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时间管理.docx
《如何做好时间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做好时间管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做好时间管理
如何做好时间管理
如何做好时间管理
导语:
发现时间这个东西,看起来听起来都很有道理,但实践起来,太不容易!
最重要的是养成某种良好习惯以到达提升效率、节省时间的目的,但是能养成良好时间管理习惯的人百不存一。
临近升学考试,一些考生往往心情非常急躁,不知道怎样利用时间。
有的坐在那里半天什么都没看进去,有的整天在学,却不见成绩提高。
因此,最重要的任务是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就是管理自己,它包括主观行为上的自我管理和环境的管理。
学习时有良好心境,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条件。
心理学上曾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
让水平相同的两班学生解答同样的问题,不管解答的成绩如何,老师对一班学生都说:
“这么难的题目,你们答得这么好,真难得!
”而对另一班的学生那么说:
“这么简单的题目,你们竟然答得这么差!
”过后,再以同样难度的试题考他们,结果受到赞扬的那一班学生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成绩,而另一班的成绩还不如前一次。
可见,良好的情绪状态对大脑活动有重要的影响。
学会控制自己的心境,是提高学习效率、取得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
因此,你在学习之前,可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放松一下,想一想自己以前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快乐事,展望一下美好的未来,这样很快就能进入最正确学习状态。
时间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而用同样的时间所产生的学习效果,对不同的人来说却往往相差很大。
这有一个合理安排时间的问题。
比方,早晨是记忆的黄金时间,利用这段时间记忆外语单词、课文及语文中的字词,背诵一些内容,会有较好的效果;而上午、下午和晚上较长的时间,可用来复习数、理、化等偏重于思维理解的科目。
经过一段时间的脑力劳动之后,大脑会疲劳,它所引起的最显著后果,是破坏学习的良好心理状态,导致学习效率降低。
那么,怎样才能防止大脑疲劳,使心理状态维持在最正确水平呢?
要变换工作方式和学习内容。
18世纪法国最出色的思想家卢梭在他的自传中写道:
“应当成认,我本不是一个生来适于研究的人,因为我用功时间稍长一点就感到疲倦,甚至我不能一连半小时集中精力于一个问题上,尤其是在顺着别人的思路思考时更是这样——如果我必读一位作家的著作,刚读几页,我的精神就会松散,并且立即陷入迷茫状态。
即使我坚持下去,也是白费,结果是头昏眼花,什么也看不懂了。
但是我连续研究几个不同的问题,即使毫不连续,我也能轻松愉快地一个一个地寻思下去。
这一问题可以消除另一问题所带来的疲劳,用不着休息一下脑筋。
于是我就在我的方案中充分利用我所发现的这一特点,对一些问题交替进行研究,这样,即使我整天用功也不觉得疲倦。
”因学习是由大脑的不同部位支配的,变换学习的方式和内容可以使大脑皮层的某个部位由抑制状态转为兴奋状态,从而解除神经细胞的疲劳,使大脑得到休息。
一般来说,学习一门功课的时间以1~2小时左右为宜,换学另一门功课时,中间最好休息5~15分钟,这样可使大脑得到适当的休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般来说,人在心境不好或大脑不太兴奋时,学习比拟复杂或不感兴趣的内容,往往难以进入状态,学习效率较低。
这时候可以采取先从比拟容易的科目、自己比拟感兴趣的内容学起,经过一段时间,待心境、大脑状态好转后,再转学较难的、不太感兴趣的内容。
相反,如果开始时,心境及大脑状态都比拟好,那么应先复习较难的、不太感兴趣的内容,然后,再复习较容易的、有趣的内容,正可谓“因境而学”。
学生往往不太重视读书的方法,其实,读书方法的优劣对学习效率影响很大。
尤其是对于即将毕业考试的中学生来说,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大大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决定读书效果好坏的关键,在于读的速度及对内容理解的程度。
为此,要注意掌握以下阅读技巧:
(1)要作好阅读前的准备。
在阅读一本书之前,最好先快速浏览一下书的目录及前言,从而猜想性地把握一下书的内容:
哪些地方会对自己帮助较大,重点内容是怎样的,进而形成一种有利于阅读的状态。
(2)正确把握阅读的速度。
阅读的重点应放在根本概念、根本理论的阐释上,读这些地方时要放慢速度,力争融会贯穿;而对那些与大纲无关的补充内容那么可略读或不读。
阅读过程中最好不要念出声,一般来说,看的速度要比说的速度快得多。
注意:
用眼要灵活,迅速地扫视阅读材料,不要逐字阅读,尽可能减少阅读中眼光的停留次数。
(3)注意看每一章后的结论段。
供学生用的比拟好的参考书,一般每章后面都有小结或结论,它是对整章重要内容的总体概括,有助于学生在大脑中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尤其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应抓好此处的复习。
一是优势文字阅读法。
指只阅读文章重要局部的一种读书方法。
不重要的语句那么省略掉,阅读速度很快。
根据书的内容和目的自由地调整阅读速度,因此是合理的。
对已熟悉的内容进行复习时,采用这种方法较有效。
二是整体语形阅读法。
这是一种在读的时候不仅省略了重要语句,而且还联系到整篇文章的来龙去脉,预想到后面内容的读书法。
整体语形读书法是最快、最有效的读书法,是利用文章中的要点线索,抓住整体内容和意思来读书的方法。
当然,在快速阅读时,也要掌握尺度,不要一味求快而降低阅读的质量,失去快速阅读的意义。
开始学习前,应把有关的学习用具提前准备好,不要到已进入学习状态后再停下来去找东西,这样会很浪费时间。
因为在找完东西后,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安定下来重新进入学习状态。
所以,要尽量防止学习过程中断,排除各种干扰,提高时间利用率。
管理自己还包括改变自己的学习环境,如果环境改变了,人的心态也就改变了。
如记忆枯燥的公式,可以到安静的公园;复习较难的数学题,可以到图书馆或自习教室,那里的人都在用功学习,会给自己造成压力,带来学习的.气氛。
小刚是班里最勤奋的学生,同学老师都这么评价。
课外活动时间。
别人都到外边打球、跑步等做一些活动,而小刚从不离开教室,仍坐在那里埋头看书。
回到家里,也是放下碗筷就到自己的书房里去看书。
他的父母为有这样自觉学习的孩子而感到快乐,但他们更为小刚的学习成绩而担忧。
看着自己的孩子这么用功而成绩总不提高,当母亲的着了急。
是自己的孩子有智力问题吗?
领着他到心理咨询中心一测,智商120,比一般人还要高。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知子莫如母,一次偶然的时机,小刚的妈妈发?
现,他坐在那里半天没翻一页书,一连观察了几天都是这样,终于看清“庐山真面目”。
小刚看着很勤奋,其实他并没有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
像小刚这样的学生,在中学中有相当一局部,尤其是那些性格较内向的学生,整天看着好似很勤奋,其实,心早已“飞”走了。
人的学习成绩与其所用的学习时间并不完全成正比关系。
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学习时间与成绩的关系,我们不妨把学习时间分为三种层次。
方案安排的时间:
它是由学校安排的学习时间(按课程表)和自己课外安排的学习时间两局部组成。
用于学习的时间:
它是指在教师完成常规课堂管理一(如点名、处理纪律问题等)和自身学习准备管理(老师也准备学习用品等)之后所剩的用于教学的时间。
学习投入时间(也称专注于学习的时间):
指学习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任务中所用的时间。
研究说明,学习成绩与方案安排时间和用于学习的时间关系都不大,而与学习的投入时间成正比,可以说投入时间决定学习成绩。
我们常见到有一些学生,用于学习的时间并不怎么多,而学习成绩却很好,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学习时投入地学,休息时尽情地玩。
(1)无论是上课或是自学都应提前做好准备,查找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必要时在书桌上写上醒目的“务必集中精力”、“不可自己骗自己”、“离考试还有30天”等警示语,以催促自己集中精力学习。
(2)制定短时间内的学习目标。
每次开始学习之前,都要给自己规定一个在这段时间内应完成的任务量,以其来约束自己。
(3)加强自我监控。
学会在学习过程中加强自我监控,排除杂念,放松人静,专注于当前具体的学习内容,不胡思乱想,不在本上乱写乱画,不因别人说话等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不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的头发衣物等。
如果患有严重的注意力障碍,那么可以去有关的医院进行诊断与治疗。
对于面临升学考试的广阔高中生来说,考前的复习何其紧张。
为了能考上理想的学校,不少同学每天都埋头于书山题海之中,经常“开夜车”到深夜。
这些同学的学习精神可嘉,但做法却未必可取。
因为每天都全然不顾地埋头于书山题海之中,恰恰说明他们在学习上不善于利用时间,不会制定方案、统筹安排,学习没有质量、没有效率,只会用耗时间的方法求得心安。
实际上,他们试图不浪费每一秒钟,结果反而是很多时间都没有用得其所。
当然,时间是获得好的学习成绩的重要资源,一个学生在学业上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时间的利用。
而成绩与时间又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耗时多未必成绩好。
不少同学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总试图扩大自己的学习时间,不仅挤占了休息、锻炼、娱乐时间,甚至连老师上课的时间也用在看书上,“投入”可谓多矣!
但由于头昏脑涨、精神疲劳等原因,时间的使用效率并不高,真正学好、学扎实的并无多少,“产出”何其少!
不用说,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不会有大的起色。
于是这些同学开始“愤愤不平”:
为什么我整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成绩还总不见提高,而班上有的同学又是玩球又是看课外书,学习时间并不多于我,最后却考了个好成绩呢?
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有许多,但两者学习效益的不同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朋友,从现在开始不要光临埋头于学习,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向时间要潜力,向方法要效益!
你不妨从下面几点做起:
每个人读书学习都有兴奋与抑制的时候,当你开始感到厌倦,学习效果很不好,需要逼迫自己看书,而且即便努力仍然很讨厌看书时,你就要适当地休息,做一点儿你喜欢的事情,不要强迫自己。
如果你很轻松地对待自己的这种厌倦,通常过不了一两天,你就会重新拾起对复习的兴趣、正所谓“月有阴晴圆缺”,“潮起潮落”。
不要对自己的厌倦大惊小怪,要承受它。
反之,如果你看不进去书的时候,还在装模作样地学,一定会消灭自己学习的信心。
记住,要盯住更长远的目标,不要在乎一时的得失。
一些考生考前复习时,总是把近期的考试当作唯一的目标,人在复习,可内心却对复习充满厌倦,心想这样的苦日子快一点过去吧。
过去了一天,他们就对自己说:
“终于又熬过去了一天,愿苍天保佑,不要再有这样的苦日子了。
”他们完全把复习当作一种磨难,心中很苦。
他们没有看到,人人都是这样吃苦走过来的,这种吃苦是自己漫长人生道路上的一种磨炼,是一个考验自我的时机,是很荣耀的经历。
考生们可以从相反的角度想一想,如果剥夺了你的考试时机,天天玩,天天享乐,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果,你愿意吗?
你肯定会觉得人生无意义。
所以,复习考试不是吃苦,而是在积累知识和做人的资本,是正常人开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
许多同学浪费时间、学习效率不高,是因为心灵经常被的情绪所占满,整天想自己的缺乏和弱点,“无论如何努力,还是在班上的中下水平”,“我都比平时努力两三倍了,怎么还是考不了第一名?
”其实,不光你有这样的想法,其他人也在这么想,这么想说明你有上进心,说明你还想通过努力到达更高水平。
所以,可以允许自己这样责备自己,但不能总是看见自己的缺乏。
心理的人在这种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已经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干得不错”,“我有理由为自己取得的现有成绩而自豪”。
每天在找自己的差距的同时,找一找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要善于看到自己的成绩
许多同学之所以不能有效地复习考试,主要是对自己的期望过于完美,总想去吃那些高高在上的果子,结果面对这些不属于自己能力所及范围内的果子,他们只有自责和分心。
而善于利用时间的人,不在够不着的果子上面浪费时间,而是打算着如何吃到跳起来恰好够得着的果子,他们衡量着角度和高度,不断地往上跳。
他们没有时间自责和梦想,因为他们所有的精力都用于实现这一目标上了
一些同学总发“毒誓”:
“一定要好好学!
”可实际上却总是在浪费时间。
原来他们对时间和效率有一种不合理的想法,认为只有安静下来时的整块儿时间才是最“出活儿”的时候。
他们被动地等待着这样的时间,可这种时间往往很少。
实际上,时间就在你眼前,往往那些不发誓的学生最会利用时间。
你看,他们在路上,在候车时,在散步时,都知道如何利用这些零散时间做一些对考试有利的事情。
由于他们行动了,所以没有时间焦虑。
向时间要潜力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给自己的复习制定一个客观而具体的方案。
方案是实现目标的蓝图,好的方案等于成功的一半。
对于那些面临毕业升学的中学生来说,在短时间内使自己的学习成绩有一个质的飞跃,复习方案的制定起着关键的作用。
恰当的复习方案,有助于统筹兼顾地安排好各科的复习。
目标明确的复习,会大大提高复习的效率。
可能有的同学会问,老师平时已为我们安排好了复习的方案,跟着老师复习就行,何必再费力呢?
这种想法极为不对。
老师的方案是从教的角度针对全班同学制定的,很难照顾到个别,而每个学生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应针对自己的情况,再制定出一个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案,这样两方面相互照应、配合,才会取得最正确的学习效果。
制定方案不要过于理想和主观。
一些考生认为考前复习是决定一生命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要玩命学,所以制定方案时,目标和时间安排得过紧,除了吃饭和睡觉,方案排得满满的。
但实际上总是做不到,于是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定方案根本无用,不如凭感觉学习呢!
其实,一般人每天的精力是有限的。
考前复习期间虽然比平时需要更为充分的精力,但也不能长时间超负荷运转。
考试成功在某种意义上并不取决于一时的成效,而取决于整个学习过程的时效。
在制定方案时,一定要把体育锻炼、看电视等运动、娱乐的时间适当留出一些。
一天的活动要富于变化,各有固定的时间和步骤,安康、有规律的生活,才是有效学习的根底。
另外,制定方案还要考虑到自己现在的学习情况、家庭环境、体质、最正确用脑时间、各科的难度特点等等。
复习方案不是学习目的,只是学习的一种打算,一种安排,是借此来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的一种手段。
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要到达什么水平、掌握哪些知识等,都是在制定学习方案前应该明确的,这些目标应明确、具体而且符合你的实际水平。
如3000多个英语单词,全都复习一遍需要多少时间?
现有的数学分数是80分左右,经过多长时间的复习能到达85分并能保持稳定?
如果你把这些具体目标写出来,过一段时间再去核对,你会发现自己原来取得了如此大的进步,你会为自己拥有的潜能而骄傲。
这就像我们小的时候,每一年都把自己的身高画在门上做一个记号,再过一年,你会发现自己居然已经长高了那么多。
长远方案和短期安排要相互结合好。
应先制定长远方案,据此确定短期安排来促使长远方案的实现。
如考前的几个月,要有每月的复习目标,还要有每周的目标,然后是每天的和每个单元的目标。
也许你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学习目标,这不能说明制定目标本身是错误的,而只能说明你需要调整学习目标。
根据自己对每门课的掌握情况,应合理分配各科复习所需要的时间,弱项多分配一些时间。
另外,从制定方案开始到考前,对相应科目的复习遍数,以及每遍所采取的复习方式和所应到达的程度,最好都有明确的规定。
以一周为单位,除上课外,有多少时间可用于自己复习?
把这些时间以1小时或1.5小时为单位划分成时间段,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安排相应的复习内容。
目标分配得越精细、越明确,越有利于提高复习的效果。
个人方案不能与老师的方案相冲突,而应与其协调起来,作为其有益的补充,这样既抓住了复习的主体又照顾到了自己。
方案制定出来,只是完成了第一步,还要坚持认真执行。
最好把方案贴在自己看得到的地方,以及时鞭策自己。
要及时检查、监视方案执行情况,从检查中获得反应,及时进行调整和补救。
为了保证方案的高效执行,切记:
每天到了规定的时间,就开始相应科目的学习,不要受任何影响。
坐下后,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注意力集中起来。
到了预定的时间,马上停止现有的学习,去干所安排的其他任务。
学习桌上不要放与当前学习无关的东西,以免受干扰。
提前完成任务时,可进行自我奖励,进行积极的休息。
紧张的复习竞争实际上是脑力的竞争,复习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大脑皮层所处的状态。
因此,考生要学会科学用脑。
科学用脑重要的一条,就是充分利用好每天的最正确学习时间段。
人在一天的不同时期,大脑活动的效率是不同的,学习时间的最正确选择应该是一天中大脑最清醒的时候。
那么,什么时候是一天中大脑最清醒的时间呢?
生理学家研究认为,一天之内有四个学习的高效期,如果使用得当,可以轻松自如地掌握、消化和稳固知识。
第一个学习高效期:
清晨起床后,大脑经过一夜的休息,消除了前一天的疲劳,脑神经处于活动状态,没有新的记忆干扰。
此刻无论认还是记印象都会很清晰,学习一些难记忆但必须记忆的东西较为适宜,如外语、定律、历史事件等。
有时即使强记不住,大声念上几遍,也会有利于记忆。
所以清晨是一个学习记忆高效期。
第二个学习高效期:
上午8点至10点,人的精力充分,大脑易兴奋,严谨而周密的思考能力、认知能力和处理能力较强,此刻是攻克难题的大好时机,应充分利用。
第三个学习高效期:
下午6点至8点,也是用脑的最正确时刻,不少人利用这段时间来回忆、复习全天学过的东西,加深印象,分门别类归纳,也是笔记的黄金时机。
第四个学习高效期:
入睡前一小时。
利用这段时间来加深印象,特别对一些难于记忆的东西加以复习,那么不易遗忘。
除以上一般性的学习时间规律外,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还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时间规律和习惯。
为提高学习效率,要善于发现并充分利用自己独特的最正确时间段,同时,要养成在固定的时间进行学习的习惯。
小强还有3个月就要参加高考了,他非常担忧自己不能考上理想的学校。
这时他真懊悔自己以前光贪玩没有好好学,“如果再有6个月的复习时间该多好啊!
我一定会好好学。
”就这样,阿强整天生活在懊悔和恐慌之中,时间一天天流失过去,而复习的效果好似逐日下降。
像小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学习焦虑。
学习上的焦虑主要两个方面,一是对昨天的某些学习感到遗憾,一是对明天可能出现的情况感到恐慌。
其实,今天之所以遗憾,是因为当昨天是今天时,你没有好好把握住;而今天是明日的昨天,今天你把握得不好,又将会成为明日的遗憾。
所以,如果你今天听课时,仍在为昨天的一次考试失败而焦虑,那么,今天的课你也没有听好,它又将成为明天的遗憾;你在做今天的作业时,却焦虑着明天的竞赛,那么,明天令人担忧的局面可能真的会出现。
居里夫人一生中遇到很多不幸,受到不少挫折,可她一如既往地继续向着自己的目标攀登,并没有因焦虑而精神崩溃;杨振宁教授一进实验室就是一星期,靠啃干面包、喝白开水充饥止渴,他也没有被焦虑困扰。
为什么?
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去享受这一份“奢侈”,他们更珍惜手中掌握的今天,更看重正在做的这一切。
因此,为了防止明天出现更多的遗憾和焦虑,那就放下包袱,从现在开始行动,让自己忙碌起来吧!
你要把学习生活安排得尽量充实、严谨,享受紧张,体验充实,欣喜于收获;唯独不给焦虑留出时间。
不过,以上所说的并不是要你封闭和狭隘。
对于明天,对于未来,应该仔细考虑、方案和准备,而不是为此整天焦虑。
处于焦虑中的考生只有紧紧把握住今天,才是最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