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一中高一物理上册期末检测考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784318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8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常德一中高一物理上册期末检测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湖南省常德一中高一物理上册期末检测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湖南省常德一中高一物理上册期末检测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湖南省常德一中高一物理上册期末检测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湖南省常德一中高一物理上册期末检测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常德一中高一物理上册期末检测考试题.docx

《湖南省常德一中高一物理上册期末检测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常德一中高一物理上册期末检测考试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常德一中高一物理上册期末检测考试题.docx

湖南省常德一中高一物理上册期末检测考试题

2015-2016学年湖南省常德一中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单位中,哪组单位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A.千克、秒、牛顿B.千克、米、秒C.克、千米、秒D.牛顿、克、米

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凡是轻小的物体,都可看作质点

B.只要是体积小的物体就可以看作质点

C.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D.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中的点没有区别

3.关于位移和路程的关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B.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C.位移只取决于初、末位置,而路程还与实际运动的路径有关

D.物体通过的路程不为零,但位移可能为零

4.下面几个速度中属于平均速度的是()

A.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800m/s

B.子弹以790m/s的速度击中目标

C.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km/h

D.小球第三秒内的速度是5m/s

5.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变化得越多,加速度就越大

B.速度变化得越块,加速度就越大

C.速度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D.加速度不变,则速度就不变

6.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用脚踢出去的足球,在向前飞行的过程中,始终受到向前的力来维持它向前运动

D.甲用力把乙推到,说明甲对乙的作用力在先,乙对甲的作用力在后

7.如图所示,地面所受物体对它的作用力是()

A.A对地面压力B.B对地面的压力

C.A和B的重力D.B的重力

8.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一定受静摩擦力作用

B.运动的物体一定受滑动摩擦力作用

C.静摩擦力对物体总是阻力

D.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

9.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规律

B.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

C.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要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的结果

D.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10.如图所示,用细绳将重球悬挂在光滑墙壁上,当绳子变长时()

A.绳子的拉力变小,墙对球的弹力变大

B.绳子的拉力变大,墙对球的弹力变大

C.绳子的拉力变大,墙对球的弹力变小

D.绳子的拉力变小,墙对球的弹力变小

 

二、多项选择题

11.如图所示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A.t=1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

B.t=5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75m/s2

C.第3s内物体的位移为1.5m

D.物体在加速过程的位移比减速过程的位移小

12.大小不变的两个共点力F1、F2的合力为F,则有()

A.合力F一定大于任一个分力

B.合力F的大小可能大于F1与F2大小之和

C.合力有可能小于任一个分力

D.在0至180°的范围内,合力F的大小随F1、F2间夹角的增大而减小

13.三个质点1、2、3的x﹣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判断()

A.三质点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只有质点2做匀速运动

C.三质点在t=0时刻的位置不同

D.三质点都不做匀速直线运动

14.用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DIS)做验证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验,如图所示是把两个测力探头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动,观察显示器屏幕上出现的结果.观察分析两个力传感器的相互作用力F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效果相互抵消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的同一物体上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三、填空题

15.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

(2)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x=__________cm;C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____m/s,加速度是__________m/s2(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6.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

(2)本实验中,采取下列哪些方法和步骤可以减小实验误差__________

A.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越大越好

B.拉橡皮筋的细绳要稍长一些

C.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与木板平行

D.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17.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如图1所示为实验装置简图,A为小车,B为电火花计时器,C为装有砝码的砝码盘,D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方形木板,电源频率为50Hz.

(1)平衡摩擦力后,可认为细绳对小车的拉力F等于砝码和砝码盘的总重力,需满足的条件是小车的总质量__________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

(2)实验中打出的其中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由该纸带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值).

(3)某同学将有关测量数据填入他所设计的表格中,如表,他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a﹣F图象(如图3所示),造成图线不过坐标原点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次数

1

2

3

4

5

砝码盘中砝码的重力F/N

0.10

0.20

0.29

0.39

0.49

小车的加速度a/(m•s﹣2)

0.88

1.44

1.84

2.68

2.89

 

四、计算题

18.2010年10月1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二号”绕月卫星,我国计划2020年实现载人登月,若你通过努力学习、刻苦训练有幸成为中国登月第一人,而你为了测定月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在月球表面上空让一个小球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测出下落高度h=20m时,下落的时间正好为t=5s,求:

(1)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月为多大?

(2)月球表面,小球下落t1=2.5s时的瞬时速度为多大?

19.如图所示,一只小球用绳OA、OB和OC拉住,OB水平,OA与水平方向成60°角,这时OA绳受的拉力FA为8N,试求:

(1)小球重力G;

(2)OB绳拉力FB的大小.

20.汽车以l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刹车后经2s速度变为6m/s,求:

(1)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

(2)刹车后前进9m所用的时间;

(3)刹车后8s内前进的距离.

21.一质量为2kg的物体在4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在水平面上运动,已知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求:

(1)运动后通过0.5m位移时,物体的速度有多大?

(2)为使它在运动0.5m位移时的速度大小恰好等于0.5m/s,可同时再对物体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则F为多大?

(g取10m/s2)

 

2015-2016学年湖南省常德一中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单位中,哪组单位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A.千克、秒、牛顿B.千克、米、秒C.克、千米、秒D.牛顿、克、米

【考点】力学单位制.

【分析】国际单位制规定了七个基本物理量.分别为长度、质量、时间、热力学温度、电流、光强度、物质的量.它们的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称为基本单位,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推到出来的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

【解答】解:

A、千克、秒分别是质量和时间的单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但牛顿是导出单位,所以A错误.

B、千克、米、秒分别是质量、长度和时间的单位,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所以B正确.

C、秒是时间的单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但克和千米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所以C错误.

D、米是长度的单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但牛顿和克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所以D错误.

故选B.

【点评】国际单位制规定了七个基本物理量,这七个基本物理量分别是谁,它们在国际单位制分别是谁,这都是需要学生自己记住的.

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凡是轻小的物体,都可看作质点

B.只要是体积小的物体就可以看作质点

C.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D.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中的点没有区别

【考点】质点的认识.

【专题】定性思想;归纳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物体可以看成质点.

【解答】解:

A、轻小的物体,若在研究的问题中,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A错误.

B、体积小的物体,在研究的问题中,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B错误.

C、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实际并不存在,故C正确.

D、质点是代替物体有质量的点,与几何中的点不同,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质点是理想化的模型,以及掌握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关键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能否忽略.

3.关于位移和路程的关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B.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C.位移只取决于初、末位置,而路程还与实际运动的路径有关

D.物体通过的路程不为零,但位移可能为零

【考点】位移与路程.

【专题】定性思想;归纳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位移的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路程的大小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

【解答】解:

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相等,但是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不能说路程就是位移,故A不正确,B正确.

C、位移由初末位置决定,与运动的轨迹无关,而路程与实际运动的路径有关,故C正确.

D、物体通过的路程不为零,但是位移可能为零,比如运动后初末位置重合,故D正确.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

A.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路程是标量,大小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

4.下面几个速度中属于平均速度的是()

A.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800m/s

B.子弹以790m/s的速度击中目标

C.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km/h

D.小球第三秒内的速度是5m/s

【考点】平均速度.

【专题】定性思想;归纳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平均速度表示某段时间内或某段位移内的速度,瞬时速度表示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解答】解:

A、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表示瞬时速度,故A错误.

B、子弹击中木板的速度表示瞬时速度,故B错误.

C、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表示瞬时速度,故C错误.

D、小球在第三秒内的速度表示平均速度,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平均速度研究的是“段”.瞬时速度研究的是“点”.

5.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变化得越多,加速度就越大

B.速度变化得越块,加速度就越大

C.速度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D.加速度不变,则速度就不变

【考点】加速度;速度.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由物体所受的合力和物体的质量共同决定,与速度没有直接的关系

【解答】解:

A、加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的速度的变化量,速度变化得多加速度不一定大,还要看时间,故A错误;

B、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故B正确;

C、加速度由物体所受的合力和物体的质量共同决定,与速度无关,故C错误;

D、物体有加速度,速度一定变化,故D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对速度与加速度关系的理解能力,要从两个量的物理意义、定义等方面进行理解,并加深记忆

6.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用脚踢出去的足球,在向前飞行的过程中,始终受到向前的力来维持它向前运动

D.甲用力把乙推到,说明甲对乙的作用力在先,乙对甲的作用力在后

【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力的概念及其矢量性.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受力分析方法专题.

【分析】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不接触可以产生力的作用,接触不一定有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解答】解: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故A正确;

B、物体不接触可以产生力的作用(如磁力、重力),故B错误;

C、用脚踢出去的足球,在向前飞行的过程中,只受重力和空气阻力,不受向前的力,之所以继续前进,是由于惯性而继续前进,故C错误

D、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的概念和对物体间是否存在力的作用的判断,要注意明确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7.如图所示,地面所受物体对它的作用力是()

A.A对地面压力B.B对地面的压力

C.A和B的重力D.B的重力

【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受力分析方法专题.

【分析】根据作用力产生的原因分析即可.

【解答】解:

地面所受物体对它的作用力是B发生形变产生的对地面的压力,故B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弹力产生的原因,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8.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一定受静摩擦力作用

B.运动的物体一定受滑动摩擦力作用

C.静摩擦力对物体总是阻力

D.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

【考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摩擦力专题.

【分析】摩擦力总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静止的物体不一定受静摩擦力,而滑动的物体不一定是滑动摩擦力,从而即可求解.

【解答】解:

A、受静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静止,比如:

正在沿着传送带斜向上运动的物体.故A错误;

B、受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运动,比如:

正在地面上滑动的物体,地面受到是滑动摩擦力,但地面是静止的,故B错误.

C、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也可能是动力,故C错误.

D、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而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弹力和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以及它们的方向.知道摩擦力的分类,及之间的区别,注意相对运动的含义

9.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规律

B.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

C.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要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的结果

D.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考点】牛顿第一定律.

【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概括得出的规律;它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解:

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规律,A正确

B、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B正确

C、力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要停下来是因为受摩擦力的作用,C错误

D、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比较简单,牢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10.如图所示,用细绳将重球悬挂在光滑墙壁上,当绳子变长时()

A.绳子的拉力变小,墙对球的弹力变大

B.绳子的拉力变大,墙对球的弹力变大

C.绳子的拉力变大,墙对球的弹力变小

D.绳子的拉力变小,墙对球的弹力变小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

【分析】以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根据平衡条件求出墙壁对小球的支持力以及绳子对球的拉力表达式,再对表达式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解:

以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

重力G,墙的支持力N和绳子的拉力T,作出力图如图.

设绳子与墙之间的夹角为α,根据平衡条件得

N=Gtanα

如果所用的绳子变长,α减小,G不变,N减小,T减小;

故选D.

【点评】本题关键是对小球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列式求解出支持力和拉力的表示进行分析.

二、多项选择题

11.如图所示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A.t=1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

B.t=5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75m/s2

C.第3s内物体的位移为1.5m

D.物体在加速过程的位移比减速过程的位移小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根据速度﹣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

“斜率”表示加速度,“面积”表示位移分析.

【解答】解:

A、t=1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a=

=1.5m/s2,故A错误.

B、t=5s时物体的加速度为:

a=

=﹣0.75m/s2,加速度大小为0.75m/s2.故B正确.

C、第3s内物体的位移为:

x=vt=3×1m=3m,故C错误.

D、物体在加速过程的位移x1=3m,物体在减速过程的位移x2=6m.故D正确.

故选:

BD

【点评】对于物体的速度图象往往从数学角度理解其物理意义:

斜率”表示加速度,“面积”表示位移.

12.大小不变的两个共点力F1、F2的合力为F,则有()

A.合力F一定大于任一个分力

B.合力F的大小可能大于F1与F2大小之和

C.合力有可能小于任一个分力

D.在0至180°的范围内,合力F的大小随F1、F2间夹角的增大而减小

【考点】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专题】定性思想;合成分解法;平行四边形法则图解法专题.

【分析】关于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合力与较大的分力方向相同.当两个分力相等方向相反时时合力为零;合力的大小随两个力的夹角的增大而减小.

【解答】解:

A、C、根据合成法则可知,合力可以大于,也可能等于,也可小于任一分力.故A错误,C正确.

B、当两个力同向时,合力最大,等于两个力之和,所以合力F的大小不可能大于F1与F2大小之和.故B错误.

D、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合力的大小随两个力的夹角的增大而减小,故D正确.

故选:

CD.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当两个力同向时,合力等于两个力之和,当两个力反向时,合力等于两个力之差.基础题目.

13.三个质点1、2、3的x﹣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判断()

A.三质点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只有质点2做匀速运动

C.三质点在t=0时刻的位置不同

D.三质点都不做匀速直线运动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x﹣t图象

(1)物理意义:

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斜率的意义:

图线上某点切线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

【解答】解:

A、B、D、x﹣t图象的斜率是位移的变化率,表示速度,由于质点1、2、3的x﹣t图象都是直线,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D错误;

C、x﹣t图象的纵坐标表示位置,在t=0时刻,位置坐标全不同,故C正确;

故选:

AC.

【点评】对运动图象物理意义的理解

1.一看“轴”:

先要看清两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即图象是描述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二看“线”:

图象表示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和规律.在v﹣t图象和x﹣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分别表示物体的速度和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运动情况.

3.三看“斜率”:

x﹣t图象中斜率表示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v﹣t图象中斜率表示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4.四看“面积”:

即图线和坐标轴所围的面积,也往往代表一个物理量,这要看两物理量的乘积有无意义.例如v和t的乘积vt=x有意义,所以v﹣t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x﹣t图象与横轴所围“面积”无意义.

14.用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DIS)做验证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验,如图所示是把两个测力探头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动,观察显示器屏幕上出现的结果.观察分析两个力传感器的相互作用力F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效果相互抵消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的同一物体上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考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受力分析方法专题.

【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与平衡力的区别在于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解答】解: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正确;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不能相互抵消;故B错误;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故C错误;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存在;故D正确;

故选:

AD.

【点评】本题考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间的关系,明确二力“同生、同灭、同变化”的特性.

三、填空题

15.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2)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x=0.65cm;C点对应的速度是0.10m/s,加速度是0.30m/s2(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专题】实验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与交变电流的周期相同.由t=0.02s(n﹣1),算出计数点间的时间隔T,纸带实验中,若纸带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得纸带上的点间距,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计算出打出某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

【解答】解:

(1)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T=

=

s=0.02s.

(2)A、B间的距离x=0.65cm.B、D间的距离是2.05cm,时间间隔T=0.2s,则vc=

=0.10m/s.由公式△x=at2知

=

代入数据解得a=0.30m/s2.

故答案为:

(1)0.02s

(2)0.65;0.10;0.30

【点评】能够知道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有效数字的保留.

了解逐差法求解加速度有利于减小误差.

16.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B

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

(2)本实验中,采取下列哪些方法和步骤可以减小实验误差BCD

A.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越大越好

B.拉橡皮筋的细绳要稍长一些

C.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与木板平行

D.读数时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