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谢德体-《土壤肥料学》复习思考题.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8291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9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肥料学-谢德体-《土壤肥料学》复习思考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土壤肥料学-谢德体-《土壤肥料学》复习思考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土壤肥料学-谢德体-《土壤肥料学》复习思考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土壤肥料学-谢德体-《土壤肥料学》复习思考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土壤肥料学-谢德体-《土壤肥料学》复习思考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壤肥料学-谢德体-《土壤肥料学》复习思考题.doc

《土壤肥料学-谢德体-《土壤肥料学》复习思考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肥料学-谢德体-《土壤肥料学》复习思考题.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壤肥料学-谢德体-《土壤肥料学》复习思考题.doc

《土壤肥料学》复习思考题

绪论

1.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中有哪些作用?

显示答案

1)营养库的作用2)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3)雨水涵养作用4)生物的支撑作用5)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

1)营养库的作用2)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3)雨水涵养作用4)生物的支撑作用5)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

2.为什么说土壤是一种再生自然资源?

显示答案

土壤作为资源,在农业生产上发挥其资源作用是不应有时间限制的。

土壤资源虽经开垦种植,只要用养合理,肥力就不断提高,创造的物质就不断增多。

土壤作为资源,在农业生产上发挥其资源作用是不应有时间限制的。

土壤资源虽经开垦种植,只要用养合理,肥力就不断提高,创造的物质就不断增多。

3.土壤肥力的几种观点是什么?

显示答案

1)成分观点——在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中,土壤不断地、同时以最大量供应植物水分和养分的能力;

2)生物热力学观点——土壤肥力是在太阳辐射热周期变化的影响下,土壤能够稳、匀、足、适地协调供应作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水、热、气、肥养分的能力,这一观点也称之为土壤肥力的生物热力学观点;

3)生态学观点——认为土壤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土壤是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中心,土壤肥力应作为土被的重要特性。

因此,必须把土壤肥力概念扩大到生态的肥力,甚至为生物地理群落的肥力。

在系统生态环境中,土壤是基础,植物是对象,这一开放系统补充物质和能量,维持整体功能,才能满足植物生产所需的物质与能量的供应与交换

1)成分观点——在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中,土壤不断地、同时以最大量供应植物水分和养分的能力;

2)生物热力学观点——土壤肥力是在太阳辐射热周期变化的影响下,土壤能够稳、匀、足、适地协调供应作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水、热、气、肥养分的能力,这一观点也称之为土壤肥力的生物热力学观点;

3)生态学观点——认为土壤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土壤是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中心,土壤肥力应作为土被的重要特性。

因此,必须把土壤肥力概念扩大到生态的肥力,甚至为生物地理群落的肥力。

在系统生态环境中,土壤是基础,植物是对象,这一开放系统补充物质和能量,维持整体功能,才能满足植物生产所需的物质与能量的供应与交换

4.土壤科学与期其他学科的关系?

显示答案

大多数学科有助于土壤肥料科学的研究,基础学科,如物理学、化学、数学,对土壤肥料学只作单方面的贡献,而地球学(气候学、地质学、地理学)、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应用科学(农学、林学、工程学)与土壤肥料学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

总之,学习土壤肥料学要求有广泛的基础科学、地学、生物学和栽培为中心的农学知识。

而反过来,对土壤有肥料学的深入了解,又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地学、生物学、农学等学科。

大多数学科有助于土壤肥料科学的研究,基础学科,如物理学、化学、数学,对土壤肥料学只作单方面的贡献,而地球学(气候学、地质学、地理学)、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应用科学(农学、林学、工程学)与土壤肥料学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

总之,学习土壤肥料学要求有广泛的基础科学、地学、生物学和栽培为中心的农学知识。

而反过来,对土壤有肥料学的深入了解,又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地学、生物学、农学等学科。

第一章土壤的形成与演变

1.土壤主要的成土矿物和岩石有哪几种?

显示答案

1)长石类2)铁镁类矿物3)云母类4)氧化硅类矿物5)碳酸盐类矿物6)硫化物7)磷灰石8)铁矿9)粘土矿物10)由岩浆作用形成的岩浆岩(火成岩)11)由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沉积岩12)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

1)长石类2)铁镁类矿物3)云母类4)氧化硅类矿物5)碳酸盐类矿物6)硫化物7)磷灰石8)铁矿9)粘土矿物10)由岩浆作用形成的岩浆岩(火成岩)11)由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沉积岩12)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

2.矿物岩石的风化作用有几种类型?

显示答案

1)物理风化2)化学风化3)生物风化事实上,这三类风化作用不是孤立进行的,常是同时同地发生且相互影响的。

1)物理风化2)化学风化3)生物风化事实上,这三类风化作用不是孤立进行的,常是同时同地发生且相互影响的。

3.岩石、母质、土壤之间有何差异联系?

显示答案

1)母质与母岩:

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土壤母质。

母质与母岩相比有较大的区别,变化不单纯是形状上的变化,而是母质产生了一些母岩所没有的新特性。

2)母质并不等于土壤,因为母质还缺乏完整的肥力要素。

1)母质与母岩:

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土壤母质。

母质与母岩相比有较大的区别,变化不单纯是形状上的变化,而是母质产生了一些母岩所没有的新特性。

2)母质并不等于土壤,因为母质还缺乏完整的肥力要素。

4.简述土壤形成因素的作用?

显示答案

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1)母质:

A.总的说来,母质一方面是建造土体的基本材料,是土壤的骨架;另一方面它是植物矿质养料元素的最初来源。

B.母质因素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它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上。

C.土壤母质的机械组成决定了土壤的机械组成。

D.母质透水性对成土作用有显著影响。

E.母质的层次性,往往可长期保存在土壤剖面构造中,这是母质先天性的残迹。

2)气候:

A.气候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含量B.气候对土壤化学性质和粘土矿物类型的影响

3)生物:

生物在五大自然成土因素中起主导作用,严格地说,母质中出现了生物后,才开始成土过程。

土壤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其中绿色植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是巨大的。

4)地形:

地形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A.地形对土壤水分的再分配B.地形对热量的再分配C.地形对母质的再分配类似于地形对土壤水分的再分配。

5)时间:

时间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必要条件。

土壤的形成和发展与其他事物运动变化形式一样是在时间中进行的,也就是说,土壤是在上述母质、气候、生物和地形等成土因素综合作用影响下,随着时间的进展而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产物,时间愈长,土壤性质和肥力的变化亦愈大。

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1)母质:

A.总的说来,母质一方面是建造土体的基本材料,是土壤的骨架;另一方面它是植物矿质养料元素的最初来源。

B.母质因素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它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上。

C.土壤母质的机械组成决定了土壤的机械组成。

D.母质透水性对成土作用有显著影响。

E.母质的层次性,往往可长期保存在土壤剖面构造中,这是母质先天性的残迹。

2)气候:

A.气候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含量B.气候对土壤化学性质和粘土矿物类型的影响

3)生物:

生物在五大自然成土因素中起主导作用,严格地说,母质中出现了生物后,才开始成土过程。

土壤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其中绿色植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是巨大的。

4)地形:

地形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A.地形对土壤水分的再分配B.地形对热量的再分配C.地形对母质的再分配类似于地形对土壤水分的再分配。

5)时间:

时间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必要条件。

土壤的形成和发展与其他事物运动变化形式一样是在时间中进行的,也就是说,土壤是在上述母质、气候、生物和地形等成土因素综合作用影响下,随着时间的进展而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产物,时间愈长,土壤性质和肥力的变化亦愈大。

5.为什么说大、小循环矛盾的统一是土壤形成的本质?

显示答案

以植物营养元素的运动方向来看,生物小循环与地质大循环是相互矛盾的,然而二者又是相互关联,相互统一的。

因为地质大循环是营养元素淋失过程,生物小循环是营养元素集中累积的过程,所以是相互矛盾的,但是生物小循环以地质大循环为前提条件,没有地质大循环,岩石中营养元素不能释放,生物无法生活,生物小循环不能进行。

但是,从土壤形成的角度来看,生物小循环是必备条件,没有生物小循环、养分元素和有机质不会积累,土壤肥力不会产生。

因此,土壤的形成、土壤肥力的产生和发展,必须要求两个循环同时存在,在人类合理地利用土地、改造土壤的条件下,如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合理耕作,以及兴修水利,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植树造林等,均为有意识地调节和促进生物小循环中的生物累积作用,控制地质大循环的地质淋溶作用,建立良好的土壤生态系统,有力地促进植物和土壤间的物质交换,使土壤肥力不断提高。

以植物营养元素的运动方向来看,生物小循环与地质大循环是相互矛盾的,然而二者又是相互关联,相互统一的。

因为地质大循环是营养元素淋失过程,生物小循环是营养元素集中累积的过程,所以是相互矛盾的,但是生物小循环以地质大循环为前提条件,没有地质大循环,岩石中营养元素不能释放,生物无法生活,生物小循环不能进行。

但是,从土壤形成的角度来看,生物小循环是必备条件,没有生物小循环、养分元素和有机质不会积累,土壤肥力不会产生。

因此,土壤的形成、土壤肥力的产生和发展,必须要求两个循环同时存在,在人类合理地利用土地、改造土壤的条件下,如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合理耕作,以及兴修水利,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植树造林等,均为有意识地调节和促进生物小循环中的生物累积作用,控制地质大循环的地质淋溶作用,建立良好的土壤生态系统,有力地促进植物和土壤间的物质交换,使土壤肥力不断提高。

6.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有什么作用?

显示答案

自从人类有了耕种历史以来,在自然土壤上进行开垦,人的力量便参与了土壤的形成过程,使土壤迅速从自然土壤阶段转变为农业土壤阶段。

第二章土壤的物质组成

1.各级土粒的理化特性有什么不同?

它们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有何差异?

显示答案

1)石砾及砂粒它们是风化碎屑,其所含矿物成分和母岩基本一致,粒级大,抗风化,养分释放慢,比表面积小,无可塑性、粘结性、粘着性和吸附性。

无收缩性和膨胀性。

SiO2含量在80%以上,有效养分贫乏。

2)粉粒颗粒较小,容易进一步风化,其矿物成分中有原生的也有次生的,有微弱的可塑性、膨胀性和收缩性。

湿时有明显的粘结性,干时减弱。

粒间孔隙毛管作用强,毛管水上升速度快。

SiO2含量在60%—80%之间,营养元素含量比砂粒丰富。

3)粘粒颗粒极细小,比表面积大,粒间孔隙小,吸水易膨胀,使孔隙堵塞,毛管水上升极慢。

可塑性、粘着性、粘结性极强,干时收缩坚硬,湿时膨胀,保水保肥性强,SiO2含量在40%—60%之间,营养元素丰富。

1)石砾及砂粒它们是风化碎屑,其所含矿物成分和母岩基本一致,粒级大,抗风化,养分释放慢,比表面积小,无可塑性、粘结性、粘着性和吸附性。

无收缩性和膨胀性。

SiO2含量在80%以上,有效养分贫乏。

2)粉粒颗粒较小,容易进一步风化,其矿物成分中有原生的也有次生的,有微弱的可塑性、膨胀性和收缩性。

湿时有明显的粘结性,干时减弱。

粒间孔隙毛管作用强,毛管水上升速度快。

SiO2含量在60%—80%之间,营养元素含量比砂粒丰富。

3)粘粒颗粒极细小,比表面积大,粒间孔隙小,吸水易膨胀,使孔隙堵塞,毛管水上升极慢。

可塑性、粘着性、粘结性极强,干时收缩坚硬,湿时膨胀,保水保肥性强,SiO2含量在40%—60%之间,营养元素丰富。

2.什么是土壤质地?

常见的土壤质地分类方法有哪几种?

显示答案

1)土壤中按颗粒粒径大小划分出各级土粒,称为土壤颗粒成分或机械成分。

颗粒成分的百分含量称为颗粒组成或机械组成。

2)将质地归纳为前苏联苏联制、国际制和美国制三大类

1)土壤中按颗粒粒径大小划分出各级土粒,称为土壤颗粒成分或机械成分。

颗粒成分的百分含量称为颗粒组成或机械组成。

2)将质地归纳为前苏联苏联制、国际制和美国制三大类

3.不同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有何影响?

显示答案

1)砂质土类:

这类土壤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弱,透水性强而保水性弱,水气易扩散,易干不易涝。

由于胶结力弱,松散易耕,耕作上不必垄作,畦可宽但不宜长。

砂土类由于土壤大孔隙多,因此通气性好,土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