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综合测试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834136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93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地理综合测试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国地理综合测试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国地理综合测试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国地理综合测试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国地理综合测试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地理综合测试答案.docx

《中国地理综合测试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理综合测试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地理综合测试答案.docx

中国地理综合测试答案

地理月考卷解析版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稻客”是指近年来出现的专业帮别人收割水稻的人群,主要来自山东、河南、江苏北部等北方地区。

每年6月底,“稻客”带着小型收割机来到广东开始一年的丰收之旅,然后依次到湖南、湖北、四川、安徽等地,9月再次来到广东、湖南等地秋收。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稻客”“迁徙”路线主要反映了我国各地水稻存在

①品种差异②播种期差异③熟制差异④种植技术差异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稻客”现象表明我国

A.南方农村地区农户观念改变B.南方农村地区经济较发达

C.北方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D.北方农村地区劳动力不足

3.近年来“稻客”规模逐渐减小,其原因最可能是水稻种植区

A.大规模农业结构调整B.劳动力增多

C.经济收入减少D.机械化水平提高

【答案】11.D12.A13.D

【解析】

1.影响“稻客”“迁徙”路线的因素还有作物生长周期。

越靠近南方的地区,纬度越大,热量越充足,水稻生长越快,水稻生长周期越短。

“稻客”的“迁徙”路线基本是从南向北再向南,说明水稻的成熟期存在南北差异,这主要是受热量条件的影响。

越往南,纬度越低,热量条件越好,播种期越早,收获期也越早,故②正确;“稻客”9月再次来到广东、湖南等地秋收,说明该地种植的是双季稻,故作物熟制也影响“稻客”“迁徙”路线,③正确;“稻客”“迁徙”与作物品种、各地种植技术差异无关,故①④错误。

综上,D②③正确。

故选D

2.“稻客”现象表明,我国南方水稻种植区农户从以前自己靠人力收割水稻,改变为雇用劳动力靠机械收割水稻。

其中固然有南方农村地区经济较发达的因素,但主要与南方农村地区农户观念的转变密切相关。

故A选项正确;“稻客”现象并不能完全体现区域经济的发达程度,故B、C选项错误。

6月底,北方已经完成冬小麦的收割,北方农村地区农户利用衣闲时间当“稻客”获得经济收益,故“稻客”现象不能说明北方农村地区劳动力不足,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3.某地农业地域结构是在漫长的区域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短时内不可能大规模改变,A错误;人工收割水稻的效率比不上机器收割,劳动力增多对“稻客”减少对影响不大,B错误;“稻客”减少与经济收入关系不大,C错误;近年来“稻客”规模逐渐减小,说明南方水稻种植区对“稻客”的需求减少。

在水稻种植区大范围的农业结构调整不可能成立的条件下,“稻客”规模减小最可能是因为南方农村地区农户在“稻客”的影响下自己购买了水稻收割机械,提髙了机械化水平,故D正确。

故选D

我国某地以降雪期长、降雪量大、积雪深厚而闻名,被誉为“中国雪乡”。

由于冷暖气流常在此地相遇,每年IO月至次年5月地面均有积雪,形成著名的“雪盆”。

下图示意该地所在区域地形状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中国雪乡最可能位于图中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5.中国雪乡积雪最厚的月份是

A.12月B.1月C.3月D.5月

6.与同纬度的东北平原相比,该地降雪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A.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冷空气到达时间早

B.受地形影响,空气湿度较大

C.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更容易形成降雪

D.海拔较高,有利于水汽凝结

【答案】4.A5.C6.B

【解析】

4.雪乡最可能纬度高且地势较高、位于山地的迎风地带。

从图中看,甲地位于山地的东南坡,三面环山,冬季,北面袭来的西伯利亚寒流和南来的日本海的暖湿气流在此交汇,降雪量大,最可能是中国雪乡,据此分析选A。

5.中国雪乡的降雪主要是冬季北面袭来的西伯利亚寒流和南来的日本海的暖湿气流在此交汇形成的降雪,积雪期可以长达7个月,积雪最厚的月份应该是冬去春来、气温还不足以融化积雪的月份。

结合选项,12月、1月降雪仍在继续,积雪厚度仍在加大;5月积雪已经融化,3月最合适,选C。

6.与同纬度的东北平原相比,该地不如东北平原离冬季风源地近,但该地西、南、东三面环山,区内河流多,且受地形影响,空气湿度较大,南北气流在此交汇,容易形成降水,故降雪时间较早;该地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海拔较高并不是该地水汽凝结的条件,据此分析选B。

下图为我国某地局部降雨(雪)分布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7.导致图中雨雪分界线在甲、乙两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B.大气环流C.地形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8.下列对甲、乙两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甲地中雨,乙地中雪

②甲地小雪,乙地小雨

③甲、乙两地风向均为偏北风,乙地风力较强

④甲、乙两地风向均为偏南风,甲地风力较强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

【答案】7.C8.A

【解析】

7.该区域为长江流域,110°即为110°E,结合区域定位,该区域110°E附近为巫山,巫山以西为四川盆地,盆地四周受山脉的阻挡,冬季温度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因此甲处降雪分界线向北弯曲;乙地为巫山地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故降雪分界线在该地向南弯曲,故而导致图中雨雪分界线在甲、乙两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地形,C正确;纬度差异不会导致雨雪分界线发生明显弯曲;甲乙两地均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均为陆地,热力性质相当,ABD错误。

8.图中亚欧大陆为高压控制,表示北半球的冬季,雨雪分界线以北为降雪,以南为降雨。

看图中信息,甲地位于雨雪分界线以南,据图分析应降中雨;乙地位于雨雪分界线以北,据图分析应降中雪,①正确,②错;风由高压吹向低压,且向右偏转(该地为北半球),故两地风向均为偏北风,图中乙处等压线较甲处密集,气压梯度更大,风力更大,③正确,④错,故选A。

【点睛】

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

地形对气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山地背风坡易出现焚风效应,形成局部高温;山地冷空气迎风坡易出现冷空气堆积,形成低温中心。

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及其附近地区从戈壁带到黏黄土带的粒度分带。

黄土高原主要由细颗粒物(黄色粉尘)组成。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给黄土高原带来黄色粉尘的风主要有

①盛行西风②东北信风③冬季风④夏季风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10.甲地黄土堆积较少,原因最可能是

A.风力增强B.山脉阻挡C.降水偏多D.农耕发达

11.黄士高原地区为

A.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B.水田与旱地过渡地带

C.润湿地区与半湿润地区过渡地带D.农耕区与畜牧区过渡地带

【答案】9.B10.B11.D

【解析】

9.结合黄土高原及其附近地区从戈壁带到黏黄土带的粒度分布,从纬度看,黄土高原位于西风带内,给黄土高原带来黄色粉尘的风主要有盛行西风,①对。

不受东北信风影响,②错。

冬季风是西北风,从西北干旱区吹来粉尘,③对。

夏季风是东南风,来自海洋,带来粉尘少,④错。

B对,A、C、D错。

10.根据图中河流形态,甲地位于太行山东侧,黄土堆积较少,原因最可能是山脉阻挡,B对。

甲地位于西北风的背风侧,风力减弱,A错。

降水偏多、农耕发达可能土壤侵蚀较强,不是黄土堆积少的原因,C、D错。

11.黄士高原地区为我国农耕区与畜牧区过渡地带,D对。

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水田与旱地过渡地带、润湿地区与半湿润地区过渡地带是秦岭-淮河一线,A、B、C错。

读中国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各题。

12.下列关于该地区自然、人文地理环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丙山脉是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的大致分界线,相当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B.甲所在的河段,解放以后曾经出现过断流现象

C.乙地农业生产的优势有: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较丰富

D.丁地铁路线是兰新线上的一段

13.若在图中①②③④四个位置建设大型水电站,则最宜建在(  )

A.①地B.②地C.③D.④地

14.下列有关a、b、c三地降水量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a>b>cB.b>a>cC.c>a>bD.c>b>a

【答案】12.C13.B14.D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涉及知识点多,难度较大。

12.根据经纬度及山脉的走向可以判断该地区为我国的河西走廊及贺兰山地区,丙为贺兰山,相当于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甲为黄河上游地区,黄河断流现象主要出现在下游地区;乙地区为河西走廊,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又有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灌溉,所以农业发达;丁地铁路线为包兰线上的一段。

故C正确,A、B、D错误。

13.②地靠近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交界线附近,河流落差大,且支流汇入多,水量大,因此最适宜建设大型水电站,故B正确。

14.我国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根据a、b与等降水量的位置关系可知b>a,c位于祁连山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因此.c>b,故D正确。

“北方那消失的一抹黄色,就是荒凉的黄土高原,面积要占全省版图的百分之四十五。

”“展现在眼前的这几百里绿色平原,当然是全省的‘白菜心’了”,“南边云雾缭绕的蔚蓝色山峦,是亚细亚两个庞大水系的分水岭。

”这是《平凡的世界》中描述的某内陆省三种截然不同的地貌。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5.该内陆省(简称)为

A.陇B.晋C.冀D.秦

16.有关“亚细亚两个庞大水系”水文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都以雨水补给为主,径流的季节变化大

B.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都很大

C.都有结冰期,北方的长,南方的短

D.下游都曾出现过断流现象

【答案】15.D16.A

【解析】

本题组考查区域地理。

(1)题中所指为陕西省,简称秦。

(2)“亚细亚两个两个庞大水系”实际指长江水系、黄河水系。

据此选择即可。

15.根据文字材料及《平凡的世界》,题中所指为陕西省,简称秦或陕。

16.“亚细亚两个两个庞大水系”实际指长江水系、黄河水系。

二者都以雨水补给为主,径流的季节变化大;黄河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很大,长江流域相对较小;长江没有结冰期,长江下游不曾出现过断流现象。

下图为在上海郊区一个蔬菜大棚所拍摄的照片,棚顶为黑色的尼龙网,而不是常见的白色透明的塑料或者是玻璃大棚。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由此推断,此时段上海的天气可能是()

A.连续不断的对流雨B.连续的霜冻天气

C.持续的伏旱天气D.台风来临狂风暴雨

18.在此季节,农民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

B.减少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D.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答案】17.C18.D

【解析】

17.白色透明塑料薄膜和玻璃的透光率较高,内部热量不易散失,保温效果好,而黑色尼龙网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强,太阳辐射的透过率较小,网状结构,利于通风散热。

由此可知,安装黑色尼龙网是为了削弱太阳辐射,降低地表温度,推测此时上海的天气可能为连续晴热的伏旱天气,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18.黑色尼龙网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强,太阳辐射的透过率较小,网状结构,利于通风散热。

所以主要是为了削弱太阳辐射,降低棚内温度,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和土壤水分蒸发,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网状结构,通风透气,不利于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不利于增强地面辐射;因尼龙网削弱了太阳辐射,降低了地表温度,降低了地面辐射。

故ABC项错误。

综合分析,D项增强。

四川德昌地处横断山区康藏高原东缘、安宁河谷地带,低纬度高原河谷的独特位置是种植草莓的“天然温室”。

德昌草莓在每年11月中旬开始成熟,陆续上市,一直持续到翌年5月底才结束。

通过专业合作社参与生产经营,德昌草莓远销海内外,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农业品牌名片。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9.德昌被誉为种植草莓的“天然温室”,其主要理由是(   )

A.低纬度的高原河谷,冬春季光热资源较丰富B.草莓生长期阴雨天多,大气保温作用强

C.地处河谷,热量不易散失,保温效果好D.位于高原河谷,气温较高

20.德昌露天冬草莓上市早、鲜果供应时间长的原因是(   )

A.空气清新,光合作用充分,草莓生长旺盛B.冬春季节气温较高且稳定,持续时间长

C.水质优良,草莓生长速度快D.河谷地带冲积土壤深厚肥沃,环保无污染

【答案】19.A20.B

【解析】

19.由材料“德昌草莓在每年11月中旬开始成熟,陆续上市,一直持续到翌年5月底结束”可知“天然温室”主要强调草莓栽培区冬春季节温暖。

相对于周围高原,河谷地带主要是由于地势低,热量条件好;背风坡,雨影区,光照条件好。

故A正确,B、C、D错误。

20.德昌露天冬草莓上市早、鲜果供应时间长的原因是冬春季节气温较高且稳定,持续时间长,B正确。

空气清新与光合作用没有直接;水质优良也不能导致草莓生长速度快;河谷地带冲积土壤深厚肥沃,环保无污染,不是上市早、鲜果供应时间长的主要因素,A、C、D错误。

【点睛】横断山区的河谷因地处背风坡多为干热河谷

我国某旅行者在其旅行日记中写道:

“凌晨,寒风刺骨,等了两天,夜空中美丽的景色还是被我等到了,漫长无尽的黑夜里,看到你是我最大的欣慰……而此时我的家乡应该是一番‘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了。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日记中记述的地区,可能有

A.驯鹿迁徙B.遍地牦牛

C.成群企鹅D.白熊出没

22.此时该旅行者家乡

A.早稻成熟,遍地金黄B.苹果挂枝,硕果累累

C.明前龙井,采摘正忙D.麦浪滚滚,丰收在望

【答案】21.C22.A

【解析】

2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色是西湖6月,中国的夏季。

但材料中的旅游地却是寒风刺骨、黑夜漫长且凌晨有极光现象,因此参观地应位于南半球的南极圈以内地区,据此选C。

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不会有驯鹿。

22.该旅行者家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据此应为江南的6月,此时早稻成熟,遍地金黄。

苹果挂枝,硕果累累是北方的秋季;明前龙井,采摘正忙是早春景色;麦浪滚滚,丰收在望是北方景色。

据此选A。

下图为我国某山区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图示自然保护区的地势特征为

A.由南向北倾斜B.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C.由东向西倾斜D.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24.该自然保护区的山地可能位于

A.南岭B.太行山

C.天山D.大兴安岭

25.该自然保护区易发的自然灾害有

A.沙尘暴B.洪涝

C.雪崩D.泥石流

【答案】

23.B

24.A

25.D

【解析】

【分析】

考查垂直地带性规律,自然带的分布,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

23.根据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分布来看,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水热条件发生变化,植被出现相应变化,从常绿阔叶林到针阔混交林,灌木林及灌木草地的变化,可以判断图示区域西北部海拔较高,河流自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动,所以总体从西北流向东南,故选B。

24.读图可知,该山地的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应位于我国南方地区,A符合,排除BCD,故选A。

25.该自然保护区位于南方山区,受夏季暴雨的影响,如果地表植被书破坏,极易发的自然灾害有滑坡、泥石流等,故选D。

【点睛】

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为地带性分异规律及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其中,地带性规律表现为:

(1)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或纬度地带性规律:

自然环境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2)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或经度地带性规律、干湿度地带性规律:

自然环境大致南北延伸东西更替;(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高山地区由山麓向山地自然环境随着高度发生变化。

非地带性规律是指因地形起伏、海陆分布等因素而引起的地域分异。

洮河是黄河上游地区重要的支流。

下图示意洮河流域地理要素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6.岷县与海甸峡之间河流流向大致是

A.自西北向东南B.自东南向西北C.自东北向西南D.自西南向东北

27.图中落差最大的河段是

A.碌曲一下巴沟B.下巴沟一岷县C.岷县一海甸峡D.海甸峡一临洮

28.图中洮河自然状态下冬季不结冰的原因有

①河流流速快②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③气温高于0℃④河流水量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

26.B

27.B

28.A

【解析】

【分析】

26.洮河在岷县与海甸峡之间汇入黄河,根据图示,黄河在海甸峡与临洮之间由南向北流,故洮河在该河段的流向为自东南向西北,据此分析选B。

27.图中显示,四河段中,下巴沟一岷县的年均温差最大,地势落差最大,则该河段的落差最大,选B。

28.洮河河段处于黄河上游,河流水量不大,但洮河流域处在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崎岖不平,相对高差较大,河流流速快,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因此,虽然冬季气温低于0℃,但洮河在自然状态下冬季不结冰。

据此分析选A。

【点睛】

河流水文特征有河流水位、径流量大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含沙量、汛期、有无结冰期、水能资源蕴藏量和河流航运价值。

1、水位和流量大小及其季节变化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和流量季节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以冰川融水补给和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特点决定,另外径流量大小还与流域面积大小以及流域内水系情况有关。

2.外流河汛期的出现的时间和长短,直接由流域内降水量的多少、雨季出现的时间和长短决定;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内流河则主要受气温高低的影响,汛期出现在气温最高的时候。

3.含沙量大小由植被覆盖情况、土质状况、地形、降水特征和人类活动决定。

4.有无结冰期由流域内气温高低决定,月均温在0℃以下河流有结冰期,0℃以上无结冰期。

5.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河流落差(地形)和水量(气候和流域面积)决定。

6.河流航运价值由地形和水量决定。

城市郊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郊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不仅是城市生态功能的调控区,还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原材料、能源和农副产品供应区,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下图左图为我国一特大城市城郊稻藕轮作与稻鱼混养相结合的生态农业种植结构模式,下右图为该城市的气候统计图。

回答下列各题。

29.该城市最可能是

A.上海B.西安C.西宁D.天津

30.该城郊农业的功能不包括

A.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B.改善城乡生态,美化环境

C.营造农田防护林,防止水土流失

D.发展城郊休闲旅游业,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答案】

29.A30.C

【解析】

29.据右图气候统计图分析,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选项中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安为温带季风气候,西宁为高山高原气候,天津为温带季风气候区,故A项正确。

30.据左图可知,该城郊农业的作物品种多样,优化了农业生产结构,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农业生产方式为无公害生产,立体种养,可以美化环境,改善城乡生态;立体种养和系统综合技术的方式,可以发展城郊休闲旅游业,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稻田对防止水土流失影响小,故C项符合题意。

下图所示为我国华北地区特殊的耕作方式,称为“垄沟耕作”,即第一年将作物种在高起的垄上,第二年则将原来的垄挖成沟,作物仍种于垄上。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1.此种耕作方式的产生是由于该地区(  )

A.水利设施不足B.环境污染严重

C.人口密度过大D.干旱少雨

32.下列最不可能种植在垄沟耕作区的作物是(  )

A.谷子B.小麦C.棉花D.甘蔗

33.如将该耕作方式应用于黄土高原地区,则有利于(  )

①杜绝水土流失 

②肥料集中深施,提高了利用率 

③加大了地面坡度,减缓了地表风速 

④加厚熟土层 

⑤有效蓄纳降雨,增加土壤储水量

A.①②③B.②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⑤

【答案】

31.A

32.D

33.C

【解析】

【分析】

考查学生结合图文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具体农业耕作方式的作用、影响的能力。

31.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多大雨、暴雨,且华北平原地形平坦,易发洪涝灾害,实行“垄沟耕作”,把低平的土地堆高成垄并将作物种植在垄上,有利于减轻洪涝灾害对农作物的危害,垄沟配合还有助于阻水、蓄水,增强抗旱能力,因此这一耕作方式的产生反映了该地区农业水利设施不足、旱涝灾害多发的状况,A对;将平坦的土地堆高不能减轻环境污染,且农村地区环境污染较轻,B错;人口密度大会造成耕地资源紧张,而“垄沟耕作”并不能增加土地面积,C错;华北地区年降水量较大,为半湿润地区,而不是干旱少雨的干旱地区,D错。

32.该地为华北地区,属温带地区,可以种植谷子、小麦、棉花,A、B、C对;甘蔗为热带经济作物,甘蔗的生长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华北温带地区热量条件较差,不宜种植甘蔗,D错,因此最不可能种植在垄沟耕作区的作物是D。

33.将“垄沟耕作”应用到黄土高原地区,堆高的垄和低洼的沟相间分布,垄有助于拦水、拦土,沟有助于蓄水,因而这一耕作方式有利于蓄纳雨水、减少地表径流,增强农田水土保持能力,减轻水土流失,但不能杜绝水土流失现象,①错⑤对;将作物集中种植在垄上,增加了土壤的厚度,有利于肥料集中深施,提高了肥料吸收和利用率,②对;垄沟相间分布,使耕地内部由平整的地面变得凹凸不平,增大了地面摩擦力,减缓了地表风速,但地面坡度并没有明显增大(耕地所在地区整体地形并没有改变),③错;将土壤堆高,使耕作土壤厚度增大,即加厚了熟土层,④对;故选C。

有效灌溉面积是指灌溉工程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水田和旱地面积之和。

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是指有效灌溉的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它是反映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指标。

下表为我国四个省区(海南、浙江、黑龙江、新疆)2016年的相关数据。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4.四省区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形类型的差异

②降水的差异

③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④劳动力数量的差异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35.图中甲、乙、丙、丁四省区主要的经济作物分别是

A.棉花、茶叶、天然橡胶、甜菜B.油菜、亚麻、黄麻、冬小麦

C.油橄榄、茶叶、春小麦、甜菜D.棉花、花生、天然橡胶、油菜

36.甲省区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最高,这说明甲省区

A.降水量少,农田灌溉要求高B.经济发展水平高,资金充裕

C.劳动力多,工程建设成本低D.地表起伏比较大,便于灌溉

【答案】

34.B

35.A

36.A

【解析】

【分析】

本题组通过文字和表格提供了有效灌溉面积、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概念和四个省区的相关统计数据,考查考生概念理解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能力。

(1)依据材料运用数据,判断省区的基础上分析灌溉面积比例差距的原因。

(2)先判出四个省区,再调用农作物(经济作物)分布知识点,得出正确答案。

(3)结合四省区,有效灌溉面积比例高的省区必定缺水的新疆。

34.灌溉面积比例最小的丙是海南,海南降水丰富,大部分耕地不需要灌溉,因此灌溉面积比例最小。

灌溉面积比例最大的甲是新疆,因为新疆深居内陆,降水少,干旱是限制其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大部分耕地只有灌溉才能发展农业,因此灌溉面积比例最大。

由新疆和海南的灌溉面积比例差异可知,降水差异是主要原因。

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区域水利工程的建设,也是影响灌溉面积比例的重要因素。

耕地主要位于平原地形上,有效灌溉面积统计的水田和旱地也主要位于平原上,因此影响灌溉面积比例的差异与地形类型差异因素无关。

故选B。

35.结合上题已判出甲、丙分别为新疆,海南,丁的有效灌溉面积最大,为黑龙江,乙为浙江,据此它们主要的经济作物分别是棉花、茶叶、天然橡胶、甜菜。

故选A。

36.甲省区为新疆,其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最高,这是因为新疆深居内陆,降水少,干旱是限制其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大部分耕地只有灌溉才能发展农业,因此灌溉面积比例最大。

故选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