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最新版教师招聘《教育学》模拟考试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766779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最新版教师招聘《教育学》模拟考试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精选最新版教师招聘《教育学》模拟考试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精选最新版教师招聘《教育学》模拟考试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精选最新版教师招聘《教育学》模拟考试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精选最新版教师招聘《教育学》模拟考试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最新版教师招聘《教育学》模拟考试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docx

《精选最新版教师招聘《教育学》模拟考试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最新版教师招聘《教育学》模拟考试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最新版教师招聘《教育学》模拟考试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docx

精选最新版教师招聘《教育学》模拟考试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

2019年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C)

A.复式教学就是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下教学

C.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D.复式教学情境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2.“经验的获得与智力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是(B)教学规律提示我们的。

A.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知情意统一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3.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属于哪一个范畴(B)

A.体力B.智力C.创造力D.个性

4.教学从本质上讲,是(C)

A.一种主体活动B.一种实践活动C.一种认识活动D.一种文化活动

5.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B)

A.启发式教育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C.因材施教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6.关于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说法错误的是(C)

A.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B.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个别智力活动或操作活动

C.教学方式可以被运用于方法,它本身也能独立完成一项教学任务

D.教学方法是一连串的有目的的活动,它能独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

7.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A)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8.是谁将心里咨询的临床疗法引入教学领域,创立了非指导教学模式(D)

A.罗杰斯B.杜威C.布鲁纳D.赞科夫

9.以下哪一条不是教师在教学中贯彻量力性原则应注意的问题(D)

A.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B.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C.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D.实事求是

10.教学过程本质实践说的不足之处在于(A)

A.容易导致教学活动人为的分离B.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C.忽略了学生的地位D.难以揭示教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

11.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接知如接枝”,说明的是哪一条教学原则(C)

A.系统性原则B.量力性原则C.直观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2.大班教学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C)

A.演示法B.练习法C.讲授法D.谈话法

13.教学要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原则是(C)

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4.孔子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教学原则是(D)

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15.在拉丁文中,“课程”一词的含义是(C)

A.科目B.知识C.跑道D.讲授

16.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D)。

A.管理能力B.组织能力C.教育能力D.教学效能感

17.平行管理是教育家(B)提出来的。

A.凯洛夫B.马卡连柯C.皮亚杰D.布鲁纳

18.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B)。

A.洛克B.斯宾塞C.赫尔巴特D.杜威

19.课程论研究的是(C)的问题。

A.为谁教B.怎样教C.教什么D.教给谁

20.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A)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

21.学校教育的基础是(D)

A.教师B.学生C.班级D.课程

22.提出著名的“产婆术”的人是(D)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赫尔巴特D.苏格拉底

23.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漫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C)决定的。

A.人身自由权B.隐私权C.人格尊严权D.荣誉权

24.《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符合(A)

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25.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A)特点。

A.示范性B.长期性C.复杂性D.创造性

26.最古老也是应用最广.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C)

A.讨论法B.谈话法C.讲授法D.实践法

27.认识和把握教学活动多样性的关键是(B)

A.教学本质B.教学模式C.教学内容D.教学方法

28.直观的具体手段一般有(A)

A.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B.实物直观.挂图直观.语言直观

C.实物直观.模像直观.挂图直观D.模像直观.挂图直观.语言直观

29.教学活动的本质是(A)

A.认识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课堂活动

30.课的类型的划分依据(A)

A.教学任务B.教学内容C.教学规律D.教学原则

31.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B)

A.教师职业的出现B.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

C.教育立法的规定D.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

32.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A)

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南洋工学D.洋务学堂

33.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叙述正确的是(A)

A.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

B.一般说,题的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用等级制较便利

C.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题目用百分制较方便

D.在成绩评定时,不能把等级制换算成一定的分数

34.(C)是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

A.德育目的B.德育原则C.德育目标D.德育规律

35.在教育者指导下,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心,为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C)

A.说理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自我教育法D.品德评价法

36.品德构成的基础是(A)

A.道德观念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37.班级管理常见的几种模式(A)

A.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B.制度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C.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D.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教师管理.目标管理

38.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下列哪位教育家的成功教育经验(A)。

A.马卡连柯B.加里宁C.乌申斯基D.赞可夫

39.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一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是(C)

A.教学B.德育C.班级管理D.常规管理

40.品德构成的基础是(A)

A.道德观念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41.(A)是共青团工作和活动的基本的单位,是团的最基层一级组织。

A.团支部B.团总支C.支部委员会D.团员大会

42.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B)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43.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B)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B.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级风气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D.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

44.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A)

A.交往B.学习C.课堂D.课外活动

45.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A)

A.共同的奋斗目标B.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D.共同的活动

46.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D)

A.班主任B.班干部C.男女学生D.集体教育

47.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48.选拔性考试一般是典型的(D)

A.标准参照性测验B.成就测验C.学能测验D.常模参照性测验

49.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D)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50.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C)。

A.班级授课B.设计教学法C.道尔顿制D.分组教学

51.教学策略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给学生提供(D)

A.学习策略B.学习计划C.学习方法D.学习内容

52.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A)

A.个别教学B.分组教学C.班级授课D.道尔顿制

53.在教学环节中,备课是上好课的(A)

A.先决条件B.中心环节C.决定因素D.重要环节

54.(C)强调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

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社会模仿模式D.行为主义模式

55.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具有典型的教学实践形式是(C)

A.教学B.教学原则C.教学模式D.教学方式

56.良好测验标准中显示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表示分数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指标是(D)

A.效度B.难度C.区分度D.信度

57.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属于(A)

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个体内差异评价D.形成性评价

58.(B)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A.上课B.备课C.钻研教学大纲D.布置课外作业

59.(A)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

A.教科书B.教学大纲C.教具D.有关的参考书

60.“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反映的德育原则是(B)

A.导向性原则B.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C.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61.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是(C)德育目标的要求。

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大学阶段

62.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包括(A)

A.身体.精神B.道德.学识C.德.智.体D.知.情.意

63.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C)

A.布置作业B.检查作业C.课外辅导D.课后练习

64.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是(D)

A.制度文化B.组织文化C.学校传统D.物质文化

65.下列认为人的身心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的教育者是(D)

A.威尔逊B.格塞尔C.弗洛伊德D.华生

66.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A)

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认识活动D.实践活动

A、67.阶段性B.不平衡性C.个别差异D.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68.“人是唯一需要受教育的动物”,这是(C)的言论。

A.卢梭B.洛克C.康德D.柏拉图

69.“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B)

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二因素论

70.能否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则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B)

A.条件B.关键C.重要补充D.唯一因素

71.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B)

A.系统性B.能动性C.客观性D.主观性

72.从群体的角度看男女性别的差异;从个体角度看发展水平的差异,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A)。

A.个别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73.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D)。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74.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B)。

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D.平衡论

75.下列哪一种做法不利于教育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C)

A.教育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B.教育始终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C.教育始终要顺应儿童的成熟,反映儿童已有的发展

D.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76.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必须学习的教育理论知识主要包括(C)

A.教育学和心理学B.教育学.心理学和学校管理学

C.教育学.心理学和各科教学法D.教育学.心理学.学校管理和各科教学法

77.学生文化的特征是(A)

A.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B.过渡性.非正式性.单一性

C.直接性.非正式性.多样性D.过渡性.正式性.多样性

78.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发挥怎样的作用(B)

A.引导者B.组织者C.领导者D.实践者

A.79.柏拉图B.赫尔巴特C.康德D.梅依曼

80.著名的“白板说”是由英国著名学者谁提出的(D)

A.卢梭B.斯宾塞C.培根D.洛克

81.“弃圣绝智”.“弃仁绝义”是下列哪个学派的主张(C)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

82.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是(A)

A.苏格拉底B.西塞罗C.柏拉图D.培根

83.在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B)

A.梁漱溟B.杨贤江C.陶行知D.徐特立

84.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在哪一年(B)

A.1986年B.1993年C.1995年D.1996年

85.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D)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D.信息革命后

86.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A)

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

87.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D)

A.裴斯泰洛齐B.赫尔巴特C.杜威D.康德

88.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什么(B)

A.生产力B.政治制度C.科学技术D.文化

89.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主要途径是(A)

A.学校教育B.调查研究C.职业培训D.社会研究

90.将成为21世纪先导的是(B)

A.生物技术B.信息技术C.新材料技术D.新能源技术

91.学校文化的核心是(D)

A.物质文化B.组织文化C.制度文化D.精神文化

92.下列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的文化是(C)

A.校园文化B.学校文化C.学生文化D.精神文化

93.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这是一种(B)

A.内发论观点B.外铄论观点C.需要论观点D.实质论观点

94.先秦时期,并称“显学”的两家是(A)

A.儒家墨家B.儒家法家C.儒家道家D.道家法家

95.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D)

A.《教师资格条例》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96.人的主观能动性最高层次的活动是(D)

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认识活动D.社会实践活动

97.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D)

A.实践能力的培养B.思维能力的培养C.想象能力的培养D.创新能力的培养

98.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D)

A.潜在性B.现实性C.特殊性D.可塑性

99.当前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D)

A.体育B.体育.美育C.体育.美育.劳动教育D.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100.教育目的作用主要表现为(A)

A.导向作用B.选择作用C.激励作用D.定位作用

101.培养劳动者是(A)。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102.(B)是着眼于受教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103.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C)决定的。

A.科技发展B.社会生产力C.政治经济制度D.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104.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C)

A.幼儿园B.小学C.中学D.大学

105.以下儿童个体发展的哪一特点体现了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D)

A.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B.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D.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106.教师聘任作为教师任用的一种基本制度,不具有以下哪个特征(D)

A.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

B.以平等自愿.“双向选择”为依据

C.聘任双方依法签订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D.具有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特征

107.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C)

A.课程任务B.课程制定者C.课程设置的要求D.课程管理层次

108.制约课程设计的主要因素有(C)

A.社会B.设计者C.社会.知识和儿童D.政治.经济和文化

109.在课程评价上,强调目标的首要作用的代表及评价模式是(A)

A.泰勒目标评价模型B.斯里克里文目标游离评价模式C.C.IPP评价模式

110.18世纪法人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认为:

“什么是教育目标……这就是自然的目标”,这是“(B)”决定教育目的的观点。

A.社会环境B.儿童自然C.儿童社会D.社会影响

A、111.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C.教师文化D.学生文化

112.汉语中最早将“教”和“学”连用的是在战国时期的哪本著作(C)

A.《说文解字》B.《礼记·学记》C.《孟子·尽心上》D.《论语》

113.个体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为(B)

A.个性差异B.年龄特征C.关键年龄D.心理特征

114.美国心理学家(C)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A.威尔逊B.孟子C.格塞尔D.弗洛伊德

115.肌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D)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116.全部教育法规的“母法”是(B)

A.《宪法》B.《教育法》C.《教师法》D.《义务教育法》

117.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D)

A.控制作用B.制约作用C.促进作用D.指导意义

118.(B)是产生和传播先进文化的基础。

A.社会文化B.学校文化C.社区文化D.网络文化

119.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A)

A.基因复制B.自然本能C.种群回归D.直接环境

120.“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B)。

A.教育无目的论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

121.美育之“超美育”功能,即指(B)。

A.直接育美功能B.间接育德.促智.健体功能C.超越性美育功能D.美育的附加功能

122.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的(B)。

A.德育B.智育C.美育D.体育

123.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D)

A.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B.教育无目的论C.神学的教育目的论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124.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根本标志和总要求是(C)

A.培养爱国主义者B.培养高科技人才C.培养劳动者D.培养有知识的人

125.(A)指出: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A.江泽民B.温家宝C.胡锦涛D.邓小平

126.古代社会学校的教学方法主要是(B)

A.演示法B.讲授法C.讨论法D.实验法

二、多选题

127.关于“社会模仿模式”论述错误的有(A.B.C)

A.它是一种经典行为主义的模式B.它是一种认知主义的模式

C.它是一种人本主义的模式D.强调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

E.它认为儿童道德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

128.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从以下哪些方面努力(A.C.D.E)

A.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B.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提高教师职业技能C.树立民主教育思想,尊重学生D.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E.主动与学生沟通,掌握与学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

129.学生的主体性包括哪些具体的方面(A.B.D.E)

A.创造性B.能动性C.独立性D.可选择性E.自主性

130.课程编制的基本原则是(A.B.C.D)

A.注意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与思维性B.注意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根本性

C.课程内容应当与生活相联系D.应考虑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教学法上的要求

131.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是(A.B.C)

A.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B.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C.重视运用语言直观D.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E.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132.我国教学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结合我国的教学实践发展了铠洛夫所提出的教学原则体系,补充了哪些新的原则(A.D.C)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量力性原则

C.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33.教师运用谈话法,应当注意以下哪几点(A.B.C)

A.做好充分的准备B.谈话要面向全体学生

C.在谈话结束时进行总结D.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

134.分层教学又称为分组教学,它的优点是(C.D.B)

A.便于管理B.增加了智力测验和成绩作为依据

C.同一层次内学生的基础和水平较一般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更为整齐

D.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更加便利

135.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实行小班教学应注意哪几个问题(A.B)

A.取消教师分科任教或延缓教师分科年限

B.改革现有的班级制度以保证给予学生均等的机会

C.采用复试教学D.均等的成功机会

136.一般来说,评价一位教师是否上好一节课的标准是(A.B.C.D)

A.教学目的明确B.教学内容正确C.教学方法适当D.教学过程紧凑

137.班级授课制的五个固定是指(A.B.C.D.E)

A.学生固定B.教师固定C.内容固定D.时间固定E.场所固定

138.下列哪些是由学校根据教育目标.上级有关指示制定的学校常规制度(B.C.D)

A.值日生制度B.奖惩制度C.课堂常规D.作业要求E.班规

139.学生学业评价的方式是指(B.D)

A.观察B.考查C.调查D.考试E.测验

140.学科课程的最大特点是(B.C.D)

A.趣味性B.逻辑性C.简约性D.系统性

141.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表现如下(A.B.C)

A.反映外部客观世界的矛盾B.反映在学生认识水平之间的矛盾

C.反映在认识内容上的矛盾D.反映在认识结果上的矛盾

142.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过程的区别表现在(A.B.C)

A.活动方式的区别B.影响因素的区别C.形成结果的区别

D.指导思想的区别

143.各科教学是德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这是因为(A.B.C.D)

A.教学占用时间最多B.教师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时总是受到一定思想的支配而影响学生的品德C.教师的言传身教影响D.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内容

144.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