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济南版生物八下621《生态系统的组成》word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826548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5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济南版生物八下621《生态系统的组成》word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春济南版生物八下621《生态系统的组成》word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春济南版生物八下621《生态系统的组成》word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春济南版生物八下621《生态系统的组成》word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春济南版生物八下621《生态系统的组成》word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济南版生物八下621《生态系统的组成》word教案.docx

《春济南版生物八下621《生态系统的组成》word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济南版生物八下621《生态系统的组成》word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济南版生物八下621《生态系统的组成》word教案.docx

春济南版生物八下621《生态系统的组成》word教案

课时课题:

第二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2015年4月1日,星期三,第5节课

教学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重点)

3.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4.尝试解释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作用及相互

联系。

(重、难点)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本节内容图文并茂,实例较多。

为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确立本节应用“激趣-探究”教学模式,学生自主探究、观察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结合相关资料图片分析,采取任务驱动模式,激活学生思维去主动分析、讨论教材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功能及联系。

这既体现了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识图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进行相关预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以标导学

(5分钟)

【展示】几幅风景图片。

【提问】这样的风景,同学们都不陌生。

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

一只水鸟要正常的生活,和它们的生活直接有关的因素有哪一些呢?

【总结】和一只水鸟生活有关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统称为环境。

任何一个生物离不开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

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这节课我们一切学习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

(板书)

展示学习目标(找一个学生读学习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重点)

3.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4.尝试解释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作用及相互联系。

(重、难点)

 

欣赏风景图片,思考并回答和水鸟生活有关的因素有:

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水草、小鱼、小虾、老鹰等。

 

了解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通过欣赏风景图,思考得出任何一个生物的生存

都不是孤立的,生物和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自主探究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8分钟)

 

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几个目标展开对本节课的学习。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53页,完成助学自主学习:

目标1的

有关题目(时间为2分钟)

1.①生态系统:

在一定的地域内,_____与_____形成的统一整体。

②举例:

一片树林、一块______、一个______、一块农田、一条_______。

③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________。

它包括地球上的______及其_________。

2.好,时间到了,同学们还有把握不准的问题吗?

3总结:

这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就有这么好的学习效果.找一个学生把生态系统的概念写到黑板上。

4.老师强调生态系统的概念的三个要素:

①生物②环境③整体

【反馈练习】下列哪些是生态系统()

(1)我们校园中的所有生物

(2)一块农田里的肥沃土壤

(3)一个长满杂草、木耳,聚集着蚂蚁、老鼠的阴湿山洼

(4)取自池塘中的一滴水

(5)微山湖

 

5.【列举】引导学生列举所熟悉的生态系统。

 

6、【特别提出】①家里有水草、有鱼的鱼缸;

②生物圈是否属于生态系统?

学生自学课本53页完成助学目标1的有关题目。

①生物环境

②草原池塘河流

③生物圈全部生物环境

个别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生态系统的概

念。

 

思考回答:

判断是否是生态系统,在一定的地域内,必须具备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生物成分,一部分是无机环境。

判断出(3)、(4)、(5)是生态系统。

列举熟悉的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条河、一个湖泊、一块农田等。

分析得出:

一个养鱼缸、生物圈都是生态系统。

生物圈还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通过自学让学生

初步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用校园、农田等学生身边的例子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从而有利于举出其他生态系统的例子。

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一个养鱼缸是“小的”

代表,生物圈是“大的”代表。

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自主探究

(二)

生态系统的组成(21分钟)

1、组成(重点)

(1)非生物成分:

阳光空气温度等。

 

(2)生物成分:

①生产者

 

②消费者

 

③分解者

 

(3)各成分的作用及关系(重、难点)

1、【过渡】我们绚丽多彩地球有着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

观察你们带来的自然风光图片,思考:

它们是否是生态系统?

如果是,它们包括哪些成分?

2、【活动】识别生态系统的成分

(1)活动目的:

识别并归纳生态系统的成分

(2)活动提示:

①识别图片中的各种生物,用彩笔划出并标注你所认识的生物名称。

②识别图片中的非生物成分,用彩笔划出并标注名称。

③填出表格,记录观察结果。

编号

名称

类别

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与其他成分的关系

1

2

3

4

2、【展示并提问】展示几幅图片,提问哪些成分在图片中未被标出?

3、【讨论】

(1)这些各个组成成分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学生:

结合教材讨论回答非生物成分、绿色植物、各种动物、腐生的细菌真菌的作用)。

(2)我们根据绿色植物、各种动物、腐生的细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我们拟人化地称之是什么呢?

4、【展示图片、讨论】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者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大胆设想:

生态系统中如果没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中的一个,结果分别是怎么样的?

5、【得出结论】

各成分之间呈现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6、展示课前生物兴趣小组自制的生态瓶,提问:

(1)生态瓶应该放在什么地方?

(2)水藻和小鱼为什么能较长时间的存活?

【进一步反馈练习】

1.非生物成分

(1)组成:

____、____、____和____等。

(2)作用:

为生物提供______、______和_______

2.生物成分

(1)生产者:

①组成主要指______,例如:

_____

②作用:

利用光能,通过______,把_________制造成______,并将光能转变成_______储存在有机物中。

(2)消费者:

包括各种______分类:

____、____、___

(3)分解者:

①种类:

主要指_____、_____等营____生活的微生物,例如:

_______

②作用:

将动植物遗体等含有的____分解成简单的____,归还到无机环境中。

3.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的。

【活动一】:

识别生态系统的成分。

小组出示准备的自然风光图片,标出图片中的生物、非生物成分。

用彩笔在画上指示线,并标注名称。

小组内展示并讲解自己的图片成分构成。

一般的小组都能说出:

1、非生物成分:

阳光、空气、水、土壤。

2、生物成分:

绿色植物、各种动物。

 

思考回答图中没有被标出的温度、细菌、真菌等。

 

合作讨论各成分的作用:

(非生物部分:

阳光提供能量;水、无机盐提供营养;水域、土壤可为生物提供生活的场所等。

生物部分:

绿色植物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腐生的细菌真菌分解动植物残体里的有机物等。

消费者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

通过它们的作用得出:

绿色植物被称为生产者,各种动物被称为消费者,腐生的细菌真菌被称为分解者。

 

得出结论:

没有生产者生态系统不存在;没有分解者动植物尸体粪便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崩溃;没有消费者,物质循环速度减慢,生态系统可以存在。

 

运用刚刚所学的知识分析并回答:

(1)生态瓶应放在光下;

(2)水藻为小鱼提供氧和养料,小鱼为水藻提供二氧化碳,分解者分解废物产生无机物再被水藻利用。

学生展示自己的答案。

1.水、空气、阳光、土壤等

2.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

(1)绿色植物

藻类植物

光合作用无机物有机物化学能

(2)动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

(3)细菌、真菌腐生蘑菇

有机物无机物

3、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用学生自己准备的自然风光图,增加学生对课本知识的信任度。

 

过渡到共同分析老师准备的图片。

这样从个例到通

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掌握理解教材的重点内容,达成教学目标。

 

先分析各种成分的作用,再拟人化地称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便于学生理解。

特例分析便于清理学生认识上的死角。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认识到:

最简单的生态系统必须具备的生物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没有消费者生态系统可以存在,只不过物质循环的速度慢。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简单明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态瓶的展示让书本上的知识一下被拉到学生面前。

增加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练习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

 

知识整合

迁移应用(6分钟)

师:

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组成,下面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同学们完成助学的“自我感知”。

过渡:

根据同学们对于以上知识的学习,能不能解决我们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呢?

1.农民朋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劳作,收获着丰收的果实,那么他们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吗?

为什么?

2.蚯蚓是常见的动物,可为什么有人说它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分解者的角色呢?

3.在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要使这个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下去除了非生物成分以外必不可缺的生物成分是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消费者和分解者

C.生产者和分解者

D.所有的生物成分

4.请同学观察下面的草原生态系统图,然后回答问题:

(1)如果这片草原上的各种微生物突然都不存在了,你认为将会出现什么现象?

(2)如果这片草原上的各种绿色植物全部消失,你认为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过渡:

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非常出色,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骄傲。

大家来反思一下: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疑惑?

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

生:

不是。

因为在地球上,只有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它们才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学生分析、交流:

动植物遗体就会尸横遍野、堆积如山,生态系统也会崩溃。

没有了生产者,绿茵茵的草原变成了一片光秃秃的荒漠,消费者和分解者无法在这里繁衍生息,生态系统也会崩溃。

谈自己的收获,提出自己的困惑和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后,由学生自我总结所学与所思,得出结论性的知识,并能用规范的语言加以描述。

要求学生要合上教材叙述,强化知识的识记。

这一环节的设计促进了知识的整合、迁移和应用,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教师设计的反馈训练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由知识立意逐步过渡到能力立意,针对性强,注重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或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当堂达标

(6分钟)

1..盐城大纵湖享有“水乡泽国”、“鱼米之乡”的盛誉。

下列描述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湖中的水B.清水大闸蟹

C.湖中的芦苇D.湿地风景区

2.“冬虫夏草”的形成是:

在冬天昆虫感染了菌核,但仍然维持虫的形状,到次年春夏季时,菌核生长,有柄,外形似草,“冬虫夏草”是生态系统中的()。

A.生产者B.分解者C.消费D.非生物成分

3.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不确定

4.要使一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了非生物成分,理论上至少还需具有(

A.消费者和分解者B.生产者和消费者

C.生产者和分解者D.生产者和人

5.如图,生态球是

一个密闭的小型生态系统,球内空气占1\3,海水占2\3,底部有小石子,另有三条小虾和一些水藻类。

请分析回答问题:

(1)该生态球可以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因为球里有生物及生物生存的(),为了

使生态球里的生物存活较长时间,应将生态球放在()的环境下。

(2)该生态球的生产者是(),它能通过光合作用为小虾的生活提供有机物和()。

(3)小虾以藻类植物为食,属于该生态系统的()。

(4)该生态球中的腐生细菌能分解小虾的排泄物和其他有机物质,它们属于生态系统的()。

1.D

2.B

3.A

4.C

5.

(1)环境有光

(2)藻类氧气

(3)消费者

(4)分解者

通过当堂达标巩固本节课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二、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教学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导入并提出问题,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起了学生的思考。

2.教学过程中以助学为导学案,让学生自主学习,不

把握的问题以组为单位讨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小组互助精神。

3.本节课当堂训练,当堂达标,真正做到了“堂堂清”。

4.本节课较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改精神,采用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景、平等融洽的人际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由单纯的信息表达者转变成信息的加工者、组织者,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走进科学的探究历程,在观察和思考中,

愉快地学习,

处于主体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