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政府官网的安全知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7013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政府官网的安全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国家政府官网的安全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国家政府官网的安全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国家政府官网的安全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国家政府官网的安全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政府官网的安全知识.docx

《国家政府官网的安全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政府官网的安全知识.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政府官网的安全知识.docx

国家政府官网的安全知识

一.面对危机,五个怎么办

洪水突来,该怎么办

  ①不要惊慌,冷静观察水势和地势,然后迅速向附近的高地、楼房转移。

如洪水来势很猛,就近无高地、楼房可避,可抓住有浮力的物品如木盆、木椅、木板等。

必要时爬上高树也可暂避。

  ②切记不要爬到土坯房的屋顶,这些房屋浸水后容易倒塌。

  ③为防止洪水涌入室内,最好用装满沙子、泥土和碎石的沙袋堵住大门下面的所有空隙。

如预料洪水还要上涨,窗台外也要堆上沙袋。

  ④如洪水持续上涨,应注意在自己暂时栖身的地方储备一些食物、饮用水、保暖衣物和烧水用具。

  ⑤如水灾严重,所在之处已不安全,应考虑自制木筏逃生。

床板、门板、箱子等都可用来制作木筏,划桨也必不可少。

也可考虑使用一些废弃轮胎的内胎制成简易救生圈。

逃生前要多收集些食物、发信号用具(如哨子、手电筒、颜色鲜艳的旗帜或床单等)。

  ⑥如洪水没有漫过头顶,且周边树木比较密集,可考虑用绳子逃生。

找一根比较结实且足够长的绳子(也可用床单、被单等撕开替代),先把绳子的一端拴在屋内较牢固的地方,然后牵着绳子走向最近的一棵树,把绳子在树上绕若干圈后再走向下一棵树,如此重复,逐渐转移到地势较高的地方。

  ⑦离开房屋逃生前,多吃些高热量食物,如巧克力、糖、甜点等,并喝些热饮料,以增强体力。

注意关掉煤气阀、电源总开关。

如时间允许,可将贵重物品用毛毯卷好,藏在柜子里。

出门时关好房门,以免家产随水漂走。

二.发生火灾,该怎么办

  ①采用正确的灭火方法并选用适当的灭火工具积极扑救。

当密闭的房间内起火,未准备好充足的灭火器材前,不要打开门窗。

  ②拨打“119”报警。

说清地点、火势、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

  ③报警后派人去街道路口迎候消防车。

火灾逃生应注意:

  ①平时要有很强的消防意识。

进入陌生场所应先了解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楼梯间的位置及是否关闭、是否上锁,查看消防栓等各项灭火、避难器具的位置。

  ②发生火灾时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尽快撤离。

  ③逃生时不可蜂拥而出或留恋财物。

必须穿过火区时,应尽量用浸湿的衣物披裹身体,捂住口鼻,贴近地面。

  ④如身上着火,千万别奔跑,可就地打滚,将身上的火苗压灭,或跳入就近的水池、水缸、小河等,或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

  ⑤如身处楼上,寻找逃生路一般向下不向上。

进入楼梯间后,确定楼下未着火时再向下逃生,决不要往上跑。

如楼梯或门口被大火封堵,楼层不高时,可利用布匹、床单、地毯、窗帘等制成绳索,通过窗口、阳台、下水管等滑下逃生。

如楼层高,其他出路被封堵,应退到室内,关闭通往着火区的门、窗,有条件的用湿布料、毛巾等封堵着火区方向的门窗,并用水不断地浇湿,同时靠近没有火的一方的门窗呼救。

晚上可用手电筒、白布摆动发出求救信号,决不可乘坐电梯,也不可贸然跳楼。

三.发生有毒气体泄漏事故时,该怎么办

迅速采用常备或就便的防护器材保护自己并及时报警。

可迅速向上风方向或侧风方向转移,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有条件的也可转移到有滤毒通风装置的人防工事内。

来不及撤离,可躲在结构较好的多层建筑物内,堵住明显的缝隙,关闭空调机、通风机等,熄灭火种,人员尽可能在背风无门窗的地方。

要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内。

离开染毒区域后,要脱去污染衣物,及时进行消毒。

必要时应到医务部门检查诊治。

化学事故中,可用湿手巾、湿口罩、防毒面具保护呼吸道。

保护皮肤可用雨衣、手套、雨靴。

保护眼睛可用防毒眼镜、游泳潜水镜。

四.在公共场所出现拥挤踩踏现象时,该怎么办

①在拥挤的人群中,不要被好奇心理所驱使。

  ②应及时拨打110、999或120等。

  ③已被裹挟至拥挤的人群中时,要听从指挥人员口令。

切记与大多数人的前进方面保持一致,不要试图超过别人,更不能逆行,千万要避免被绊倒。

  ④发现有人摔倒,要马上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靠近。

  ⑤当带着孩子遭遇拥挤的人群时,最好将孩子抱起来,避免在混乱中被踩伤。

  ⑥若被推倒,要设法靠近墙壁,身体面壁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如有可能,抓住一样坚固牢靠的东西。

五.遭遇恐怖分子劫持,该怎么办

①尽可能保持镇定不。

  ②在被劫持的过程中,要保存体力。

  ③切记不要意气用事,不要单靠个人力量硬拼,更不要行为失控。

同时,应观察时机,发现恐怖分子的漏洞后,果断抓住战机,临机处置。

  ④密切观察恐怖分子的动静,设法传递信息。

例如,人质可通过发送手机短信、写字条等方式,将恐怖分子的数目、企图、特点和爆炸装置安装的地点、数量等最重要的信息传递出来。

  ⑤特战队员对恐怖分子发起攻击时,人质应立即趴倒在地,双手保护头部,随后迅速按特战队员的指令撤离。

其间,要避免惊慌和混乱,应首先搀扶老人和孩子。

恐怖事件形形色色,劫持人质的事件也各不一样,在应对手段上没有固定模式,一旦遭遇,人质必须随机应变。

 

发生在2004年12月的印度洋大海啸已经吞噬了23万多人的生命,让人类再次感到海啸的恐怖。

其实,只要掌握必要的逃生知识,在海啸灾难中还是可以全身而退的。

  

(一)海啸是怎么形成的?

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巨大的危害?

  海啸由地震引起海底隆起和下陷所致。

海底突然变形,致使从海底到海面的海水整体发生大的涌动,形成海啸袭击沿岸地区。

  受台风和低气压的影响,海面会掀起巨浪,虽然有时高达数米,但浪幅有限,由数米到数百米,因此冲击岸边的海水量也有限。

而海啸就不同了,虽然海啸在遥远的海面只有数厘米至数米高,但由于海面隆起的范围大,有时海啸的宽幅达数百公里,这种巨大的"水块"产生的破坏力非常巨大,严重危害岸上的建筑物和人的生命。

据调查,这次印度洋大海啸在泰国沿岸把一艘50吨重的船从海边推到岸上1.2公里远的地方。

从有关数据来看,海啸高达2米,木制房屋会瞬间遭到破坏;海啸高达20米以上,钢筋水泥建筑物也难以招架。

  海啸的特征之一是速度快,地震发生的地方海水越深,海啸速度越快。

海水越深,因海底变动涌动的水量越多,因而形成海啸之后在海面移动的速度也越快。

如果发生地震的地方水深为5000米,海啸和喷气机速度差不多,每小时可达800公里,移动到水深10米的地方,时速放慢,变为40公里。

由于前浪减速,后浪推过来发生重叠,因此海啸到岸边波浪升高,如果沿岸海底地形呈V字形,海啸掀起的海浪会更高。

  在遥远的海面移动时不为人注意,以迅猛的速度接近陆地,达到海岸时突然形成巨大的水墙,这就是海啸,人们发现它时再逃为时已晚,因此,一旦发生地震要马上离开海岸,到高处安全的地方。

  

(二)海啸来临时如何逃生?

  海啸与海底地震有关,可引发高达30米的巨浪,在沿海地带会造成巨大破坏。

  感觉强烈地震或长时间的震动时,需要立即离开海岸,快速到高地等安全处避难。

  如果收到海啸警报,没有感觉到震动也要立即离开海岸,快速到高地等安全处避难。

通过收音机或电视等掌握信息,在没有解除海啸警报之前,勿靠近海岸。

  不是所有地震都引起海啸,但任何一种地震都可能引发海啸。

当你感觉大地发生颤抖时,要抓紧时间尽快远离海滨,登上高处。

不要去看海啸---如果你和海浪靠得太近,危险来临时就会无法逃脱。

  (三)目前国际上有没有预防海啸的预警机制?

  目前全球已建立了国际海啸预警系统。

该系统是1965年开始启动的,此前的1964年阿拉斯加一带海域发生了里氏9.2级的地震,地震引起的巨大海啸袭击了大半个阿拉斯加。

海啸发生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开始启动这一研究。

后来,太平洋地震带的一些北美、亚洲、南美国家,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法国和俄罗斯等国都先后加入。

  据介绍,国际海啸预警系统一般是把参与国家的地震监测网络的各种地震信息全部汇总,然后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析,并设计成电脑模拟,大致判断出哪些地方会形成海啸,其规模和破坏性有多大。

基本数据形成后,系统会迅速向有关成员国传达相关警报。

而一旦海啸形成,该系统分布在海洋上的数个水文监测站会及时更新海啸信息。

 

2003年7月在四川丹巴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中科院成都山地所专家考察后认为,造成这次泥石流灾难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外,一个主要原因是当地民众的泥石流防灾意识非常薄弱,自我保护和自救能力太差。

邛山二村等几个村寨竟建筑在大面积的泥石堆积地上;村寨距沟口4.2公里,泥石流在这4.2公里运动过程中有宝贵的20分钟避灾时间。

然而由于缺乏通讯设备而无法联系,使沟口的村民和旅游者来不及撤离;有的人还顺着泥石流前进的方向避让而致使厄运难逃。

  丹巴泥石流灾害又一次提醒我们,应大力开展以泥石流、滑坡为主的山地灾害的科普教育,加强游客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民众的自我保护和自救能力。

  山地灾害来势凶猛、威力无比,远比洪水来得突然,也更加惨烈。

所以,远离灾害、避开险境是最好的防灾方法。

前往山区沟谷旅游,一定事先要了解当地的近期天气实况和未来数日的天气预报及地质灾害气象预报。

游客应尽量避免大雨天或连续阴雨天前往这些景区旅游。

如恰逢恶劣天气,宁可蒙受经济损失、调整旅游路线,也不可贸然前往。

  地质专家告诉我们,泥石流、滑坡、崩塌的发生也有迹可循。

坡度较陡或坡体成孤立山嘴或为凹形陡坡、坡体上有明显的裂缝、坡体前部存在临空空间、或有崩塌物,这说明曾经发生过滑坡或崩塌,今后还可能再次发生;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有较多柴草、树木,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的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还有轻微震动感,这些迹象都能确认沟谷上游已发生泥石流。

  如果在山区旅游时,不幸遇上泥石流,游客不要惊慌,必须遵循规律采取以下应急避险措施:

  根据各种现象判断泥石流发生之后应立即逃逸,选择最短最安全的路径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切忌顺着泥石流前进方向奔跑;不要停留在坡度大,土层厚的凹处;不要上树躲避,因泥石流可扫除沿途一切障碍;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不要躲在陡峻山体下,防止坡面泥石流或崩塌的发生;长时间降雨或暴雨渐小之后或雨刚停不能马上返回危险区,泥石流常滞后于降雨暴发;白天降雨较多后,晚上或夜间密切注意雨情,最好提前转移、撤离;人们在山区沟谷中游玩时,切忌在沟道处或沟内的低平处搭建宿营棚。

游客切忌在危岩附近停留,不能在凹形陡坡危岩突出的地方避雨、休息和穿行,不能攀登危岩。

  在山区旅游,除了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塌外,夏季雷电灾害、冬季冰雪灾害等都对游客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六.遇到泥石流如何脱险:

  1.沿山谷徒步时,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转移到附近安全的高地,离山谷越远越好,不要在谷底过多停留。

  2.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特别留意是否听到远处山谷传来打雷般声响,如听到要高度警惕,这很可能是泥石流将至的征兆。

  3.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

  4.发现泥石流后,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

炎热夏日里,有很多朋友喜欢到各地的名山大川旅游避暑,掌握一定的森林火灾常识和技能对于保全生命财产安全是非常有必要和有益的,同时这对于提高当地的森林消防安全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森林中一旦遭遇火灾,应当尽力保持镇静,就地取材,尽快作好自我防护,

  可以采取以下防护措施和逃生技能,以求安全迅速逃生:

  1、在森林火灾中对人身造成的伤害主要来自高温、浓烟和一氧化碳,容易造成热烤中暑、烧伤、窒息或中毒,尤其是一氧化碳具有潜伏性,会降低人的精神敏锐性,中毒后不容易被察觉。

因此,一旦发现自己身处森林着火区域,应当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附近有水的话最好把身上的衣服浸湿,这样就多了一层保护。

然后要判明火势大小、火苗延烧的方向,应当逆风逃生,切不可顺风逃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