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两大诀窍.docx
《学习的两大诀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的两大诀窍.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习的两大诀窍
学习的两大诀窍
余孟子
1.调动各种感官(全方位学习)
对儿童而言,学习,不只是眼睛和嘴巴的事情,而是整个身心的事情。
让孩子使用五种感觉方式去学习:
看、听、尝、嗅、摸来学习知识,那一定会掌握的很牢固。
因为这能激发孩子的情感,使孩子对学到的东西有感受,不管这些东西是有趣的,还是恐怖的。
例如对单词fans的学习,就可以启发孩子调动整个感觉器官去亲近fans。
从出生的第一天起,我们所接触的事物和获得人生经验都存在于大脑中。
储存和使用这些数据都得靠内视觉、内听觉和内感觉。
就是说,任何能够被记忆的数据,都必须用上内感官。
同时,任何能够被储存和提取的数据,必附有一份感觉。
没有这份感觉的事情不能在记忆里久留。
比如,物理老师在讲授物体的密度这一课时,需要学生记住一个公式,即
ρ=
一、两分钟后,你可能把这个公式记住了。
可接下来做题时,你可能还时不时的要翻看公式,到第二天可能又忘了。
为什么呢?
就在于你没有把这个公式跟学生的内感官结合起来。
怎么结合呢?
可以这样带领学生做:
同学们现在每个人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这样一个画面:
中间一个大大的等号,你希望它多大它就多大,然后在等号的左边也画一个大大的ρ,它代表什么?
对!
密度。
接着,在等号的右边先画一个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画一个v,上面画一个m,分别代表什么呢?
对!
体积和质量。
还可以选四种最喜欢的颜色分别写一次。
2.把知识带到不同的地方(学会分享)
希望在一个地方学到的东西在其他地方也能想起来,最好的办法是把知识带到生活的各个地方。
有的孩子在课堂中对老师的问题对答如流,平时作业也很好,可一进考场便很多题不会了。
有人说这是老师没讲透,有人说这是孩子怯场。
这些都不是稳定的能控制的因素,也不是根源。
稳定的根源在于,他在课堂中学的东西没在其他场合去言说、去复述、去解释、去应用,即知识没在他的认知结构中自己长出来,所以走到另一个地方知识早就溜走了,没追随他。
长出来的东西,永远追随你,像你的耳朵一样。
还有一种学生,在学校学习好、成绩好,可在家里从不学习,也不会用学到的知识对父母进行教育反哺。
长此以往,等走上社会,就更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了。
其道理依然在于,他的知识还停在那个地方——学校,没有追随他。
儿童的学习充满游戏性和自由性,如果再给予适宜的条件设计,这种学习的质量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优秀学生听课的10个诀窍
(2011-09-1320:
05:
27)
转载▼
标签:
转载
分类:
学习的智慧
原文地址:
优秀学生听课的10个诀窍作者:
前任
一、听视并用法。
大多数学生听课是一边听,一边看。
听觉和视觉并用,比只听不抬头看的听课效果要好。
听是接受声音信息,看是接受图象信息。
又听又看,在通过声音传递来记忆抽象的概念的同时,又可结合图象直观,来强化具体的知识印象。
听和看的内容应保持同一性,不能听此视彼,分散听课的注意力。
听,一般指听录音、听范读、听提问、听讲解;看,主要是指看板书、看挂图、看荧屏或银幕上的多媒体画面,看教师的教态,如教师的举手投足、神情姿态。
因为教师要借助这些板书、画面、手势,化抽象为具体、变繁复为简明、变陌生为熟悉。
这种方法,以听为主,以看促听,效果很好。
二、听思并用法。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边听边思考也是一种有效的听课方法。
听一般是被动地吸收,思则是主动地思考。
边听边思,可以在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只听不思考,录音机式的听课,囫囵吞枣,谈不上真正掌握知识,更谈不上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般可从这些方面思考:
教材的重、难点在什么地方,老师为什么这样处理教材,老师讲的自己是否真正懂了,老师讲的与自己想的有什么不同,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有何异同?
……
以思促听,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三、五到听课法。
“五到”就是指耳、眼、口、手、脑都要动起来,多种感觉器官并用,多种身体部位全部参与听课活动。
同时调动这些感官所获得的感受是一种综合的、立体的感受。
耳到:
听老师讲,听同学发言、提问,不漏听、不错听。
眼到:
看课本、看老师的表情、看板书、看优秀同学的反应。
口到:
口说,包括复述、朗读、回答问题。
手到:
做笔记、圈重点、批感想、做练习。
脑到:
动脑筋,心力集中、积极思维。
“五到听课法”要求听课者全神贯注,灵活地根据课堂情境和老师要求,适时调整听课方法。
这种听课方法,是效率最高的听课方法之一。
四、符号助记法。
无论记忆力多么强的人,不可能把老师所讲的话全部记住,听课必须记笔记。
无论书写速度多么快的人,也不可能把老师所讲的话全部记录下来,这就必须借助符号帮助自己记录,以利长期记忆。
如重点语句可打着重号、波浪线或加三角号,疑难问题可打问号,只要自己懂得、自己习惯用的各种有利于记忆的符号都可运用。
五、要点记取法。
有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听课,觉得有必要听的就认真听;觉得对自己益处不大或自己早已懂了的,就不怎么用心听,而做自己的练习。
老师讲课,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有时候是与教材无关的。
作为学生不可能也没必要全盘接收。
只记重点,只记难点,去掉无用信息是应该的、必要的。
抓住要点听和记,比毫无重点地全部听和记,效果要好得多。
有人曾做过实验,分三组学生同时收听同一内容的录音带,规定A组全部记录,B组只听不记,C组只记讲授要点。
结果A、B两组的学生只记住全部内容的37%,C组学生却记住了58%,可见抓要点,适当做笔记,效果最好。
六、主动参与法。
实践证明,凡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学习进步特别快、成绩好。
一部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讲学生听,学得很被动。
课堂听课,一定要积极参与,主动地学,随老师的教学思路转,这样也可以保证注意力高度集中,听课效果好。
七、听懂新知识法。
听懂,就是把知识的概念或结论搞明白,即把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搞明白。
依据听懂的标准,研究运用听懂的规律,主要是研究学习概念的规律。
掌握旧概念是学习新概念的基础;搞清概念的由来,是概念学习之本。
概念的表述(定义、定理、定律等)是概念之末,概念的形成是概念之本。
舍本逐末,是死知识,亦非真知,于发展智力、形成能力无益;掌握概念表述的科学性,是概念学习的关键。
关键在于正确理解概念各部分的准确含义及内在联系,从抽象到具体,由具体到抽象,最后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充分发挥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是概念学习的保证。
这是新课标下听好课的最重要的方法。
八、目标听课法。
上新课前预习时,发现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课,目标明确,针对性强。
预习时弄懂了的,听一遍等于复习了一遍,加深了印象。
预习时不懂的就应特别认真地听、仔细地听。
如果老师讲了还是没有弄懂,你还可以在课堂上及时提问让老师再讲。
有一定目标的听课,往往比漫无目的听课效果好,能帮助你解决疑难大问题。
九、质疑听课法。
“质疑”即提出疑问。
古人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人们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都是在不断的质疑中实现的。
听课时,对经过自己思考过,但未听懂的问题可以及时举手请教,对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回答,有不同看法的,也可以提出疑问。
这种方法,也可保证听课者始终集中注意力。
会提出问题的学生往往也是会学习的学生。
十、存疑听课法。
听课时,对疑难问题,不一定马上打断老师讲课,可以暂时记下来,待下课后再思考或再请教同学、老师。
这样做,一是不影响老师的教学计划,也不会因个人纠缠某个问题而耽误大家的时间,还可以促使自己深入钻研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总而言之,内在的欲望决定了努力地程度和做事态度。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想听才去努力学会听,会听才会说,会说才会交流。
每个人就像站在阳台上观看阳台外的风景,街上的人也在欣赏阳台上的表演。
没有阳台,就是独角戏,没有观众就不是演出。
故,听课的方法很多,因人而异,只要有利于提高听课效率的方法,就是最佳方法。
孩子“变坏”的10大前兆
(2011-09-1320:
07:
00)
转载▼
标签:
转载
分类:
家长课堂
原文地址:
孩子“变坏”的10大前兆作者:
前任
一、夜不归宿往往使孩子处于危险境地
案例:
因为和大声斥责自己的父母争论了几句,16岁的小朱一气之下,闷头冲出家门,整晚没回家。
一周后,警察找上门来,小朱在夜不归宿的那天抢劫了6名学生。
原来,小朱离家出走之后在网吧里通宵上网,但又没有钱,于是他就把手伸向了同学。
法官分析:
不少例子表明,没有确切原因的夜不归宿,是临近或正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征兆之一。
据调查,在100个未成年犯中,绝大多数犯罪行为是利用夜晚的时间完成的,而且不少违法行为实施后,他们都没回家。
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缺乏生活经验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擅自外出并夜不归宿,一旦发生问题,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监护,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侵害。
二、旷课是孩子走下坡路的信号
案例:
16岁的成成是体育学校学生,他对学习不是很感兴趣,经常和朋友出入网吧和游戏厅,逐渐发展到旷课逃学。
5月的一天,他们在一家游戏厅玩,由于没有钱买游戏币,决定去“抢点钱”。
这时,一个衣着光鲜的少年进入他们的视线,在讨要不成后对其拳脚相加,最后将其衣兜里的钱全部抢走。
法官分析:
旷课是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一种。
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在查获的未成年犯中,一般在10到12岁即染有各种不良行为,13到14岁走上犯罪道路,14到17岁出现违法犯罪的高峰。
尽管学生旷课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一些学生养成不良习惯,形成严重不良行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往往都从旷课开始。
旷课是学生走下坡路的重要信号,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解决孩子旷课、逃学问题应当是家、校共同配合。
家长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要跟学习好的学生“结对子”;第三要加强与班主任的联系。
对于因受不良分子引诱、胁迫所致的旷课、逃学,家长则应及时与校方、治安机构联系,采取有效的措施。
三、酗酒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促发因素
案例:
暑假时,三名职业高中男生在一起玩耍,又找了一家小饭馆吃饭喝酒。
等吃完晚饭已经夜里11点多,没有公共汽车了,可他们身上的钱又不够打出租车的。
怎么办呢?
借着酒精的作用,有人提议:
“干脆截辆出租车回家,不给司机钱。
”其余两人随声附和,还提出可以跟司机“要点儿钱”。
于是三人打了一辆出租车到僻静处,抢了司机的400元钱。
但却被巡警发现,三人当场被抓。
法官分析:
据公安人员讲,在未成年人犯罪中,近30%的群殴、抢劫、强奸都与酗酒有关,很多未成年人在犯罪之前还喝酒壮胆。
另外,近50%的未成年人犯罪,是酒精直接诱发的。
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远离酗酒是全社会的责任,家长要转变对这种行为的宽容态度,把孩子的兴趣转移到健康的活动上。
同时,自己要以身作则,减少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
四、毒品将孩子引向毁灭
案例:
张华今年16岁,父母忙于生计,对他从小就缺乏教育。
12岁那年,读完小学的张华便辍学在家,开始了流浪生活。
在社会上游荡的张华被贩毒分子盯上了。
为了引诱他贩毒,他们居然采用欺骗手段,让张华染上毒瘾。
为了能卖“烟”,张华不得不为毒贩子跑腿“送东西”。
在一次送货途中,张华被公安民警当场抓获。
法官分析:
尽管加强禁毒教育、重视对青少年的心理辅导等都能帮孩子远离毒品,但众多的教训却告诉我们,帮助孩子终生远离毒品的最好方法,是父母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而且要从小抓起,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要及时预防和矫治。
五、交友不良容易走邪路
案例:
15岁的魏明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刑,是交友不慎导致他走上了邪路。
据魏明自述,他在同学的生日宴会上认识了出手大方的王大哥,王大哥经常请他去餐馆吃喝,带他去电子游戏厅玩游戏机。
工作繁忙的父母没时间陪她,王大哥成了魏明的好朋友和崇拜偶像。
一天,王大哥突然对魏明说:
“有一个小子总跟我过不去,我不便出面,你替我教训教训他,反正他也不认识你。
”被王大哥这么一蛊惑,原本老实听话的魏明手拿木棒,朝那个人的头上猛击一棒,导致其头部受了重伤。
法官分析:
青少年处于成长阶段,心理极不稳定,他们大多活泼、好动,希望被人关爱、理解,一旦他们这些需求不能在家庭和学校得到满足时,就会到社会上去寻求。
鉴于青春期少年的这些特点,家长一定要关注孩子的交友情况,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喜欢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这些人的品行怎样、家教如何、有无不良嗜好等。
对于孩子在社会上交友,更要保持高度警惕,一旦发现不良的苗头,就要及时制止,以免铸成大错。
六、强拿硬要是犯罪的开端
案例:
女孩叶子是初二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错。
可是,在家里表现很乖的叶子,在学校却有时跟一个13岁的男孩一起向比他们更小的学生索要零花钱,如果不给就动手打人。
叶子的父母只当是孩子之间的游戏,对叶子训斥几句,叶子撒谎说是借的过两天就还。
就这样,叶子依然我行我素。
有一次,叶子又和一个男生向另外一个男孩要钱,搜到钥匙后竟然跑到人家家中拿走2000元。
因为此事,叶子被法院以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缓刑。
法官分析:
强拿硬要是校园暴力的一种表现,多年来一直比较突出。
一般因为钱物不多,也就是批评、训斥几句,把钱物退还了事。
因为这种现象比较常见,又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所以实施这种行为的少年也不认为这是多么严重的问题。
但等到他们养成了习惯,胆子大起来,索要的钱财多了,也就一脚踏入了犯罪的泥潭。
其中不乏一些学习好的学生。
因此,家长对孩子之间的索要钱物行为,绝不能忽视、麻痹和放纵,一定要教育子女“勿以恶小而为之”。
七、贪小便宜容易“失足”
案例:
上高一的小宝学习用功,也挺懂事。
一天放学回来,小宝带回一个随身听。
小宝对爸爸说:
“这是我在一个食品店买汽水时在地上捡到的。
”爸爸看到随身听有八成新,还是名牌,贪小便宜的爸爸再没问什么。
一天傍晚,家里突然来了两个警察,将小宝和父母传唤到派出所,并对小宝的父亲说:
“你的儿子涉嫌盗窃,依法决定对他刑事拘留。
”原来,小宝买东西时,趁没人时将店主放在椅子上价值3000元的随身听偷走了。
法官分析:
这个案例很典型。
因贪小便宜触犯法律的很多,一些孩子走上这一步,与其父母的影响有关。
我接触了那么多少年犯,竟然发现每14个偷拿他人财物、犯盗窃罪的少年中,有13个的家长崇尚金钱、贪小便宜、斤斤计较。
作为父母,一定要防微杜渐,让孩子从小养成不贪小便宜的良好习惯。
八、赌博是违法犯罪的重要诱因
案例:
17岁的赵佳在假期结识了一些社会上的不良分子,并在他们的诱惑下多次参与赌博,还欠下500多元赌债。
为了偿还赌债,赵佳多次手持三棱刮刀,强行劫取9名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人民币400余元。
人民法院认定赵佳犯了抢劫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
法官分析:
中学生赌博是百害而无一利。
一方面大量占用学习和休息时间,影响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
另一方面也让未成年人产生贪欲。
同时,赌博一上瘾,一旦形成习惯就难以改正,所以赌博是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
未成年人由于争强好胜的心理比较强烈,在许多事情上喜欢占上风;又由于社会经验少,情绪容易冲动,所以往往容易受到隐忧和怂恿而参加赌博,一旦学会方法尝到刺激就可能形成赌瘾,成为参加赌博活动的常客。
而父母远离赌博则是教育子女的最好方式。
九、偷拿家中钱财也是不良行为
案例:
中学生小林趁邻居家没人,连续几次翻墙入院撬门盗窃,偷走邻居的现金5000余元,最后法院以盗窃罪判处小林有期徒刑。
开庭审理前,法官召来被告人的母亲谈话,想了解到被告人犯罪的原因。
这位母亲说,小林从小时候起就经常偷偷从家里拿钱,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
法官分析:
偷拿家中钱财虽然属于个别现象,但也不能够放任不管,否则家贼就发展成了盗窃犯。
一家儿童心理咨询门诊的资料显示,44名有不同程度“偷窃”行为的孩子中,6.8%是在四五岁时拿家里的钱,63.7%发生在小学阶段,29.5%是12岁以后才有“偷窃”行为。
十、学坏常从抽烟开始
“阿姨,求您一件事,能不能给我一支烟抽。
”几乎每次提审少年犯,尚秀云法官都能听到这样的话。
据海淀法院的调查,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绝大多数都是一些不良行为,其中吸烟是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信号。
这是因为,吸烟不仅对未成年人身体产生危害,更重要的是能够“上瘾”。
未成年人没有经济来源,学校禁止吸烟,绝大多数家长也反对孩子吸
烟。
怎么办呢?
为了满足烟瘾,他们就会通过盗窃、抢劫等犯罪行为去弄钱。
未成年人吸烟还容易诱发不良交友,从而容易被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利用,违法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