址

位于河南偃师,部分学者认为可能是夏文化。

81

天干地支

中国古代搭配记日的方式,起源于商朝。

“天干”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82

甲骨文

商朝所使用的文字,是商王或贵族占卜时,刻在龟甲或兽骨的文字。

82

封建制度

西周实施的制度。

在政治上分封周的宗室、亲戚与功臣驻守各地;在社会上,阶级严明,可分为贵族、平民和奴隶。

贵族又包括天子、诸侯、大夫和士四个等级。

83

管蔡之乱

周灭商后,东方商人的势力依然强盛。

周武王派管叔、蔡叔等人加以监视。

后来,管叔、蔡叔不满周公摄政,联合商朝遗民作乱,史称“管蔡之乱”。

83

宗法制度

西周实施的制度。

各级贵族以嫡长子继承其身分,称为“大宗”,其余诸子则称为“小宗”。

透过血缘的亲疏,确立彼此尊卑的关系,以维持政治与社会的和谐。

83

嫡长子

嫡长子就是元配所生的大儿子。

83

井田制

西周实施的土地制度。

由贵族分配土地给农民,先将田地画一井字,周围8块为私田,由农民耕作,收获归农民所有,但仍要向贵族纳税。

中间一块为公田,由周围8家的农民耕作,收获要交给贵族。

83

春秋五霸

春秋时代,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与楚庄王,合称“春秋五霸”。

84

尊王攘夷

春秋时代,齐桓公所提出的口号。

“尊王”是指尊崇周天子的地位;“攘夷”则是联合诸侯国,共同抵挡外族的入侵。

84

战国七雄

战国时代,韩、赵、魏、楚、燕、齐、秦七国,史称“战国七雄”。

84

都江堰

战国时代,秦国李冰父子修建而成的水利工程,灌溉四川成都平原。

85

养士

春秋战国时代,各国贵族为了招揽人才或扩大自己的势力,会供养各式各样的人才,称为“养士”。

85

儒家

春秋战国时代的重要学说之一,孔子、孟子与荀子是主要的代表人物。

孔子的学说以仁为中心;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荀子主张人性本恶。

86

道家

春秋战国时代的重要学说之一,老子、庄子是主要的代表人物。

老子主张小国寡民,一切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庄子擅长以寓言故事来解说人生哲理。

86

墨家

春秋战国时代的重要学说之一,创始人是墨子。

墨子主张“兼爱”和“非攻”。

86

兼爱

墨家的重要主张,就是对人的关爱没有亲疏远近的差别,是一种不分彼此的大爱。

86

非攻

墨家的重要主张,墨子认为战争会造成天下大乱,因此反对战争,主张“非攻”。

86

法家

春秋战国时代的重要学说之一,集大成者是韩非。

韩非主张国君要用法、术、势来统治臣民。

86

第2章

秦汉大一统帝国的建立

重要名词

说明

页码

秦始皇

秦王嬴政消灭六国,统一天下,自称为“始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

91

万里长城

春秋战国时代,各国为了抵御北方的外族,纷纷修筑长城。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将燕、赵、秦的长城加以连结,即“万里长城”。

91

焚书坑儒

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令除医药、占卜、种植等书外,民间所有书籍一律烧毁;又因方士(修道、炼丹以成仙者)、儒生批评秦始皇,遂将涉及的方士、儒生四百余人活埋,史称“焚书坑儒”。

91

楚汉相争

项羽的楚军与刘邦的汉军,互相争战,史称“楚汉相争”。

92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汉武帝实施的措施,此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学术思想的主流。

92

外戚

皇帝母亲、妻子的亲属,如太后、皇后的父亲、兄弟等。

93

光武中兴

东汉光武帝结束动乱,中兴汉室,史称“光武中兴”。

93

黄巾之乱

东汉末年,张角以宗教聚众,起兵叛乱,因其信徒皆头戴黄巾,故称为“黄巾之乱”。

93

丝路

汉武帝以后,东西方之间的交通要道。

由于当时中国输往西方的物品,主要是丝织品,这条路线被称为“丝路”。

95

史记

西汉司马迁所着的史学作品,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96

汉书

东汉班固所着的史学作品,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

96

浑天仪

东汉张衡制作的仪器,用来推算天体的运行。

96

地动仪

东汉张衡制作的仪器,可测知地震发生的方位。

96

第3章

魏晋南北朝的分与合

重要名词

说明

页码

赤壁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13年(208年),曹操率兵南下,与刘备、孙权的联军战于赤壁,结果大败而归,史称“赤壁之战”。

101

三国鼎立

魏、蜀、吴三国分立,史称“三国鼎立”。

101

八王之乱

西晋大封宗室为王,诸王拥兵自重,导致十多年的宗室内斗,史称“八王之乱”。

102

永嘉之祸

晋怀帝永嘉5年(311年),匈奴攻破洛阳,皇帝被俘,史称“永嘉之祸”。

102

五胡十六国

永嘉之祸后,五胡与汉人在北方建立许多国家,其中比较重要的政权有16国,史称“五胡十六国”。

102

南北朝

东晋灭亡后,依序建立的宋、齐、梁、陈,合称“南朝”;结束五胡十六国统一北方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合称“北朝”。

102

六朝

孙吴、东晋、宋、齐、梁、陈,均定都于今南京,史称“六朝”。

104

世族

汉代崇尚儒术,当时熟读儒家经书的人,常将对经书的见解传承给家族子弟,加上拥有任官的优势,往往世代垄断官职,因此逐渐形成以经学传家、累世当官的世家大族,称为“世族”。

105

九品官人法

以家世、才能、德行等项目评定士人的等级,分为九品,作为政府任用官吏的依据。

105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九品官人法选才标准演变成只重视家世,不重视个人才德,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

105

清谈

是一种抛开现实、崇尚玄妙哲理的谈论。

106

玄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清谈的主要内容是易经、老子和庄子三部书,合称“三玄”。

研究三玄的学问,称为“玄学”。

106

五斗米

道张陵创教时,规定入教者必须纳米五斗,称为“五斗米道”。

106

太平道

张角根据太平经创教,所以称为“太平道”。

106

第4章

胡汉融合的隋唐帝国

重要名词

说明

页码

开皇之治

隋文帝杨坚所开创的治世。

111

坊市制度

唐代中期以前,坊(住宅区)、市(商业区)之间筑墙区隔,画分明显;坊、市都有固定的开放与关闭时间。

111

科举

由士人自行报名参加考试,考取者得任官职,称为科举制度。

111

玄武门之变

李渊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不满,双方各树党羽。

后来李世民在宫廷入口的玄武门发动政变,射杀李建成与弟弟李元吉。

事变后,李渊将皇位传给李世民。

112

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所开创的治世。

112

天可汗

唐太宗击灭东突厥后,西北各族君长纷纷归顺,并向太宗上“天可汗”的尊号,意思是普天下的君主。

112

武则天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112

开元之治

唐玄宗所开创的治世。

112

安史之乱

唐玄宗天宝14年(755年),胡人将领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起兵叛唐,攻占长安,史称“安史之乱”。

113

节度使

唐玄宗时在边区设置节度使,握有军政大权。

安史之乱以后,各地陆续增设节度使,他们各拥重兵,常常不听朝廷的号令。

113

牛李党争

唐朝后期朝廷的派系斗争,分别以牛僧孺、李德裕为代表的两个官僚集团之间的冲突,称为“牛李党争”。

113

藩镇

唐代,地方上的节度使拥兵自重,经常与朝廷对抗,形成藩镇割据。

113

黄巢之乱

唐朝末年所爆发的民变,唐朝赖以维系的江南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113

五代十国

唐亡后,在黄河流域先后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称为“五代”。

同时,各地也陆续出现多个割据政权,总称“十国”。

五代十国可视为唐末藩镇割据的扩大与延续。

113

市舶司

始设于唐代,类似今日的海关,以管理海路贸易。

114

飞钱

飞钱是唐代发展出来的汇兑制度。

商人把货币(以铜钱为主)存入经营这项业务的富户或政府机构,取得收据。

之后到目的地再凭收据换回货币。

114

禅宗

禅宗认为人人都有佛性,即使不出家,也可以悟道成佛,广泛获得知识分子的信仰。

115

怛罗斯之役

唐玄宗时,唐朝的军队与大食(阿拉伯帝国)交战于怛罗斯,结果唐军战败,许多士兵被俘,其中有些原是造纸工匠,中国的造纸术因而西传。

116

君子国

朝鲜半岛上的新罗,全力模仿中国的汉字、历法、儒学、佛教,因而有“君子国”之称。

116

大化革新

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在位时,以唐代制度为蓝本,展开唐化运动,史称“大化革新”。

116

颜柳

后世对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的尊称。

117

画圣

后世对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尊称。

117

诗仙

后世对唐代诗人李白的尊称。

117

诗圣

后世对唐代诗人杜甫的尊称。

117

唐三彩

唐代,以黄、绿、褐三色为主的陶器,称为“唐三彩”。

117

第5章

多民族并立的宋元时期

重要名词

说明

页码

陈桥兵变

后周末年,赵匡胤率领军队北上抵御契丹入侵,到陈桥驿(今河南封丘)时,士兵发动兵变,拿出事先准备的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121

陈桥兵变

后周末年,赵匡胤率领军队北上抵御契丹入侵,到陈桥驿(今河南封丘)时,士兵发动兵变,拿出事先准备的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121

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在酒宴中,劝说军队将领辞职,交出兵权,史称“杯酒释兵权”。

121

澶渊之盟

宋真宗时,辽军南侵,真宗在宰相寇准建议下亲征,最后双方签订“澶渊之盟”,宋每年给辽许多银、绢。

121

冗官、冗兵

冗官是指官员人数过多,冗兵是指士兵人数过多。

北宋每年必须支付巨额的官俸、军费,造成国家沉重的财政负担。

122

新旧党争

北宋,朝廷大臣形成反对新法的“旧党”,和支持新法的“新党”两个阵营,彼此攻击。

122

靖康之祸

女真族建立的金国于宋钦宗靖康2年(1127年)挥兵南下,攻陷汴京,掳走徽、钦二帝,史称“靖康之祸”,北宋灭亡。

123

驿站

元朝在各地广设“驿站”,促进了欧亚等地的贸易与货物的流通。

126

交子

首度出现于北宋,四川商人所发行,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纸币。

126

清明上河图

北宋张择端所绘,是描绘北宋汴京居民生活最著名的画作。

127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宋代实行文人政治,科举成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不仅加速社会阶层间的流动,也逐渐形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价值观。

128

理学

宋代儒学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提出新的儒学观念,强调品德修养,后人称为“理学”(新儒学)。

128

资治通鉴

北宋司马光所编撰,记述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是颇具代表性的编年体通史。

129

胶泥活字版印刷术

北宋毕升所发明,可以重新排版,提高了印刷效率,有助于教育的普及。

129

第6章

明代与盛清的发展

重要名词

说明

页码

锦衣卫

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关,监控臣民言行。

133

廷杖

明太祖时,只要朝臣使他生气,或犯有过失,就在殿廷上杖打朝臣,称为“廷杖”。

133

文字狱

明清时期的统治者,多次从文人的文章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构成冤狱,而且往往牵连许多人,称为“文字狱”。

133

靖难之变

明惠帝进行“削藩”,燕王朱棣不满,起兵反抗,攻陷南京,惠帝失踪,燕王自立为帝,是为明成祖,史称“靖难之变”。

133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元朝时,明成祖重新疏通,使南方物资顺利输往北方,成为明清两代重要的经济命脉。

134

郑和下西洋

从明成祖开始,郑和前后七次下西洋(南洋、印度洋一带),不仅使明朝声威远播,也提高国人向海外发展的兴趣,奠定了日后华侨在东南亚的社会、经济基础。

134

东厂

明成祖重用宦官,并让他们主持特务机关—东厂。

134

东林党争

神宗时,顾宪成在东林书院讲学,议论朝政,获得部分官员、文人的支持,被视为东林党。

熹宗时,反对东林党的官员依附宦官魏忠贤,形成“东林党争”。

135

倭寇

倭寇最初主要是指日本所组成的海盗集团,活动于朝鲜半岛及中国北部沿海一带。

16世纪以后,他们转向中国东南沿海劫掠,组成分子除了日本人以外,实际上绝大多数为汉人,但中国官方仍统称为倭寇。

135

流寇

明朝末年,天灾不断,大批的灾民与饥兵互相结合,形成“流寇”,到处劫掠,其中以李自成、张献忠势力最大。

135

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是指将人民应缴纳的田赋和力役合并,按亩征银。

135

南明

明朝灭亡后,明朝遗臣在中国南方相继拥立福王、鲁王、唐王、桂王,与清对抗,史称南明。

136

三藩之乱

清朝攻占北京后,册封吴三桂等三人为王,称为“三藩”。

后来康熙皇帝打算撤藩,吴三桂为首起兵反抗,史称“三藩之乱”(1673~1681年)。

136

薙发留辫

清朝入关以后,要求汉人依满洲人习俗薙发留辫,表示臣服,否则处死。

136

康雍干盛世

清圣祖、世宗、高宗在位的一百多年期间,是清朝的盛世。

圣祖年号康熙,世宗年号雍正,高宗年号乾隆,故史称“康雍干盛世”。

136

商帮

明清时期,地域性的商人集团。

其中以山西商人与徽州商人最著名。

138

朝贡

贸易外国须接受中国的册封,才能藉进贡名义,与中国进行贸易,称为“朝贡贸易”。

138

八股文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所规定的一种文体,在格式、字数上都有严格规范与限制。

八股文行文要求排比对偶,文章又分为八大部分,“股”有对偶之意,故称为八股文。

139

士绅阶级

明清时期对于通过科举的士人与官员相当礼遇。

他们形成“士绅阶级”,享有司法特权,并可免除劳役,在身分地位、生活服仪等方面与平民有很大的区别。

139

附录6 中国历代建国者及首都一览表

朝代

建国者

首都

今日所在地

备注

安邑

山西省夏县

河南省商邱市

商朝前期多次迁都,至盘庚迁殷后才安定下来。

河南省安阳市

西周

周武王

姬发

镐京

陕西省西安市

东周

周平王

姬宜臼

雒邑

河南省洛阳市

可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时代。

秦始皇

嬴政

咸阳

陕西省咸阳市

西汉

汉高祖

刘邦

长安

陕西省西安市

王莽

长安

陕西省西安市

东汉

汉光武帝

刘秀

洛阳

河南省洛阳市

魏文帝

曹丕

洛阳

河南省洛阳市

汉昭烈帝

刘备

成都

四川省成都市

吴大帝

孙权

建业

江苏省南京市

西晋

晋武帝

司马炎

洛阳

河南省洛阳市

东晋

晋元帝

司马睿

建康

江苏省南京市

南朝宋

宋武帝

刘裕

建康

江苏省南京市

南朝均定都于建康。

北魏

北魏

道武帝

拓跋珪

平城

山西省大同市

北魏孝文帝时迁都洛阳。

隋文帝

杨坚

大兴

陕西省西安市

唐高祖

李渊

长安

陕西省西安市

武则天称帝,都洛阳,为时15年。

五代

(后梁)

梁太祖

朱温

汴京

河南省开封市

五代初期,契丹建国。

北宋

宋太祖

赵匡胤

汴京

河南省开封市

1.北宋中期,西夏建国。

2.北宋末期,金建国。

南宋

宋高宗

赵构

临安

浙江省杭州市

南宋中期,蒙古建国。

元世祖

忽必烈

大都

北京市

明太祖

朱元璋

北京

北京市

明太祖定都南京,明成祖时迁都北京。

清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

北京

北京市

努尔哈赤建国号金,皇太极改国号清,清世祖是清朝入关后第一位皇帝。

附录7 中国历史朝代演进图

附录8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史前至明清盛世)

朝代

历代纪元

公元

大事

旧石器

时代

距今约50万年前

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并已知用火。

距今约2万年前

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会用骨针缝缀兽皮为衣。

新石器

时代

距今约8千年前

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此时人类已懂得磨制石器,开始饲养家畜、种植作物,并能烧制陶器。

约前2183年

夏朝建立。

约前1752年

商汤伐桀,夏朝亡。

约前1751年

商朝建立。

盘庚

约前1384年

盘庚迁殷。

纣王

约前1111年

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西周

武王

11年

约前1111年

“西周”建立。

成王

3年

约前1102年

周公东征,平定管蔡之乱;建东都雒邑。

幽王

11年

前771年

犬戎入侵,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东周

春秋时代

平王

元年

前770年

平王东迁雒邑,“东周”建立。

49年

前722年

鲁国编年史《春秋》记事始于此年。

僖王

3年

前679年

齐桓公称霸。

战国时代

威烈王

23年

前403年

战国时代开始。

显王

13年

前356年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赧王

59年

前256年

秦灭东周。

始皇

26年

前221年

秦王嬴政统一天下,自称“始皇帝”。

34年

前213年

秦始皇焚书。

35年

前212年

秦始皇坑儒。

二世前

3年

前207年

二世死,子婴立,投降刘邦,秦朝灭亡。

西汉

高祖

元年

前206年

楚汉相争开始。

5年

前202年

项羽败亡,刘邦称帝。

武帝

建元元年

前140年

汉武帝始建年号。

建元2年

前139年

张骞出使西域。

建元5年

前136年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孺子婴

初始元年

8年

王莽篡汉,国号“新”,西汉灭亡。

王莽

地皇3年

22年

刘秀起兵反莽。

地皇4年

23年

新朝灭亡。

东汉

光武帝

建武元年

25年

刘秀称帝,“东汉”建立。

明帝

永平16年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和帝

元兴元年

105年

蔡伦改良造纸术。

安帝

元初4年

117年

张衡发明浑天仪。

顺帝

阳嘉元年

132年

张衡发明地动仪。

灵帝

中平元年

184年

黄巾之乱爆发。

献帝

建安元年

196年

曹操迎献帝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建安13年

208年

赤壁之战,刘备与孙权联军打败曹操。

三国

魏文帝

黄初元年

220年

曹操死,曹丕代汉称帝,国号“魏”。

黄初2年

221年

刘备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魏明帝

太和3年

229年

孙权称帝,都建业,国号“吴”。

魏元帝

景元4年

263年

魏灭蜀汉。

西晋

武帝

泰始元年

265年

司马炎称帝,“西晋”建立,魏灭亡。

太康元年

280年

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惠帝

元康元年

291年

贾后专权,引发八王之乱。

怀帝

永嘉5年

311年

匈奴攻破洛阳,晋帝被俘,史称“永嘉之祸”。

愍帝

建兴4年

316年

匈奴攻长安,愍帝出降,西晋灭亡。

东晋

元帝

建武元年

317年

司马睿即位于建康,“东晋”建立。

孝武帝

太元11年

398年

拓跋珪称帝,国号“魏”,“北魏”建立。

南北朝

宋武帝

永初元年

420年

刘裕废东晋恭帝自立,国号“宋”,南朝开始。

宋文帝

元嘉16年

439年

北魏统一中国北方,北朝开始。

齐高帝

建元元年

479年

萧道成篡宋建齐。

齐武帝

永明11年

493年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齐明帝

建武元年

494年

北魏孝文帝开始汉化运动。

梁武帝

天监元年

502年

萧衍篡齐,国号“梁”。

中大通6年

534年

北魏分裂为东、西魏。

简文帝

大宝元年

550年

高洋篡东魏,国号“齐”,史称“北齐”。

陈武帝

永定元年

557年

陈霸先篡梁,国号“陈”;宇文觉篡西魏,国号“周”,史称“北周”。

陈宣帝

太建9年

577年

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

文帝

开皇元年

581年

杨坚篡北周,国号“隋”。

开皇9年

589年

隋灭陈,统一全国。

炀帝

大业3年

607年

隋设进士科取士,为科举之始。

高祖

武德元年

618年

李渊称帝,国号“唐”,是为唐高祖。

武德7年

624年

唐统一全国。

武德9年

626年

玄武门之变,李渊传位于李世民。

太宗

贞观4年

630年

唐太宗平东突厥,西北各族君长上“天可汗”尊号。

贞观19年

645年

玄奘赴印度取经回国,之后开始翻译佛经。

武则天

天授元年

690年

武则天称帝,国号“周”。

中宗

神龙元年

705年

唐中宗复位。

玄宗

天宝14年

755年

安史之乱爆发。

代宗

广德元年

763年

安史之乱结束,藩镇割据形成。

僖宗

干符2年

875年

黄巢之乱开始。

中和4年

884年

黄巢之乱结束。

五代十国

梁太祖

开平元年

907年

朱温篡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

梁末帝

贞明2年

916年

耶律阿保机称帝,国号“契丹”。

唐庄帝

同光元年

923年

李存勗灭梁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

晋高祖

天福元年

936年

契丹立石敬瑭为帝,国号“晋”,史称“后晋”。

汉高祖

天福12年

947年

契丹改国号为“辽”。

刘知远称帝,国号“汉”,史称“后汉”。

周太祖

广顺元年

951年

郭威篡汉称帝,国号“周”,史称“后周”。

北宋

太祖

建隆元年

960年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篡后周,“北宋”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