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高二期末地理必修三复习卷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79856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1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3高二期末地理必修三复习卷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13高二期末地理必修三复习卷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13高二期末地理必修三复习卷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13高二期末地理必修三复习卷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13高二期末地理必修三复习卷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3高二期末地理必修三复习卷一.docx

《13高二期末地理必修三复习卷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高二期末地理必修三复习卷一.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3高二期末地理必修三复习卷一.docx

13高二期末地理必修三复习卷一

高二期末地理必修三复习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地区救灾办公室能迅速掌握洪水淹没地区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A.地理信息系统B.全球定位系统C.遥感技术D.“数字地球”系统

2.遥感技术可以应用的领域

①残疾人口普查②森林普查③小麦病虫害监测④交通点位导航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④

3.据报道,伊拉克军方点燃巴格达周围浇灌石油的战壕来阻碍美军事行动,但美专家指出烟雾对美军轰炸使用的卫星制导导弹没有影响。

因为这种导弹采用了

A.IT技术B.RS技术C.GIS技术D.GPS技术

4.下列叙述属于GIS系统的是

A.需要航天传感器B.其运载工具有飞机、卫星、火箭等

C.分析、管理地理信息D.确定某地精确的经度和纬度

5.关于区域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限B.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

C.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6.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界线与它大体相一致的是

A.暖温带和热带的界线B.7月份平均气温0℃等温线

C.800毫米年降水量线D.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回答7-8题。

7.下列各项,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是

A.都是平原地区B.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C.都位于入海口处D.土壤都比较肥沃

8.有关这两个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属于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

B.松嫩平原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

C.长江三角洲的作物熟制以两年三熟为主,松嫩平原则一年一熟。

D.长江三角洲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降适宜发展畜牧业。

9.有关荒漠化成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A.荒漠化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B.气候因素中,气温的变化对荒漠化进程影响最大

C.人类活动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D.植被退化和覆盖率降低是荒漠化的前兆

10.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中最根本的是

A.过度樵采对环境的破坏B.过度开垦对土地的破坏

C.过度放牧对草场的破坏D.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

11.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中,导致荒漠化的第一大人为因素是

A.过度放牧B.过度开垦C.过度樵采D.水资源利用不当

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据此,回答12-14题。

12.“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

13.“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D.环境污染

14.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D.彻底退耕还林

15.有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弱、生物生长迅速

B.土壤是雨林生态系统中养分储量最多的部分

C.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大量的氧气被雨林植物固定下来,同时又向大气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D.热带雨林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

据此回答16-17题。

16.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强大的表现是

①维护地球上的碳氧平衡②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③提供大量的优质硬木④维持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7.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

A.生物残体分解快B.植物生长速度快

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D.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18-19题。

18.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A.AB.BC.CD.D

19.上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

A.枯枝落叶B.土壤C.生物D.供给养分

我国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如“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据此回答20—21题。

20.“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生态功效是

A.吸烟除尘B.美化环境C.防风固沙D.净化空气

21.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生态作用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繁衍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22.下列说法不属于湿地功能的是

A.洞庭湖具有调节长江流量的功能B.红树林可以保护海岸,有减少海水侵蚀的能力

C.沼泽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局地气候、分解有害物质等功能D.湿地防风固沙作用显著

23.下列资源跨区域调配中,与山西省有密切关系的是

①西电东送②晋煤外运③西气东输④南水北调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③④

24.右图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线中,由北向南依次为

A.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

B.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

C.神黄线、焦(作)日(照)线,胶济线

D.神黄线、大秦线、焦(作)日(照)线

25.围绕能源开发,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

①煤一电一铝②煤一焦一化③煤一气一液

④煤一铁一钢⑤煤一电一钢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⑤

26.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及其解决措施是

A.水—南水北调B.天然气—西气

C.电—西电东送D.煤—西煤东运

27.在不同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有差异,下列地区与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搭配,不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沙漠化B.南方丘陵地区——水土流失

C.西南地区——石漠化D.黄土高原——重酸雨区

28.为了充分发挥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优势,国家加快了建设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步伐,其措施有

A.扩大煤炭的开发规模,形成了大同、平朔、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B.提高晋煤外运的能力,形成了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C.建设坑口电站,使电力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不再向外输出煤炭

D.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同时焦炭用于满足本省的需要

29.在山西能源基地建设过程中,不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有:

A.水土流失B.酸雨C.放射性元素危害D.植被破坏

30.下列关于田纳西河及其流域开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东坡B.山地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环境水量和水质

C.河流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D.河谷平原是该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

31.关于田纳西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但航运价值小B.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

C.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水量丰富但不稳定D.矿产资源丰富,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32.田纳西河流域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A.长期高强度种植棉花B.大面积高强度种植小麦C.气候变得干旱D.大量放牧牲畜

33.田纳西河流域形成了以高耗能工业为骨干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主要条件是

A.矿产资源丰富B.石油资源丰富C.科技发达D.水电、火电、核电丰富

34.田纳西河的梯级开发对航运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水坝的修建隔断了河流,不利于通航B.水坝的修建使河流水位保持平稳,有利于通航

C.梯级开发使田纳西河可通过航运到达美国本土所有的州

D.梯级开发使通航里程增加,但使通航船只吨位下降

35.下列关于阿斯旺大坝产生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河口外海域沙丁鱼增加B.尼罗河三角洲盐渍化严重

C.防止了水灾和旱灾D.改善了尼罗河的通航条件

36.东北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大,可大规模机械化操作B.宜农荒地多

C.土壤肥沃D.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全国最多

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据此回答37—38题。

37.关于东北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分布及组合,不正确的是

A.耕作农业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B.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C.舍饲养畜业——广大林区和农区

D.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38.东北地区的农作物分布和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的是

A.玉米B.小麦和大豆C.水稻D.甜菜

39.关于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本区纬度位置较高,不宜发展农业生产

B.本区受积温影响,春小麦、水稻等农作物不能生长

C.大幅度增加耕地面积,是东北地区今后实现粮食增产的根本途径

D.东北地区农业结构比较完整,农、林、牧、渔业俱全

40.东北地区的农作物与地形搭配,正确的是

A.水稻——辽西丘陵B.甜菜——辽河平原C.大豆——松嫩平原D.冬小麦——三江平原

41.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产业基础良好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C.腹地范围广阔D.技术水平高

42.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地形的阻隔 B.水源不足 C.夏季气温高温多雨 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

43.以下工业中,在20世纪80~90年代初从香港迁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A.服装制造业 B.钢铁工业 C.生物制药工业 D.化学工业

44.该种产业部门的迁移,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是

A.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B.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能源丰富的优势

C.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资源丰富的优势D.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提供契机

45.有关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B.第一阶段开始于中国改革开放之前

C.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D.珠江三角洲的工业目前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46.有关“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管线东西跨度大,沿管线自然景观大致呈经度地带性变化

B.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将东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C.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使天然气成为最主要的能源

D.有利于缓解广东珠三角地区因能源供应不足而引起的停工停产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47-48题

47.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为

A.煤炭、天然气、水电B.石油、天然气、煤炭    

C.天然气、石油、水电D.煤炭、石油、天然气 

48.“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地形类型B.人口分布C.城市分布D.交通线路

 

49.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有利于

①把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②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③地改善大气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④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50.南水北调是解决北方用水紧张的举措之一,选择正确答案

A.北调的原因是北方人口密集、工农业耗水量大B.东线方案是利用京杭运河从太湖提水北送

C.中线要穿越秦岭中段、跨过黄河到华北D.三条路线中,西线的路程最长

5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企业生产的本质是为了追求更高利润B.发达国家的内部交易成本较低

C.东亚地区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较好的目的地D.国际产业转移的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