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金太阳届高三全国百所名校大联考文综历史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766287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金太阳届高三全国百所名校大联考文综历史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西省金太阳届高三全国百所名校大联考文综历史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西省金太阳届高三全国百所名校大联考文综历史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西省金太阳届高三全国百所名校大联考文综历史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西省金太阳届高三全国百所名校大联考文综历史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金太阳届高三全国百所名校大联考文综历史试.docx

《江西省金太阳届高三全国百所名校大联考文综历史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金太阳届高三全国百所名校大联考文综历史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金太阳届高三全国百所名校大联考文综历史试.docx

江西省金太阳届高三全国百所名校大联考文综历史试

1.春秋时期,鲁国季氏家臣南蒯叛乱,事败后逃至齐国,齐景公呵斥其为“叛徒”!

南蒯解释道:

“我是想帮助鲁国君王夺回政权啊。

”齐国大夫韩晳指出:

“身为季氏的家臣,却奢言加强鲁国公室的权力,罪过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由此可见当时

A.士阶层日益成为重要力量B.齐国积极维护周大子权威

C.礼乐制度仍有社会约束力D.宗法制度已被诸侯破坏

【答案】C

点晴:

解题时需要能够透过史料现象获取历史本质,紧扣材料中“鲁国季氏家臣南蒯叛乱”的历史现象,从礼乐制度对社会的约束力分析归纳即可。

2.下面是某学者对古代中国主要朝代耕地、粮食及人口的信息统计表。

对表中信息合理的解释是

A.抑商政策阻碍了农业商品化发展B.耕地增多推动人口增长

C.明清时南北方经济发展严重失衡D.人地矛盾逐渐得以缓解

【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表格是关于“古代中国主要朝代耕地、粮食及人口的信息统计表”的内容,与农业商品化无关,故A项排除;结合表格中全国耕地面积、粮食总产量以及全国总人口的数据变化可以看出,随着全国土地面积的不断增多,粮食产量不断提高,人口也在不断增多,据此可以得出耕地增多推动了人口的不断增长,故B项正确;据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北方与南方耕地面积有差距,但也不至于严重失衡,故C项排除;材料中数据无法得出人地矛盾的缓解,故D项排除。

3.二程、朱熹也知道今世非古时可比,不存在一套能强迫人人顺服的体制。

因此,他们向佛法禅学借来了“修心”的理念,宣扬“改良个人为改良社会之本”。

这说明程朱理学

A.致力于社会稳定B.意在束缚人的行为C.融儒释道为一体D.主张改良社会体制

【答案】A

4.明代《天工开物》一书记载了我国某一时期的活塞式鼓风技术,活塞的反复运动可产生连续的风力,从而大大提高冶金的炉温。

该技术有助于

A.打破西方科技垄断B.大大提高冶金业的规模

C.中国农业技术革命D.金属工具的进一步推广

【答案】D

【解析】题干中所叙述的是中国在冶铁技术上的提高,没有对西方科技进行阐释,更得不出来打破西方科技垄断,故A项排除;依据“从而大大提高冶金的炉温”可得出会提高冶炼的质量,与规模无关,故B项排除;材料中阐释的冶炼技术,无法看出农业技术革命,故C项排除;“活塞式鼓风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金属的质量,似的金属工具进一步得到推广,故D项正确。

点晴:

解题时紧扣“大大提高冶金的炉温”,结合冶炼技术的提高,冶炼的质量不断提高,得出金属工具的进一步推广。

5.下面分别是1867~1869年和1894~1915年我国进口商品结构比例变化图。

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国进口商品结构趋于合理B.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C.中国市场的国际化趋势增强D.鸦片贸易利润逐年降低

【答案】C

【解析】材料中进口的鸦片不断增多,与结构趋于合理不合,故A项排除;题干中的示意图反映的是进口商品结构示意图,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是否迅速无关,故B项排除;题干中两个时期进口商品中,鸦片与棉织品的比例都在不断增多,其他商品的比例在不断的减少,再结合时间信息可得出中国市场不断地融入世界市场,国际化趋势增强,故C项正确;题干中图示反映的是我国进口商品结构,无法获知鸦片贸易利润的升级,故D项排除。

点晴:

解题时一方面需要紧扣图示时间信息,另一方面还需要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归纳。

6.在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在四川大量吸收民间帮会组织“袍哥会”成员加入武装反抗军,其中第五期“游击干部训练班”学员几乎全部是袍哥会成员。

这表明

A.国民党企图在部分区域内长期抵抗B.地方民间组织不了解共产党政权

C.四川成为国民党抵抗的最后最垒D.国民党发动民众与解放军对抗

【答案】A

7.在1958年夏天,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提出把蛋白质人工合成作为重点研究项目,在上海和北京的几次科技展览会上,党中央和上海市委希望他们加速实现该项目,在研究所内部,青年同志也要求项目提前并确定具体合成对象(1965年最终合成)。

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冒进的风气助推了科技发展B.科学大跃进在全国掀起高潮

C.新中国的科研力量主要是青年D.大跃进时政府加大了科研投入

【答案】A

【解析】解题时需要紧扣“1958年”“加速实现该项目”“青年同志也要求项目提前并确定具体合成对象”科学领域存在大跃进的风气,再“结合1965年最终合成”说明了推动了科技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中仅是涉及到上海、北京,无法说明在全国掀起高潮,故B项排除;材料中仅是阐释青年的要求,并不能说明其实主要的科研力量,故C项排除;材料中无“政府加大投入”的表述,故D项排除。

8.新中国资本短缺,而劳动力丰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较低.然而,我国的工业化却从突破资金短

缺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入手,强调“重工业优先发展”。

有学者认为,这种“工业化次序和工业化方式不符合比较优势的原则”。

由此可推断出

A.计划体制违背了经济规律B.政治环境影响中国建设方式

C.新中国工业化的成本太高D.新中国应该优先发展轻工业

【答案】B

9.罗马法规定:

河流两岸土地的所有人,应在必要的范围内使其土地可供公众使用,如行路、拉纤、停泊、系缆、晾晒渔网等。

这表明罗马法

A.随意剥夺财产所有人的权利B.调解了公民之间的利益冲突

C.保护帝国内一切自由民利益D.严格规范财产所有人的权利

【答案】D

【解析】材料中没有随意剥夺财产所有人的权利,强调的是公众使用土地,故A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财产所有人与公共使用权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调节公民之间的利益冲突,故B项排除;“保护帝国内一切自由民利益”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C项排除;材料中规定“河流两岸土地的所有人,应在必要的范围内使其土地可供公众使用”是对财产所有权人权利的规定,是有限的所有权,故D项正确。

点晴:

解题时紧扣“土地的所有人”“土地可供公众使用”,从有限所有权的角度分析归纳即可得出准确答案。

10.下表反映了英国不同时期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单位:

%)。

表中信息表明

A.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B.亚非拉地区经济水平大大提高

C.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D.英国在欧洲的产品销售额下降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数据表格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据表格中数据变化可以看出英国出口欧洲、美国、加拿大、西印度的制成品百分比在1804年之后不断降低,说明英国产品的竞争力在降低,故A项排除;数据表格中亚非拉地区的进口英国制成品呈不断增长趋势,说明该地区经济水平不高,且说明了英国殖民地化程度在逐渐加深,故B项排除,C项正确;表格中数据仅是制成品的出口情况,无以说明“在欧洲产品销售额下降”,故D项排除。

点晴:

数据表格型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数据表格反映的现象与实质,解题时一是需要对数据表格中数据的变化趋势的准确认识,二是需要紧扣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三是需要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四是综合备选项综合分析判断。

11.马克思认为,在未来的民主制中,社会中的个人不再与政治国家、公共领域和共同体相互分离、疏远和孤立,社会的政治制度就是人民自己的作品、表达和决定。

马克思对未来民主制度的设想意在

A.使国家制度的人民变为人民的国家制度

B.为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找到了正确方向

C.把无产阶级的政治自由作为日标

D.阐明工人阶级是国家管理的主体

【答案】A

12.“21世纪的文化产业是一个集中代表现代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全球性创新领域。

新的国际文化秩序的建立和文化力量格局的重组,正以文化产业为中轴线全面展开。

”材料观点反映出

A.文化价值差异阻碍全球化B.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C.文化产业代表全球价值观D.国际格局逐渐演变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中“21世纪的文化产业是一个集中代表现代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全球性创新领域”说明了文化价值是利于全球化的发展,故A项排除;结合材料中“全球性创新领域”“正以文化产业为中轴线全面展开”说明了文化产业在全球的影响,反映的是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文化价值代表的是创新领域,而不是全球价值,故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对国际格局进行阐释,故D项排除。

点晴:

解答本题需要准确理解“文化价值”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抓住材料中文化价值对世界的影响。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文主义者打着“回到希腊去”的旗帜,却并非复古派。

但丁用意大利托斯堪纳方言写作《神曲》,声称自己的诗首先是写给群众看的,因此不能用群众看不懂的古文来写。

彼特拉克极力宣扬“凡人要先关怀世间的事”,薄伽丘则无情地揭露、讽刺了天主教僧侣和封建贵族的腐朽生活与败坏道德,并热情赞美了纯真爱情。

法国文豪太涅指出“在一切形式中,最美的是人的形式”,“每个人创造自己的命运”。

塞万提斯认为“任何作家如果离开了迫近真实的准则,或者是离开了一切创作臻于完美所必经和摹仿自然的道路,那么所有的一切就不可能达到”。

——整理自佛朗·霍尔《西方文学批评简史》等

材料二

晚清道光、咸丰年间,龚自珍的诗批判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具有变革精神。

同治、光绪年间,黄遵宪的诗广泛地描写了重大的历史事件,还反映了新世界的奇异风物以及新的思想文化。

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和《革命军序》等倡言民族、民主革命,影响很大。

小说是清后期最为兴盛的文学样式。

梁启超特别重视“政治小说”,曾朴的《草海花》大胆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

对此,史学界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形成的原因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第一种认为它是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的结果,第二种认为它是近代中国现代化潮流的必然产物,第三种认为它乏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产物。

——摘编自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等

(l)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西方人文主义者与晚清学者文学创作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原因。

(2)材料二中的“三种看法”蕴含多种史观,请运用三种不同的史观加以解读。

【答案】(l)特征:

西方:

肯定世俗生活,歌颂爱情;肯定人的价值,高举个性解放的旗帜;文学创作与现实生活结合。

晚清:

强烈的批判现实性;充满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感情;宣扬西方思想文化。

原因:

西方:

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由此引起了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自然科学取得进展。

晚清:

自然经济受西方经济冲击逐渐解体,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晚清中国已经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固家,民族危机下断加深,挽救危亡是近代中国的时代主题。

(2)解读:

从文明史角度看,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本质上是两种文明的交汇与碰撞,是西方新兴的资本主义文明与中国传统封建文明的碰撞。

从现代化史观看,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是自然经济解体,近代经济发展及政治民主、法治化的诉求,是文化领域的理性化,科学化的结果。

从革命史观看,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是中国人思想上反抗外来侵略、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结果。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唐、明两个朝代的综合实力评价得分表。

分析材料,对中国古代历史上某一朝代进行打分,并简要说明。

(可以就材料中的朝代,也可以任选一个中国历史上的王朝进行打分和论述,也可以对上述打分进行反驳,只需选取其中三个要素打分,并加以说明或者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所选要素并打分,说明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

朝代

西汉

要素

政治

制度

领土

分值

8

7

8

说明:

西汉总体上来说,政治比较清明;从政局来说,保持稳定的时间相对较长。

中央官职基本承袭秦制.但地方实行郡县制与分封制相结合的制度削弱了中央集权,造成王国叛乱;采取察举制选官,有一定的进步性。

汉朝除拥有秦朝的全部疆土外,汉武帝北驱匈奴,西平西域,领土空前广袤,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

点晴: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试题难度较大,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解题时一般可以先明确试题要求,是观点总结还是判断,还是其他方式,然后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综合分析归纳。

本题试题形式新颖,解题时需要选取时代,几个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即可。

评分参考

分值

要求

10~12

丧格填写完整。

能够引用1~2个具体史实,进行说明;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7~9

表格填写完整。

能够围绕所给要素与分数,借助史实进行分析;所举史实与要素构成逻辑关系;论述较完整、清晰,文字通顺。

4~6

表格填写完整。

所运用的史实依据不足,或史实与要素构成逻辑性不强;论述不够严谨,文字较通顺。

0~3

表格填写完整。

论述文字与所举要素关系不清,或无关系;结论错误;没有逻辑性,文字不通顺。

1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诸脱户者,家长徒三年。

诸里正(乡里管理户籍者)不觉脱漏增减者,一口笞四十,三口加一等;过杖一百,十口加一等,罪止徒三年。

诸州县不觉脱漏增减者,县内十口笞三十,三十口加一等;过杖一百,五十口加一等。

各罪止徒三年。

知情者,各同里正法。

(不觉脱漏增减,无文簿者,官长为首。

有文簿者,主典为首。

佐职以下,节级连坐。

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

诸居父母丧,生子及兄弟别籍、异财者,徒一年。

——《唐律》卷十二《户婚》

(l)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在人口户籍管理方面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唐代的人口户籍管理制度。

【答案】

(1)特点:

严格禁止脱离户籍;采用严刑峻法管理;实行分层级管理制度;带有宗法伦理观念色彩。

(2)评价:

严格的户籍管理把人口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但不利于人口流动,从而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16.【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5年8月3O日,麦克阿瑟作为盟军最高司令官开始统治日本。

随后,美国公布了战后初期对日政策,禁止日本人打着宗救旗号搞极端军国主义组织及运动,矛头直指靖国神社。

盟军总司令部军官们强烈建议麦克阿瑟废止靖国神社。

美国的想法让日本军国主义分子陷入极度恐慌。

靖国神社负责人横井决定利用盟军总司令信教自由的政策,以纯宗教的姿态维护靖国神社。

11月26日,横井拜访盟总宗教科科长巴斯,提出了靖国神社由国家神社变为宗教庙宇的方案。

12月25日,盟总发布了麦克阿瑟第448号指令,同意靖国神社脱离国家管理成为宗救法人,靖国神社终于逃过了灭顶之灾。

几十年后一份盟总的解密文件《关于靖国神社的将来的见解》中赫然写道:

应该保留靖国神社,废止了反而会增加事端。

巴斯后来回忆说:

“继续制裁日本不是我们的愿望,那时的日本正按我们的期望行动。

——摘编自乔林生《当年靖国神社为何未被烧毁》

(1)根据材料,指出美国对靖国神社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靖国神社态度变化产生的影响。

【答案】(l)变化:

由主张废止靖国神社到最终承认,并加以保留。

原因:

日本军国主义者对靖国神社的伪装改造;美国出于冷战中自身利益的考虑。

(2)影响:

为美国把日本变成反苏反共前沿提供了便利条件;为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提供了精神源泉;推动了战后美日关系的发展。

17.【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唐伯虎(1470~1523年),字子畏,一字伯虎,号六如居士吴县吴趋里(今江苏苏州)人,明代中期著名文人、书画家。

他少年时发奋读书,青年时中应天府解元,后赴京会试,因受舞弊案牵连入狱,出狱后绝意仕途,潜心书画。

唐伯虎一生所作仕女画颇多,传世代表作品有《秋风纨扇图》《王蜀宫妓图》等,通过世俗生活中的女性形象来传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秋风纨扇图》是一幅飘逸淡雅的仕女画,画中仕女手执纨扇,神情落寞,于秋风中,目凝远方,眉带哀愁,茫然而神伤。

秋扇指代遭遗弃的女性,是隐喻自己被当道者遗弃的命运,是对自身际遇的感慨。

唐伯虎据唐代崔涯和扬州名妓李端端的故事创作仕女画《李端端图》,将李氏向崔涯求情改为当场评理的画面,突显“黑妓”的独立人格和智慧胆略。

唐伯虎曾于四十二岁时(1511年),模《莺莺遗照》,并调寄《过秦楼》一阙题之。

不仅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形容柔美端丽、心灵真诚、感情诚挚执着等集各种女性美于一身的美的典型,而且还通过崔、张的爱情故事歌颂了青年男女对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自由的追求。

——摘编自陈志远《从仕女画看唐伯虎的女性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伯虎仕女画的艺术特点及其所呈现出的女性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伯虎画风及女性观形成的历史背景。

【答案】(l)艺术特点:

追求个性与自由,借古喻今,以画抒怀;题材生活化,多元化。

女性观:

对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赞颂女性的美貌;肯定自由恋爱,婚姻自主;赞赏女子反抗压迫,追求自由和人格独立的斗争精神。

(2)历史背景:

封建专制制度不断走向没落;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下的城市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江南社会的世俗化冲击了传统伦理规范和价值观念;唐伯虎坎坷的人生经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