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政治二轮能力提升训练专题三 经济制度与.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829489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1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政治二轮能力提升训练专题三 经济制度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届高考政治二轮能力提升训练专题三 经济制度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届高考政治二轮能力提升训练专题三 经济制度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届高考政治二轮能力提升训练专题三 经济制度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届高考政治二轮能力提升训练专题三 经济制度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政治二轮能力提升训练专题三 经济制度与.docx

《届高考政治二轮能力提升训练专题三 经济制度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政治二轮能力提升训练专题三 经济制度与.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政治二轮能力提升训练专题三 经济制度与.docx

届高考政治二轮能力提升训练专题三经济制度与

本专题以“经济制度与政策”为核心,展现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公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经营发展状况,强化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同时展现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突出强调对社会公平的理解;财政作为国家履行职能的重要物质基础,重点分析财政的作用,但是也不能忽视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作为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税收,重点展现税收的特点、地位、作用以及违反税法的种种表现,最后进一步强调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应试指导

年份

考 点

2010

T8: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单选)

T11: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税收的基本特征(单选)

T13: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单选)

T34:

我国财政的作用、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简析)

2011

T8: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单选)

T10: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单选)

T11:

我国财政的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单选)

2012

T10:

我国的分配政策(单选)

2013

T9: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单选)

T35:

收入分配、财政作用(简析)

【命题特征】

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突出考查对知识变通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对信息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从考查方式上看,多贴近中央与地方的政策方针措施或选取典型图表材料,切口灵活多变。

【学法指导】

在2014年的高考复习中,从知识的角度来说,除了细化把握各种分配方式的特点与作用外,还要与所有制结构、投资方式相结合,与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相结合;从时政的角度而言,密切关注生活中备受人们关注的分配方式与国家提高居民收入的措施。

除了细化把握本考点知识外,还要注意与财政、税收、宏观调控、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知识的结合,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要密切关注以下时政热点:

国家与地方有关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的最新举措,财政与税收政策的调整。

专题整合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性质

社会主义性质

非社会主义性质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国民经济的主体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决定社会主义性质,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基础,特别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展生产,促进就业,繁荣市场,解决资金不足等方面,有较大作用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在市场经济中地位平等,公平竞争。

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现状,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

 

  2.全面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思维的角度

具体作用

从劳动者个人的角度看

有利于促进就业,繁荣市场,方便生活

从国家的角度看

利于增加财政收入,提升综合国力,促进生产力发展

从对外关系看

有利于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扩大商品出口

从市场经济发展看

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力,激发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3.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制度与体制保障

(1)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共同富裕为目标,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辨一辨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是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提示: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国有经济的状况,直接关系到能否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方向。

公有制占主体地位,从组成的角度上讲,在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当中,公有制要占主体;从作用上看,公有制集中体现在作为公有制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有经济要发挥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更侧重强调作用,更强调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必须占据支配地位;而在其他领域,国有经济不必占据支配地位。

【典型例题1】 (2013·江苏卷)中小企业是我国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在GDP中的比重约为60%,提供了约70%的城镇就业岗位。

自2011年以来,受需求不足、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遇到较大困难。

为此,国家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这有利于(  )

A.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B.优化我国所有制结构

C.解决消费不足问题

D.发挥中小企业的主导作用

【对点训练1】 (2013·南通一模)目前,我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非公有制经济完成的。

这主要说明,非公有制经济(  )

A.与公有制经济平等竞争

B.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C.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对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起主导作用

从个人的角度看分配——全面理解效率与公平

1.按劳分配和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的区别

区别表现

按劳分配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分配前提不同

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的前提是个体私有制

分配主体不同

按劳分配的主体是公有制范围内的劳动者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的主体是个体劳动者

分配标准不同

按劳分配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扣除成本和上缴的税款外都归劳动者所有

两者的地位不同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是其他分配原则中的一种

 

  2.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

区别表现

按劳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含义

不同

按劳分配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按劳动价值分配,主要是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得到的工资收入,即按其出卖劳动力商品获得的价值或价格来进行分配的方式

分配主

体不同

按劳分配的主体是公有制范围内的劳动者

按劳动要素分配的主体是指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职工

性质

不同

按劳分配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

按劳动要素分配是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它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形式之一,是对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有益补充

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产品的分配形式

  3.全面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为什么——必须提高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2)是什么——效率与公平的对立统一关系。

①两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存在矛盾,提高效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它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分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②两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3)怎么办——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注重公平。

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辨一辨

   按劳分配体现公平,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效率。

提示:

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对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同时,按劳分配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

按劳分配不只是体现了公平也体现了效率。

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拉开人们收入的差距,从而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效率的提高。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根据其投入生产过程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及其贡献获取相应的收入。

多投入多收益,少投入少收益,不投入不收益。

可见,按生产要素分配不只是体现了效率也体现了公平。

【典型例题2】 (2013·常州一模)近5年来,某私营企业的经营状况如下表:

产值年均增长

利润年均增长

职工工资年均增长

11%

20%

5%

  该企业在分配方面应做出的调整是(  )

A.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B.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C.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制度

D.职工之间的收入保持合理差距

【对点训练2】 (2013·南京、盐城一模)材料一 “十六大”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图1 2003—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2 2003—2011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及其实际增长速度

材料二 “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1)请计算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应达到的目标值(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并概括材料一的经济信息。

(2)有人认为,收入倍增也意味着“差距倍增”。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所学的知识评析该观点。

从国家的角度看分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制定者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手段

财政预算(国债、税收等)

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信贷规模等

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

通过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来调节和影响货币供应量,使之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相符

①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

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共同为实现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调控目标起作用。

③都有扩张性和紧缩性之分,当前实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典型例题3】 (2013·江苏卷)材料一 某课题组就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为了说明收入分配发生的变化,首先将样本中的居民分为五个收入组,每组各占总调查人口的20%,然后将各组1985年和2008年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 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基尼系数下降,意味着收入分配趋于公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8年我国的基尼系数达到最高点0.491,以后开始逐步回落,2012年降为0.474。

2008年我国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如下图所示:

注:

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绝对公平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与绝对不公平曲线OPQ之间的面积为B,基尼系数=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变化具有哪些特征?

请利用图中的数据分别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从图中选取三个点连接起来表示我国2012年的实际收入分配曲线。

同时,从下表中选择两项能够使我国基尼系数下降的政策,并分别说明理由。

(作图时请用2B铅笔,并画清楚。

①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②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

③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

④对新兴产业提供资金支持

⑤出台措施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对点训练3】 (2013·海南卷)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809.78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6977.29元,两者之比为3.13∶1。

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我国政府可采取的再分配措施有(  )

①提高农产品的补贴标准 ②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最低工资标准 ③增加对农民的专项贷款 ④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保障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从国家的角度看分配——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条件

经济滞缓,需求不足

经济过热,供给不足

措施

增发国债,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

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缩减国债规模

目的

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

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控制经济运行

注意:

介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之间的叫中性(稳健的)财政政策

议一议

  财政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财政收入越多越有利于经济发展。

提示:

国家财政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过少,将直接影响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的能力,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但是,并不能由此认为“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因为,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对企业而言,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收入,影响企业自主创新、技术改造、不利于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最终会影响到国家的财政收入的增加乃至经济的发展。

对个人而言,如果国家财政收入过多,居民收入在分配中所占比重过小,影响消费水平,既难以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又影响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制约经济发展。

从财政收支关系来看,也不是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虽然受多种因素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

但财政收支应大体平衡。

财政收入过多.往往意味着大量财政资金的闲置,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不利于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典型例题4】 (2013·百校大联考)2012年9月13日,美联储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正式出台。

专家认为,美国开动印钞机是为了刺激其经济进一步复苏和改善持续疲弱的就业形势,但这一做法可能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有(  )

①美元持续贬值,其他货币兑美元显著升值 ②持续的量化宽松政策将损害世界各国的贸易 ③我国的“通胀”压力减小,外资注入大幅增加 ④改善普通美国民众的生活,使美国银行业受益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对点训练4】 (2013·广东卷)在开放性经济中,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

其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

扩张性财政政策→①对原材料的进口增加②进口成本上升,生产成本增加③经济建设支出增加④生产扩张,总需求增加→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洞悉热点

异地高考政策彰显社会公平正义 

【热点播报】

2013年6月7日,2013年高考将正式拉开序幕。

今年高考倍受关注的最大政策变化是:

异地高考首次“破冰”。

记者从江苏省教育考试院获悉,今年共有347名非江苏省户籍的来苏务工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在江苏省参加高考报名,占全省参加高考报名人数的0.08%。

教育公平是改善民生之基,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

按照教育部的时间表,31个省、区、市2012年年底前必须出台异地高考政策。

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广东、黑龙江、山东、安徽等29个省市明确出台就地高考具体标准。

至此,我国各个省市已经出现“率先破冰”“缓冲落地”“分步实施”三种模式。

随着社会发展,公众的权利意识逐渐觉醒,推进教育公平势在必行。

【命题透视】

1.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我国应采取哪些经济措施来解决收入分配社会公平问题?

提示:

问题涉及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在再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2.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提示:

问题涉及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政府的性质、原则、宗旨以及我国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面对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及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我国政府大力发展教育,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说“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

提示:

问题涉及我国政府的性质、原则、宗旨以及我国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促进教育公平是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要求。

有利于保证我国公民享有受教育权,也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从而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说明我国各级政府应怎样深入推进收入分配改革。

提示:

问题涉及坚持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用正确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的发展。

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群众路线等方面。

【典例剖析】

(2013·南通一模改编)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材料二 2013年高考报名近期陆续开始,今年黑龙江省率先开放异地高考,外省户籍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只要在黑龙江省高中学籍且高中阶段在该省连续就读3年以上,父母在该省有合法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可就地报考。

自2014年起,广东省调整高考加分项目及标准,其中,中学生各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各类科技竞赛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项目和省级优秀学生等17项将不再作为加分项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收入人均倍增不等于人人倍增,请从收入分配的角度,分析如何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请运用所学《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材料三所体现的哲理。

财政支出保民生 社会协调促发展 

【热点播报】

2013年7月15日,财政部发布2013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支情况。

1—6月累计,全国公共财政支出5971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821亿元,增长10.8%。

其中,中央财政本级支出9571亿元,同比增长8.1%;地方财政支出50143亿元,同比增长11.3%。

在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更加注重落实好各项民生政策,努力保障民生等重点支出需要。

教育支出8746亿元,同比增长10.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847亿元,同比增长11.9%;医疗卫生支出3806亿元,同比增长22.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608亿元,同比增长15.4%。

【命题透视】

1.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政府如何通过财政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提示:

问题涉及政府调节财政收支关系,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政府通过税收改革,调整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经济的平稳运行。

2.请你立足公民与政府的关系,分析政府如何推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提示:

主要涉及政府应该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政府要切实履行经济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

政府坚持科学决策,拓宽民意反映渠道,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拓宽公民决策参与的途径。

公民要行使监督权,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有序参与。

3.请你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政府提高公民基本生活权利保障水平的哲学依据。

提示:

问题涉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价值观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提高公民基本生活权利保障水平,是党和政府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群众利益作为最高价值选择的体现。

【典例剖析】 

材料一 2013年7月15日,财政部发布2013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支情况。

1-6月累计,全国公共财政支出5971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821亿元,增长10.8%。

其中,中央财政本级支出9571亿元,同比增长8.1%;地方财政支出50143亿元,同比增长11.3%。

在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更加注重落实好各项民生政策,努力保障民生等重点支出需要。

教育支出8746亿元,同比增长10.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847亿元,同比增长11.9%;医疗卫生支出3806亿元,同比增长22.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608亿元,同比增长15.4%

材料二 “十二五”规划建议,第一次明确追求“民富国强”,而不是以往的“国富民强”。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解决民生问题有了物质基础,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由“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的转变,对扩大内需,使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社会成员,促进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财政的相关知识,为促进我国民生发展提出建议。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注重“富民”的经济意义。

 

课堂评价

1.(2013·苏州一模)2012年5月16日,铁道部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铁路的实施意见》,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依法合规地进入铁路领域,并强调对民间资本不单独设置附加条件。

民间资本将打破以往以国家投资为主的单一铁路建设模式,为铁路发展引入新的活力。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行业有利于(  )

①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②消除企业之间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③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④实现不同所有制经济在经济地位上的平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3·镇江一模)2012年2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

这一政策(  )

①有助于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体现了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 ③表明民间资本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表明吸收民间资本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中等收入者是社会稳定的中坚,是扩大消费的主体。

然而,过重负担之下,国内越来越多的中等收入者非但没有成为“中坚层”,反而成为“夹心层”。

同时,低收入群体也在为难以跨入中等收入者行列而焦虑。

为此,我国应该(  )

A.合理调整恩格尔系数的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