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农牧场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供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4716774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10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山农牧场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供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西山农牧场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供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西山农牧场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供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西山农牧场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供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西山农牧场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供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山农牧场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供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西山农牧场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供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山农牧场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供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山农牧场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供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西山农牧场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供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简述:

本工程为西山农牧场2012年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供暖工程,位于乌鲁木齐南郊25千米处,地处天山天山北麓、乌鲁木齐河上游洪积扇斜坡平原。

本次招标项目内容:

图纸设计范围内采暖工程的土建及安装所有内容;总建筑面积约为39万平米,包括保障性住房一期、二期、阳光佳苑二期A区以及阳光佳苑二期B区的供暖外网。

供热管网保障性住房一期、二期、阳光佳苑二期A区以及阳光佳苑二期B区总热负荷为25.35MW,管网所需工作压力为0.43Mpa。

质量标准为合格,计划开工日期为2013年月日;竣工日期为2013年月日,总工期天(日历日)。

2、建筑设计内容

本工程系统采用单供单回,沿线路转角和支线处均设有阀门井,井之间设有MH套筒式伸缩器,在运行当中。

为减少管内阻力,末端井内均装有排气管;为便于各支线系统检修,在干线与支线交接处装有泄水井。

3、结构设计特点

3.1本工程管网铺设方式均采用有补偿直埋敷设,管道埋深在1.39m,采用无沟铺设,供热管道按管径分段试压,管道工作压力为0.65Mpa,试验压力为0.975Mpa,以10分钟压降不大于0.05Mpa,然后降至工作压力下检查,不渗不漏;

3.2管沟开挖深度以设计绝对高程拉坡不小于2‰,断面以设计尺寸为准,管沟开挖至设计高程后应找平并对基槽进行清理,将沟中大于50㎜粒径的石块等清理干净,细砂垫层基础填100㎜厚小于粒径的水洗砂,管沟内胸腔部分采用过粗砂回填,并分层夯实,密实度不小于设计要求;管顶以上部分回填原土,不得有垃圾杂物,并分层夯实,压实度不小于95%;

3.3阀门井采用M5水泥砂浆砌筑MU10机制砖,墙厚为370㎜,井外壁25厚1:

2.5水泥砂浆,内掺适量防水剂,外壁油冷底子油一道,乳化沥青两道;井规格见图纸设计。

管道穿越墙壁或井壁处应加套管,套管内径应大于保温管保护层外径,套管外壁应焊止水环,套管与保温管之间采用柔性材料封口,参见98S2-34施工。

4、设备安装、材料说明

4.1供热管网直埋管采用高密度乙烯外壳聚氨酯直埋保温管,保温厚度:

管道规格D273×8以上为40mm厚,D219×6以下为30mm厚。

直埋保温管及弯头三通等应由专门生产厂家预制。

管材选用无缝钢管,焊接连接。

阀类均采用P=1.6Mpa铸铁法兰阀。

4.2井盖均采用¢800㎜重型铸铁井盖,井盖表面注有“供热”字样。

4.3直埋管道的固定墩做法参见98S10-142,固定支座的做法参见98S10-169GD4-b型。

井内固定支座的做法参见03R411-1/141中的GJT-2-2型。

4.4管网施工完毕后,要按有关规范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试验合格后方能回填土方。

井内管道放水时用移动式潜水泵抽走,排至附近雨水井。

4.5其他未尽事宜应按《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89、《直埋式预制保温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JG11-94及《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中有关规定执行。

二、施工总体部署

1、现场条件说明

本工程位于西山农牧场2012年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供暖工程,该地区属居民区,区域内道路按纵横交错布置,对外交通便利,各种材料可运至施工现场。

1.1工程场地的地形、地貌

该工程在保障性住房一期、二期、阳光佳苑二期A区以及阳光佳苑二期B区范围内布置,地势较为平坦,道路均为通县柏油路,没有大的起伏和凸凹不平现象。

1.2施工条件

1.2.1电源:

施工时可采用本地电网,均能满足施工需要;

1.2.2水源:

可直接用小区内市政给水管网施工,并用水泵将水抽至市政排污管网。

1.2.3通讯设施:

通讯网络已覆盖至本地区,在施工期间可采用手机对外联络。

1.2.4生活条件、生活物资供应条件:

地理条件优越,环境较好,进入工地后,按业主给定的区域范围搭设生活区。

2、设计说明及依据

2.1电:

在拌合站设一配电柜,施工现场用电均从配电柜内输出,现场临时用电采用五芯地埋电缆,现场进行一级配电、二级保护,将相线调配均匀,每台机械设备均应做到‘一机、一闸、一保护’;

2.2道路:

施工期间均利用现场道路,为了在施工期间保证道路使用完好率,现场运输车辆只限于5吨以下车辆行使;

2.3材料进场:

进场的所有材料均分类堆放整齐,钢管、水泥、底部均设垫木,砂石料底部进行平整后铺垫红砖,配件及零星材料均堆放在库房的架子上,对场地精心布局、合理使用,材料现场应保持清洁,归类整齐,并有排水设施;为保持现场环境清洁,所有拉运材料的车辆均加以覆

盖,避免在运输期间抛撒和爆灰,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

2.4设备布置:

因管线较长,阀门井较多,所以我单位对砂浆、混凝土采取集中拌合,运输车将砌筑料运至现场;在施工期间,尽量减少夜间工作,混凝土浇筑、大型材料卸车、尽量安排在白天,把噪音降低到最低程度。

3、设计内容规范性、完整性

3.1在施工期间,为保证小区内道路畅通,先施工主管线,分段进行操作,分段施工时,将施工断面两端采用围杆搭设,管沟土方尽量不要堆放在道路上,搭设围杆处,应设置“此段正在施工,请绕道而行”等明显的标志牌,字迹要明显、清晰、标准,不得敷衍了事。

3.2水、电、道路、施工设备、材料堆场均严格按平面布置图进行布置,布置要合理,堆放要规范,临时水、电管线均进行地埋。

三、施工准备

1、现场准备

1.1做好施工现场的“三通一平”,施工场地应按拉坡方式进行平整,形成内高外低,防止雨水倒灌。

1.2设置一预制场地,将工程所需预制构件集中预制,集中供应,便

于控制构件质量和便于操作。

1.3做好现场临时设施和办公场所的搭建,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施工平面布置,临设和办公场所设置离生产区距离不少于300m。

1.4布设水平地埋临时管网用于施工用水,施工用电根据施工高峰期用量进行配置五芯地埋电缆,并设置配电室和低压配电屏。

1.5根据该工程的规模和人员配置情况,在施工高峰期间每日用水量为35M3(包括砼拌制、养护、饮砖、零星用水、职工用水、消防用水)鉴于以上情况,现场主管配置DG50管,支线配置DG32的管子均可。

1.6、施工机械设备配置按工程施工特点进行选用,配置1m3链轨式挖掘机一台、配置2台东风自卸翻斗车、电焊机8台、钢筋切割机1台、强制性拌合机2台、插入式振捣器2套、平板振捣器1台、低压配电柜1台、配电箱4台、平板振动夯2台、电动试压泵2台。

1.7根据施工段开挖情况,对施工路段进行维护,采用钢管搭设牢固,并设置明显的标志(挂红布、刷红白相间油漆、夜间需挂红灯)。

1.8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需要,投入综合劳动力50人,其中砌筑工10人.砼工5人、普工10人、钢筋工2人、模板工2人、防水工2人、电焊工6人、机械工4人、电工1人、维修工1人。

根据工程施工进度情况安排好各工种人员的进场和退场工作,各工序要紧密衔接,合理搭配。

1.9提出各种材料的用量计划,按工程进度情况上报,为保证材料计划的准确性,设专人校核,项目经理审批后方可实施。

1.10根据工程特点,组织所需机械设备及时进场,派专人对机械设备检查和保养,确保施工期间机械设备工作状态完好。

2、技术准备

2.1认真熟悉图纸,理会设计意图,进行图纸自审和会审,做好设计洽谈和各道工序的书面技术交底。

2.2在技术准备阶段,确定总的施工顺序:

先地下后地上、先结构后装修、先土建后安装.且土建与安装相互配合,建立健全各种切实可行的制度,如技术交底、材料验收制度.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制度、工程技术档案制度、技术复核制度和技术责任制度等。

2.3对测量仪器进行定期校验,勘察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做好定位放线,高程引测。

线桩的控制,建立现场测量控制网,并做好放线记录。

2.4编制标后施工组织设计,重新调整投标期间施工方案,把个相因素考虑的具体、详细,编制一套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形成一套施工中指导性较强的作业指导书,及时上报现场监理审批。

2.5拟制钢管安装作业设计方案,各道工序施工前,对操作工人进行书面技术交底。

编制土方、砂垫层、钢管安装阶段的施工进度计划和保证措施。

2.6做好特殊工艺的施工方案并能够指导现场施工。

3、三大目标的控制

3.1工程质量:

一次性交验合格,同时满足单体工程供暖要求。

3.2计划开工日期:

2013年月日,计划竣工日期:

2013年月日。

在施工期间进行精心组织,科学管理,流水段划分上进行平面交叉作业,各道工序进行合理衔接,各工种进行合理搭配,保证履行工程合同。

3.3安全:

无重大伤亡事故,轻伤事故频率控制在6‰以内。

四、施工现场管理

1、施工设备配置及管理

1.1施工设备配置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规格

数量

国别

产地

制造

年份

额定功率(kw)

生产

能力

备注

1

挖掘机

CAT-325B

1

美国

1999

98

1M3

2

东风自卸车

2

长春

1999

95

5T

3

砼拌合机

JZ350

1

新疆

2000

5.5

35m3/h

4

钢筋切割机

GJ5-40

1

上海

2001

2

5

电焊机

DX3-330

2

新疆

2000

10KVA

6

平板振捣夯

HG-250

1

新疆

1999

3.2

7

平板振动器

P2-50

1

新疆

2000

1.1

8

插入式振捣器

DN-50

1

新疆

2000

1.1

9

探伤检测仪

1

上海

2000

3.0

10

电动试压泵

1

广州

2001

4.0

1.2施工设备的管理、使用制度

1.2.1项目工地建立机械管理网络,实施项目工地、施工队、班组三级管理,材料科负责协调和监督机械管理网络的正常运行,加强机械的安全管理,确保机械正常运行,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

1.2.2施工机械使用部门必须按照《机械设备使用管理办法》,配备合格的机械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机械,大型施工机械及操作人员的调配必须执行“定人、定机、定岗”原则。

1.2.3施工机械使用部位必须按照《机械设备保养制度》对机械设备实施强制性定期保养,严禁机械带病作业,供应部门负责监督检查,确保机械设备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况。

1.2.4大型机械运输、安装、调试、拆除必须严格执行《大型施工机械安装、拆除管理制度》,机械投用前,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负荷试验或性能测试。

1.2.5严格执行大型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规定,确保起重机械的各种安全保护装置(力矩限制器、超载限制器、限位等)处于完好、有效状态,保障机械使用安全。

1.2.6保证用于施工的特种设备、仪器仪表、检测设备的可靠性、先进性、适用性,并确保其特殊养护、定期检定符合规范、规程及相关法规的要求,使设备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可靠性。

2、材料、构配件使用和管理制度

2.1工程施工所用的材料、构件、配件、成品、半成品,器具和设备,必须有供货单位提供的材质合格证书、检测报告和材料清单。

2.2现场材料员负责进出现场材料、构配件、成品、半成品器具和设备的验证,根据料单对进场的型号、规格、数量、质量核对合格证,核对无误后,做好材料进场记录,填写入库通知单,并将材质合格证明及附件交资料员保存,使用时由保管员登记,填写出库单,并由领料人签字。

2.3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员、试验员、材料员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器具设备等进行检验复试。

对合格的做出标识,不合格的严禁使用。

2.4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并对施工作业进行跟踪控制。

2.5责任到人,层层把关,对班组实行限额领料,领各种材料实行审批制度,避免各种材料在现场造成无形浪费和流失。

3、降低成本措施

在保证工期和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下,以降低工程造价、节约投资为目的,特制定以下措施。

3.1计划的执行:

以总控制计划为指导,各分项工程的施工计划,必须在总进度计划的限定时间内,计划的实施要严肃认真,制定一定的控制点,实行目标管理。

3.2提高劳动生产率:

实行项目承包,并层层签订承包合同,健全承包制度,以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鼓动工人多做工作、做好工作。

3.3工程质量:

采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对施工质量进行系统控制,认真贯彻有关的技术政策和法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优良率在90%以上,中间验收合格率100%,实行评比质量奖惩办法。

3.4搞好安全管理工作,安全负伤频率控制在6‰以内。

3.5充分利用施工现场现有设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使之达到促进效益的目的。

3.6合理布设总平面,并加强管理,精减临时工程费用,充分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3.7材料上制定管理制度,加强用料管理,杜绝材料浪费现象。

 

五、施工技术措施

1、施工要点

1.1管沟:

机械挖土方、人工清理、砂垫层铺垫、高程测量;

1.2直埋保温管:

高程复测、搭设横担、管子就位、调整校正、固定、开挖操作坑、焊接、探伤检查、法兰连接、闭水试压、接头防腐处理;

1.3井:

高程复测、放线、垫层浇筑、复线、砌体砌筑、质量检查、勾缝、铺设井盖板;

1.4回填:

分层填筑、洒水、压实。

2、施工方法及技术保证措施

2.1总体施工顺序

施工准备→平整场地→测量放线→挖探坑→管沟开挖→井室砌筑→布管→管道敷设→水压试验或闭水试验→回填土→成品保护→井室修整→系统调试→竣工验收

2.2测量放线

2.2.1测量、放线工作程序为:

准备工作

仪器检查校定

测量

定桩

放线

与监理建设单位协调

填写施工记录

下道工序

移桩

 

2.2.2准备工作

1)备齐放线区段完整的施工图;

2)备齐交接桩记录及认定的文件;

3)检查校验全站仪等测量仪器,测量仪器必须经法定部门校验合格且在有效期内使用;

4)备足木桩、花杆、彩旗和白灰;

5)备齐定桩、撒灰工具和用具;

6)防晒、防雨、防风沙用具准备;

7)满足作业的车辆准备,通讯设备。

2.2.3放线:

1)施工作业带边界线在作业带清理前放出,管线轴线在管沟开挖前放出。

灰线布放采用三点定一线的方法用耐磨绳拉线后布放。

2)施工作业带边界线应以业主规定的作业带占地宽度划定。

3)为利于施工检查、核对,在管道轴线划线后,管沟开挖前,将管道轴线上的所有桩平移至作业带组装焊接一侧边界线外,距边界线1m的位置。

4)管沟开挖后复测转角和纵断面曲线等主要点的标高,为预制弯头和弯管提供可靠的依据。

2.2.4协调与变更

1)在放线过程中,当管线经过地面及地下障碍物地段时应积极与监理、业主等有关部门协商解决。

2)对局部线路走向需改线应由设计单位重新定测线路,出具设计变更通知单和变更图。

2.3保温管装卸与保管

2.3.1保温管的装卸

1)防腐管装卸时,应有专人指挥,并使用专用吊具轻吊轻放,严禁摔、撞、磕、碰损坏防腐层和管口。

吊运时不得产生造成管体或管端局部凹痕或失圆的冲击载荷。

在吊装过程中,防腐管与吊绳的夹角应≥30°,以免产生过大横向拉力损坏管口。

2)吊装、装卸过程中,应注意对上空建筑物、线缆的防护,确保施工安全。

各种施工机具和设备其任何部位与架空电力线路的安全距离应符合有关规定。

3)堆管场设25吨吊车负责卸管和为拉管爬犁装管。

4)施工单位对运抵施工现场的防腐管应在卸车时逐根检查验收,并与运输单位现场办理交接手续。

2.3.2保温管的保管

1)堆管的位置应避开架空电力线,场地应平坦,占地面积15×25m2,不平坦的场地用推土机或人工平整,在场地内平行放置四排枕木,枕木上放软垫层,防腐管在货场堆放时,应根据防腐管规格、级别分类堆放,防腐管与地面距离≥200mm。

2)堆管场设置排水沟,汽车、吊车道路进行硬化处理。

3)保温管的最大堆放层数不得超过2层,并均匀分布管垛,每垛防腐管数量不超过30根,露天存放时间不应超过3个月。

4)管垛支承应以管垛的中部为准,均匀对称地配置,以便使载荷分布均匀,管端距端部支承的距离为1.2~1.8m。

枕木两侧应设置木楔,以防滚管。

5)任何形式的支撑物与管子的接触宽度不应小于400mm。

2.4阀门试压

2.4.1所有阀门打压前检查其质量证明书,无质量证明书和合格证的阀门严禁使用。

2.4.2所有阀门在安装前,必须在施工现场按照规范要求的比例数量进行耐压试漏检验,且在阀体上做好标记,并有记录。

2.4.3阀门打压在室内进行,严密性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1.1倍,强度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且用清水进行。

2.4.4阀门打压在三角架配合下,用专用夹具进行。

2.4.5阀门试验的时间和合格标准符合有关规定。

2.5管沟开挖

2.5.1施工技术措施

1)在管沟开挖前,应进行补桩、移桩。

转角桩按转角的角平分线方向移动,其余轴线桩平移至堆土一侧施工作业带边界线内不大于200mm处,对于移桩困难的地段可采用增加引导桩、参照物标记等方法来确定原位置。

2)管沟开挖前,要认真核对图纸,确定各段开挖深度和地下构筑物情况,以便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并对有地下构筑物处都用红旗作出明显标示,并编制管沟开挖计划,报监理批准后实施(具体见表一)。

3)对于管沟的开挖,根据土质情况采用单斗挖掘机人工清底的方法来完成。

4)管沟开挖前应进行移桩,转角桩按转角的角平分线移动,其余轴线桩应平移至堆土或组焊一侧距施工作业带边界线200mm处;对于移桩困难地段,可采用增加引导桩、参照物标记等方法确定原位置。

5)管沟开挖时将挖出的土石方堆放在与施工便道相反一侧,距沟边不小于1m。

6)管沟开挖须沿测量放出的管沟中心线进行,沟底宽度=D+K(宽裕量K值见下表);

沟底加宽裕量K值(m)

条件

因素

沟上焊接

沟下焊接

沟下焊接处管沟

沟下焊接弯头及碰口处管沟

土质管沟

弯头处

管沟

土质管沟

沟中有水

沟中无水

沟中有水

沟中无水

K值

沟深3m以内

0.7

0.5

1.5

1.0

0.8

1.6

2.0

7)对于沟下组装管线,要在各管口连接处开挖操作坑。

操作坑深度要低于管底0.6m,长度为1.8m,宽度方向为2.6m。

8)管沟开挖完毕后,开挖单位应根据设计要求先进行自检。

自检合格后向管道安装部门和监理提交管沟验收申请报告,监理和管道安装部门收到申请报告后及时组织检查验收,并填写管沟开挖施工验收记录,验收合格后办理交接手续。

管沟检验项目、检验数量、检验方法及合格标准应符合规定。

管沟检验项目、检验数量、检验方法及合格标准

检验项目

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

合格标准

外观

全部

目视施工记录

直线段管沟顺直,曲线段圆滑过渡,无凹凸和折线;沟壁和沟底平整,无沟坎阶梯,无锐器物;沟内无塌方、无杂物、转角符合设计要求。

管沟中心线偏移

每千米不少于5处

经纬仪

允许偏差<100mm

沟底宽度

允许偏差±100mm

沟底标高

每千米不少于5处

水准仪

允许偏差+50mm,-100mm

变坡点位移

全部

允许偏差<100mm

9)管道与电力通信电缆交叉时,其垂直净距不得小于0.5m;管道与其它管道交叉时,管道除保证设计埋深外,保证两管道间净距不得小于0.3m。

2.6布管

2.6.1施工技术措施

1)布管应依据设计要求、测量放线记录、现场控制桩、标志桩,在施工作业带管道组装一侧进行。

2)布管时管子的吊装(运)应使用专用吊具,吊管吊带的强度满足吊装使用的安全要求;吊钩与管口接触面与管口曲率相同,宽度不小于60mm;运管时管子与运

输爬犁之间用5~10mm橡胶板隔开。

3)将钢管直接布在管沟内,布管前,先在管线中心线上用枕木或编制袋装土打管墩,每根管子下面应设置2个管墩,放在管墩上的钢管的底部与地面的距离为0.5m,所有管墩应确保稳固、安全,严禁使用硬土块、石块作管墩。

4)在布管前,布管人员应逐根测量钢管的实际长度、管口周长,进行管口的匹配和记录,用记号笔逐根在管中间进行现场编号(一端管口周长~管号~另一端管口周长)。

在每根钢管长度方向上划出平分线,以利于平稳吊装。

5)布管过程中应做好记录。

布管后应进行复查,经现场监理认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6)布管时管与管间首尾相接,相邻两管口错开,成锯齿形布置,以方便管内清扫、坡口清理及起吊。

布管时数根钢管间的离空或搭头尺寸不要太多,每1000m钢管累计误差不得超过一根钢管。

离空或搭头误差要及时校正。

7)吊管机吊管时,须单根吊运。

在吊管和放置过程中,应轻起轻放,防止碰伤钢管防腐层和管口。

8)遇有道路、建(构)筑物时,应将管子按所需长度堆放在位置宽阔的一侧,以便于预制后就位。

2.6.2保证措施

1)参加布管的人员应由工程技术人员、起重工、机械操作手组成。

2)布管前,应熟悉、了解、掌握施工段的设计图纸及技术要求、测量放线资料及现场定桩情况、现场通行道路及地形、地质情况,并且应复测管沟以保证布管后不再进行管沟修整。

3)布管前应确认钢管规格、数量、类型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4)布管过程由专人负责,施工中对管道须轻起轻放,注意保护管口和防腐层不受损坏。

防腐管不得在地上拖、拉。

2.7坡口加工与管口组对

2.7.1坡口加工

1)坡口加工应采用坡口机,在施工现场进行。

2)作业机组应配备坡口机,进行沟下作业时,布管前在沟上加工好坡口。

3)坡口加工前应根据“焊接工艺规程”编制“坡口加工作业指导书”。

4)应由熟悉操作程序的专门人员进行坡口加工的工作,严格按照“坡口加工作业指导书”规定的坡口型式加工并检查坡口,并填写记录。

5)变壁厚管道组对时,不采用过渡管形式,而是采用现场加工内坡口形式,此时应重点控制内坡口过渡角度。

 

图:

不同壁厚坡口对接加工示意图

δ1

δ2

15°

(a)δ2-δ1≤10mm

δ1

1.5δ1

δ2

45°

15°

(b)δ2-δ1>10mm

 

6)管端坡口如有机械加工形成的内卷边,应用锉刀或电动砂轮机清除整平。

2.7.2管口组对

1)施工技术措施

2)管口组对前必须彻底清除防腐管内杂物,管端50mm范围内应无污物。

用磨光机清除铁锈、毛刺等,钝边、坡口及盖面焊压边部分要打磨露出金属光泽。

由管工对坡口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并办理工序交接手续。

3)本段管线采取沟下组对焊接方式进行。

在条件较好的情况下,采取沟上组成双连管再下沟组焊的施工方法,管道组对采用外对口器。

对口时应使用吊管机。

起吊管子的尼龙带宽度大于100mm,吊点置于已划好的管长平分线处。

防腐管

4)组焊前先用清管器将管内杂物清除干净。

清管器只能使用橡胶等柔软物制作,与管内壁接触的清管器部件均须用胶皮等包覆以保护管内壁。

5)管口组对的错边量,应均匀分布在整个圆周上。

根焊道焊接后,禁止校正管子接口的错边量。

严禁采用直接锤击的方法强行组对管口。

6)外对口器应在根焊完成以后方可拆卸。

7)管口组对完毕,由管工依据本标准的规定进行对口质量自检,填写管口组对记录,并与焊工进行互检,检查合格后管工与焊工应办理工序交接手续。

经监理复查,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焊接。

8)第一根钢管的始端,安装临时管帽,以后每天下班前在尾部管口及待连头的管口必须在开口端安装具有防水功能的临时管帽。

管帽不允许点焊在管子上,管帽具备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