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电子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81857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8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电子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电子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电子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电子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电子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电子教案全册.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电子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电子教案全册.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电子教案全册.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电子教案全册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全册教案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年月

 

第1单元观察物体(三)

第1课时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页例1、例2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摆法的多样化。

2.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

根据看到的平面图形按要求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借助空间想象还原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

同学们,我这里有两个立体图形,但只让你们看到它的正面,你能猜出我放的是什么立体图形吗?

看看谁能猜对。

(出示课件:

趣味竞猜)

教师:

其实,老师摆的是两个圆柱体。

看来,同学们只看正面图并不好确定究竟摆的是什么立体图形。

别急,今天的知识能帮到你们!

(板书:

观察物体)

二、自主活动,探究新知

1.根据一个面摆放,体会摆法的多样性。

(1)出示探究内容,明确探究要求。

教师: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让我们来看一看,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

(出示课件)

探究问题:

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的图形。

(2)学生动手拼摆,验证交流方法。

教师:

请同学们拿出4个小正方体,根据你的理解,用手中的4个小正方体先摆一摆。

摆好后仔细观察正面,验证自己的摆法是否正确,最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么摆的。

(3)全班交流反馈,形成认识。

①呈现摆法。

教师:

谁来说说你的摆法?

(教师指定学生上台展示,然后反馈全班同类型的摆法有多少。

②观察验证。

教师:

这些摆法你试过了吗?

快和小组内的同学一起摆一摆。

观察一下,从正面看到的是三个正方形吗?

③揭示方法。

教师:

刚才我们摆了那么多图形,其实这些图形的摆法都是有联系的,你们看这三种(手指第一行)都是先摆好三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有三个小正方体(边说边摆),再看它们三个的后面任意摆一个。

从正面看,前面的小正方体遮住了后面摆的小正方体。

所以从正面看仍然是三个小正方体。

谁能说说第二行是怎么摆的?

第二行也是先摆好三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有三个小正方体。

再在前面的任意位置摆一个。

从正面看,后面摆的这个遮住了前面摆的其中一个小正方体,还是不影响从正面看到的图形。

教师:

说的真好!

第二行的摆法也有一定的规律呢!

大家看看,如果我们把三个当中的一个前移一下,或后移一下,方法是不是就更多了呢!

(4)应用体验。

教师:

如果再增加1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保证从正面看还是三个正方形,你还会摆吗?

教师:

我们刚才根据正面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几何体,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小结:

正面看起来形状相同的几何体,其摆法不一定相同。

根据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摆小正方体,摆法是多样的。

最后,我们发现虽然摆法很多,但是有规律可循。

所以,只看一个面并不能确定组合的几何体究竟是什么样子,还需要从更多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图形。

2.根据三个面摆放,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

(1)出示探究内容,明确探究要求。

教师:

下面分别给出了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图形,你能用小正方体摆出原来的形状吗?

(课件出示教科书例2)

(2)学生动手拼摆,验证交流方法。

教师:

现在有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可以怎样摆呢?

同学们可以先思考一下,和同桌交流后再动手。

摆好后同样可以自己验证摆出的图形是否正确。

(3)全班交流反馈,形成认识。

教师:

谁来介绍你的摆法?

(教师指定学生上台展示。

学生1(边说边摆):

我先根据从正面看到的图形,用两个小正方体摆出这样的形状。

然后再根据从左面看到的图形,在原来的形状上增加一个小正方体,这时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不变。

最后再看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发现这个小正方体应该往下挪。

教师:

现在摆出的形状正确吗?

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引导学生从三个方向验证。

学生2:

我是先根据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先摆出来(),然后发现从正面、左面看到的图形都符合。

学生3:

我先根据这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想象该怎样摆,然后摆好后再验证。

……

教师:

同学们,看看他们摆出来的图形一样吗?

(一样)

教师:

通过拼摆,大家有什么发现?

小结:

还原原来的物体时,我们可以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拼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最后通过验证加以确认。

通常,由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可以确定原来物体的形状。

三、全课小结

教师:

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

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

(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页内容,以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10÷5=16÷2=12÷3=100÷25=220÷4=18×4=25×4=24×3=

学生口算

2.导入:

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

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在除法算式中,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商。

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在整数乘法和除法中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探讨的内容。

[板书课题:

因数和倍数

(1)]

二、新课讲授

1.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科书第5页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算式,把这些算式分为两类。

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商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商不是整数的分为一类。

教师以商是整数的第一题为例,板书:

12÷2=6。

教师:

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这时我们就可以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

谁来说一说其他的式子?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2)说一说第一类的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

谁是谁的倍数?

学生回答,如:

在20÷10=2中,20是10和2的倍数,10和2是20的因数。

或:

20是10的倍数,20是2的倍数,10是20的因数,2是20的因数。

(3)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2.举例概括

教师:

请同学们注意,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

教师:

在自然数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每个同学都在心中想一个,想好了说给大家听。

学生举例,并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教师同时板书。

教师小结:

像这样的例子举也举不完,那能不能用比较简洁的方式来叙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呢?

引导学生根据“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表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如:

M÷N=P,M、N、P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N和P是M的因数,M是N和P的倍数。

A×B=C,A、B、C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你能从这些数(3、9、15、21、36)中挑出两个数,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三、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

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1)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

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理解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知识点比较少,教学中,我采取让学生反复说,互相说的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2课时因数和倍数

(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能熟练地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重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批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说出下列各式中谁是谁的因数?

谁是谁的倍数?

20÷4=56×3=18

在上面的算式中,6和3都是18的因数,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18的因数吗?

18是3的倍数,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3的倍数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板书课题:

因数和倍数

(2)]

二、新课讲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

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我们一起找找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后汇报

(18的因数有:

1,2,3,6,9,18)教师:

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

(生:

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教师:

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

最大的是几?

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哪些?

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教师:

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教师:

这样写可以吗?

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教师板书: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

(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

如18的因数。

小结:

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2的倍数有:

2、4、6、8、10、16、……

教师:

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

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

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

找3和5的倍数。

汇报3的倍数有:

3,6,9,12

教师:

这样写可以吗?

为什么?

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

3的倍数有:

3,6,9,12,……

你是怎么找的?

(用3分别乘以1,2,3,……)

5的倍数有:

5,10,15,20,……

教师:

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

教师:

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

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2)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找一个数的因数时,如何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对于刚刚对因数和倍数有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方法进行反思,吸取同伴的好方法,很好的体现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

第3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例1。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