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机械特性在线监测装置.docx
《断路器机械特性在线监测装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断路器机械特性在线监测装置.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断路器机械特性在线监测装置
XXX公司设备采购技术条件书
路器机械特性在线监测装置
设备采购技术条件书
1总则.3
2工作范围3
2.1供货范围3
2.2服务界限3
2.3技术文件4
3技术要求4
3.1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4
3.2环境条件5
3.3工程条件6
3.4基本设计要求6
3.5技术参数14
4质量保证15
5安装调试、技术培训及售后服务.16
5.1安装调试16
5.2技术培训16
5.3售后服务16
6包装、运输和储存.16
7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具.16
7.1备品备件16
7.2专用工具17
8投标方应填写主要部件来源、规范一览表17
9其它.17
附件1供货范围和数量18
附件2型号及技术参数18
1总则
1.1.本技术条件书适用于变电站断路器机械特性在线监测装置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
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本技术条件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
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方应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
品。
1.3.如果投标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投标方提供的设
备(或系统)完全符合本技术条件书的要求。
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报价
书中以“对技术条件书的意见和同技术条件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
细描述。
1.4.本技术条件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5.本技术条件书经招标方、投标方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
有同等法律效力。
1.6.本技术条件书未尽事宜,由招标方、投标方双方协商确定。
2工作范围
2.1.供货范围
本技术条件书要求采购的断路器机械特性在线监测装置详见附件1“供货范围和数
量”。
断路器机械特性在线监测装置供货范围包括:
1)断路器在线监测屏;
2)断路器监测单元;
3)断路器监测传感器;
4)温湿度传感器;
5)操作及诊断系统软件;
6)电缆及光缆等辅助材料;
7)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器具等。
2.2.服务界限
2.2.1从生产厂家至招标方指定交货点的运输和装卸全部由投标方完成。
2.2.2投标方需积极配合断路器在线监测单元及站端的集成,并向招标方免费提供必要的分
析软件和程序。
2.2.3现场安装所需的所有电缆和光缆均由供方提供。
在线监测系统所有组成部分所有电气
接线,由厂家完成。
2.2.4投标方负责提供合同内所有硬件之间的连接、软件间的接口。
2.2.5现场安装和试验在投标方的技术指导和监督下由投标方完成,投标方协助招标方按标
准检查安装质量,处理调试投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投标方应选派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对安
装和运行人员免费培训。
2.3.技术文件
2.3.1投标方向招标方提供的供确认图纸及资料
1)屏面布置图:
包括断路器在线监测柜屏正面布置图、背面布置图及设备元件表;
2)原理图:
包括断路器在线监测柜原理图、接点联系图及元件连接示意图;
3)接线图:
包括装置机箱配线图、元件接线图、压板接线图及屏端子排图;
4)外形图、安装尺寸基础图:
包括屏柜、传感器等外形、安装尺寸图。
以上图纸在技术协议签定后15天内提供,满足设计要求;图纸提供后,必要时召开设
计联络会,确认图纸。
供确认图纸及资料一式两份,包括电子版的CAD图形文件(AutoCAD2004
或以下版本)。
2.3.2最终厂家提供图纸及资料
1)屏面布置图、原理图和接线图。
2)装置使用说明书、安装作业指导书,包括断路器在线监测装置安装调试作业指导、
关键质量控制点、质量管理措施和相关工艺的指导性文件。
3)专用工具及辅助使用说明书;
4)出厂产品型式试验报告;
5)其它相关资料。
2.3.3投标方提交的设备本体及辅助设备安装使用说明书均应为中文或中英文对照;提供本
体及主要辅助设备说明书的电子文档(.doc格式)。
安装使用说明书中应包括装置设备原理、
安装、巡视、检修周期及项目等内容。
3技术要求
3.1.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技术条件书中引用而构成本技术条件书的基本条
文。
在本技术条件书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技术条件书
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标准号
标准名称
IEC255
《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
IEC60870-5-101
《远动设备及系统传输规约》
IEC61969-2-1
《电子设备用机械结构室外机壳第2-1部分:
详细规范-机箱
尺寸》
GB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2887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4943
《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
GB/T242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GB5017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13926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
GB/T1762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GB/T4365
《电磁兼容术语》
GB/T14537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与碰撞试验
GB/T11287
电气继电器第21部分: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
和地震试验第1篇:
振动试验(正弦)
DL/T5218
《220kV~500kV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
DL/T5149
《220kV~500kV高压设备状态监测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DL/T663
《220kV~500kV电力系统故障动态记录装置检测要求》
DL/T5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DL/T860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3.2环境条件
1.1.1周围空气温度
最高温度:
50℃(户外)40℃(户内)
最低温度:
-10℃(户外)0℃(户内)
最大日温差:
30K
日照强度:
0.1W/cm2(风速0.5m/s)
1.1.2最大相对湿度:
95%
1.1.3海拔高度:
<1000m
1.1.4
8度
0.25g
0.125g
IP51(户内)
(户外)
IV级
地震烈度:
水平加速度:
垂直加速度:
1.1.5防护等级
IP65
1.1.6污秽条件:
污秽等级:
1.1.7最大风速:
35m/s
1.1.8降雨量:
年最大:
2600mm
日最大:
300mm
1.1.9覆冰厚度:
10mm
1.1.10雷暴日:
90日/年
3.2.6~3.2.10适用于户外安装。
3.3工程条件
电压等级:
主接线形式:
本(终)期规模:
3.4基本设计要求
设计寿命全部设备必须是全新的、持久耐用的。
即使在本技术条件书中没有明显地提出
也应满足作为一个完整产品一般所能满足的全部要求。
投标方应保证设备能耐用10年。
3.4.1技术性能要求
3.4.1.1安全性
3.4.1.1.1监测单元的取样方式不影响被监测设备的安全运行。
3.4.1.1.2监测单元与电力系统无直接的电气联系,测试系统不能对电力系统安全造成任何
影响。
3.4.1.1.3如果检测方式影响到被监测设备的密封,应保证密封良好。
3.4.1.1.4如果监测单元有运动部件,应保证不会因其故障影响被监测设备的绝缘。
3.4.1.1.5监测单元本身应加装接地保护装置、瞬态过电压保护措施。
3.4.1.2技术总则
3.4.1.2.1装置应能在线、实时、连续地监测和显示断路器机械特性。
3.4.1.2.2要求取样方便、安全、可靠,安装牢靠、无渗漏。
3.4.1.2.3装置应有断电自动恢复能力,且存储数据不能丢失。
3.4.1.2.4监测单元提供自检功能,并根据要求将自检结果上传到上位机。
3.4.1.2.5上位机中数据实时通过网络传送到要求的主站系统,通讯规约应符合远程中心所
提出的要求,同时积极配合用户监测系统的建设。
3.4.1.2.6上位机能够接收和执行来自主站的对监测单元和上位机的参数修改指令。
3.4.1.2.7开放监测系统的数据库结构,并负责解释字段含义;同时,能够修改数据库结构,
使之适应要求。
3.4.1.2.8厂家能够对数据分析算法进行封装,便于监测系统调用。
3.4.1.2.9测量单元的安装不应影响一次设备的安全运行,并可在不停电的情况下对监测装
置进行检修和维护。
3.4.1.2.10要求上位机具备当地监测、分析功能,进行故障诊断和异常报警。
上位机需按
照DL/T860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系列标准与上一级系统进行通信,实现数据远传、参数
设置等功能。
3.4.1.2.11在线监测装置应在现场电磁干扰环境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靠性。
3.4.1.3系统功能
3.4.1.3.1能够对断路器运行状态进行在线监测,在线监测断路器的分合闸电流、分合闸状
态,动触点的行程及波形,电机储能等状态和避雷器状态等,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显示出断
路器运行的基本状态。
3.4.1.3.2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远程的集中管理和监测。
3.4.1.3.3计录并分析操作电流、分合闸线圈电流波形、行程特征波形、速度特性波形、开
断电流波形、辅助开关波形以及虚拟断口波形等曲线。
3.4.1.3.4实时显示储能电机的电流-时间曲线,包括储能电机启动时间,启动电流,储能
电流及时间。
3.4.1.3.5通过对曲线(时间-行程曲线、操作线圈电流曲线)的全面对比分析,结合出厂
标准曲线,判断机械状态的变化和发展趋势(行程状态、时间发展、速度变化、拒动、偷跳
等可能出现情况的判断)。
3.4.2通用技术要求
3.4.2.1绝缘性能
1)在正常试验环境下,绝缘电阻的要求见表1。
2)温度+402C,相对湿度(933)%恒定湿热条件下绝缘电阻的要求见表2。
表1正常试验环境下绝缘电阻要求
额定电压Ur
绝缘电阻要求
Ur≤60V
≥5MΩ(用250V兆欧表测量)
Ur>60V
≥5MΩ(用500V兆欧表测量)
注:
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绝缘电阻采用Ur>60V的要求。
表2湿热条件下绝缘电阻要求
额定电压Ur
绝缘电阻要求
Ur≤60V
≥1MΩ(用250V兆欧表测量)
Ur>60V
≥1MΩ(用500V兆欧表测量)
注:
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绝缘电阻采用Ur>60V的要求。
3.4.2.1.2介质强度
介质强度的要求见表3
表3介质强度要求
额定电压Ur
试验电压有效值
Ur≤60V
0.5kV
Ur>60V
2.0kV
注:
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试验电压采用Ur>60V的要求。
3.4.2.1.3冲击电压
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设备的电源输入回路、交流信号输入回路、数据输入回路等各回
路对地、以及各回路之间,应能承受1.2/50μs的标准雷电波的短时冲击电压试验。
当额
定大于60V时,开路试验电压为5kV;当额定电压不大于60V时,开路试验电压为1kV。
试
验后设备应无绝缘损坏和器件损坏。
冲击试验后,装置的测量准确度应满足其等级指数要求。
3.4.2.2电磁兼容性能
3.4.2.2.1静电放电抗扰度
4级的静电放电干扰。
装置应能承受GB/T17626.2规定的严酷等级为
1.1.1.1.2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装置应能承受GB/T17626.3规定的严酷等级为3级的射频电磁场辐射干扰。
1.1.1.1.3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装置应能承受GB/T17626.4规定的严酷等级为4级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
1.1.1.1.4浪涌(冲击)抗扰度
装置应能承受GB/T17626.5规定的严酷等级为4级的浪涌(冲击)干扰。
1.1.1.1.5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装置应能承受GB/T17626.6规定的严酷等级为3级的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干扰。
1.1.1.1.6工频磁场抗扰度
装置应能承受GB/T17626.8规定的严酷等级为5级的工频磁场干扰。
1.1.1.1.7脉冲磁场抗扰度
装置应能承受GB/T17626.9规定的严酷等级为5级的脉冲磁场干扰。
1.1.1.1.8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
装置应能承受GB/T17626.10规定的严酷等级为5级的阻尼振荡磁场干扰。
1.1.1.1.9电压暂降、短时中断抗扰度
装置应能承受GB/T17626.11规定的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为60%UT,持续时间10个周
波的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干扰。
3.4.2.3环境适应性能
3.4.2.3.1低温
装置应能承受GB/T2423.1试验Ab中规定的-40℃的低温试验。
3.4.2.3.2高温
装置应能承受GB/T2423.2试验Bb中规定的+65℃的高温试验。
3.4.2.3.3温度变化
装置应能承受GB/T2423.22规定的温度变化试验,低温为-10℃,高温为+50℃,暴露
时间为2h,温度转换时间为3分钟,温度循环次数为5次。
3.4.2.3.4恒定湿热
装置应能承受GB/T2423.9规定的恒定湿热试验。
试验温度+40℃±2℃、相对湿度
93±3)%,试验时间为48h。
3.4.2.4机械性能
3.4.2.4.1振动(正弦)
(1)振动响应
装置应能承受GB/T11287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为Ⅰ级的振动响应试验。
(2)振动耐久
装置应能承受GB/T11287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为Ⅰ级的振动耐久试验。
3.4.2.4.2冲击
(1)冲击响应
装置应能承受GB/T14537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为Ⅰ级的冲击响应试验。
22)冲击耐久
装置应能承受GB/T14537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为Ⅰ级的冲击耐久试验。
3.4.2.4.3碰撞
装置应能承受GB/T14537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为Ⅰ级的碰撞试验。
3.4.2.5外壳防护性能
3.4.2.5.1防尘
按照GB4208中IP55的要求,装置在直径小于75μm的粉粒充分飞扬的防尘试验箱
中放置2小时,无粉尘渗入。
3.4.2.5.2防水
按照GB4208中IP55的要求,装置在湿雾试验室中外壳各表面接受喷水10分钟,无
水气渗入。
3.4.2.6连续通电性能
监测装置完成调试后,应进行72h(常温)连续通电试验。
要求试验期间,测量准确度
及性能应满足技术要求的规定。
3.4.2.7可靠性
监测装置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其工作条件,要求能在3.1所述工作条件下长期可靠工作,
至少满足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大于6300h或年故障次数不超过2次。
3.4.2.8软件要求
3.4.2.8.1数据显示
在线监测系统软件应具备实时数据显示功能,直接显示传感器接受到的断路器活动。
软
件系统应具有列明传感器标识分布及设备间隔布置图。
3.4.2.8.2数据统计图谱分析功能
具有在线数据显示、单周期图数据显示、中、短期趋势显示图以及各种二维、三维谱图
等,并能完成数据横向对比、不同图表之间的叠加对比功能。
3.4.2.8.3数据历史查询、趋势分析
提供以‘小时、天、星期、月、年’等不同更新周期的趋势分析,并且数据趋势的显示
时间段应是可选择的。
3.4.2.8.4数据输出功能
可将监测数据库数据自动输出到Word或Excel等软件的功能,或者可自动将监测数据
库转换为SQL服务器数据库或Oracle数据库格式并输出。
3.4.2.8.5数据远程传输诊断功能
实现远程控制、诊断、查询、访问等功能,通过站端数据综合处理单元将数据实时传送
到伸展供电局电力设备远程监测诊断中心进行统一管理及诊断。
并提供分析与显示软件模块
或技术支持。
局域网中远程客户可通过网络方式在任何时间接入系统,查看最新的监测诊断
结果。
3.4.2.8.6单一事件捕捉及告警
可采用阈值报警、关联报警和趋势报警等多种报警模式;可设置多个报警级别。
应能自
动捕捉并记录启动报警的监测信号,同时进行报警,报警包括声、光、短信等形式,并提供
可接入主控制室的信号接口。
3.4.2.8.7参数设置功能
在软件菜单中可以进行参数设置,包括硬件可控参数设置等。
3.4.2.8.8数据存储功能
每日自动备份数据,可查阅数据和文件夹的创建日期及访问时间等历史数据。
3.4.2.8.9缺陷信息统计功能
根据保存的数据可以自动绘制每一测点的信号图谱。
自动对每天,每周,每月的数据进
行绘图,方便相关人员进行分析判断。
同时要求具有手动选择时间功能。
所绘图表能导出到
word文档方便制作各类报表使用。
3.4.2.8.10系统管理权限控制
可访问该系统的权限管理功能由密码等方法控制。
3.4.2.8.11操作系统
支持系统运行的电脑操作系统应采用微软公司最可靠的视窗系统。
操作系统应适配并通
过测试,确保在线监测系统软件可持续运行。
系统硬件配置为当前市场上最新配置。
3.4.2.8.12系统升级
系统软件可进行升级,在使用年限中,通过系统升级、更新与局放技术同步。
3.4.2.8.13软件界面
软件系统应采用用户方便使用的界面,如为国外产品,使用汉化中文版本。
3.4.2.8.14数据接口开放要求
系统应该提供以下数据接口:
1)接收被监测设备的基础台帐信息。
2)对外提供所采集的实时数据。
3)其他业务所需要的数据接口信息。
3.4.2.9通信接口功能
3.4.2.9.1监测装置通讯宜采用满足监测数据传输所需要的、标准的、可靠的现场工业控制
总线、以太网络总线或无线网络。
和新系统的兼容。
3.4.2.9.3监测装置应采用统一的数据格式,特殊情况下采用自有数据格式的,应公开所用
数据格式,并负责解释其含义。
3.4.3制造工艺的一般要求
3.4.3.1对结构的要求:
3.4.3.1.1监测单元应有金属机箱保护,机箱开启灵活、匹配紧密,箱内无灰尘、杂物。
机箱内部要求要防潮。
3.4.3.1.2机箱应采取必要的防静电及电磁辐射干扰的防护措施,机箱的不带电的金属部
分应在电气上连成一体,并可靠接地。
3.4.3.1.3机箱表面不应有机械损伤、划痕、裂缝、变形,机箱应为不锈钢或铝合金材料。
3.4.3.1.4各底板、挡板、零部件固定牢固,无毛刺,螺栓平整,键盘、按钮等控制部件应
灵活,面板的显示和标志应清楚。
3.4.3.1.5电气及通讯电缆线路连结牢固,走向合理、美观,各连接卡套贴有标记,各焊接
点裸露部份套有热缩管;电源进线贴有强电标志。
3.4.3.3屏柜:
3.4.3.3.1屏柜采用柜式、前后开门(或前开门旋转式)结构,正面应带玻璃的防护门,
门轴在屏正面左侧,背面设钢板防护门。
此外还应包括安装所必须的槽钢底座、支架、顶板
和侧板。
门与屏体之间应采用截面不小于4mm2的多股软铜线可靠连接。
3.4.3.3.2屏柜屏采用前后开门结构时,后门双开,屏门应开闭灵活,开启角不小于90°,
门锁可靠。
屏柜屏采用前开门旋转式结构时,装置装于旋转面板上,旋转面板的旋转角度不
小于135°。
外引接线端子排置于柜内两侧,端子排距屏后框架距离不得小于150毫米。
端
子排应有序号,端子排应便于更换且接线方便;离地高度宜大于350毫米。
3.4.3.3.3前后开门结构屏体是用厚度为2.5毫米的钢板制作的。
前开门旋转式结构屏体
是用厚度为3.2毫米的钢板制作的。
3.4.3.3.4屏体设计成封闭的、带有开启门的、垂直自立式,并且要安装容易,控制电缆的
进出连接、检查和维护要方便。
3.4.3.3.5为了提高运行的可靠性,设备将采用成套插入式结构。
3.4.3.3.6屏柜屏采用前后开门结构时,屏体尺寸:
2260mm×800mm×600mm;稳屏柜屏采
用前开门旋转式结构时,屏体尺寸:
2260mm×800mm×800mm。
屏体防护等级不低于IP30。
有足够的距离,保证在操作连接片时不会碰到相邻的连接片;连接片在扭紧螺栓后能可靠地
接通回路;穿过屏的连接片导电杆必须有绝缘套,并距屏孔有明显距离;连接片在拧紧后不
会接地。
3.4.3.3.9试验部件、连接片、切换片,安装中心线离地面不宜低于300毫米。
3.4.3.4低压回路的布线:
3.4.3.4.1布线:
内部配线的额定电压为1000V,应采用防潮隔热和防火的交联聚乙烯绝
缘铜绞线,其最小截面不小于1.5mm2,但对于CT、PT回路的截面应不小于2.5mm2。
导
线应无划痕和损伤。
投标方应提供配线槽以便于固定电缆,并将电缆连接到端子排。
投标方
应对所供设备的内部配线、设备的特性和功能的正确性全面负责。
所有连接于端子排的内部
配线,应以标志条和有标志的线套加以识别。
若屏内具有加热器,端子和电加热器或电阻器
之间的连接引线不能使用非耐热绝缘铜线。
由于电加热器或电阻器附近的温度高,因此,应
该采用瓷管套着的裸导线,或使用耐热的导线。
3.4.3.4.2在进行屏的内部布线时,不应该布置得使接点处于不利的角度或者温度升高的
地方。
3.4.3.4.3在可运动的地方布线,如跨越门或翻板的连接导线,必须采用多股铜芯绝缘软
导线,要留有一定长度裕量,并采用缠绕带等予以保护,以免产生任何机械损伤,同时还应
有固定线束的措施。
3.4.3.4.4投标方应完成各装置对时接口的屏内配线,且端子排上应有明确的标识,以方
便外部对时信号缆线的接入。
3.4.3.4.5接线端子:
所有端子的额定值为1000V、10A,压接型端子,采用凤凰、成都瑞
联或ABB端子。
元器件与端子、端子与端子之间的连接用多股绝缘导线时应采用冷压接端头;
冷压连接要求牢靠、接触良好。
电流电压回路的端子应能接不小于4mm2的电缆芯线。
CT和
PT的二次回路应提供标准的试验端子,便于断开或短接装置的输入与输出回路。
一个端子
只允许接入一根导线。
端子应有明显的编号,端子排间应有足够的绝缘,端子排应根据功能
分段排列,并应至少留有20%的备用端子,且留有备用端子排以供设计时作转接或过渡用。
各回路之间、正负电源之间、电源回路与其它端子之间要设置空端子隔离,至少间隔1个端
子。
端子排间应留有足够的空间,便于外部电缆的连接。
端子排应牢固固定,使其不致于振
动、发热等而变松,同时还应能方便地进行检查和维护。
造厂的颜色代码标准,导线颜色在合同签订后由招标方最终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