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物理第九单元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798878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7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物理第九单元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八下物理第九单元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八下物理第九单元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八下物理第九单元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八下物理第九单元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下物理第九单元电子教案.docx

《八下物理第九单元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物理第九单元电子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下物理第九单元电子教案.docx

八下物理第九单元电子教案

第九单元压强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压强是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的内容,压强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

压强是力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对与压强相关的物理现象较为熟悉,但压强的概念学生还比较陌生。

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学生学习了力的初步知识基础上,和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

压强是全章的基础,也是学生学好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重要保证。

因此,搞好压强的教学是抓好本章教学的关键。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理解压强。

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日常生活中应用连通器和液压技术的事例。

 

4、知道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1、学习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了解压强知识对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液压机的原理。

 

3、掌握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利用大气压强分析实例。

 

课时分配 

压强2课时 液体的压强2课时 

大气压强1课时液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1课时 

本章总结提升1课时

第九单元第一课时课型:

新授课备课教师:

ranlinxi上课教师:

课 题:

压强

教 学:

目 的

1、知道压力的概念和方向,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并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计算,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论证、概括出规律性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体会到客观规律的可认识性和有效的利用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重 点:

难 点:

关 键:

压强的概念。

压强的概念统领全章、贯穿全章,因此压强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

压强概念的建立。

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得出压强概念。

实验的成功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学情分析

由于八年级学生具备了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具有较强的科学探究意识,学生完全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探究,绝大多数学生能从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会对获得的信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

教法学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器材

海棉、橡皮泥、肥皂、气球、砖两块、一只削好的铅笔、废旧玻璃输液瓶、水等

步 骤:

师生双边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景引入,约3分钟

拿出一海绵,把瓶子放在其上面,用力向下压,提问:

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利用一幅有关人在厚厚的雪地上行走及人站在宽宽的滑雪板上滑行的图片,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从而引入本节课的教学。

【学情预设】:

回顾:

瓶子放在海绵上使物体发生形变,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设计意图】:

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疑问来展开本节课内容的学习。

二、学导并举、约25分钟

一、认识压强

1、演示小实验:

向下按海绵;将钢尺一端搭在讲桌上,另一端悬空,向下压悬空部分,让学生观察形变,描述力的方向。

【学情预设】:

总结:

例子中的物体都受到了压力。

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设计意图】:

学生观察现象,初步理解压力的概念。

2、教师提出问题:

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情预设】:

针对教师的设问积极猜想:

可能与施加的压力有关;与接触物体的大小、形状有关等等。

【设计意图】:

抓住学生猜想中含有科学成分的部分,给予引导,逐步逼近主题。

3、演示实验:

将酒瓶放在一块厚海绵上,要求学生观察海绵的变化,并简单回答产生变化的原因。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

【学情预设】:

回答:

海绵被压得凹下去了。

这是酒瓶给它的压力的作用效果。

4、边做实验边提问:

(1)改变酒瓶的质量,海绵有变化吗?

怎么变?

(往瓶中加沙)

(2)质量一定的酒瓶,改变它的放置方式会有什么现象?

说明了什么(原来竖放的酒瓶横放。

横放时稍微转动一下,观察海绵的变化;再把瓶子口朝下竖放)?

(3)除了海绵,我们还能用什么来显现压力的作用效果?

【学情预设】:

学生猜测:

(1)改变酒瓶质量,作用效果会发生变化;

(2)改变酒瓶的放置方式,海绵形变可能会变;(3)用沙盘或者橡皮泥也能达到目的。

而且在拿走瓶子后,橡皮泥和沙盘还能保留作用效果。

【设计意图】:

指导各小组选择合适的材料,自行探究上述问题,记录实验步骤、现象,写出小组书面结论。

各小组选择不同的形变显示材料(海绵、沙盘、橡皮泥)实验,改变相关变量观察记录形变结果。

经讨论各组得出结论。

5、比较各小组结论,选出有代表性的进行总结、提升。

【学情预设】: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都有关。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成正比,与接触面积成反比;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控制成反比的量——接触面积的大小,只比较同样面积上压力的大小。

即比较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

【设计意图】:

在教师的总结提升下明确: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主要因素;压力作用效果与各个因素的基本关系;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要同时考虑压力和接触面积两个因素,可以控制一个,比较另一个。

这是“控制变量法”。

2、建立压强的概念

1、自学并总结交流学到的知识。

总结出压强的概念: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结合定义引出压强公式:

p=F/S;

2、给出压强的国际单位帕斯卡,单位符号Pa。

说明该单位是为了纪念法国科学家帕斯卡。

简单介绍帕斯卡的生平和学术成就。

(链接帕斯卡的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

理解压强公式,了解压强单位及相关物理学史内容。

3、要求学生根据公式找出帕斯卡与力和面积国际单位的关系。

3、运用压强

1、在公式基础上指出,帕是很小的单位。

一颗瓜子平放在手心里对手的压强就有20Pa。

给出常用的压强单位。

【学情预设】:

由公式得出1Pa=1N/m2

2、提问:

能否粗略估算自己对地面的压强?

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

如何测量?

(必要时出示方格纸,对学生进行估算指导)

【学情预设】:

回答教师的问题,意识到要利用压强公式来计算,明确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对如何测量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能存在困难,学生在教师提示下明确测量方法。

【设计意图】:

学习如何估算面积。

3、给出教师的体重,实际测量鞋子的面积,估算教师自己对地的压强。

在教师带领下,初步估算受力面积,推出教师对地的压强。

发放方格纸,要求学生估算自己对地的压强。

兴致高涨,实际估算自己对地的压强。

【设计意图】:

实践活动,感受压强。

要求每位学生对两手指夹住一根削好的铅笔两端。

学生操作,交流感受,并试着解释原因。

4、改变压强的方法:

1、实际生活中要根据需要限定压强的大小。

提问:

我们能通过改变哪些物理量来改变压强?

通常是改变哪些量?

【学情预设】:

改变压强可以改变压力和受力面积大小。

改变受力面积比较常见。

2、对照图9-1-6分析它们各自是需要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

主要是通过改变什么量来实现的?

你还能举出哪些生活中控制压强的例子?

【学情预设】:

结合图示分析书中事例。

明确增大压强要减小受力面积;反之要增大受力面积。

3、结合学生提出的例子,教师再提出一些实例(如订书机),一起分析分别是通过改变哪些量来实现目的的

举出生活中控制压强的例子。

如:

菜刀、图钉、滑雪板等等。

和教师一起逐一分析。

【设计意图】:

使学生养成将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生产的意识,加深对压强知识的理解。

三、当堂训练,约13分钟

动手动脑学物理。

【设计意图】:

巩固与提高。

四、总结提高,约3分钟

总结和反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通过师生共同小结,形成知识体系,既总结知识也总结方法。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解决学生在课上存在在困惑。

五、作业,约1分钟

倍速练习册相关内容

【设计意图】:

知识结构的完善巩固。

课后反思:

 

板书:

第一节、压强

1、压力

1、定义: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受力的物体并垂直于被压物体表面。

3、作用点:

受力物体的接触面。

4、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力的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5、压力不是重力

2、压强

1、定义: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2、物理意义:

压强是用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大小的物理量。

3、公式:

P=

“单位面积”应理解为“单位受力面积”是指施加压力的物体与受压力的物体互相接触并挤压的面积。

4、单位:

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1Pa=1N/m2

5、适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

3、减小或增大压强

1、当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以最大压强;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2、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可以最大压强;减小压力可以减小压强。

 

第九单元第二课时课型:

新授课备课教师:

ranlinxi上课教师:

课 题:

液体压强

教 学:

目 的

1、知道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能表达出液体压强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3、能够利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行行色色的连通器。

重 点:

难 点:

关 键:

通过学生探究实验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教学难点:

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深度的认识。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器材

两端开口玻璃圆筒、侧壁开孔圆筒、液体压强计、烧杯、水、盐水 

步 骤:

师生双边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景引入,约3分钟

液体对容器的压强:

1、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如果向玻璃管中倒水,橡皮膜会形变吗?

实验演示。

教师提问:

(1)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2)无论是小木块或是水,为什么都会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

【学情预设】:

回答:

感到有压力。

学生回答:

木块对矿泉水瓶。

2、液体对容器壁的压强:

如果在玻璃管的侧壁开几个洞,蒙上橡皮膜,会怎样?

实验演示。

【学情预设】:

底部。

用气球膜蒙住无底的矿泉水瓶底,然后放入小木块。

气球膜向下凸(形变)

【设计意图】:

由固体压强的效果引入液体也存在压强,学生容易接受。

二、学导并举、约25分钟

液体压强的探究

教师提问:

(1)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2)如果放木块,橡皮膜会形变吗?

固体对容器壁有压强吗?

(3)为什么固体没有液体有?

小结:

固体有固定的形状,不能流动。

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

因此对阻碍它流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

由于液体的这种流动性使液体产生的压强具有什么特点呢?

【学情预设】:

学生回答:

(1)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

(2)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一、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实验演示:

将两端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浸入水中。

(横放,竖放)

教师提问:

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实验演示:

将容器变换方向向各处移动。

教师提问: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小结:

我们通过观察橡皮膜的凹陷程度可比较各点压强的大小。

但这只是一种定性的方法。

当需要定量测量各点的压强时,这种方法就不行了。

【学情预设】:

学生回答:

(1)液体对容器壁也有压强。

(2)没有。

(3)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设计意图】:

从液体与固体的区别,较容易得出原因。

二、压强计:

那么要想测出液体内部的压强,我们需要一种仪器,你们想要什么呢?

老师:

1、压强计构造

(1)U形管:

当不受到压强时,两边的液面是相平的。

【学情预设】:

学生回答:

橡皮膜向里凹。

(2)金属盒:

蒙有一层橡皮膜。

当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两边的液面就会出现高度差。

压强越大,液面的高度差就越大。

【学情预设】:

学生回答:

液体内部处处存在压强。

向各个方向均有压强。

各处压强不一定相等。

(3)刻度板:

两侧液面读数相减即为高度差。

【设计意图】:

通过实验现象启发学生得到相关的结论。

(4)旋钮:

可改变金属盒的方向,以测量各个方向的压强。

【学情预设】:

学生:

有压强计吗?

2、使用:

教师演示,请学生读数。

三、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猜想:

教师提问:

(1)请大家猜想一下,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对探究的兴趣。

(2)什么是深度?

教师总结:

某点到液体自由面的距离即为该点的深度。

自由面指液体和大气接触的面。

(3)与这些因素具体有什么关系?

2、设计实验,准备器材:

教师提问:

需要那些器材?

为大家准备的两种液体是水和盐水。

3、实验方法:

教师提问:

这么多因素,在实验中应注意什么?

1、实验前交代:

这个实验相对复杂,需要大家合作完成。

【学情预设】:

学生:

(1)深度、密度、方向。

(2)到液面的距离。

(竖直方向上)

【设计意图】:

对压强计有基本的认识。

请学生说出得出的结论。

打出几组学生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结论:

(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大而增大。

(3)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学情预设】:

(3)深度越大,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学生回答:

至少两种液体、压强计、刻度尺。

【设计意图】:

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兴趣。

(4)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学情预设】:

学生回答:

控制变量法。

三、当堂训练,约13分钟

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______(都有/都没有)压强。

2、液体内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______。

3、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______。

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的______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压强______。

【设计意图】:

培养归纳能力。

四、总结提高,约3分钟

五、作业,约1分钟

课后反思:

板书:

 

第九单元第三课时课型:

新授课备课教师:

ranlinxi上课教师:

课 题:

大气压强

教 学:

目 的

1、知道大气压强是客观存在的。

知道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并能简单的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想象。

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方法及结果,大气压强值的测定。

2、由实验探知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及实例应用。

3、通过教学活动实验能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 点:

难 点:

关 键:

理解大气压强的现象及大气压强值的测定。

大气压强知识的应用。

托里拆利实验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本节内容需要掌握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力的平衡等知识;在物理方法上需了解等效替代法和转换法;在生活经验方面需有拔火罐、钢笔吸墨水等常识。

学生可能对大气压强存在表现漠然,应用也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可能在受力分析和计算中存在困难,因此我在课前设计有热身训练,为新课的顺利进行扫清障碍。

教法学法

以实验探究为主、综合运用讨论法、讲授法等

教学器材

漏斗、乒乓球、玻璃杯、水、硬纸片、试管。

步 骤:

师生双边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景引入,约3分钟

教师演示实验:

1、让学生做覆水杯实验:

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倒置时纸片会怎样?

将玻璃杯内装满水,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并倒置过来,如果松手,学生猜想会发生什么现象?

(纸片没有掉下来,水也没有流出来)

2、实验。

一个大试管,管内装水。

把这个小试管放在大试管的水中,小试管内没有水。

用食指托住小试管,将大试管倒过来,注意观察小试管如何?

小试管上升。

3、口对倒扣有乒乓球的漏斗匀速吹气,手放开乒乓球,乒乓球不会下落。

学生活动:

动脑思索,考虑这些现象与什么有关?

【设计意图】:

激趣、设疑,引出本节课题,既使学生自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又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创设一种学生要学、想学的情境。

体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教学思想的活力。

二、学导并举、约25分钟

1、大气压强的存在

(1)、引人入境,讲述马德保半球实验,引出大气压强。

【学情预设】:

学生由视听感受犹如身临其境感受大气压的存在。

请学生用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引导学生分析此实验。

【设计意图】:

激发兴趣,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到大气压的存在。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探究问题:

1、什么是大气压强?

产生原因是什么?

1、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注射器是怎样应用大气压强的?

2、你能将吸盘附着在墙壁上吗?

试解释吸盘挂钩原理。

【学情预设】:

大气产生的压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大气具有重力和流动性。

能吸在墙壁上,吸盘内外压力差。

【设计意图】:

使学生对大气压强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学会将物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

共同释疑:

现在你是否清楚我们的课前实验都是在利用什么呢?

(3)、点拨精讲、解难析疑

过渡:

现在谁愿意亲自感受一下大气压强?

请两位大力士来拉开这马德堡半球,采访一下你们的感觉,大气压大不大?

有多大呢?

【学情预设】:

半球拉不开。

【设计意图】:

引出托里拆利实验.

2、大气压的测量

利用P=F/S的原理来测定大气压强的值,启发思维,引入问题:

大气压有多大呢?

介绍托里拆利实验。

利用P=ρgh的原理来测定大气压强的值。

录像:

托里拆利实演的过程:

试管内装满水,用食指堵住开口,倒立在水槽内(配合板图),水不流出。

请大家考虑水为什么不流出?

(提问,学生回答)水不流出是因为大气压强的缘故。

但是试管内的水也产生压强,水不流出不仅是由于存在大气压强,而且大气压强大于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

那么大气压强到底有多大?

这个问题早在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之前就由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解决了。

教师活动:

(1)播放视频“托里拆利实验模拟录像”,

(2)动画演示“托里拆利实验”过程,

(3)对比当年托里拆利实验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引学生发问;引学生思索,两者为什么有差异呢?

由此可猜想大气压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学情预设】:

一个用水,一个用的酒精。

可能受液体的种类和液体的高度。

【设计意图】:

学生尽情猜想可以从不同方面自由提出自己的见解,为他们的多向思维提供空间,激发他们课下自主探究,利用网络资源寻求答案,敢于猜想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将为他们敲开科学探究之门。

引出:

760mm汞柱就是物理学中规定的一标准大气压的值,等于1.013×105Pa.继续播放实验中的拓展部分,设疑:

接下来的实验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实验步骤和现象,分析原因。

(1)、为什么水银倒满?

玻璃管水银面上空有没有空气?

(2)、刚开始水银柱高度为什么会下降?

(3)、玻璃管倾斜,水银柱怎样变化?

你怎样理解高度?

(4)、玻璃管提起些又怎样?

(5)、向槽内再倒入水银结果如何?

分析:

水银柱高度不变的原因是什么?

【学情预设】:

(1)没有空气。

(2)水银压强大于空气压强。

(3)高度不变或高度下降。

(4)高度可能下降,也可能不变。

(5)高度可能不变,可能上升些。

外界大气压强没变,等于液柱产生的压强,而液体压强只与密度、高度有关,密度不变高度自然不变与其他因素无关。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将液体压强公式与本节内容相联系,弄清实验过程,突破难点。

教师的点拨,引导作用在此环节要发挥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

3、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生活中怎样测量大气压强?

请同学们书本41页,完成下面内容了解气压计,找寻答案,同学发言。

(1)、常用气压计有哪些,各自特点是什么?

(2)、简单介绍金属盒气压计。

【学情预设】:

(1)常用压强计有水银压强计、金属压强计(无液压强计)。

(2)无液气压计是气压计的一种。

它的主要部分是一种波纹状表面的真空金属盒。

为了不使金属盒被大气压所压扁,用弹性钢片向外拉着它。

大气压增加,盒盖凹进去一些;大气压减小,弹性钢片就把盒盖拉起来一些。

盒盖的变化通过传动机构传给指针,使指针偏转。

从指针下面刻度盘上的读数,可知道当时大气压的值。

它使用方便,便于携带,但测量结果不够准确。

如果在无液气压计的刻度盘上标的不是大气压的值,而是高度,于是就成了航空及登山用的高度计。

【设计意图】:

放手让学生自己利用信息,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合作交流的能力。

4、大气压的利用

1、学生自学书本41-42页内容,寻找有趣的信息。

2、阅读42页,了解离心式水泵。

再请同学自主了解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的工作过程及原理,共同探究,明确问题。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自学、寻找有用信息的能力。

三、当堂训练,约13分钟

43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2、3请同学起来解释,4、5题在书本上完成,教师巡回观看。

【设计意图】:

知识巩固,用物理语言现象解释的能力提高,将知识活用,从物理走向生活。

四、总结提高,约3分钟

1、例举身边大气压强的例子有哪些?

2、托里拆利实验。

【设计意图】:

从物理走向生活,知道本节托里拆利实验的现象产生原理。

五、作业,约1分钟

倍数练习册相关内容

【设计意图】:

知识结构的完善巩固。

课后反思:

 

板书:

第三节、大气压强

1、大气压的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

(1)存在原因:

空气具有重力及流动性。

(2)大气压的概念: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这个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3)大气压的特点:

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大气压的大小:

托里拆利实验原理:

(2)测量大气压的仪器:

水银气压计、无液气压计(金属气压计)

第九单元第四课时课型:

新授课备课教师:

ranlinxi上课教师:

课 题: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 学:

目 的

1、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飞机升力是怎样产生的,生活中和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相关的现象,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物理规律。

2、通过观察,认识气体(或液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探究实验体验由液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

3、初步领略流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和亲近感.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讨论交流的意识。

重 点:

难 点:

关 键: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

用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章的前四节学习中,已经对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有了深入的认识,但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与伯努利原理有关的现象并不十分清楚,这也正是学生感兴趣的地方。

本节在前三节的基础上,注重现象解释,采用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助补充为辅,加深学生对本节的学习。

教法学法

实验法、总结归纳

教学器材

乒乓球、漏斗、纸张

步 骤:

师生双边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景引入,约3分钟

用手握住这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中间向下吹气,这两张纸怎样运动?

猜一猜。

【学情预设】:

向两边运动。

【设计意图】:

设疑,实验简单,具有可操作性。

二、学导并举、约25分钟

1、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介绍名词什么叫流速:

物质流动的速度。

(2)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操作实验,用手握住这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中间向下吹气,两张纸间空气流速大。

【学情预设】:

发现纸张向内部运动。

老师问:

说明什么?

【学情预设】:

纸间的气体压强小,外侧压强大。

说明物体向压强小的一侧运动。

口对倒扣有乒乓球的漏斗匀速吹气,手放开乒乓球,乒乓球不会下落。

【学情预设】:

乒乓球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流速小压强大,物体向压强小的一侧运动。

书本第44页,想想做做,学生思考回答。

【学情预设】:

纸的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故银币向上可直接跳过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