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及模板支护方案12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765755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1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脚手架及模板支护方案12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脚手架及模板支护方案12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脚手架及模板支护方案12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脚手架及模板支护方案12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脚手架及模板支护方案12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脚手架及模板支护方案123.docx

《脚手架及模板支护方案1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脚手架及模板支护方案123.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脚手架及模板支护方案123.docx

脚手架及模板支护方案123

北京地铁五号线10标段

和平里北街站主体结构脚手架及

模板支护施工实施方案

 

 

编制:

审查:

审批:

 

一、工程概况2

二、主要施工方法2

1.施工单元划分2

2车站主体结构施工程序5

3.模板及脚手架工程的施工6

3.1采用模板及脚手架类型6

3.2模板工程的一般要求6

3.3模板及脚手架系统检算7

3.4侧墙及立柱模板的施工方法12

3.5挡头模的施工13

3.6模板的拆除13

4.安全措施14

4.1安全防护14

4.2安全用电14

4.3机械安全16

4.4明挖施工安全措施17

4.5突发事故防范措施17

5.主要环境影响的控制保证措施18

5.1防噪声扰民控制措施18

5.2防振动扰民控制措施19

5.3城市生态19

5.4水污染19

5.5大气污染20

5.6固体废弃物管理措施21

5.7防遗洒措施21

 

一、工程概况

北京地铁五号线和平里北街站位于和平里西街与和平里北街的交叉路口,沿和平里西街规划道路中心线呈南北纵向布置,车站主体北端跨交叉路口。

车站全长170.5m,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K13+400,标准段总宽21.8m,站厅层南端设备区加宽至30.5m,总建筑面积为11070㎡,建筑形式为两层岛式车站。

车站结构

二、主要施工方法

1.施工单元划分

根据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划分施工单元,设置纵向施工缝及环向施工缝,施工缝设置原则为:

1.1在满足设计规范要求、方便施工的前提下,尽量少留或不留施工缝。

1.2施工缝位置避开出入口及风道,以保证施工缝的整体性。

1.3每个施工单元长度在16m左右,即两个轴跨长度。

1.4在多跨结构段设于结构柱间受力较小部位,即梁跨的1/3~1/4处。

按上述原则,和平里北街站主体结构共分十个单元(图1)。

图1主体结构施工单元划分示意图

2车站主体结构施工程序

序号

程序

说明

1

1.清理垫层,施工底板防水层。

2.铺筑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3.绑扎底梁及底板钢筋。

4.立模并浇筑底板混凝土。

2

1.施工站台层立柱。

2.底板混凝土养护至设计强度要求时,拆除第三道钢支撑。

3.铺设站台层侧墙防水层。

4.绑扎站台层侧墙钢筋,支立侧墙模板及脚手架。

5.浇筑侧墙混凝土。

3

1.支立中板模板及脚手架,绑扎中板钢筋,。

2.浇筑中板混凝土。

4

1.中板混凝土养护至设计强度要求时,拆除第二道钢支撑。

2.铺贴站厅层侧墙防水层。

3.施工站厅层立柱。

4.绑扎侧墙钢筋,支立侧墙模板及脚手架。

5.浇筑侧墙混凝土。

5

1.绑扎顶梁及顶板钢筋,支立顶板模板及脚手架,并浇筑顶板混凝土。

2.顶板养护至设计强度后,拆除第一道钢支撑,施工顶板防水及保护层。

6

1.顶板分层回填。

2.恢复交通、绿地及地面设施。

3.模板及脚手架工程的施工

3.1采用模板及脚手架类型

车站主体结构中板、顶板采用九合竹胶板,底板底梁、顶梁、侧墙、立柱采用1.5m×1.2m组合定型钢模板,局部采用木模配套,楼梯、站台墙板等结构采用1.2m×0.3m常规模板,柱角模采用0.4m×0.4m×1500m。

脚手架采用碗扣式脚手架支撑系统,采用外径为Φ48mm壁厚3.5mm的钢管焊接而成,长度2~5m,每根重量控制在200N以内,以便工人操作。

3.2模板工程的一般要求

模板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位尺寸及相互位置的正确性。

对模板及其支撑结构进行检算,以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致发生不允许的变形与下沉。

根据设计墙厚和梁板厚度,脚手架采用碗扣式脚手架支撑系统,采用外径为Φ48mm壁厚3.5mm的钢管焊接而成,长度2~5m,每根重量控制在200N以内,以便工人操作。

中板、顶板支架立杆密度为0.9×0.9m,纵梁等部位立杆密度加密为0.6×0.6m,横杆每0.9m设置一层,并在脚手架系统水平面和铅垂面设置剪刀撑加固,详见模板及支撑体系检算,实际施工中根据设计情况对支撑系统进行计算调整。

顶板、中板、夹层板采用九合竹胶板,模板下方满铺方木进行衬垫,提高板模刚度,保证板面平整度要求,并且相邻两块竹胶板无论横向拼缝还是纵向拼缝,保证在同一根方木上进行搭接,设木钉固定,避免出现错台。

侧墙采用大型钢模板,钢模板与钢模板之间设置弹性垫片密封并压紧,保证模板接缝拼贴平密,避免漏浆。

侧墙模板采用槽钢焊接支撑架形式支护。

模板用于结构施工前,先进行除锈及清污处理。

九合竹胶板板模在模板拼装校正完成后、板梁钢筋绑扎前进行脱模剂涂刷,侧墙大型钢模板在模板支立前涂刷脱模剂,脱模剂采用专用水性脱模剂均匀涂刷,保证后期脱模效果。

结构混凝土浇筑前,对侧墙、立柱、板梁模板所有拼缝进行一次细致检查,对可能造成漏浆的拼缝采用玻璃胶在模板外侧进行密封,以保证模内混凝土面的光滑平顺。

混凝土开盘浇注前,对模板表面进行彻底清洗润湿,清除焊碴、杂物,保证模板表面清洁干净,以提高混凝土表面颜色一致性,控制好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

模板安装后仔细检查各构件是否牢固,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是否有所遗漏,安装是否牢固,位置是否准确,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是否在规范允许值以内,模板及支撑系统的整体稳定性是否良好,不留施工隐患。

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经常检查模板的工作状态,发现变形、松动现象及时予以加固调整。

3.3模板及脚手架系统检算

采用碗扣式脚手架,端头设置可调螺杆,初拟排距、行距、横向支撑间距均为0.9m,平面及铅垂面设置剪刀撑加固,提高脚手架系统整体性。

中板、顶板模板采用九合竹胶板,侧墙模板采用定型大型钢模板,钢板厚δ=4mm,模板下采用15×15cm的方木作为横撑(如图2所示)。

脚手架验算采用压杆稳定计算方法。

图2模板脚手架支立方案示意图

3.3.1单根压杆的设计荷载

计算公式为:

计算参数如下:

a.N—压杆的设计荷载;

b.K2—考虑压杆的平直度、锈蚀程度等因素影响的附加系数,取1.9;

c.fy—压杆的设计强度,取170N/mm2;

d.σ—欧拉临界应力;

e.η—0.3(1/100i)2;

f.L0—压杆的有效长度,L0=μL;

g.i—压杆截面的回转半径;

h.L0/i—压杆的长细比;

I.An—压杆的净截面面积。

经计算N=38.4KN

3.3.2脚手架单根立杆受力计算

按下层脚手架承受中板混凝土自重及顶板混凝土自重荷载考虑,仅验算下层脚手架单根压杆稳定即可,其荷载组成为:

a.上层荷载:

合计为24.975KN/m2

模板自重0.35KN/m2;

顶板混凝土自重24.0KN/m3;

钢筋自重1.5KN/m3;

施工人员及设备自重1.5KN/m2;

振捣混凝土产生的荷载2.0KN/m2;

倾倒混凝土产生的荷载2.0KN/m2。

b.下层荷载:

合计为15.195KN/m2

模板自重0.35KN/m2;

中板混凝土自重24KN/m3;

钢筋自重1.1KN/m3;

施工人员及设备自重1.5KN/m2;

振捣混凝土产生的荷载2.0KN/m2;

倾倒混凝土产生的荷载2.0KN/m2;

上层钢管自重0.56KN/m2。

下层脚手架单根压杆承受荷载为:

(24.975+15.195)KN/m2×0.81m2=32.54KN<38.4KN,所以下层脚手架单根压杆稳定。

3.3.3侧墙支撑架受力计算

a.新浇注混凝土对模板产生的最大侧压力为:

F=0.22γtoβ1β2V0.5

F—新浇注混凝土对模板产生的最大侧压力(KN/m2);

γ—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KN/m3;

to—新浇注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取5h;

V—混凝土的浇注速度,取2m/h;

β1—混凝土外加剂修正系数,取1.0;

β2—混凝土坍落度修正系数,取1.15。

设计取值

设计砼有效浇筑高度为900mm。

砼墙体高度为5525mm。

砼墙体厚度600mm。

支撑间距为600mm。

最大侧压力为F设计值

⑴砼侧压力:

F=0.22γtoβ1β2V0.5

=0.22×24×200(20+15)×1.2×1.15

=41.6KN/㎡

⑵倾倒砼荷载值取2KN/㎡

⑶采用内部式振捣器,取标准值为4KN/㎡

⑷荷载组合

F=1.2×41.6+1.4×(2+4)

=58.32KN/㎡

⑸荷载调整

F设计值×0.85=F组合值

F设计值=58.32/0.85

=68.6KN/㎡

板面计算

强度计算

δmax=Mmax/rxwx≤f

δmax=343×103/1×(1/6)×1000×=228.6N/mm2

≤f抗拉=235N/mm2

挠度计算

Vmax=KfFl4/β0

=0.521×68.6×103×2004/2.06×105×33/12(1-0.32)

=1.12mm﹤1.1mm

故板面计算符合要求。

横肋计算

q=0.3×68.6KN/㎡=20.58KN/㎡

Mmax=1/8ql2=1/8×20.58×6002

=92.61×104Nmm

强度

δmax=92.61×104Nmm/1.0×8483=109.16N/mm2

﹤235N/mm2

挠度

跨中Vmax=q1l4/384EIx×(5-24λ)

=20.58×6004/384×2.06×105×212083×(5-24×(1/2)2)

=-0.15898﹤600/500=1.2mm

悬臂部分挠度

Vmax=q1a4/8Eix

=20.58×3004/384×2.06×105×212083

=0.009mm2

预埋件受力计算

如图所示:

分析支架受力情况:

取0点为力矩的0点,则:

F1×3000=F2×(4625+900/3)+F3×4625/2

F1×3000=18.25×(4625+190.37)×4625/2

F1=177.2KN

根据最大强度理论计算取F1/sin450和(F1+F2)/cos450的最大值则预埋件最大拉力:

F总=295.4KN

单跟预埋件最大拉力:

F=295.4/2=147.7KN

强度验算

预埋件为II级螺纹钢d=25mm,有效截面积314mm2

轴心受拉强度:

δ=F/A=147.7×103/314

=470.4N/mm2

﹤f=510N/mm2

底座丝杠验算

N=F1=177.2KNAm=(19-2)2π=907.9mm2

强度验算

δ=N/An=177.2×103/907.9=195.3N/mm2

﹤f容许应力=205N/mm2

稳定性验算

因底座丝较短,可忽略稳定性验算。

b.倾倒混凝土产生的荷载2KN/m2

侧墙脚手架单根横杆承受荷载为44.94KN/m2×0.81m2=36.4KN<38.4KN,所以侧墙脚手架横杆稳定。

3.4侧墙及立柱模板的施工方法

侧墙及立柱钢筋绑扎完成后,彻底清理施工缝,随后进行立模施工,按预定的施工单元进行。

侧墙钢模外侧通过槽钢焊接支撑架体系支撑(图3),模板与车站主体围护结构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梅花型设置混凝土短撑,按外顶内撑法支立,内外排墙筋设拉结筋联系为整体,并注意对防水板的保护。

立柱模板外侧用1100×100mm的柱箍固定,柱箍间使用钢销加固(如图4)。

模板支立完成以后进行校模,调整垂直度偏差至规范允许范围之内,按一定的间距对脚手架支撑系统进行水平面内和铅垂面内剪刀撑加固,确保模板及支架系统的稳定性。

模板工程检验合格,即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在侧墙混凝土结构浇注时防止模板移位变形,侧墙混凝土采用两台输送泵同步均匀浇筑。

为保证后浇混凝土与先浇混凝土可靠结合,先将前期混凝土基面进行凿毛,并进行清洗,混凝土浇注时基面接浆处理。

 

图3侧墙模板支护示意图

图4侧墙模板支护示意图

3.5挡头模的施工

挡头模板需要承受一定的混凝土挤压力,采用结构纵向钢筋作为拉杆加固挡头板,钢筋与模板体连接采用楔形螺杆或锚支结构支顶。

见挡头板施工示意图(图5)。

图5挡头板施工示意图

3.6模板的拆除

一个单元封顶后,在板梁结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时,放松板梁结构支架,完成板梁模板拆除。

侧墙和立柱模板的拆除时间要求为:

在混凝土强度不小于2.5MPa,同时确保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后,即可拆除,以控制混凝土外观质量,拆模时间根据当时气温而定。

梁板结构的拆模时间遵循规范要求,拆模后持续养护至14天龄期。

模板的拆除顺序先拆除非承重模板,后承重模板;先侧板,后底板。

4.安全措施

4.1安全防护

4.1.1各种施工、操作人员须经过安全培训,不得无证上岗,各种自制设备、设施通过安全检验及性能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1.2现场照明设施齐全,配置合理,经常检修,保证正常的生产、生活。

4.1.3在施工现场入口的显著位置设立北京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一图六板”,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特殊工种按规定佩戴好防护用品。

4.1.4设立为确保工程安全施工所需的足够的标志、宣传画、标语、指示牌、警告牌、火警、匪警和急救电话提示牌等。

4.1.5设置“四口五临边”的安全防护设施,包括护身栏杆、脚手架、洞口盖板和加筋、竖井防护栏杆、防护棚、防护网、坡道等。

4.1.6对涉及明火施工的工作制定诸如用火证等管理制度。

4.1.7施工现场至少配备一名专职安全员或安全工程师,负责建立并实施安全生产例会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4.1.8加强施工的监控测量,及时反馈量测信息,依照量测结果及实际情况,及时支护措施及支护结构的封闭时间,确保施工安全及地面建筑物安全。

4.1.9做好交通运输的安全工作,施工场地要设置交通红灯、交通指示牌及疏导人员,以便疏导行人及车辆(含自行车)。

1.1.10配备装备良好的临时急救站和称职的医护人员。

4.1.11现场常备应急车辆,以利伤病人员迅速转移救治,与附近医院保持联系,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4.2安全用电

4.2.1所有施工人员应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和所用设备性能,用电人员各自保护好设备的负荷线、地线和开关,发现问题及时找电工解决,严禁非专业电气操作人员乱动电器设备。

4.2.2高压线引至施工现场的室内变电所,所内通风及排水良好,门向外开,上锁并由专人负责,人员不得随便进入,变压器安设位置,接地电阻符合规范要求。

4.2.3配电系统分级配电,配电箱、开关箱外观完整、牢固、防雨防尘、外涂安全色、统一编号。

其安装形式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箱内电器可靠、完好,造型、定值符合规定,并标明用途。

4.2.4现场内支搭架空线路的线杆底部要实,不得倾斜下沉,与临近建筑应有一定安全距离,且必须采用绝缘导线,不得成束架空敷设,达不到要求的必须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4.2.5所有电器设备及其金属外壳或构架均应按规定设置可靠的接零及接地保护。

4.2.5.1保护接零:

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系统中,将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与供电系统的零线或专用零线直接做电气连接,可使保护装置迅速而准确的动作,切断事故电源,保证人身安全。

4.2.5.2保护接地:

所有电气设备的绝缘状况必须良好,各项绝缘指标达到规定值;电气设备及其相连机械设备的金属部分必须采取保护性接零或措施,挂好接地装置示意牌;按规定保护接地的电阻不大于4欧姆。

4.2.6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必须按规定设置漏电保护装置,要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4.2.7现场内各种用电设备,尤其是电焊、电热设备、电动工具,其装设使用应符合规范要求,维修保管专人负责。

4.2.7.1电焊机外壳必须接地良好,其电源的装卸由电工进行。

4.2.7.2电焊机要设单独的开关,开关应放在防雨的箱内,拉合时戴手套侧向操作。

4.2.7.3焊钳与把线必须绝缘良好,连接牢固,更换焊条应戴手套,在潮湿地点工作时,站在绝缘胶板上。

4.2.7.4严禁在带压力的容器或管道上施焊,焊接带电的设备必须先切断电源。

4.2.7.5焊接预热构件时,有石棉布或挡板等隔热措施。

4.2.7.6更换场地移动把线时,切断电源,并不得手持把线爬高。

4.2.7.7多台电焊机在一起集中施焊时,焊接平台或焊件必须接地,并设置隔光板。

4.2.7.8把线、地线禁止与钢丝绳接触,不得用钢丝绳或机电设备代替零线。

4.2.7.9安全电压:

按照国家标准GB3805—83《安全电压》中规定,对特殊场所的照明应采用安全电压。

4.2.8防触电措施

4.2.8.1施工用电实行三级漏电配电,施工电缆线按规定架空铺设。

4.2.8.2开关箱内的漏电保护器具额定漏电电流应不小于30mA,额定漏电应不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能大于0.1s。

4.3.8.3保护零线按规定作好重复接地。

4.3.8.4洞内施工照明采用36V低压照明线路。

4.3.8.5气焊作业双线到位,氧气、乙炔之间留不小于5m的安全距离。

4.3.8.6非电工人员不得拆改电器、电源,电工人员必须执证上岗。

4.3.8.7电工定期对施工现场用电设备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电气事故隐患,尤其在雨季。

4.3.8.8施工用电的线路及设备,按施工组织设计安装设置,并符合北京市供电部门的规定。

严禁用电线路搭靠或固定在机械、栏杆、钢筋、管子、扒钉等金属件上;对电气设备、绝缘用具必须定期检查、测试,防雷设施在雷雨季节到来之前检测。

变、配电室不使用易燃的建筑材料,门向外开,建筑结构应符合防火、防水、防漏和通风良好的要求。

4.3机械安全

4.3.1各种机械要有专人负责维修、保养,并经常对机械的关键部位进行检查,预防机械故障及机械伤害的发生。

4.3.2对所有用于提升的挂钩、挂环、钢丝绳等进行定期检测、检查和标定,如有损坏或使用不当之处立即更换。

4.3.3机械安装时基础必须稳固,吊装机械臂下不得站人,操作时,机械臂距架空线要符合安全规定。

4.3.4所有的垂直和水平运输机械的搭设、顶升、使用和拆除必须严格依照政府的有关法规、规章和条例等的要求。

4.3.5各种机械设备视其工作性质、性能的不同搭设防尘、防雨、防砸、防噪音工棚等装置,机械设备附近设标志牌、规则牌和详细的安全操作要点。

4.3.6起重机械吊装标准

4.3.6.1起重吊装作业前应清除工地所经道路的障碍物,做到工地整洁、道路畅通。

4.3.6.2使用新机具或采用新工艺时,必须经过技术鉴定。

4.3.6.3各种起重机械起吊前,要进行试吊。

4.3.6.4各种起重机械在使用和行走时,要有良好的道路。

4.3.6.5吊机指挥由对起重作业有经验的人员担任。

4.3.6.6起重在工作时集中精力,明确分工,服从统一指挥。

4.3.6.7起吊重物时,起重扒杆下不得有人停留或行走,吊机停止作业时,应按止动器,收紧吊钩和钢丝绳。

4.3.6.8起重工必须熟悉施工方法、起重设备的性能、所起重物的特点和确切重量以及施工安全的要求;采用两台吊机同时起吊重物时,应在现场施工负责人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在起吊过程中,两台吊机必须均衡起落重物,使各自分担的起重量不超过其容许的负荷能力。

4.3.6.9起吊重物时,吊具捆扎应牢固,以防吊钩滑脱。

4.3.6.10设备的状态及证书

施工现场使用设备必须有安全检验合格证,设备状态良好,进入更新、淘汰期的设备必须更换,制定设备定期检查制度,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特殊工种应有上岗合格证,操作人员应证、照齐全。

4.3.6.11起重机司机安全操作规程

4.3.6.11.1操作要听从指挥人员的信号,信号不明或可能造成事故时,需立即停止操作。

4.3.6.11.2物件起吊须拉溜绳,速度要均匀,禁止突然制动和变换方向,平移应高出障碍物0.5m以上,下落时低速轻放,防止倾倒。

4.3.6.11.3起吊在满负荷或接近满负荷时,严禁降落臂杆或同时进行两个动作。

4.3.6.11.4严禁斜吊和吊拔埋在地下或凝结在地面、设备上的物件。

4.3.6.11.5起重机停止作业时,将起吊物件放下,刹住制动器,操纵杆放在空档,并关门上锁。

4.3.6.11.6起重机驶近限位端时,减速停车。

4.3.6.11.7作业中若遇停电,各控制器应放于零位,切断电源开关,吊物下面禁止人员接近。

4.3.8运输车辆服从指挥,信号要齐全,不得超速,过岔口、遇障碍物时减速鸣笛,制动器灵敏,功能良好。

4.3.8.1要求车辆保养到位,非驾驶人员不得驾驶车辆,驾驶人员有驾驶执照,定期进行驾驶及安全教育。

4.3.8.2开工前按规定修好人行道和运输便道,经常养护维修,保持畅通;进出工地围挡处、道路拐弯处、危险路段、临时道路与正式道路交界处设安全标志牌。

4.4明挖施工安全措施

4.4.1基坑四周用钢管设置1.2米高防护栏进行防护。

4.4.2严格按要求放坡,操作时应注意土壁的变动情况,发现裂纹或部分坍塌现象,应及时进行支撑或放坡,并注意支撑的稳固和土壁的变化。

4.4.3人工吊运土方时,检查起吊工具、绳索是否牢靠,吊斗下不得站人。

4.4.4经常检查临时钢支撑和桩体连接情况,防止支撑松动脱落。

4.5突发事故防范措施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安排,考虑到本工程的施工特点,对施工过程中可能突发事件的预防及处理措施说明如下:

4.5.1对地表沉降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针对本区段地质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将采取以下措施控制沉降:

4.5.1.1建立车站的地面沉降观测点,在开挖前取得初始数据,并将所有的监测点清晰地标在总平面图上。

4.5.1.2在开挖时对量测结果进行整理,以获得开挖参数与沉降点的关系,以便在施工中调整各项参数。

4.5.1.3在开挖过程中,对地面建筑物进行加固,运用优化施工参数的方法,进一步控制地面沉降曲线的特性指标,满足环境保护要求。

4.5.1.4地面沉降变化值较大时,加密观测和主要人员现场值班是非常重要的。

4.5.1.5建立严格的沉降量测控制网络,及时定期进行监测,以掌握车站及区间施工时和建成后对周围环境及对结构本身的影响,以备必要时采取措施来确保车站及区间的安全运行和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5.2对管线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4.5.2.1施工前应调查所有与施工有关联的管线,着重查明管线种类、规格、埋深、材质、接头形式、节长和管线基础等资料。

4.5.2.2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确保管线路不断、不裂、不渗漏水。

4.5.2.3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反馈,指导施工。

4.5.2.4不良地质地段必须采取特殊的施工技术措施,如地层改良、缩短循环进尺等,以防沉降超限。

4.5.3对停电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本工程施工工期较长,施工过程中难免出现停电,因此:

在工地上配置发电机,一旦停电立即启动发电机临时供电。

加强施工现场用电线路的检查和保护,对老化的电线路及时更换,确保不因施工线路问题导致停电。

现场的配电房、配电箱均设置遮雨设备。

5.主要环境影响的控制保证措施

5.1防噪声扰民控制措施

施工期间主要的噪声来源是施工机械等。

采取的控制措施为:

5.1.1施工场界噪声按《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要求控制。

5.1.2采取措施,保证在各施工阶段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和工法。

并且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选择低噪声的机具。

5.1.3在距居民较近的施工现场,对主要噪声源如空压机、装载机等采用有效的吸声、隔音材料施做封闭隔声或隔声屏,使其对居民的干扰降至规定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