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送混凝土规程标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739977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泵送混凝土规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泵送混凝土规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泵送混凝土规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泵送混凝土规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泵送混凝土规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泵送混凝土规程标准.docx

《泵送混凝土规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泵送混凝土规程标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泵送混凝土规程标准.docx

泵送混凝土规程标准

河南省中原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DB

DB01-2006

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

(试行)

 

2006-6-15发布2006-07-01实施

河南省中原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发布

河南省中原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关于批准发布《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的通知

由河南省中原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为主编制完成的《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经审查批准为河南省中原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并予以发布。

标准的名称和编号为:

DB01-2006《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

本标准自2006年1月1日起实施。

该规程由河南省中原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解释。

希望各单位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函告河南省中原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便修订时参考。

河南省中原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2006年6月15日

 

主编单位:

河南省中原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参加单位:

河南立信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濮阳市渠村引黄闸改建工程黄河建设管理处

河南黄河河务局濮阳黄河河务局

审定:

何平安

审核:

朱麦云王伟杨增奇

审查:

赵超张杰

校核:

田军南晓飞胡西林

编写:

张永伟王海峰司铁壮

张瑞涛葛茂兴李琪瑜

刘志强孙卫华

 

目  次

1总则…………………………………………………………………………………1

2主要符号……………………………………………………………………………2

3泵送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4

3.1泵送混凝土原材料…………………………………………………………4

3.2泵送混凝土配合比………………………………………………………4

4泵送混凝土供应……………………………………………………………………6

4.1一般规定………………………………………………………………6

4.2泵送混凝土的拌制………………………………………………………6

4.3泵送混凝土的运送………………………………………………………6

5混凝土泵送设备及管道的选择与布置…………………………………………9

5.1混凝土泵送的选型和布置………………………………………………9

5.2配管设计………………………………………………………………10

5.3配置布料设备的要求……………………………………………………11

6混凝土的泵送与浇筑………………………………………………………………12

6.1一般规定…………………………………………………………………12

6.2混凝土的泵送……………………………………………………………12

6.3泵送混凝土的浇筑………………………………………………………14

7泵送混凝土质量控制……………………………………………………………16

附录A泵送混凝土压力泌水试验…………………………………………………17

附录B本规程用词说明……………………………………………………………17

附录C混凝土泵送施工主要施工表格…………………………………………18

1总则

1.0.1为促进混凝土泵送技术的发展,提高混凝土泵送施工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及其他类似工程中的普通混凝土泵送施工。

1.0.3混凝土泵送施工应有严密的施工组织设计,且应在前项工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

1.0.4混凝土泵送施工时,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混凝土泵送施工时的安全技术、劳动保护、防火等要求,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2主要符号

N1—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台数;

Q1—每台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

V1—每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容量;

S0—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平均行车速度;

L1—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往返距离;

T1—每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总计停歇时间;

Qmax—每台混凝土泵的最大输出量;

α1—配管条件系数;

η—作业效率;

R—曲率半径;

N2—混凝土泵数量;

Q—混凝土浇筑数量;

T0—混凝土泵送施工作业时间;

Lmax—混凝土泵的最大水平输送距离;

Pmax—混凝土泵的最大出口压力;

△PH—混凝土在水平输送管内流动每米产生的压力损失;

r0—混凝土输送管半径;

K1—粘着系数;

K2—速度系数;

S1—混凝土坍落度;

—混凝土泵分配阀切换时间与活塞推压混凝土时间之比

V2—混凝土拌合物在输送管内的平均流速;

α2—径向压力与轴向压力之比;

F—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

γ—混凝土重力密度;

t0—新浇混凝土初凝时间;

T—混凝土温度;

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

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

β2—混凝土坍落度

S10—混凝土加压至10s时的相对泌水率;

V10、V140—混凝土加压至10s和140s时的泌水量。

3泵送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

3.1泵送混凝土原材料

3.1.1拌制泵送混凝土所用的水泥应符合下列国家现行标准:

(1)《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2)《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3.1.2粗骨料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

泵送高度在50m以下时,对碎石不宜大于1:

3,对卵石不宜大于1:

2.5;泵送高度在50~100m时,宜在1:

3~1:

4;泵送高度在100m以上时,宜在1:

4~1:

5。

硅酸盐水泥

粗骨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规定。

粗骨料应采用连续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

粗骨料的最佳级配,可按附录A中图A-1~图A-4选用。

3.1.3粗骨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规定。

粗骨料宜采用中砂,通过0.315mm筛孔的砂,不应少于15%。

细骨料最佳级配可按附录A中图A-5选用。

3.1.4拌制泵送混凝土所用的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的规定。

3.1.5泵送混凝土掺用的外加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混凝土泵送剂》和《预拌混凝土》的有关规定。

3.1.6泵送混凝土宜掺适量粉煤灰,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和《预拌混凝土》的有关规定。

3.2泵送混凝土配合比

3.2.1泵送混凝土配合比,除必须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外,尚应使混凝土满足可泵性要求。

3.2.2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和《预拌混凝土》的有关规定。

并应根据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运输距离、混凝土泵与混凝土输送管径、泵送距离、气温等具体施工条件试配。

必要时,应通过试泵送确定泵送混凝土配合比。

3.2.3混凝土的可泵性,可用压力泌水试验结合施工经验进行控制。

一般10s时的相对压力泌水率S10不宜超过40%。

3.2.4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可按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选用。

对不同泵送高度,入泵时混凝土的坍落度,可按表3.2.4-1选用。

混凝土经时坍落度损失值,可按表3.2.4-2确定。

不同泵送高度入泵时混凝土坍落度选用值表3.2.4-1

泵送高度(m)

30以下

30~60

60~100

100以上

坍落度(mm)

100~140

140~160

160~180

180~200

混凝土经时坍落度损失值

大气温度(0C)

10~20

20~30

30~35

混凝土经时坍落度损失值(掺粉煤灰和木钙,经时1h)

5~25

25~35

35~50

注:

掺粉煤灰与其他外加剂时,坍落度经时损失值可根据施工经验确定。

无施工经验时,应通过实验确定。

3.2.5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宜为0.4~0.6。

3.2.6泵送混凝土的砂率宜为38%~45%。

3.2.7泵送混凝土的最小水泥用量宜为300kg/m3。

3.2.8泵送混凝土应掺加适量外加剂,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泵送剂》的规定。

3.2.9掺用引气剂型外加剂的泵送混凝土的含气量不宜大于4%。

3.2.10掺粉煤灰的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经过试配确定,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等有关规定。

4泵送混凝土供应

4.1一般规定

4.1.1泵送混凝土的供应,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

并应根据施工进度需要,编制泵送混凝土供应计划,加强通讯联络、调度,确保连续均匀供料。

4.1.2泵送混凝土宜采用预拌混凝土;也可在现场设搅拌站,供应泵送混凝土;不得采用手工搅拌的混凝土进行泵送。

4.1.3商品混凝土的供应办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预拌混凝土》的有关规定;自拌混凝土的供应手续,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4.1.4泵送混凝土的交货检验,应在交货地点,按国家现行标准《预拌混凝土》的有关规定,进行交货检验;现场拌制的泵送混凝土供料检验,宜按国家现行标准《预拌混凝土》的有关规定执行。

4.1.5在寒冷地区冬季拌制泵送混凝土时,除应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外,尚应制订冬季施工措施。

4.2泵送混凝土的拌制

4.2.1拌制泵送混凝土的搅拌站(楼),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站(楼)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

采用的搅拌机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搅拌机技术条件》的规定。

4.2.2混凝土各种原材料的质量应符合配合比设计要求,并应根据原材料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配合比。

4.2.3拌制泵送混凝土,应严格按设计配合比对各种原材料进行计量,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预拌混凝土》的有关规定。

4.2.4混凝土搅拌时其投料次序,除应符合有关规定外,粉煤灰宜与水泥同步;外加剂的添加应符合配合比设计要求,且宜滞后于水和水泥。

4.2.5泵送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预拌混凝土》的有关规定执行。

4.2.6每种配合比的泵送混凝土全部拌制完毕后,应将混凝土搅拌装置清洗干净,并排尽积水。

4.3泵送混凝土的运送

4.3.1泵送混凝土宜采用搅拌运输车运送。

4.3.2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可根据混凝土泵的最大输出量、配管情况和作业效率,按下式计算:

Q1=Qmax·α1·η(4.3.2)

式中Q1—每台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m3/h);

Qmax—每台混凝土泵的最大输出量(m3/h);

α1—配管条件系数。

可取0.80.9;

η—作业效率。

根据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向混凝土泵供料的间断时间、拆装混凝土输送管和布料停歇等情况,可取0.5~0.7。

4.3.3当混凝土泵连续作业时,每台混凝土泵所需配备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台数,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N1—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台数(台);

Q1—每台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m3/h);按本规程的公式(4.3.2)计算;

V1—每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容量(m3);

S0—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平均行车速度(km/h);

L1—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往返距离(km);

T1—每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总计停歇时间(min)。

4.3.4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现场行驶道路,应符合下列规定:

4.3.4.1宜设置循环行车道,并应满足重车行驶要求;

4.3.4.2车辆出入口处,宜设置交通安全指挥人员;

4.3.4.3夜间施工时,在交通出入口和运输道路上,应有良好照明。

危险区域,应设警戒标志。

4.3.5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装料前,必须将拌筒内积水倒净,运送途中,当坍落度损失过大时,可在符合混凝土设计配合比要求的条件下适量加水。

除此之外,严禁往拌筒内加水。

4.3.6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在运输途中,拌筒应保持3~6r/min的慢速转动

4.3.7泵送混凝土运送延续时间:

未掺外加剂的混凝土,可按表4.3.7-1的规定执行;掺木质素磺酸钙时,宜不超过表4.3.7-2的规定;采用其他外加剂时,可按实际配合比和气温条件测定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的1/2。

预拌混凝土的运输延续时间亦可按国家现行标准《预拌混凝土》的有关规定执行。

泵送混凝土运输延续时间表4.3.7-1

混凝土出机温度(0C)

运输延续时间(min)

25~35

50~60

5~25

60~90

掺木质素磺酸钙时,泵送混凝土运输延续时间(min)

表4.3.7-2

混凝土强度等级

气温(0C)

≤25

>25

≤C30

120

90

>C30

90

60

4.3.8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给混凝土泵喂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4.3.8.1喂料前,中、高速旋转拌筒,使混凝土拌合均匀;

4.3.8.2喂料时,反转卸料应配合泵送均匀进行,且应使混凝土保持在集料斗内高度标志线以上;

4.3.8.3中断喂料作业时,应使拌筒低转速搅拌混凝土;

4.3.8.4上述作业,应由本车驾驶员完成,严禁非驾驶人员操作。

4.3.8.5混凝土泵进料斗上,应安置网筛并设专人监视喂料,以防粒径过大骨料或异物入泵造成堵塞;

4.3.9严禁将质量不符合泵送要求的混凝土入泵。

4.3.10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喂料完毕后,应及时清洗拌筒并排尽积水。

5混凝土泵送设备及管道的选择与布置

5.1混凝土泵送的选型和布置

5.1.1混凝土泵的选型,应根据混凝土工程特点、要求的最大输送距离、最大输出量及混凝土浇筑计划确定。

5.1.2混凝土输送管的水平换算长度,可按表5.1.2换算。

混凝土输送管的水平换算长度表5.1.2

类别

单位

规格

水平换算长度(m)

向上垂直管

每米

100mm

125mm

150mm

3

4

5

锥形管

每根

175→150mm

150→125mm

125→100mm

4

8

16

弯管

每根

900

12

9

软管

每5~8m长的1根

20

注:

(1)R—曲率半径;

(2)弯管的弯曲角度小于900时,需将表列数值乘以该角度与900角的比值;

(3)向下垂直管,其水平换算长度等于其自身长度;

(4)斜向配管时,根据其水平及垂直投影长度,分别按水平、垂直配管计算。

5.1.3混凝土泵的最大水平输送距离,可按下列方法之一确定:

5.1.3.1由试验确定;

5.1.3.2根据混凝土泵送的最大出口压力、配管情况、混凝土性能指标和输出量,按附录B中的公式(B-1)、公式(B-2)计算;

5.1.3.3也可参照产品的性能表(曲线)确定;

5.1.4混凝土泵的泵送能力,根据具体施工情况可按下列方法之一进行验算,同时应符合产品说明中的有关规定。

5.1.4.1按表5.1.2计算的配管整体水平换算长度,应不超过由本规程第5.1.3条确定的最大水平泵送距离;

5.1.4.2按附表B换算的总压力损失,应小于混凝土泵正常工作时的最大出口压力。

5.1.5混凝土泵的台数,可根据混凝土浇筑数量、单机的实际平均输出量和施工作业时间,按下式计算:

式中N2—混凝土泵数量(台);

Q—混凝土浇筑数量(m3);

Q1—每台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m3/h);

T0—混凝土泵送施工作业时间(h);

重要工程的混凝土泵送施工,混凝土泵的所需台数,除根据计算确定外,宜有一定的备用台数。

5.1.6混凝土泵设置处,应场地平整坚实,道路畅通,供料方便,距离浇筑地点近,便于配管,接近排水设施和供水、供电方便。

在混凝土泵的作业范围内,不得有高压线等障碍物。

5.1.7当高层建筑采用接力泵泵送混凝土时,接力泵的设置位置应使上、下泵的输送能力匹配。

设置接力泵的楼面应验算其结构所能承受的荷载,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5.1.8混凝土泵转移运输时的安全要求,应符合产品说明及有关标准的规定。

5.2配管设计

5.2.1混凝土输送管,应根据工程和施工场地特点、混凝土浇筑方案进行配管。

宜缩短管线长度,少用弯管和软管。

输送管的铺设应保证安全施工,便于清洗管道、排除故障和装拆维修。

5.2.2在同一条管线中,应采用相同管径的混凝土输送泵关;同时采用新、旧管段时,应将新管布置在泵送压力较大处;管线宜布置得横平竖直。

应绘制布管见图,列出各种管件、管连接环、弯管等的规格和数量,提出备件清单。

5.2.3混凝土输送管应根据粗骨料最大粒径、混凝土泵型号、混凝土输出量和输送距离、以及输送难易程度等进行选择。

输送管应具有与泵送条件相适应的强度。

应使用无龟裂、无凸凹损伤和无弯折的管段。

输送管的接头应严密,有足够强度,并能快速装拆。

常用混凝土输送管规格,应符合附录D中表D-1和表D-2的要求,具应有出厂合格证。

5.2.4垂直向上配管时,地面水平管长度不宜小于垂直管长度的四分之一,且不宜小于15m;或遵守产品说明书中的规定。

在混凝土泵机Y形管出料口3~6m处的输送管根部应设置截止阀,以防混凝土拌合物返流。

5.2.5泵送施工地下结构物时,地下水平管轴线应与Y形管出料口轴线垂直。

5.2.6倾斜向下配管时,应在斜管上端设排气阀;当高差大于20m时,应在斜管下端设5倍高差长度的水平管;如条件限制,可增加弯管或环形管,满足5倍高差长度要求。

5.2.7混凝土输送管的固定,不得直接支撑在钢筋、模板及埋件上,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5.2.7.1水平管宜每隔一定距离用支架、台垫、吊具等固定,以便于排除堵管、装拆和清洗管道;

5.2.7.2垂直管宜用预埋件固定在墙和柱或楼板顶留孔处。

在墙及柱上每节管不得少于1个固定点;在每层楼板预留孔处均应固定;

5.2.7.3垂直管下端的弯管,不应作为上部管道的支撑点。

宜设钢支撑承受垂直管重量。

5.2.7.4当垂直管固定在脚手架上时,根据需要可对脚手架进行加固;

5.2.7.5管道接头卡箍处不得漏浆。

5.2.8炎热季节施工,宜用湿罩布、湿草袋等遮盖混凝土输送管,避免阳光照射。

5.2.9严寒季节施工,宜用保温材料包裹混凝土输送管,防止管内混凝土受冻,并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5.2.10当水平输送距离超过200m,垂直输送距离超过40m,输送管垂直向下或斜管前面布置水平管,混凝土拌合物单位水泥用量低于300kg/m3时,必须合理选择配管方法和泵送工艺,宜用直径大的混凝土输送管和长的锥形管,少用弯管和软管。

5.2.11当输送高度超过混凝土泵的最大输送距离时,可用接力泵(后继泵)进行泵送。

接力泵出料的水平管长度应符合本规程第5.2.4条的规定,且宜应设置一个容量约1m3,带搅拌装置的贮料斗。

5.2.12应定期检查管道特别是弯管等部位的磨损情况,以防爆管。

5.3配置布料设备的要求

5.3.1应根据工程结构特点、施工工艺、布料要求和配管情况等,选择布料设备。

5.3.2应根据结构平面尺寸、配管情况和布料杆长度,布置布料设备,具其应能覆盖整个结构平面,并能均匀、迅速地进行布料。

5.3.3布料设备应安设牢固和稳定。

6混凝土的泵送与浇筑

6.1一般规定

6.1.1模板的设计和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6.1.1.1设计模板时,必须根据泵送混凝土对模板压力大的特点,确保模板和支架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6.1.1.2模板的最大压力,可根据混凝土的浇筑速度、浇筑高度、密度、坍落度、温度、外加剂等主要影响因素,按附录C中公式C-1、C-2经计算取二式中的较小值;

6.1.1.3布料设备不得碰撞或直接搁置在模板上,手动布料杆下的模板和支架应加固。

6.1.2钢筋骨架的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6.1.2.1手动布料应设钢支架架空,不得直接支撑在钢筋骨架上;

6.1.2.2板和块结构的水平钢筋骨架(网),应设置足够的钢筋撑脚或钢支架。

钢筋骨架重要节点宜采取加固措施;

6.1.2.3浇筑混凝土时,钢筋骨架一旦变形或移位,应及时纠正。

6.1.3混凝土泵送施工时,应规定联络信号和配备通讯设备,可采用有线或无线通讯设备等进行混凝土泵、搅拌运输车和搅拌站与浇筑地点之间的通讯联络。

6.1.4寒冷地区冬季进行混凝土泵送施工时,应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

6.1.5混凝土泵送施工现场,应有统一指挥和调度,以保证顺利施工。

6.2混凝土的泵送

6.2.1混凝土泵的安全使用及操作,应严格执行使用说明书和其他有关规定。

同时,应根据使用说明书制订专门操作要点。

6.2.2混凝土泵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独立操作。

6.2.3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泵的支腿应完全伸出,并插好安全销。

6.2.4混凝土泵与输送管连通后,应按所用混凝土泵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全面检查,符合要求后方能开机进行开空运转。

6.2.5混凝土泵启动后,应先泵送适量水以湿润混凝土泵的料斗、活塞及输送管的内壁等直接与混凝土接触部位。

6.2.6经泵送水检查,确定混凝土泵和输送管中无异物后,应采用下列方法之一润滑混凝土泵和输送管内壁。

⑴泵送水泥浆;

⑵泵送1:

2水泥砂浆;

⑶泵送与混凝土内除粗骨料外的其他成份相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

润滑用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应分散布料,不得集中浇筑在同一处。

6.2.7开始泵送时,混凝土泵应处于慢速、匀速并随时可反泵的状态。

泵送速度,应先慢后快,逐步加速。

同时,应观察混凝土泵的压力和各系统的工作情况,待各系统运转顺利后,方可以正常速度进行泵送。

6.2.8混凝土泵送应连续进行。

如必须中断时,其中断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从搅拌至浇筑完毕所允许的延续时间。

6.2.9泵送混凝土时,活塞应保持最大行程运转。

6.2.10泵送混凝土时,如输送管内吸入了空气,应立即反泵吸出混凝土至料斗中重新搅拌,排出空气后在泵送。

6.2.11泵送混凝土时,水箱或活塞清洗室中应经常保护充满水。

6.2.12在混凝土泵送过程中,若需接长3m以上(含3m)的输送管时,仍应预先用水和水泥浆或水泥砂浆,进行湿润和润滑管道内壁。

6.2.13混凝土泵送过程中,不得把拆下的输送管内的混凝土撒落在未浇筑的地方。

6.2.14当混凝土泵出现压力上升且不稳定、油温升高、输送管明显振动等现象而泵送困难时,不得强行泵送,并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排除。

6.2.15当输送管被堵塞时,应采取下列方法排除:

6.2.15.1重新进行反泵和正泵,逐步吸出混凝土至料斗中,重新搅拌后泵送;

6.2.15.2用木槌敲击等方法,查明堵塞部位,将混凝土击松后,重复进行反泵和正泵,排除堵塞;

6.2.15.3当上述两种方法无效时,应在混凝土卸压后,拆除堵塞部位的输送管,排出混凝土堵塞物后,方可接管。

重新泵送前,应先排除管内空气后,方可拧紧接头。

6.2.16在混凝土泵送过程中,有计划中断时,应在预先确定的中断浇筑部位,停止泵送;且中断时间不宜超过1h。

6.2.17当混凝土泵送出现非堵塞性中断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6.2.17.1混凝土泵车卸料清洗后重新泵送;或利用臂架将混凝土泵入料斗,进行慢速间歇循环泵送;有配管输送混凝土时,可进行慢速间歇泵送;

6.2.17.2固定式混凝土泵,可利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内的料,进行慢速间歇泵送;或利用料斗内的料,进行间歇反泵和正泵;

6.2.17.3慢速间歇泵送时,应每隔4~5min进行四个行程的正、反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