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制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doc.docx
《关于制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制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doc.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制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doc
关于制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征求意见稿)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方案。
为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学工作实际,就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提出以下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弘扬“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女性人才成长特点,办出特色,形成优势,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女性人才。
二、基本原则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着眼未来的前瞻性原则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要符合学校办学定位,要紧紧抓住我校学科专业所固有的应用性、服务性特点,牢固树立和坚持“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要结合各专业特点和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突出人才培养特色。
要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对未来五至十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知识结构和素质提出的新要求进行科学预期,使人才培养适应未来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
2、坚持夯实基础,拓宽口径,突出特色的原则
以注重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为基本出发点,精心设计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平台,夯实基础。
同时,要注重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经、管、文、法类专业要增加自然科学课程,理工类专业要增加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和女性素质的综合培养,使学生不仅具有厚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而且具有广博的人文与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突出专业特色。
3、注重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与女性教育有机结合
全校统一设置通识教育基础课程,系(部、中心)内的各专业打通培养,设置两年的共同学科基础课程。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女性教育的特征,设置一定数量的女性教育特色课程,紧紧围绕“女”字做文章,形成鲜明的女性教育特色。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在课程体系上要体现女性特色,课程设置要符合社会发展对女性人才的要求和女性性别特征,大力开设具有女校特色的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构建具有女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二是在教学内容上要体现女性特色,注重学生人文知识、普通话、外语、思想品德、女性气质修养等方面的综合教育;三是在教学方法上要体现女性特色,不断探索适合女性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方法。
4、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各教学单位应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根据学生的基础条件、特点和个性发展的需要,探索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
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建立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和更具有自主选择性的课程体系,要充分利用学分制管理机制,因材施教,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特长,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实现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进程、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老师的完全学分制奠定基础。
5、坚持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整体优化的原则
对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中心环节。
要深入研究各门课程在培养目标中的作用,科学确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
处理好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按照继承、摒弃、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对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进行整体优化。
6、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创新精神培养的原则
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区别不同学科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认真研究在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内容、途径和方式。
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按照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原则,对实验、实习(实训)、社会调查、毕业设计(论文)和课外科技活动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整体、系统的优化,精心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充分论证各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作用,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及要求
(一)基本框架
1、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执笔人、审稿人
2、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3、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与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4、招生对象与修业年限
5、主干学科、主要课程
6、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7、学制、授予学位
8、有关表格
(二)总体要求
1、培养目标
总的培养目标是: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女性人才。
各专业要结合本专业各自的特点,研究、确立本专业具体的培养目标。
2、基本要求
培养的毕业生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素质。
各专业要结合本专业各自的特点,研究、确立本专业具体的要求。
(三)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与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
初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能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2、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法制、经济、管理知识,懂得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识,了解有关科技发展的新动向。
具有本专业较强的业务技能与较高的职业素质,参加国家法定的认证机构组织的岗位职业资格考试,取得有关证书(如会计证、导游证、教师资格证等);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知识和理解新知识的能力,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开发创新和组织管理能力。
具有严谨的治学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人际沟通、合作能力。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的基础,获得全国大学英语水平考试四级考试合格证书;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工作,获得全国或湖南省计算机水平考试一级合格证书;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获得与专业要求相应的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
(三)招生对象与修业年限
1、招生对象:
普高、职高女性毕业生。
2、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学生可在三年至六年内选择)
(四)主干学科、主要课程
指出专业所属主干学科,介绍专业的主要课程,主要课程是指必修课和选修课程中与职业核心能力密切相关的最重要课程,一般10门左右,要分别概括这些主要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五)学期安排、学分要求及分配
1、学期安排
学校本科专业共设152个教学周,每学期19周。
每学期分为春、秋2个学期,一般每学期安排课程教学(含集中实践教学)17周、复习考试2周。
课程教学周主要用于安排理论课、实践实习课教学。
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等时间到相关专业的企事业单位实习或开展社会调查。
2、毕业学分要求
学生在规定的年限内,必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
毕业最低总学分数控制在171~176。
其中,理论教学(含课内实践教学)学分为140~145,总课时数控制在2400左右;集中实践教学不低于31学分。
3、课程类型与学分分配
(1)理论教学
公共必修课:
要求学生修完学校规定的公共必修课,公共必修课学分占理论教学学分的30%左右。
公共必修课分为通识课程与特色课程两类,通识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大学体育》、《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特色课程包括《女性学》、《现代礼仪》、《家庭生活科学》、《形体》、《普通话与口才》,具体开课情况见附表。
公共选修课:
要求学生获得的公共选修课学分占理论教学学分的10%左右。
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原则上每门1~1.5学分,教务处负责与各系(部、中心)协商,动态调整,具体开课情况见附表。
基础课与学科基础课:
要求学生获得的学科基础课学分占理论教学学分的20%左右。
专业必修课:
要求学生修完学校规定的专业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学分占理论教学学分的20%左右。
鼓励各系(部、中心)尽可能搭建统一的、精干的专业必修课平台。
专业选修课:
包括限选课、任选课,要求学生获得的专业选修课学分占理论教学学分的20%。
为确保选修和个性化培养的目标,应有超过10%以上的课程备选,各系(部、中心)可根据社会、专业的发展进行动态调整(须报教务处备案)。
专业选修课的设置应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确保在已有教学条件上有效开课。
各课程模块所占理论教学学分比例上下浮动不超过2%。
(2)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包括围绕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而设置的专业实训、实习项目、课程设计、社会调查、学年见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可分为课内实践教学、集中实践教学两大类。
实践教学学分原则上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分的40%。
对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提出以下安排建议,请遵照执行(共31学分)。
入学教育、军训与军事理论2学分(第一学期第1—2周进行)
专业见习4学分(第二学期暑假进行)
社会调查2学分(第四学期暑假进行)
专业、课程实习6学分(第五、六、七学期进行)
毕业设计(论文)8学分(第八学期第9—16周进行)
毕业实习8学分(第八学期第1—7周进行)
毕业教育1学分(第八学期第17周进行)
4、学分计算办法
理论教学课程一般按17课时折算1个学分(少量特殊课程除外,特殊课程及其折算办法一律须经教务处审核认可);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原则上一周折算1个学分,学分最小单位为0.5。
5、课外学分要求
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学科专业竞赛获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等,由个人提出申请,附有关证明材料,经教务处审核,可获得奖励学分。
奖励学分可抵免一定的公共选修课学分,但总计抵免不得超过5学分。
课外学分项目情况见下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内容
学分
备注
1
学科专业竞赛
获省级二、三等奖
0.5
同一类项目多次获奖按最高级别计算
获省级一等奖、国家级二、三等奖
1
获国家级一等奖
2
2
科研
以第一作者在省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以第二作者在国家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1
以第一作者在国家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2
参加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研究(排名前三位)
2
获国家专利授权证书
2
3
英语、计算机考级
非英语专业学生获全国大学英语考试六级合格证书,英语专业学生获全国专业英语考试八级合格证书
0.5
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获全国计算机考试,获三级以上合格证书,计算机专业学生获全国计算机考试四级合格证书
0.5
4
职业技能
获非本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合格证书
1
(六)课程考核
1、所有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均进行考核,评定成绩。
要积极推进考试内容、考试方式和成绩评价的改革,努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考核方式须在方案中进行明确规定,合理安排各学期的考试课程(闭卷考试课程门数3-5门),要求每个专业30%左右的专业课程采取技能测试、论文、调查报告等形式,直接考核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2、《大学英语》第三学期统一参加全国大学英语水平考试四级考试,《计算机基础》第二学期统一参加全国或湖南省计算机水平考试二级考试,其成绩作为该课程考核成绩。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入学教育、大学体育等考核采用以平时表现为主的考核方式。
(七)有关表格
1、全学程时间安排表
2、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3、理论教学进程计划安排表
4、课程学分数分配及比例统计表
表1全学程时间安排表
学年学期
周数
内容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入学教育、军训
专业见习
社会调查
专业、课程实习
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实习
毕业教育
理论教学
复习、考试
机动
合计
注:
()表示利用寒暑假进行,*表示利用课余时间分散进行。
集中性实践教学1周折算1个学分。
表2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序号
环节
学期
周数
学分数
进行方式
1
入学教育、军训
2
专业见习
3
社会调查
4
专业、课程实习
5
毕业设计(论文)
6
毕业实习
7
毕业教育
8
理论教学的
分散实践教学(见表3)
合计
注:
()表示利用假期进行,*表示利用课余时间分散进行。
各专业根据实际情况在表中列出单独开设的实践课程。
表3理论教学进程计划安排表
课
程
类
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
分
总
课
时
讲
授
实
践
学期理论教学周、周学时
考核
方式
一
15
二
17
三
17
四
17
五
16
六
16
七
16
考
试
考
查
公
共
课
必
修
00000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50
44
6
2/4
00000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0
30
2
000000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
102
84
18
4/6
00000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50
44
6
2/4
0000005
形势与政策
2
讲座
0000006
大学语文
2
30
30
2
0000007
大学英语
(一)
3.5
60
60
4
0000008
大学英语
(二)
4
68
68
4
0000009
大学英语(三)
3.5
60
60
4×15
*
00000010
大学英语(四)
4
68
68
4
00000011
计算机基础
(一)
3
60
30
30
4
00000012
计算机基础
(二)
3
68
34
34
4
*
00000013
形体
(一)
1
30
30
2
0000014
形体
(二)
1
34
34
2
0000015
大学体育
(一)
1
30
30
2×15
0000016
大学体育
(二)
1
34
34
2
000001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
30
30
2×15
0000018
女性学
2
30
30
2
0000019
现代礼仪
1
20
20
2×10
0000020
普通话与口才
1
20
20
2×10
*
0000021
家庭生活科学
1
14
14
2×7
0000022
就业指导
1
14
14
2×7
小计
51
902
选
修
要求修满学分,其中选修外系开设的课程不低于5学分
基
础
课
与学科基础课
必修
小计
专业
课
必修课
限选课
任修课
小计
合计
注:
考核方式中带“*”的学期表示该学期此课程参加国家或省级有关部门组织的相应考试,其成绩作为课程期评成绩。
每学期闭卷考试课程门数4-5门。
表4课程学分数分配及比例统计表
课程类别
学分数
百分比
说明
公共必修课
公共选修课
基础课与学科基础课
专业必修课
专业限选课
专业任选课
合计
公共必修课一览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课时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
00000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50
一/二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部
0000002
中国近代史纲要
2
30
一/二
000000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
102
三/四
00000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50
三/四
0000005
形势与政策
2
(讲座)
一/二/三/四
0000006
大学语文
2
30
一/二
公共管理系
0000007
大学英语
(一)
3.5
60
一
外语系
0000008
大学英语
(二)
4
68
二
0000009
大学英语(三)
3.5
60
三
00000010
大学英语(四)
4
68
四
00000011
计算机基础
(一)
3
60
一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00000012
计算机基础
(二)*
3
68
二
00000013
形体
(一)
1
30
一
体育教学部
0000014
形体
(二)
1
34
二
0000015
大学体育
(一)
1
30
三
0000016
大学体育
(二)
1
34
四
000001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
30
一/二
心理健康研究中心
0000018
女性学
2
30
一/二
女性教育研究中心
0000019
现代礼仪
1
20
二/三
公共管理系
0000020
普通话与口才
1
20
一/二
0000021
家庭生活科学
1
14
四/五
0000022
就业指导
1
14
六/七
招生就业指导中心
合计
51
902
说明:
计算机基础
(二)*,经济管理系开设VisualFoxpro程序设计,其他系(部、中心)开设VisualBasic程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