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心灵师爱无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835757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心灵师爱无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走进心灵师爱无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走进心灵师爱无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走进心灵师爱无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走进心灵师爱无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走进心灵师爱无痕.docx

《走进心灵师爱无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心灵师爱无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走进心灵师爱无痕.docx

走进心灵师爱无痕

师德

听《感受心灵走进心灵培育心灵》师德讲座有感

发布时间:

2009-04-2114:

58:

45   

                  听《感受心灵走进心灵培育心灵》师德讲座有感

四月十日,荣获北京紫金杯优秀班主任垂杨柳中心小学的郑丹娜老师为我们作了一场题为《感受心灵、走进心灵、培育心灵》的精彩师德报告,听后感到心田如同一股春风吹过,又如灿烂的阳光沐浴,心中豁然开朗。

一、感受心灵――倾听心的呼唤:

感受心灵是教育的前提,因为它可以让我们看到孩子们的内心渴望、恐惧、焦虑、需求等,让教育更有针对性。

因此,我们要善于感受学生的心灵。

感受心灵,从这里开始,即:

要学会倾听,从倾听中感受学生心灵的呼唤。

走进孩子,倾听孩子们的内心,会让我们从那涓涓的细流读懂孩子。

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要做到“四要”即:

1、要理解地倾听;2、要专心地倾听;3、要倾心地倾听;4、要冷静地倾听。

冷静让我们有了平和的心态有了清醒的判断,更有了让学生开口的机会。

理解、专心倾听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让孩子感到你是他的大朋友,他们会向朋友敞开心扉。

因此,我们要倾听孩子们的心灵呼唤,做到理解、专心、倾心、冷静是十分必要的。

二、走进心灵――进行“心”的对话

孩子生活在社会里,在这个社会里扮演着各种角色,他们是爸妈的孩子,是同学的伙伴,是老师的学生……正是在这多重角色的转换中,在多重影响中成长发育,逐渐成熟。

然而,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事,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困惑的心理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影响,会左右着孩子们的成长方向。

因此,走进学生的心灵,师生之间的心灵对话就会帮助孩子纠正成长过程的偏差,使孩子健康的发展。

师生心灵的对话要注意以下四点,1、写在孩子的品德迷失处,帮助孩子明确成长的方向。

2、写在孩子的心理抑郁处,帮助排解学生内心的郁闷,让生命的阳光照亮孩子的新房,重新点燃内心的希望。

3、写在学生的质疑问难处,质疑问难正是学生内心困惑的表现,说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问题,而老师的“导”也正体现在此,我们有责任帮助孩子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4、写在喜讯进步时,学生的成长正是在一个个进步的取得中成长起来的。

因此,我们要一次次强化孩子们的进步,让孩子们在感受成功的体验中,做自我的正强化,在一次次的进步喜悦中,不断前进、健康成长。

三、培育心灵——扬起学生心灵的帆

教师的事业是心灵塑造的工作,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神圣的事业,虽然我们只有三尺讲台,但这里却是孕育心灵的殿堂。

这里有永远耕耘不完的土地,有播撒不尽的希望。

怎样培育心灵之花呢?

我们要努力做到贴近童心扬起孩子的心灵之帆。

在教育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类型的孩子,我们应针对他们个性的差异,采取有效的方法与策略。

面对听话型的孩子要聚合鼓励促其进步。

虽然他们是绝大多数的学生,但不能因为听话而忽略对他们的教育,要发现他们的进步点,鼓励促进其不断进步。

面对表现型的孩子,要因势利导促进提高,这类孩子往往注重表现,缺乏方向性,因此,教师要做到因势利导。

面对低沉型的孩子要唤醒自信促成功,这类孩子缺乏自信与欲望,因此,要适当给以刺激,感受内心成功的体验,激活积极向上的欲望。

面对冲击型的孩子,要启迪理智,这类型的孩子做事不冷静易出现突发后果,因此,教师平时要高度给以关注,从他们的日常小事中启发、引导、帮助,提升做事心智,提高理智、分析能力,减少做事时的冲动。

,总之,我们不管在教育工作不管遇到什么样地学生,都要细心观察,耐心教育,努力扬起孩子们的心灵之帆,让他们沐浴阳光,迎风破浪在成长的道路上安全、快乐、健康地扬帆远航。

 

 

让德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师德培训材料1

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心灵,就是指学生把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需求,转化为自身的需要。

通俗地说,就是学生对德育的要求入耳、入脑、入心,从而变成自己的行为,并在学习和生活的点滴中逐步呈现出来。

中学阶段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知识的高素质的人,是时代赋予的要求,也是广大家长对学校的嘱托。

学校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做人。

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德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然而,作为学校中的一员,我们经常会遭遇到德育教育的尴尬,学生素质薄弱的一面在不经意间经常会暴露在我们面前,诸如,有时夜间的校园纸屑狼籍,教室宿舍公物损坏无人问津,班级集体利益很少关心……在这一方面我感触很深,记得上学期我去初三某一个班级上课,当时正好是做眼保健操,但是上一节课满满一黑板的粉笔字还留在黑板上,我顺口问了一句,“今天谁值日”?

一部分同学大声回答我,上厕所去了。

接下来大部分同学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已的样子,一脸的漠然。

最后是前排的一位男生把黑板擦干净了。

一节课上完以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

“由擦黑板而想到的……”最后,我收到了四十六份作业纸,学生们给了我几种不同的回答,有的同学直白地写着,擦黑板是值日生的事与我无关;有的同学则认为在这么紧张的学习环境中,先做好自已的事才是最重要的;有的同学更直言,老师你自己为什么不去擦黑板呢?

有的同学担心如果自己去擦了黑板,同学反而会讥笑他爱出风头。

当然,大部分同学还是感到一份内疚与不安。

其中,有一位女同学这样写道:

“在今后的每一时,每一刻,我都必须牢记,集体就是力量,并且要做到关心集体。

”透过擦黑板这一件小事,或多或少折射出了我们学生的内心世界,一部分同学的爱心和责任心在逐步流失。

总感觉到,我们的目前的德育工作少了点什么,那就是德育还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变成学生自觉的行为。

今年暑期班主任培训工作会上,苏大黄辛隐教授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责任心和爱心是人格底色的两个方面”由此可见,责任心和爱心对我们学生的成长是何等的重要。

它是我们学生今后人生竞争有没有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

凭心而论,每一个学校对德育工作都十分重视,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德育教育的尴尬呢?

这当然是有多种原因造成的。

其一是来自家庭方面的原因:

当今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很多家庭都把孩子看成家里唯一的希望,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目标是“将来上大学”,这就导致家长认为孩子应把学习放在第一位。

所以,在一份调查报告中竟有53.4%的父母把“将来上大学”当作孩子最有前途的选择,甚至有6%的家长认为“孩子自己打扫房间会耽误学习”。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缺少对他人对集体的关爱之心,缺少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把学习看很重要,而忽略道德和情感的培养,把学习成绩的好坏看作是人生目标的唯一追求。

例如,清华大学生刘海洋为了证实“熊的嗅觉敏感,分辨能力强”这句话的正确性,先后几次拿硫酸泼到动物园5只黑熊身上,造成其中3只严重烧伤。

究其原因,跟他母亲对他的教育有关,他母亲给了他一种纯而又纯的教育,不搀杂丝毫跟升学无关的成份,因此,刘海洋虽然是一个应试教育的好学生,是一个智力发达的大学生,但他的其他素质很差,不会和其他人交往,甚至他洗澡都要在家里,因为他在学校里洗一次澡就把衣服丢了。

当然,这方面的例子还有很多。

其二是来自学校方面的原因:

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一定程度上取决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评价。

而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往往是单一的,它只注重这个学校显性的东西,即学校中考与高考的成绩的优劣,从学生来看,只要有了好分数就可以升入好高中好大学;从老师来看,有好的分数,就可以多得奖金;从学校来看,有了好的分数,就有好的收费。

教育的功利必定导致功利的教育。

学校更注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一些隐性的东西,诸如,道德素质、身心素质的培养,虽然,从表面上看,学校对德育教育有一定的重视,但不能落实到细微之处,不能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

所以,德育教育的尴尬时常会在学校出现。

其三是来自社会方面的原因: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往往只注重文凭,而忽略了对实际能力的要求。

所以,文凭就成了走上社会的通行证,为了寻找一个好的工作,就必需发愤学习,考上一所好的大学,拿上一张好的文凭。

社会对人才评价的单一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应试教育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终导致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学校对学生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就成了高智商的“机器人”,失去了生命的活力,最终导致教育就离开真正的教育越来越远。

然而,真正的教育是嵩尚真理,追求自由,张扬个性,充满智慧,富有人性的教育。

只有分数的教育是畸形的教育、变态的教育,是摧残人性的教育。

21世纪需要有综合素质、创造能力的智慧型人才,需要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才。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细致性,让德育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已刻不容缓。

要让德育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必须遵循学生的道德内化规律,第一,从学生原有的思想认识水平出发,了解学生的原需要,激发情感,引起共鸣;第二,要激发学生个体内部的思想矛盾和斗争,这是让德育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的动力,是关键;第三,要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教育的作用;第四,要重视知、情、意、行等诸要素的培养;第五,要开展实践交往活动,要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地统一起来。

1,在各学科的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

“各学科的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最经常的途径,对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中学德育大纲》在教学中,每一位任课老师要把学科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结合起来,把道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育中去。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情感、信念、理想,并逐步形成志向,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能需求的标准,明确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和重要性。

2,在班主任工作中强化德育教育。

班主任工作是让德育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的重要途径。

“班级是学校进行德育,实现《德育大纲》的基层单位。

班主任工作是培养良好思想品德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中学德育大纲》)中学的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促进学生道德内化的实现。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研究和探索有利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符合学生装年龄特征的班级文化目标,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学生个体和群体的自我教育能力。

同时班主任还必须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系列化教育活动,使学生逐渐形成紧迫心理,唤起学生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感。

另外班主任还要根据学生出现的思想问题,有针对性地、耐心地、持之以恒地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3,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现德育教育。

在学校生活中,要创设和谐健康的道德教育环境。

可通过教室、实验室的布置,橱窗、走廊宣传画的张贴,让学生置身于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中,身心得到陶冶。

同时,班级和学校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活动(包括课外兴趣小组和各社团活动)和比赛等,让学生的个性特长、良好的道德情操、意志品德和道德行为习惯得以加强。

4、在丰富多采的社会性活动中体验德育教育。

到思想教育基地进行参观、访问、听取专题介绍,请先进人物介绍经验,谈谈走向成功之路的体会。

结合学校的基本理论学习,进行专题考察,拓展知识视野。

在校内外开展学雷锋为人民服务活动,并把活动成绩纳入德育考核之中。

实践证明,组织学生参加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道德教育可以深化,榜样的价值观可以深入学生的心灵。

这对于学生理想、态度、责任、技能、纪律、需要、荣誉和作风等道德诸要素形式和发展以及内化为自身的学习行为都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5、在教师的言行举止中感受德育教育。

教师是一本无时不刻供学生阅读的书,教师的言行举止时时刻刻对学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所以,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兢兢业业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以身作职、为人师表,用“以身立教”的奉献精神,言行一致的表率行为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的榜样和楷模。

教师道德行为的感染,必定会对学生道德品质起促进作用,也会为他们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总之,学校要持续发展,不仅要重视文化知识的教学,更要注重学生品德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抓住道德教育的各个环节,在细微之处把德育工作做细做实,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让德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在潜移默化间让学生由他律走向自律。

 

走进心灵师爱无痕

——班 主 任 的 故 事

1.“捧着一颗心来”——爱与责任

2.一个也不能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3.平凡蕴含伟大,细节铸就成功

4.青苹果的故事

5.教育者必须具备等待的雅量

6.锥处囊中,脱颖而出——遭遇青春期

7、主题班会系列

高一起步阶段:

1、树立志向—社会调查“志当相聚高远”

2、培养兴趣—走进实验室“科学探索”

高二成长阶段:

1、把握青春—知心座谈“成长的烦恼”

2、承受挫折—专题讲座

高三冲刺阶段:

1、心理调控—心理指导“打开心灵的枷锁”

2、志在四方—网络班会“春风再度玉门关”

8.上网也精彩——德育要跟上时代的脚步

9.拔苗助长,适得其反

结束语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我们:

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所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教育是心血累积的成长,是细节铸就的成功,教育是爱心铸就的责任,是百川归海的胸怀。

我们必须加强自身修养,让教育成为抵达学生内心的感动,走进心灵,师爱无痕。

走进心灵师爱无痕

发表时间:

2009-10-20来源:

中国教师报

  孩子的心是未经雕琢的璞玉,美丽而又稚嫩。

当我们肯于俯下身来,走进他们的世界,就会发现,原来许多成人眼中的错误缘于我们对孩子的误解。

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只有师生心灵相通,才能共同奏响教育的和弦。

下面,我就在教育教学中践行《规范》的一些感受和体会向大家作一汇报。

  一、“捧着一颗心来”——爱与责任

  工作近20年,我一直都在做班主任,所带班级曾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

每接一个新班,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请每一位同学总结自己十条优点。

刚开始,同学们总是又激动、又有点不知所措,特别是经常受到批评的学生,甚至不知如何下笔。

表面上装作满不在乎,其实每个人都精心挑选卡片,用最工整漂亮的字体写出自己的闪光点。

当我们一起将这些卡片贴在墙上的时候,也是孩子们的笑声最明朗的时候。

每当这时,我都会说:

“这么多优点真是让我们满室生辉,这是最好的环境布置。

拥有这么多优秀的学生,我们一定能成为一个最棒的集体,我这个班主任真是幸运极了。

”把阳光播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里,是我发自肺腑的期盼。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强调,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总书记希望我们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

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是对天下学子一视同仁的关怀,是因材施教的智慧和胸襟。

  对待遭遇挫折的学生,我总是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正确看待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使同学们切身感受教师的尊重、理解和信任。

文学是心灵的共鸣,写作是真情的流露。

在与同学们的周记往来中,我经常会发现一些平日难以察觉的内心波澜,文字的交流别有一番天地。

有的同学表面平静,周记中却流露出因为成绩直线下降而极度恐慌、难以自拔的心理倾向,我就在评语中写道:

“屡战屡败”并不可怕,真正的强者就在于具备“屡败屡战”的斗志。

有的同学一考试就紧张,我就鼓励他:

告诉你一个秘密,老师也有这个毛病,如今还经常做考试的梦,被吓醒过来呢。

你的“恐惧症”很正常,充足的准备是克服焦虑最有效的方法。

还有漂亮女生在周记中袒露花季女孩的心事,寻求帮助,我会这样告诉她:

谢谢你对老师的信任,成长中的烦恼人人都会遇到,不必惊慌。

青苹果的滋味总是又酸又涩,不要冒险去品尝,请相信一个过来人的忠告……

  在心与心的交流中,我们逐渐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许多学生在毕业之后,还留着我写给他的只言片语;许多家长对我写给孩子的个性化评语心存感激,感谢老师对孩子的深入了解和关注。

教育不是工业化大生产,它更像农业的精耕细作,这就注定我们工作的艰苦和辛劳,想到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就会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应该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胸怀,在学生前进的脚步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

  总书记提出,教师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我们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教师被誉为阳光下最高尚的职业,因为它不仅需要付出精力和体力,它还需要我们远离世俗名利的诱惑,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中凝结着我们的劳动成果,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就是我们最大的荣耀。

  二、“一个也不能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教育需要智慧,更需要胸怀。

教育的伟业,就体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之中,一丝一毫的疏忽,带给孩子的也许是永远的遗憾;一席温暖的话语,可能会改变年轻人的一生。

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品学兼优的学生人人喜欢,正在承受挫折和失败的孩子更需要我们的鼓励,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共同前进,一个也不能少。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遇到了不少“问题学生”,他们身上可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也一定有不少优点,只要我们用爱的眼睛去发现。

04届有个张东,一上课就睡觉,毫无学习兴趣,运动会上却生龙活虎,接力赛上被撞倒两次仍坚持到底。

我在全班表扬他热爱集体、坚忍不拔的精神,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并鼓励他勇敢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从此,张东像变了一个人,家长会上,张东特地带妈妈来见我,介绍说:

“这是对我最好的老师。

”听到这样的表扬,我由衷地感到作为一个老师的幸福。

  06届有个李萌,软硬不吃,处处跟老师作对,甚至曾经当众给我难堪。

我也想过放弃,我们放弃一个,也许就放弃了孩子的一生。

经过深入了解,我发现李萌性格内向、脆弱,还比较固执,各科成绩都不大好,唯独还比较喜欢语文,前一任教师活泼开朗,对他也多一分偏爱,所以在李萌所厌烦的学习生活中,语文是唯一的亮点。

我这个新老师“拔苗助长”式的“严格要求”,对他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

  找出了病根,我当面诚恳地为自己曾经的武断和不尊重人向他道歉,这个倔强的孩子满脸通红,羞愧难当,一股脑儿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这是我横眉冷对了一个月也撬不出口的呀。

他还表示今后一定不辜负老师,好好学习。

可见,温暖的阳光比冷酷的严寒更有威力,潺潺的春水可以融化坚冰。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我们:

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所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教育是心血的累积,是细节铸就的成功。

我们必须加强自身修养,让教育成为抵达学生内心的感动,走进心灵,润物无声。

(全国模范教师、天津市第21中学王 威)

 

[走进心灵师爱无痕演讲稿]  2010-04-0321:

56:

25

各位领导、评委、同行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走进心灵师爱无痕》。

   有首诗这样写到:

“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道风景最为隽永,那就是师魂。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同一颗火热的太阳;我们拥有同一片广博的天空,在同一片天空下,我们用爱撒播着希望……”。

现实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无私奉献的事业,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

今天,在座的有各个学校在教坛上兴教育人、甘为人梯的同行们,你们当中有的双鬓抵不住风霜的洗刷,有的风华正茂,但在你们的眼中都共同闪烁着一种孜孜不倦的求索,兢兢业业育才的执着。

冰心说过:

“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

”.“每个人都需要爱”,这是求学路上老师教给我的一句话,当我站上三尺讲台,作为一名教师,多年以后细细地品味,我发现这句话还有另一半,那就是:

爱是一把心灵的钥匙。

我试图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房,因为我知道,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个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

记得有一次,学校代收费用,在课间,我把收上来的学生50元钱随手夹在了教科书里,接着又给学生上了一节课。

由于我的粗心,下课后把我的课本遗漏在讲桌上,50元钱因此不翼而飞。

   下午,我给学生上了一堂诚善为美的班会课。

下课前,我对全班同学说:

“诚实的心灵比金子还可贵,袁老师今天把夹在书里的一样东西弄丢了,我希望无心拾到它的同学在没有人的时候给老师夹回到书里。

”于是我又把教科书留在了讲桌上。

等到放学我给班上的门上锁时,发现讲桌上的教科书里平躺着50元钱。

   第二天早上,我在班上对同学们说:

昨天,一位同学帮老师找回了遗失的东西,我感谢他,我相信,这位同学不仅仅找回了这些东西,同时,也找回了他自己遗失的诚实。

我的话音刚落,全体学生都为这不知名的勇敢者鼓起了热烈的掌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对学生自尊的呵护,给学生以尊重,让学生真正的从心灵深处感化和触动,这才是教育对爱的诠释。

只有火才能点燃火,只有心才能塑造心。

把批评转化为亲和的魅力之帆,才能使学生在人生的航程里不断地调正方向,让学生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成长。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放眼物欲横流的世界,三尺讲台承载了多少薪火相传的道德与责任。

风风雨雨,酸甜苦辣,为人师者的种种滋味都已尝遍,也已经明白:

那间教室里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块黑板上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泪滴。

“立师德,铸师魂,练师功,树师表。

”是这个时代的召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教师不朽的追求。

虽然我们还很清贫,但三尺讲台需要我们去守望精神的家园。

让我们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我将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