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习题精选第四十八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20318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3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习题精选第四十八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选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习题精选第四十八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选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习题精选第四十八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选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习题精选第四十八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选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习题精选第四十八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习题精选第四十八篇.docx

《精选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习题精选第四十八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习题精选第四十八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习题精选第四十八篇.docx

精选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习题精选第四十八篇

精选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习题精选第四十八篇

第1题【单选题】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A、政治清明

B、经济繁荣

C、对外开放

D、交通发达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小强准备以隋唐时期的历史内容为素材,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你认为下列主题可供其选择的一项是()

A、民族大汇聚

B、社会大变革

C、开放与革新

D、政权分立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假若你要研究唐时西域和西亚的历史,选的参考书是()

A、《史记》

B、《西游记》

C、《资治通鉴》

D、《大唐西域记》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如果你想知道唐朝人是怎样认识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的,你最好查阅我国古代哪部典籍()

A、《日本书纪》

B、《大唐西域记》

C、《金刚经》

D、《西游记》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唐朝以她博大的胸怀,兼收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玄奘西行天竺求法

B、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C、日本遣唐使来中国

D、郑和下西洋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隋唐历史的阶段性特征最准确的应概括为()

A、繁荣与开放

B、光照四邻

C、民族关系的发展

D、对外交流的频繁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面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和刻苦精神的是()

A、李春建赵州桥

B、遣隋使来华

C、文成公主人吐蕃

D、玄奘西行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

”这首诗直接颂扬的是唐朝的()

A、经济繁荣

B、政治清明

C、对外开放

D、民族政策开明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某班准备通过课本剧形式来体现唐朝的对外交往活动,下列不应该出现在此剧中的一幕是()

A、日本遣唐使觐见皇帝

B、鉴真在唐昭提寺讲经

C、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求婚使者

D、玄奘回国后和皇帝讲述路上的见闻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中国古代的开放与交流。

历史上把汉朝时从长安出发横穿欧亚的陆上通道称为______;唐玄宗时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而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的著名高僧是______;明朝时______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答案】:

【解析】:

第11题【问答题】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

第一次是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当时汉朝周边的一些国家开始进口汉朝的商品和技术……7世纪唐朝的建立不仅宣布了中国的第二次崛起,而且不断向四周扩展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还传播到了隔海相望的日本。

1368年,明朝建立了。

中国由此实现了第三次崛起,中国强大的力量给一些地区留下了很深印象……所到之处,以礼待人,尊重当地风俗……因而为中国赢得了信誉和朋友。

——王赓武《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材料二:

当乾隆皇帝津津乐道自己的“天朝上国无所不有”时,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乱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注着宇宙间的天体运行……材料三:

从1688年以后,……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为该国创造了相对宽容的社会环境,也为该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也让这个岛国一步步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三次崛起共同原因是什么?

请各举一例史实。

(2)通过材料二可以看出,清朝时期我国已落后于西方国家。

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落后局面的国内因素有哪些?

(3)材料中“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是什么?

促使该国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除了该项成就外,还得益于哪个历史事件?

(1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中国的第四次崛起?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盖恩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仇敌。

材料二:

据统计,唐朝宰相共有36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士为24人,占6%。

这在历代汉人王朝中是较为罕见的。

材料三:

641年文成公主进藏,带去大量物品,有锦帛珠宝、生活用品、医疗器械、生产工具、蔬菜种子,还有经史、诗文、工艺、医药、历法等书籍。

请回答:

上述材料表明了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的政策是怎样的?

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哪些?

材料三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

请列举唐朝与这个民族密切交往的三件事例。

根据以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说说唐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对我们今天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唐太宗平东突厥后,将突厥降众安置内地,让他们保持原有的生产和生活习惯,仍以其酋长担任都督等职,统治原有的部众。

突厥首领在长安被任为五品以上将军、中郎将的官员有一百多人。

定居长安的突厥人将近一万家之多。

吐谷浑平定以后,仍以慕容氏为可汗。

由于唐太宗大量吸收了各民族的代表人物参加政权,密切了民族关系,促进了各族人民的交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当时突厥与吐谷浑各请互市,他们从内地得到了大量的布帛,而内地“资于戎狄,杂畜被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民乏耕牛”的困难。

内地的盐、茶、绸缎、文具与吐蕃的马匹、药材、皮毛等的互市,也十分活跃。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

例举以上材料中的史实,说明唐太宗执行的是什么民族政策?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唐太宗民族政策产生的影响?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唐朝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

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魏征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

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

“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人教版七下教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采纳魏征建议开创“贞观之治”的皇帝是谁?

上则材料反映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内容?

吐蕃人是现在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

唐朝时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被称为什么?

哪一本书记载了玄奘游历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

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列举唐朝历史上最典型的两例。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朝主要的文学形式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近年来,中国领导人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被合称为“一带一路”。

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

——选自《中国历史》七年级

张骞出使西域后,我国古代称罗马帝国为大秦。

《后汉书》卷八十八是这样描述罗马帝国的:

“大秦国……在海西,亦云海西国。

地方数千里,有四百余城,小国隶属者数十。

”——选自《中国历史》九年级

材料二: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

“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三:

1405年至1433年,郑和前后七下西洋,带去中国的大黄、生姜、肉桂等药材;并从亚非各国带回乳香、龙诞香等特有的珍贵药材。

郑和出使西洋时,从苏门答腊等岛带回苏泥、勃青、胭脂石等色种,对明代的瓷器制造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郑和长达28年的航海活动中,还曾到达印度等地。

他们带去了中国的丝绸、布缎、棉布等产品,并从印度购回各种布类,各色手由被面等物品。

——选自《中国文化通史》明代卷

根据材料一回答汉代我国与中亚、西亚以及欧洲国家进行贸易往来的通商要道是什么?

开通条通商要道最大的贡献是谁?

材料二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

他“求知”的地点和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分别是什么?

依据材料三,概括郑和下西洋在哪些方面与世界各国加强了联系?

(写出2点即可),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其意义是什么?

请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出一个历史主题。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