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红军长征八十周年.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765406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纪念红军长征八十周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纪念红军长征八十周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纪念红军长征八十周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纪念红军长征八十周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纪念红军长征八十周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纪念红军长征八十周年.docx

《纪念红军长征八十周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念红军长征八十周年.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纪念红军长征八十周年.docx

纪念红军长征八十周年

纪念红军长征八十周年

引言:

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不畏艰险、前仆后继的英雄气概,谱写的团结战斗的光辉史诗,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

它既是中华名族不屈精神的产物,又是铸造这种精神的熔炉,生动地揭示了人类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无穷无尽的这样一个真理。

它所表现出的不畏千难万险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献身精神,已经突破了时空和国度的界限,在人类历史上树立了一座无与伦比的伟大丰碑。

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骄傲,是中华名族的骄傲。

而红军长征是指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并且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建,始于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

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新的革命队伍的总方针。

经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平江起义、广州起义和各地武装起义,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和开辟中国式的革命道路过程中,各地工农红军沿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长期艰苦激烈的反“围剿”战斗中成长壮大了起来,而红军长征至今也已经八十周年了,可是革命的胜利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精神财富。

正文:

红军长征是中华民族史和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并且著名学者石仲泉先生的《长征行》也告诉我们历史不能遗忘,也不容遗忘。

而八十年前长征擎起的熊熊的革命火焰,没有随着长征结束而熄灭,它一直在中国人民的心中炽烈地燃烧着,随着历史的发展将会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而在八十年后的今天,每当我们看见五星红旗随着太阳一同升起的时候,耳边总是会响起响起雄壮昂扬的《义勇军进行曲》,总会令我激动不已,每当这时候,我就总会想起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而作为当代的一名大学生,特别是一名历史学专业的学生,我们更应该肩负着把长征精神继承下去的使命感。

八十年前的今天,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八万红军被迫离开中央根据地,从南中国的崇山峻岭中开始了漫漫长征。

长征路上,面对着自然界种种艰难困苦,地方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他们都毅然挺过去了。

瞧!

那冰冷的空荡荡的十三根铁索,他们“飞”过去了;瞧!

那高耸入云的大雪山,他们翻过去了;瞧!

那杳无人烟的草地,他们踏过去了。

在整个长征的368个日日夜夜里,他们一共爬过了18座崇山峻岭,渡过了24条湍急的河流,穿越了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大小小的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部队的包围,挺进和顺利通过了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

这支由年轻人组成的红色大军,面对着30万武装精良的敌军,携带着数量庞大的辎重,在一个地球上最为险峻的地带迂回穿插,最终征服了二万五千里的艰难险阻。

这一切,让今天的人们,长久地发出神奇的感慨,同时也让我们想起了许多的往事,我们开始怀念长征中不朽的革命精神。

还记得小时候,因为爸爸是一位战争迷,所以每一次都会和他争抢遥控器,可是总是以失败而告终,每一次就只能陪着爸爸看一些战争片,而电视里总是会出现一些红军长征的背影,当看到红军过草地时都在吃草根,有很多人还饿死在茫茫大地上,我就会天真地问爸爸:

爸爸,“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加多宝,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

”爸爸摸摸我的头,只是叹了一口气,说声:

“傻孩子!

”等你长大了你就知道了,并且那时候对于幼小的我来说,长征是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上了小学。

一次小伙伴们在一起又争论起这个话题,一位同学说:

“如果我生在那时候,我一定在雪山和草地开许多许多的商店,专门卖加多宝和巧克力给红军爷爷。

”当时连老师都忍不住笑了。

于是老师给我们讲了许多长征路上发生的感人故事。

就在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30万红军经过长征,只剩下了3万,而他们活到今天的,已不足300人。

但这用无数生命写下的英雄史诗,已成为中国革命和人类历史上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一段永不磨灭的铁骨精魂的回忆。

  

老师讲过在长征中发生的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在当地要饭,听说儿子在部队当官享福,便气冲冲找上山去。

队伍正好开饭,老人看到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

她流泪了,提起篮子将自己要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

就这样,竟成为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

为了欢迎这位母亲的到来,战士们演唱了自编的《牛皮腰带歌》:

“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

”老妈妈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这些可亲可敬的战士面前,她怎能不为之动情,为之自豪?

还有一次过草地,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

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白洋,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党费。

而我们也经常听见老人教导我们,说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难以理解他们这些老人面对浴血奋战换来的太平盛世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在九死一生的险境里我们始终不动摇,就是因为我们坚信我们的努力能换来今天的安定繁荣!

”这是14岁参加红军,曾经三过草地,戎马生涯半个世纪的老红军战士,原济南军区副政委任思忠老人的肺腑之言。

说起过去的峥嵘岁月,这位83岁的老人的话匣子打开了,神情激动起来,双唇有些颤抖:

1933年15岁的他成了171名红小鬼的“头领”,在他的带领下,夜袭扇子队,一战成名。

任老前段时间坚持每天收看电视连续剧《长征》,他看得比家里每个人都专注,他为这部电视连续剧感动,但仍然对家人说,“有些苦他们拍不下来”。

一过草地,竹签穿透了他的脚堂。

任老头头上的三块伤疤和脚弓部位所受的一次穿透伤都是长征时留下的。

二过草地,鬼门关口拣回性命。

任老在和平年代练起了书法,每当朋友求字时他总忘不递上一个章,或者是“长征战士”,或者是“幸存者”,这是老人晚年给自己的定位。

因为当年任老带171人参加红军,但经历历次事件,解放后任老再没能见到其中的任何一位。

他说:

“战争年代,我们身边倒下了太多的好战友,比起他们,我是一名幸存者,更是一名幸运者”,”我能亲眼看到自己为之努力的目标实现就是最大的幸运,真正的荣誉归于那些光荣献身的烈士们。

任老的经历是红军长征的一个缩影。

二万五千里的红军,贯穿了全国范围,并且攻占了七百多个城市,进行了三百余次战斗,突破了敌人的重重包围,而为我们所熟知的四渡赤水河、巧夺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跨过了千里冰封的皑皑雪山,穿过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终于胜利的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已经一往不复,但一段段脍炙人口的长征故事流传至今,为人传颂,林莽沉沉,裸山如刃,黄沙大漠,激浪长河,刻下长征者铿锵的足音;寒风刺骨,雪压冰封,矗立起长征者英勇的雕像。

而这样的事情在长征中,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都有,然而队伍每天都在顽强地向前,向前……美国著名作家索尔兹伯里惊呼这是前所未闻的神话。

而远涉中国的西方记者斯诺,则把这称之为“东方魔力”。

令他们不解的是,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红军创造了这一惊心动魄的奇迹?

其它很简单,就是头顶上那颗鲜红鲜红的红五星以及它射出的那熠熠生辉的希望之光。

这正是千百年来我们所固有的,具有强大凝聚力、鼓舞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民族精魂。

从孟子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仓”;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吉鸿昌的“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历史雄辩地证明:

“民族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回看今天,我们不禁在想,每当我们沉溺于玩乐,失去自我的时候;当你留恋于动画片,不思进取的时候;当你吃着零食,喝着饮料的时候……想一想长征吧,想一想80年前的那些人和事。

如果说当年所面临的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政权的话,而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则是用我们的勤劳和智慧使我们的祖国阔步迈入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

这关系到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关系到每一位华夏子孙的命运!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小主人工流产,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远大理想,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也是一次充满艰辛的长征,这是时代赋予我们青少年的新的长征!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

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所以同学们,让我们重踏长征路,弘扬长征精神,努力拼搏,去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火红的太阳!

每当五星红旗随太阳一同升起,耳边又响起雄壮昂扬的《义勇军进行曲》,总会令我感动,每次我感动就会忆起我们人民革命的艰苦历程,而作为一名贵州人,并且是一名遵义师范学院的学生,我们总是会不禁的想起遵义会址带给我们的强大精神力量,想起它对红军长征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样的也会想起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想起长征,我不禁想起了毛泽东主席写的《七律.长征》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眠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是毛泽东写于80年前的这首《七律·长征》,是迄今为止赞颂红军长征的诗篇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它反映了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前后,毛泽东充满胜利的喜悦心情,讴歌了红军斩关夺隘,抢险飞渡,令世人惊叹的英雄业绩。

而这首诗也表达了那些肩负着伟大使命的中华儿女,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走完了如此漫长的道路。

是他们,吓得敌人闻风丧胆,狼狈而逃;是他们,突破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娄山关;是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将共和国的国旗抹成了红彤彤的颜色;是他们,凭着一股执着的精神,创造了这样一个历史的奇迹,走向抗日的最前线,提起了祖国生死存亡的重担!

 怪不得毛主席会这样说: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有过像我们这样的长征吗?

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到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个人的两只脚,长驱2万余里,纵横11个省。

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

没有,从来没有的。

  没错,这正是我们这些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引以为骄傲的。

我们不会忘记这一辉煌的斗争业绩。

今天,我们要从红军长征的精神中汲取勇气、力量和智慧,继承先烈们的遗志;把我们祖国建设成现代化强国,让我们的人民自由幸福!

我们年轻一代,正走在先烈们为我们开辟的社会主义大道上,走向现代化灿烂的未来。

而长征虽然过去了八十年了,整整八十年了。

即使红军长征的壮举已经成为了历史,但那烙印在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长征精神”,与我们党和人民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创造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航天航空精神一样。

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凝聚民心,催人奋进!

在近几年中一些鲜活的事例也渐渐浮现出来。

 作为一名有着百年光辉历史的遵义师范学院的莘莘学子,凝望着校园内的革命英雄纪念碑,读着碑文中先烈的赫赫功绩,红军长征途中,那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壮举,惊天地、泣鬼神、震山河、撼心灵,那一幕幕历史画面感人肺腑,催人泪下,那浓浓的炮声,震天的呐喊,成为激人奋进的咚咚战鼓!

长征中那无数烈士和无数动人的事件折射出来的“长征精神”,必将成为我们奋进的动力和学习的源泉,成为我们成长进步的催化剂。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长征,是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是一幅波澜壮阔,无坚不摧的历史画面;是一种独立自主,勇往直前的不朽精神。

  而这种力量,正从你我的指尖悄悄袭来,你感觉到了吗?

有一种关怀正从你的眼中轻轻放出,你看到了吗?

那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让我们抖擞精神,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

它就是长征的力量!

所以,同学们,长征虽也过去,但留着我们的无限精神财富却值得我们永久珍藏,并将其发扬光大,让我们在缅怀革命先烈,牢记长征精神的过程中,让长征精神给予我们人类的精神宝库,把它作为走向理想未来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

八十年的今天,长征成为了信念不朽的象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