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全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830649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全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全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全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全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全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全集.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全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全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全集.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全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1节 温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计.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

1.摄氏温度的规定及其读法和写法.

2.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难点:

体温计、实验室温度计和寒暑表在结构、测量范围、分度值和使用方法上的区别.

【教学准备】

自制温度计,实验用温度计,大烧杯(能盛下自制温度计的玻璃瓶)3只,开水,冷水,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请学生观察本章首图雾凇,提问学生希望了解哪些有关雾凇的知识,由此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引起学生对大自然千姿百态变化的探究欲望.

进行新课

一、温度的概念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高温物体和低温物体,归纳出高温物体与低温物体有何不同.

学生举例

归纳:

不同温度物体的冷热程不同.

二、温度的单位

让一位同学将他所知道的一个温度值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对其结果进行评估,使学生了解摄氏温度的读法、写法及规定.

让学生观察小资料“自然界的一些温度”,引导学生讨论后填空.

(学生观察、讨论.)

布置课外探究题.

三、温度的测量

提出问题:

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可靠吗?

让学生做教材47页最上面两图实验,引入温度计.

学生实验,并得出结论:

凭感觉判断温度不可靠.

提出问题:

能否自己设计一个温度计?

给出实验器材:

一个装有红色水的水瓶,上面插有一支玻璃管.

引导学生先将小瓶由冷水烧杯放入热水烧杯,观察.说明小瓶是怎样比较出温度高低的.

得出结果:

小瓶能比较出温度高低的原理是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进一步提出新的设计要求:

怎样用小瓶测出温度值?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介绍量程和分度值.

讨论结果:

刻上刻度就可以.

进一步提出新的设计要求:

怎样将小瓶改装,使它测量温度更方便,更实用?

(学生实验、讨论.)

(学生讨论,举手回答,其他学生评估,补充直至接近真实温度计.)

让学生比较自己设计的温度计与真实温度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活动:

比较并归纳.)

四、温度计的使用

让学生用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并讨论要准确测出温度应注意哪些事项.

(学生实验、讨论,举手发言,演示,其他同学评估、补充.)

五、温度计拓展部分

用多媒体展示热电偶温度计和红外线温度计.

培养归纳能力.

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而不是从“概念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加深学生对摄氏温度的了解,让学生了解生活环境中的常见温度值.

让学生尝试对环境温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让学生经历体验过程.

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

使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原理.

加深学生对摄氏温度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让学生享受设计成功的喜悦,同时发现自己设计上的不足.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及归纳分析能力.

让学生了解最新科技,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知识点,教师作补充.

布置作业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第1节 温度

温度单位:

摄氏度(℃)定义:

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工具:

温度计

温度计结构原理使用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可以互相转化.

3.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难点:

描绘和理解熔化和凝固的图象.

【教学准备】

教师:

光碟、软盘.

学生:

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如教材图3.2-1所示)每组两套,其中一套中试管已装有小颗粒状的海波,另一套试管已装有熔化后的石蜡(温度计的玻璃泡已没入其中),火柴、钟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活动

多媒体展示迷雾笼罩的山峰、连绵不断的春雨、大雪纷飞的北国.

欣赏自然景观,感受自然界中水的状态变化.

创设情境,增强对物态变化的直观感受.

导入新课

由自然景观引导学生列举水的三态变化现象,并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烧开水、钢铁厂钢水出炉等场景.

让学生产生兴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进行新课

一、物态变化

师:

通过以上的多媒体展示及学生的自然常识知识,让学生回答物质的三种状态,并举例说明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生:

针对以上的实例说明它们是在哪些状态之间发生变化.

师:

肯定学生并说明本节课将学习固态与液态之间的转化.

二、熔化和凝固

(1)引导学生探究熔化规律

生:

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

师: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猜想进行简要记录.并对学生设计实验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简要说明.

在学生进行实验之前,多媒体展示:

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和主题.

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设计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①怎样用平滑的曲线表示一天气温的变化情况,以此为例要求学生把观察记录的数据也描绘成图象.

②使用酒精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师:

巡视并指导学生实验.

生:

分组实验:

五人一小组,分工负责报时、报温度、观察状态变化、负责搅拌和记录数据.小组每个同学都把记录转抄到自己的表格中,独立描点,作熔化图线,并分析熔化特点.

师:

请一个组的两个同学在黑板上分别画出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象.

生:

小组成员交流、评估,小组之间交流、评估.

师:

引导学生分析图象的物理含义,在分析的基础上引出熔点、晶体与非晶体等概念并板书学生归纳的结论.

师:

指导学生读教材“小资料”中的数据表并通过多媒体提问:

①-50℃以下酒精温度计还能使用吗?

②白炽灯发光时温度在2500℃以上,选什么材料做灯丝?

生:

查表并针对思考题分析、判断、讨论、表达.

(2)指导学生根据熔化图象反推凝固图象

师:

指明同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并板书.作为课后作业在课外探究活动中验证这些结论.

生:

根据实验联系生活经验分析、推理、表达.

三、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师:

板书学生归纳的结论.

提问:

列举生活实例说明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生:

思考、讨论、表达.

培养处理数据的能力,以及通过数据和图象分析、比较和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培养学生评估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以及及时放弃自己错误观点的品质.

学习根据事物的特点进行分类.

培养学生查询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用图象分析物理问题.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课外探究、提高兴趣.

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认识“从物理走向社会”.

学会总结与反思.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

复习巩固,拓展学习空间.

布置作业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海波熔化与凝固图象               石蜡熔化与凝固图象

结论:

1.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2.同种物质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制冷.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沸腾是液化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食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现象产生的条件及沸腾现象的特征.

难点:

液体沸腾时要继续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

【教学准备】

水槽、塑料口袋、酒精、热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中间有让温度计插入的小孔).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问题:

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

演示:

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人80℃以上的热水中.你会看到什么变化?

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又有什么变化?

问题:

怎样解释这些变化?

让学生产生兴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进行新课

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一、沸腾

问题:

你认真观察过水的沸腾吗?

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

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

探究:

水的沸腾

学生进行实验,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仿照晶体的熔化曲线在图上作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依照前面对熔化过程的探究,可以从这个实验得到什么结论?

讲述: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汽化现象.这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在沸腾的过程中,虽然继续对水加热,但只能使水不断地变成水蒸气,它的温度却保持不变.

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二、蒸发

问题:

在生活中,我们看到盘子里的水、日光下的湿衣服,温度没有达到水的沸点也会变干,这时水是怎样发生汽化现象的呢?

学生猜想.

教师讲述: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只在液体表面上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及归纳分析能力.

想想做做:

(1)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有什么感觉?

(2)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有什么变化?

如果温度计上不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会变化吗?

学生总结:

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所以说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

练习巩固:

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来.这是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三、液化

教师讲述:

实验表明,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后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液化放热,所以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得更严重.

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再实验验证,加深对蒸发吸热的了解,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巩固复习.

复习巩固,拓展学习空间.

布置作业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一、汽化和液化的定义

1.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2.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二、汽化的两种方式

1.沸腾:

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2.蒸发: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只在液体表面上发生的缓慢汽化现象.

三、液化的两种方法:

降温、加压

四、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