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758261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T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KT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KT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KT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KT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T版.docx

《KT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T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KT版.docx

KT版

 

有一阵子流行过一句话“四上五落”,意思是说要考上一流大学,一天睡眠不得超过五小时,否则就会名落孙山。

这句话确实在日本风行过一阵子,可是对考上一流大学的学生追踪调查的结果,发现他们每天几乎都睡足八小时左右。

  孩子一天应该做几小时功课才适当?

  就算是高中生,从学校回来以后,在家能够集中精力用功的时间,以两小时到四小时为最大限度;而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小学生,顶多以两小时为限,再继续读下去,效率不但不能和时间成正比,反而会伤害孩子的身心,结果造成孩子讨厌读书。

有不少家长常沾沾自喜地说:

“我家的孩子从学校一回来,就关在书房,除了吃饭时间以外,都不出来呢。

”其实,孩子就算躲在书房也未必一直都在读书。

做功课与其求量,不如求质。

家长必须了解这点,及时把孩子从书桌上“解放”出来。

 

 

尽管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院士赞誉他为“清华爱迪生”,但邱虹云毕竟还只是清华的一名普通大学生、一个尚未毕业的大男孩儿。

所以,当他的高科技发明竟然引致各界商家争相投入数千万资金时,世人不禁啧啧称奇。

但是他的父亲却并不感到意外—从儿子两三岁时就雄心勃勃要种出满树“糖果”开始,父亲就已经预见了这一天的到来。

  因为邱家住在城乡结合部,小虹云在外玩耍常会见到农民种地的情形,所以那天他决定种一棵属于自己的树时,其实是蓄谋已久。

  模仿着农民伯伯耕种的样子,他先在阳台的花盆里挖个小坑,然后把自己最喜欢吃的糖果“种”下去,掩上土,最后还不忘煞有介事地撒了泡尿施肥——在他心目中,这里最终将长出一棵“糖果树”来,上面将会结满他最喜欢吃的糖果,五颜六色,一摘一大把,绝对不要钱……

  父亲邱名丹是不经意间发现这件事的。

他当然知道这棵“树”长不出糖果来,但他没有半点指责儿子天真、瞎胡闹的打算,因为他意识到,这其实就是孩子发明意识的最宝贵的萌芽。

从那以后,爱迪生等大发明家的故事就成了小虹云听得最多的“睡前故事”,而如何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走上科研发明之路也就成了邱名丹经常思考的一个“课题”。

  发明的前提是对事物穷究不舍的探索兴趣,孩子本不缺乏这一点,倒是不少家长的横加干涉浇灭了孩子的热情。

因此,每当小虹云拿着一个个玩具又拆又装、大搞“破坏”的时候,邱名丹总是饶有兴趣地坐在一边看,并时刻准备着在儿子“搞不掂”时亲自出马。

有父亲作坚强后盾,小虹云的胆子越来越大,家中的闹钟、半导体收音机、收录机……全成了他的拆卸对象。

外人惊讶:

“好好的东西弄坏了不可惜吗?

”邱名丹却只是笑:

“有失必有得嘛!

  到了识字的年龄,邱名丹开始着意培养小虹云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他在家中墙壁上贴出了五颜六色的元素周期表来吸引孩子的视线。

果然,小虹云“上当”了。

他踮起小脚、仰着脑袋左看右瞧,觉得很有意思:

“那上面画的到底是什么呀?

”邱名丹抱起儿子:

“这个叫‘氧’,那个叫‘氢’。

还有一个叫‘铜’,一个叫‘铁’……”孩子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尽管当时听得懵懵懂懂,但小虹云的确已经开始对这些花花绿绿的线路、千奇百怪的名称产生好感,到后来真正开始学习理化知识时,很多别的孩子颇感陌生的概念,都让他感觉到无比亲切、熟悉。

  要搞发明,动手能力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素质要素。

所以读小学时,邱虹云就从父亲那儿得到了一个意义深远的礼物—一小本PH试纸。

一遇石灰,它马上变成蓝紫色;放置在橘子皮上,它又变成浅红色了……小虹云兴奋得大叫,缠着父亲问个不停。

邱名丹抓住机会,不仅解答了孩子的迷惑,还教会了他自制试纸、自行试验—你已经是大孩子了,可以自己来、自己试了!

  为了配合儿子的“科学试验”,邱名丹在家中不大的转角阳台上见缝插针、动手装置了一个简易试验桌,这张桌子很快成了儿子的乐园。

为了激发儿子的成就感,邱名丹还常年锁定一些少儿科普杂志上的“小制作”栏目,让儿子依葫芦画瓢,先后制成了变色闪烁灯、无线电发射器、双卡收录机等等。

邱虹云在父亲的引导下,一步步地把书本的知识和自己的创意变为手下实物的时候,发明的欲望也一发而不可收拾。

也正是这种由父亲及时发现、恰当鼓励、有效引导的发明欲,成就了今天的邱虹云。

 

孩子出现厌学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完全来自学校和老师,父母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帮助孩子纠正厌学心理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家长应合理调整教育行为,纠正子女的厌学心理。

孩子产生厌学心理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孩子学习负担过重

  有的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分数,只看名次,搞得孩子身心整天处于身心疲劳状态,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产生厌烦甚至恐惧心理。

在重压之下,孩子的学习能快乐吗?

  2、父母对孩子缺乏必要的关心

  不少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回家又忙于应付家务,所以晚上或节假日总想好好休息,很少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

  如何纠正孩子的厌学心理呢?

  1、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要合理。

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对子女期望过高是一个普遍现象。

脱离子女实际、超越子女水平的家长期望,使孩子在超负荷的状态下产生对学习的厌倦心理,这种情况必须得到改变。

作为家长应该面对现实,合理调整自己对子女的期望值,这样才有利于子女的成长。

父母要经常帮助子女恰如其分地作出估计,既不要盲目乐观,也不要低估自己。

这样,才能使子女处于自信而不自满,自尊而不自负,自强而不自弃的心理状态。

如果家长期望值过高,一味地为子女买学习辅导资料,约法三章,要求每次考试每门功课一定要考多少分,在班上排第几名,这样做往往会造成孩子厌学、畏学,甚至弃学、逃学、离家出走的悲剧。

  2、正确引导孩子树立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关键。

厌学孩子的显著特点是丧失了自信心,如果家长适当降低对子女的学习要求,创设情境,让孩子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就会逐步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

这样,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动机,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使厌学情绪得到纠正。

在孩子每一次作业、考试或成长经历中表现有进步时,家长应该有意识地给予真诚的赞扬和鼓励,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

  3、营造一个宽松、温馨的家庭氛围。

父母可以针对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孩子一道制订一份科学合理的学习作息时间表,但不必完全改变家庭日常生活规律。

另外,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为孩子的学习和对家庭教育意见的分歧争吵,不要一天到晚千叮咛、万嘱咐,让子女感到很厌烦。

在孩子学习时,家长应尽量少看电视、少些应酬,孩子需要一个宁静、温馨、能得到关心、理解、支持、鼓励和安慰的家。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学习时间长并不等于学习效果就好,要提高学习效率,就要先了解孩子的学习心理规律,处理好学与玩的关系。

在休息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家长抱着望子成龙的心理,送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孩子们几乎没有时间自由自在地玩耍。

 

    有个孩子叫小龙,天资聪颖,家长觉得光在学校学习还不够,又给他报了电子琴、钢琴、绘画、作文、围棋等学习班,结果这个孩子患了抽动症,需要进行心理治疗。

还有个孩子已经上了数学奥林匹克班,家长又给他报了物理奥林匹克班,孩子不堪重负,患了强迫性思维症,只好停学休息。

所以,过重的学习负担不仅没有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反而造成了孩子的心理障碍,影响了学习。

    另外一种情况是孩子学习能力有障碍造成的学习成绩差,但是家长不了解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来提高学习能力,而是更加限制孩子的娱乐时间,整天逼着孩子学习,孩子一看到书本就头疼,故意磨磨蹭蹭,你看他一天到晚坐在那里,实际上一点也没有学进去。

当心理医生建议家长让孩子参加提高学习能力的心理训练时,家长又因为孩子写作业慢没有时间而不让孩子参加,结果形成恶性循环,孩子的学习障碍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为什么心理训练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呢?

例如:

旋转圆筒的运动,训练了孩子的前庭平衡功能,对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很有好处,拍球、跳绳的协调性运动,对提高孩子的自制力有益。

但是,这些活动看上去像是在玩,所以,家长都不愿意让孩子做这些活动。

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心理感受:

一看到孩子在玩,而不是在写作业心里就很不高兴,他们总希望孩子不仅能够按时完成作业,而且还要自觉地多学多练。

可是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而且,心理学家早就发现游戏是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游戏,孩子的语音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抽象逻辑能力等将得到发展。

那些缺乏游戏训练的孩子,尽管认字和算术能力挺好,但对自然和社会常识的了解甚微,智力活动的广度和灵活性较差,自理能力差,上学后这些缺点更加明显,在语文课上分析和理解能力差,在数学课上不会举一反三和灵活多变,缺乏想象力。

所以,家长不要片面地给孩子硬灌知识,而需要根据孩子的心理发育规律,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让孩子在游戏中得到休息和放松,也训练了心理品质。

    上面提到的小龙同学现在已经不再上那么多学习班,卸掉了包袱,加上科学的心理训练,抽动症已经消失了。

一些学习能力障碍的孩子通过参加心理训练,写作业速度大大提高,上课注意力集中程度好了,学习能力也得到逐步提高。

学习效率低,智力有问题吗?

    辰辰下半年就要上初三了,英语成绩却一直在及格线上下徘徊,老师认为主要原因是词汇量太少。

焦急的父母整天逼着他多看单词表,记忆单词,但见效不大。

问题出在哪儿呢?

    有些家长一发现孩子学习效率低,就怀疑孩子智力有问题。

其实,造成学习效率低的可能因素有多种,家长在焦急寻找解决办法之前,先要明确孩子学习问题的症结,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认知能力的个体差异  在正如人的身高和肤色存在差异一样,大脑加工和处理信息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有的人擅长用视觉进行学习,有的人对声音特别敏感,有的人则喜欢一边动一边学习。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最擅长的学习模式,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学习效率自然就低!

比如,擅长边动边学习的人,要求他们一堂课45分钟一丝不苟地端坐着听讲,这样的方式对他们而言学习效果最差!

     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动力与学习效率成正比。

对中小学生来说,学习动力很大部分来自学习兴趣,对学的东西感兴趣,学习就积极主动;不喜欢则千方百计地逃避,即使被家长“看押”着学习,也是敷衍了事,成绩当然不会好。

对此类孩子,要在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责任心上下工夫。

    学习习惯不好  良好的习惯受益终身。

一个孩子如果上课不听讲,一边学习一边玩,总是写字潦草,做题马虎……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定不会好。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一年级开始,如果已经过了这个阶段,就应该加强弥补工作,力求帮助孩子改掉不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方法不当  一只小虫碰到网上,中央的蜘蛛马上就知道了。

知识也一样,如果学习方法得当,就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如果死记硬背,抓不住重点和难点,不能形成知识结构,最后肯定学不好,一点效率都没有。

对这类孩子,父母应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习环境不良  有些孩子的学习问题是学习环境造成的。

例如父母不顾孩子的特点把孩子送进重点班,孩子明显地无法跟上班级进度;父母无法提供一个有利于学习的空间与时间,父母离异造成孩子很多心理困扰等,都会造成孩子学习的低效率。

     学习能力有缺陷  即学习障碍,与智力无关。

表现为儿童在听、说、读、写、算等方面出现明显的困难。

目前,被诊断为学习障碍的儿童人数虽然有逐年上升趋势(约占在校生的5%—10%),但总数仍很少。

而且,除个别发现有大脑损伤外,绝大部分孩子没有这种情况。

对存在学习障碍的孩子,应当针对孩子特殊的学习能力不足进行专门培训。

     此外,多动症、身体不适等也可能造成孩子学习效率低。

家长就及时找出其根本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周末进城,公交车上人很多,路过一站点,上来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颤颤微微地抓着吊环。

老人身旁一位坐着的小姑娘,叫了一声:

“老爷爷,您来……”“坐”字还未出口,就被邻座的妈妈一句“你傻了不是”给呵斥回去了,小姑娘涨红了脸,尴尬地低下了头……

  某日,路过一幼儿园,听到一对母子这样的对话:

  “妈妈,今天某某打了我一拳。

  “那你踢他一脚啊。

”“我没有。

  “窝囊废,你为什么不打他。

  “我怕打坏他。

  “你怕什么,打坏他,妈妈给他赔钱,真没出息,以后谁欺负你,你就狠狠打他。

  “好。

  我不禁为这两位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深深担忧。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在每一件琐碎的事情上,在你的每一举动上,每一眼色上,每一句话上,这一切都可以教育你的孩子。

连你怎样工作,怎样休息,怎样和朋友谈话,怎样和不睦的人谈话,你在健康的时候是怎样的,在生病的时候是怎样的,在悲伤的时候是怎样的,在快乐的时候是怎样的……这一切孩子是都会注意到的,他们是要在一切事情上模仿你的。

如果你忘掉了孩子,忘掉了他们时刻在你的举动上寻找主意和榜样的敏锐的细心观察的眼睛。

如果孩子虽然挨着你,吃得饱,穿得暖,但是却孤单地生活着,那就什么也不能帮助你正确地教育他。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

尤其是现在独生子女个个都是“心肝、宝贝,疙瘩蛋”,顶在头上怕摔,含在口里怕化,孩子受不得一点委屈。

如果父母不分是非,一味地纵容包庇孩子的缺点,甚至助纣为虐,久而久之,孩子长大成人,就会变得极端自私、冷漠、狠毒、没有责任心,甚至和父母反目……因为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的是仇恨的种子,而不是友爱的种子。

做父母的难道不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吗?

这样的教育给孩子、家庭、社会带来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古语云: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孩子是一张纯洁的白纸,做父母的不仅要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用自己的作风,用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用自己的整个风度气质去教育孩子。

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播下善良、友爱、责任的种子,让孩子远离自私、仇恨、罪恶,使他们纯洁的心灵得以升华。

这难道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吗?

 

鼓励孩子在玩耍中学习独立思考

  

我的美国学生6岁的丽萨上小学了,这可是件值得庆贺的大事!

可是,她比在幼儿园时还轻松。

早上8点坐校车走,下午2点就没事了,再去供低年级孩子玩的游乐场玩几个钟头,直到5点妈妈到幼儿园接妹妹时才把她接走。

 

  丽萨在小学学习26个字母,学习简单的单词拼写,她回家也会把26个字母写几遍,不过不是简单地比着书抄,而是凭记忆按顺序写,我从未见过美国小孩子做作业要比着书做的。

 

  丽萨上了一次手工课,回家告诉我要做一个纸瓶。

过程是先把攒好的废纸泡在水里,软化以后,用食品加工机打碎,把半干的纸糊刷在气球外面,等它干了后再用各种颜色把纸壳装扮好,然后把气球的气放掉,剩下的就是一个样子有些古怪新潮的纸瓶了。

 

  周四丽萨和同学们去了博物馆,在那里丽萨学会了做大肥皂泡。

站在一个里面有肥皂水和大铁环的圈环中央,拉动一根绳子,牵起铁环,就能做出一个把人套在里面的大肥皂泡。

 

  我去过那个博物馆,所以丽萨兴奋地跟我描述那里的四个高高的漂亮的大玻璃瓶时我记忆犹新,那里面分别盛的是着色的水、香波、机油、色拉酱。

按动每个瓶子下面的一个按钮,就有一串气泡升上去。

四个瓶子按了一圈,会发现气泡最小升得最快的是水。

丽萨懂得什么叫比重。

 

  第二周丽萨在老师的带领下去了动物园,知道了什么动物是吃肉的,什么动物生活在沼泽地里。

 

  第三周丽萨去航空航天博物馆,看见了一只气球是如何在上升气流的作用下始终悬浮在空中的。

 

  美国的低年级学生主要学习的是拼写、美术、游泳、手工。

 

  在国内,我们喜欢的是买一本大书,照书读、照书做。

我在美国没见到《十万个为什么》,比比皆是的是各种半成品的手工制作。

在国内,父母习惯于送孩子去各种辅导班,学各种特长。

在美国很少有父母忙于让孩子学这学那。

 

  美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许多的课题选择机会,要求学生自择题目,自组程序、到图书馆、实验室和博物馆调研,完成课题研究。

在家庭中,父母也尽量提供机会,帮助孩子自己解答问题。

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学习几乎都遇到这样一个问题:

当指导老师要求研究生自选题目时,中国来的学生会束手无策。

这里显示了不同教育理论所导致的差别。

 

  “Icandoit”这是美国孩子常说的一句话。

美国人说,替孩子做他们能做的事,是对他们积极性的最大打击。

丽萨的哥哥史蒂夫上三年级了,要到山里参加为期两天的野营。

史蒂夫骄傲地告诉妈妈说自己能准备行李,然而出发前,妈妈发现他没有带衣服,而山里要比市里冷得多。

史蒂夫拒绝再带衣服,妈妈也没有坚持。

两天后史蒂夫回来,我们问他玩得开心吗,他说:

“我该听妈妈的,山里很冷。

  妈妈问:

“下个月我们要去佛罗里达,也带同样的衣服吗?

” 

  史蒂夫想了一下说:

“那不用,佛罗里达很热。

” 

  妈妈说:

“对了,外出前你应当先了解一下当地的天气情况,再作决定。

” 

  史蒂夫说:

“我知道了。

我下次野营时应该先列个单子,就像爸爸出差前一样,这样就不会忘掉东西了。

” 

  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在尝试中得到经验,在不断的错误中积累经验与勇气,这是大部分美国父母都会做的。

 

  几乎没有父母会有意识地损伤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我们生活中由于过分保护造成的无意识的伤害比比皆是。

我们从电视上美国的家庭滑稽录像中看到许多好笑镜头:

一个小婴儿自己吃饭吃得满面狼籍,一个小家伙自己在坐便器上把厕纸拽得老长老长……这是非常外国化的镜头,因为没有中国父母会“愿意”搞成这个样子。

丽萨的妹妹艾米两岁半,自己穿衣服洗脸,上厕所,自己吃饭。

她常常会把衣服穿反、小便拉到裙子上,吃的饭不如掉到地上的多。

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美国妈妈认为:

我们把脏成一团的孩子洗干净,要比重新树立起他们做事的积极性和勇气容易多了。

 

  美国孩子在玩耍中学习,在鼓励中成长,在自由自在中变得成熟和老练。

中国孩子与美国孩子相比,如果是考试,美国孩子会输给中国孩子,但是美国孩子能写出学术论文。

这就是让我忧虑的地方:

我们的下一代,分数越来越高,掌握各类技能的年龄越来越长……我不知道,他们能不能胜过悠闲而自信的美国孩子。

 

做妈妈的应该忘不了孩子学步时走出第一步的激动场面。

在孩子成长发展的所有方面,就如同让孩子迈出第一步一样:

妈妈从孩子身边退一步,把手伸向他,但孩子刚好够不着,这就是,用爱和信任鼓励孩子独自向前走,给孩子空间,但不完全不管。

如果一生都是这样,这个孩子将是幸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