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和群落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4709807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2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群和群落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种群和群落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种群和群落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种群和群落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种群和群落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种群和群落汇总.docx

《种群和群落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群和群落汇总.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种群和群落汇总.docx

种群和群落汇总

高三二轮生物学案

内容:

种群和群落专题(五)

编辑:

李平

校对:

夏和生

考情分析

知识结构

1.(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某农场面积约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

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

解析:

选C。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联系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及能量流动的特点,逐项进行解答。

鹰是黑线姬鼠的天敌,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引起黑线姬鼠种群密度下降,A项正确。

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为280×100÷2÷140=100只/hm2,B项正确。

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与种群中个体的数量无关,C项错误。

能量在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含有的能量越少,D项正确。

2.下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

B.绵羊数量达到K2时,绵羊的出生率最大,增长速率最快

C.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这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

D.绵羊数量达到K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解析:

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后,即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A错误;增长速率的大小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B错误;绵羊数量达到K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D错误。

答案:

C

3.(2013·高考浙江卷)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解析:

选B。

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出生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该种群开始个体总数为100,一年内新出生个体数为20,因此该种群的年出生率=20/100×100%=20%,故A项错误。

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参与生殖的个体数越多,出生率就越高,故B项正确。

若推迟性成熟期,则会降低出生率,故C项错误。

年龄结构是指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体现了出生率与死亡率之间差值大小的关系,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由于不知死亡率的大小,三种类型种群的出生率大小无法比较,故D项错误。

4.(2013·高考江苏卷)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解析:

选B。

移栽植物后,生物的种类增加,能提高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A项错误;移栽植物后,植物能为动物提供生存环境,故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B项正确;边坡甲上可能会发生群落的演替而自然长出乔木,C项错误;群落演替达到一个稳定的阶段后就不会随时间延长而继续加剧,D项错误。

5.(2013·高考福建卷)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

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

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

解析:

选D。

在调查种群密度时,对活动能力强、个体较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对活动能力较弱的动物以及植物常用样方法,A项正确;群落的结构越复杂,对光能的利用率越高,B项正确;丰富度与群落中的物种数目有关,与自然恢复林相比,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少,植物丰富度低,C项正确;题中两种森林恢复方式都是在退化的林地上进行的,具有繁殖体及各种营养条件,故均应属于次生演替,D项错误。

6.(2013·高考山东卷)稻田中除了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

(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_______。

根据下面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只/m2。

(2)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

右图中曲线________(填“Ⅰ”或“Ⅱ”)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

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________点时收益最大。

(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有害生物为食,从而可以减少________使用,减轻环境污染。

稻田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________以促进水稻的生长。

解析:

(1)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关键是随机取样;田螺的种群密度为(15+18+15+19+15+14)/6=16只/m2。

(2)分析曲线图可知,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越大,所需的防治成本越低,作物的价值也越低,但成本和价值的变化幅度不同。

收益等于作物的价值减去防治成本,其随着控制后有害生物密度的增大而先增后减,因此,曲线Ⅱ代表作物的价值,曲线Ⅰ代表防治成本,而要得到最大收益,应将有害生物密度控制在图中的B点。

(3)引入生物防治以后,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够将鸭的粪便分解成水稻所需要的无机物,促进水稻的生长。

答案:

(1)随机取样 16 

(2)Ⅰ B (3)农药 分解者(或细菌、真菌等) 无机物

7.(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

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

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_演替。

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________条件也得到了基本保留。

(2)在由上述群落构成的相应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________生态系统。

(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________(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了解演替初始条件并根据演替过程中生物群落的变化,结合对次生演替、恢复力稳定性等概念的理解进行解答。

(1)该演替是在原有的土壤、种子等条件基本保留的情况下进行的,属于次生演替。

(2)恢复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呈负相关,即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弱。

(3)生态系统中植物种类越多,对于阳光的争夺越激烈,植物分层越多且明显,而动物分层与植物分层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

答案:

(1)次生 土壤 

(2)草丛 常绿阔叶林

(3)复杂 针叶林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

14.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如图所示(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它们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呈镶嵌分布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

(3)b~d段,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其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

在演替过程中,________的生物量达到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最长。

(4)c~d段,三类植物的生物量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此时群落的总初级生产量与总呼吸量是________的。

三类植物在b~d段的增长方式近似于________型曲线。

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1)植物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其种间关系是竞争。

(2)a~b段,三类植物的生物量均相对稳定,它们在群落中呈镶嵌分布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3)由题图可看出该地先出现草本植物群落,再出现灌木群落,最后出现乔木群落,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4)由于群落中三类植物的生物量处于稳定状态,说明群落的总初级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基本相等。

答案:

(1)生产者'竞争 

(2)水平结构'(3)先出现草本植物群落,再出现灌木群落,最后出现乔木群落(草本植物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 次生演替'乔木'(4)基本相等'“S”

 

高三二轮生物作业

内容:

种群和群落专题(五)

编辑:

李平

校对:

夏和生

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题6分,共60分)

1.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t1~t3时间内,甲、乙种群均呈“S”增长

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C.t4~t5时间内,乙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

D.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

2.下图表示某种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原因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

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

B.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肯定增加了营养供应

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崩溃

D.图④表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某种鱼,d点表明捕捞过度

3.下列有关生态内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种群数量为K/2值时,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

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依据种群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D.在果园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某河流中五年前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

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的种内竞争不断增强

B.甲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

C.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可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

D.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

5.(2012·西山模拟)有关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升

B.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往往表现出明显上下波动,因此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

C.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的增长需持续投放饲料等

D.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

6.(2012·南宁测试)对某地区新引入一种鸟的种群增长速率(千只/年)1~7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下列对该鸟种群描述正确的是(  )

年份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第6年

第7年

增长

速率

0.66

1.24

2.81

3.67

2.94

1.65

0.03

A.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种群数量呈曲线“J”型增长

C.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

D.第3~4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

7.下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环境下的增长曲线,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曲线呈“J”型,b曲线呈“S”型

B.K表示环境允许的最大值

C.阴影部分可表示因环境阻力存在而被淘汰的个体

D.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最快,是树木砍伐的最佳时期

8.(2012·无锡模拟)下列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之前应振荡试管,有利于正确计数

B.先将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轻盖盖玻片防止气泡产生

C.当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量过多时,应将培养液按比例稀释处理

D.压在方格边上的酵母菌,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数

9.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

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

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

A.50只   B.42只C.92只D.160只

10.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

C.种群增长与自身密度有关

D.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

11.为了降低一种真菌对果树的毒害,园艺家引入一种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原真菌相似,但毒性较低的真菌,从而使果树增产,园艺家利用的原理是(  )

A.寄生   B.竞争   C.捕食   D.共生

12.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

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和地被物层

B.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

C.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

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

13.(2012·通化模拟)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演替过程中各种群呈“S”型增长

B.群落的稳定性与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呈负相关

C.群落内的种间竞争比种内竞争剧烈

D.群落中垂直结构的形成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14.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B.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C.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D.沙丘、火山岩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农田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15.生物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演替一般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C.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过程

D.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16.(2012·韶关调研)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

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相关分析正确的是(双选)(  )

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此图表明四种鱼类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

鲢鱼→鳙鱼→青鱼

C.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可能有竞争关系

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将以“J”型曲线持续增长

17.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垂直带

海拔(m)

<1000

1000~

2000

2000~

2500

2500~

3000

3000~

3500

>3500

植被类型

热带季雨林

常绿阔叶林

常绿落叶混交林

针阔

混交林

针叶林

高寒灌

丛草甸

蝶类种数

349

452

201

136

125

100

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

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

18.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19.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

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

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

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

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

D.-2℃~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

20.请根据下图所示“种群生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__________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趋势。

(2)自然界中种群增长曲线表现为图中的曲线__________。

(3)根据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__________,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_________。

若出现cd段则表明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4)太湖蓝藻事件使太湖美的形象大打折扣,若此图表示太湖蓝藻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__________点后,增长率为0。

(5)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__________点后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

21.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培养时间的变化关系”。

实验材料及用具:

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是带有2mm×2mm微小方格刻度的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滴管、显微镜等。

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

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连续观察7天,并记录每天的数值。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取少量的酵母菌液放入血球计数板直接计数,再以此为依据估算培养液中__________。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培养液计数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但在实验中存在对照,这种对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你对影响酵母菌种群生长因素的推测,进一步确定一个探究实验的课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相关项目的调查,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调查时间

调查项目     

1953年

1973年

1984年

1996年

叶面积指数

2.48

6.61

11.28

17.76

光能截获率(%)

20.3

42.3

88.9

95.9

总初级生产量

(t/hm2·a-1)

17.43

55.50

116.61

150.81

净初级生产量

(t/hm2·a-1)

1.50

14.52

23.88

26.00

(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_演替,从数据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

对该地区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测定群落中植物丰富度的最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__________情况,以获知群落的垂直结构。

(2)请在图中绘出生产者呼吸量与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关系曲线。

(3)统计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光能截获率变化与叶面指数的关系是__________;随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能力增强。

(4)当各项调查数据__________时,判断此生物群落发展到了顶级群落.

23.(2012·石景山模拟)在秦岭某区域的一片锐齿栎林中选取锐齿栎(乔木)、木姜子(灌木)、披针叶苔草(草本)等3种有代表性的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得到如图l所示曲线,同时测定森林不同高度的光照强度日变化如图2所示。

请据图回答。

(1)不同植物分别配置在森林中的不同高度上,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__。

(2)从图1可以看出,锐齿栎的光合速率要远远__________木姜子和披针叶苔草,而且有“午休”现象,导致此现象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

(3)在正常CO2浓度、最适温度、高湿度条件下,测定上述3种植物的叶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净光合速率,得到的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植物

最大净光合速率(mmolCO2/m2·s)

光补偿点(mmol/m2·s)

光饱和点(mmol/m2·s)

锐齿栎

17.977

30

1400

木姜子

6.071

17

800

披针叶

苔草

2.706

4

600

当光照强度等于光补偿点时,锐齿栎和披针叶苔草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为__________。

当光照强度等于光饱和点时,木姜子的净光合速率为__________。

(4)研究者在灌木层另选取了三种植物,测定其光合速率,发现同处于灌木层的植物的光合速率差异不大,这几种植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2.A3.A4.A

5.解析:

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稻田秧苗的均匀分布(即合理密植),可以达到对光能、水、肥等的充分利用,从而提高产量;因人工鱼塘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不足以满足鱼类的需求,故需投放饲料保证鱼正常的能量需求;年龄组成是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

答案:

B

6.解析:

在调查期间,该种群增长速率始终大于零,说明该种群为增长型。

因种群增长速率不是定值,故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应呈“S”型;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天敌、食物、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种内斗争的激烈程度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因此在第7年种内斗争最激烈。

答案:

C

7.解析:

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维持动态平衡,当种群数量达到K/2值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因此,林业生产上,树木的数量超过K/2之后进行砍伐,砍伐后保持K/2,树木的增长最快。

答案:

D

8.解析:

振荡试管有利于酵母菌均匀混合,有利于正确计数;应先将盖玻片盖上再将培养液滴在计数板的一侧,便于计数,酵母菌数量过多不好计数,应将培养液按比例稀释处理;计数方格内的酵母菌时,应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数和方格内的个体数。

答案:

B

9.解析:

本题考查了种群和群落中的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即标志重捕法,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

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

可以得出:

N∶50=42∶13,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为(50×42)/13=161.5。

答案:

D

10.解析:

此题考查种群数量增长的特点。

通常情况下,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总会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