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696354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后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课后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课后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课后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课后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后题.docx

《课后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后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后题.docx

课后题

1、试比较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这三个概念的异同?

①社会主义:

以社会为本位,以社会整体或者说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使普通劳动者也能过上幸福生活的社会理想、科学理论、现实运动和社会制度。

②科学社会主义:

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尤其是唯物史观为科学依据,论述社会主义生产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③社会主义社会:

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继承物、对立物、取代物和创新物,它是继承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积极成果,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和弊病而创建的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型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

总之,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理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社会形态。

前者是后者的理论基础,后者是前两者的表现形式。

2、应该如何正确理解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

(对新社会的天木预见。

哲学基础是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观是唯心主义的)

1、空想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已产生但尚不发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已经暴露但尚不充分的条件下产生的.尖锐地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种种罪恶,确信资本主义必然为新的社会所代替.包含了许多对新社会的天才预见.其哲学基础是唯物主义,但其历史发展是唯心主义的.列宁说它是无产阶级的”象征,表现和先声”.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把否定资本主义,改造社会制度的希望寄托于试验、示范和统治者的善心上,这只能是恩格斯所说的“陷入纯粹的幻想”。

只是揭露和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而不能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更不能论证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2、科学社会主义是合乎科学的,符合实际的.遵循规律的,尊重实践的.切实可行的科学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尤其是唯物史观为科学依据,论述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①“科学”:

合乎科学的、符合实际的、遵循规律的、尊重实践的和切实可行的。

②科学与空想的区别:

a.理论基础是否科学。

b.选择路径是否可行。

c.依靠力量是否可靠。

列举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分析:

1)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揭露和尖锐批判,认清资本主义本质,提高工人觉悟。

2)对未来社会提出的积极主张和天才预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材料和借鉴。

3、简述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⑴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四次飞跃。

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②从科学社会主义理想的传播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③从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到多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④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和观念向现代社会主义模式和观念转变。

⑵社会主义发展的五大历史时期。

①空想社会主义时期②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传播并成为欧美地区工人运动的重要指导思想的时期。

③科学社会主义从一种科学理论发展为现实的社会制度,并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的时期。

④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扩展为多国实践,形成为一种世界体制的时期。

⑤社会主义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新型模式转变的时期。

4、联系实际,谈谈学习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意义。

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

①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利于全面地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②学习科学社会主义,能够扩大我们的视野,增强我们对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分析能力,有助于认清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关系,明确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对世界资本主义应该采取的方针,洞察今后的发展趋势。

③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④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全面的提高研究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国家的发展和人类的前途有正确的看法。

5、列举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的理论创新。

(1)十六和十七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①托马斯.莫尔和他的乌托邦。

a.对当代英国社会进行了批判,尤其是揭露了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痛斥了剥削农民土地的圈地运动。

b.揭露了“羊吃人”时代的贫富两极对立,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

c.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第一、经济方面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需分配。

第二、政治方面实行民主制度,官员自由选举产生。

第三、社会生活方面提倡健康丰富的精神生活。

②康帕内拉和他的《太阳城》。

a.太阳城以生产小组为生产基层组织,有经验丰富、技能出色的人领导。

b.重视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

c.创造性的提出劳动光荣的思想。

d.不允许使用奴隶和仆人。

e.十分重视理想社会的文化教育事业。

③闵采尔的“千年太平天国”。

开创了同社会改革实践紧密相连的空想社会主义。

闵采尔激烈的批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揭露和抨击了封建贵族、诸侯、暴君的贪婪和残忍,痛斥了新兴的资产者和封建统治阶级的妥协、勾结。

开创了注重革命实践的思想体系。

(2)十八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①摩莱里的《自然法典》a.论证了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的必然性。

b.提出了未来理想社会的基本准则。

c.主张实行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

②马布利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a.对私有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对私有制产生的原因与过程进行了探究,认为只有公有制才符合人的自然本性,才能保证人类的幸福。

b.描绘了未来完善的共和国的蓝图。

c.拟定了一套向理想社会过渡的立法和改革方案。

③格拉古.巴贝夫的“平等共和国”。

提出了人民革命和人民专政的卓越思想。

3)摩莱里摩莱里的《自然法典》:

第一次用法律来规范和宣传社会主义,从理论上来系统的论证社会主义。

4)马布利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为了防止人因贪欲而堕落,主张限制生产和消费。

(3)十九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主要代表人物是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其特点是以系统的理论论证的形式阐述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5)圣西门的“实业制度”:

第一次明确的提出脑力工作也是劳动,脑力劳动者也是劳动者的思想。

6)傅立叶的“和谐制度”:

第一个表明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

7)欧文的“公社制度”创新:

首次运用政治经济学的原理揭露无产阶级贫困的原因和现代社会一切罪恶的源泉。

(3)十九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代表人物:

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傅立叶的“和谐制度”,欧文的“公社制度”。

创新:

①不再采用细致的法律条文形式,而是以系统的理论论证的形式阐述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②摆脱了小生产主义、复古主义、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传统思想的束缚。

③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6.为什么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1)唯物史观的创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第一块理论基石,奠定了世界观的基础。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历史。

(2)剩余价值学说。

a.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在于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利润和财富的源泉。

剩余价值的发现,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发展的规律,而且也揭示了其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b.它阐明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受奴役、被剥削的地位与要改变资本主义和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世界的伟大历史使命,从而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

c.论证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是改变资本主义世界,使自己获得解放的根本途径。

7.简述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

(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是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建设共产主义新制度。

(3)无产阶级要同其他劳动者结成联盟,建立统一战线。

(4)坚持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团结合作,互相支援。

(5)创立共产主义的政党,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6)通过各种形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权。

(7)依靠无产阶级政权实行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逐步改造和消灭私有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达到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最终建成共产主义。

(8)为了让人民真正当家作主,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建设必须实行民主原则。

(9)过度时期结束后的共产主义将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

(10)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将有一个特殊的过度时期,这个时期必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8.如何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

(1)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这是革命导师们反复强调的一个问题。

(2)科学社会主义反对任何狭隘性和封闭性,勇于批判地继承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对于其他阶级的学说和不同的学派,从不采取宗派主义态度。

(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随着实践而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内容,修正个别不符合实际的结论,绝不是凝固不变的学说。

(4)从理论成果上讲,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了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再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

9.为什么说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是历时的必然?

(1)理论基础: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一国胜利”的学说

(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特殊条件:

一是资产阶级统治比较薄弱;二是无产阶级力量比较成熟。

(3)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思想,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和历史事实的。

10.简述俄国十月革命的基本经验

(1)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有一个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

(2)通过暴力革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

(3)无产阶级必须团结广大农民,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才能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

(4)无产阶级必须加强国际上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联合,这是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

11.为什么说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其社会主义事业将不可避免地表现出特殊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分析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

(1)客观方面

a.这些国家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以后,面临双重历史任务,既有社会主义自身任务,还有发展商品经济,实现民主化和反对封建主义思想余毒的民主主义任务。

b.这些国家虽然在社会制度上高于资本主义,但是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上仍远远落后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因此,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这个主要方面很难在短时期内体现出令人信服的优越性。

c.在“一个世界,两种制度”并存和对立这个大格局中,资本主义的实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占优势,并形成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包围。

d.当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之后,还面临着如何处理好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问题。

(2)主观方面

a.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没有前人的直接经验可以借鉴,是个长期探索过程。

b.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领导者,从主观指导上,往往照搬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状况而对社会主义所作的预测,在思想上犯教条主义和“左”的错误,甚至扭曲社会主义。

12.简评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1)允许农民缴纳粮食税后可以自由出售自己的粮食;每年粮食税额在春耕前公布。

(2)部分工业实行租让制、租赁制等各种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允许私人中小型企业存在,在国营企业恢复计件工资和奖金制。

(3)开放市场,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商合法经营。

(4)对分散的小农经济,用渐进的、为广大农民所熟悉和易于接受的合作社形式把他们逐步引上社会主义道路。

实行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改革。

13.简述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1)经济文化不够发达的国家能够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然后在苏维埃政权基础上赶上并超过发达国家。

(2)在革命战争胜利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适时地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和文化工作上来,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主要任务。

(3)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须经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渡时期。

经济文化落后而先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国家社会主义实现得如何,取决于苏维埃政权同资本主义最新的科技和进步的管理方法结合的程度。

(4)国有化不等于生产的社会化,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还要在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允许个体、私营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在过渡时期,还要继续存在。

(5)合作社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好形式,要通过合作社这个过渡到新制度的阶梯,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6)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工农联盟问题,是最重要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

(7)要有步骤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反对官僚主义。

(8)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是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不断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

⑴指出对于执政的共产党来说,最大最严重的危害之一,就是脱离群众。

⑵列宁强调加强党内民主,实行集体领导的重要,认为集体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但同时要实行个人负责的制度。

⑶列宁主张从严治党,注意纯洁党的组织。

⑷为了适应党的中心任务是搞好经济建设的要求,党的领导方式应该有相应的改变,党政之间应有各自的职权范围。

14.简述“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

(1)理论内容:

斯大林人为,社会主义能够在一个国家内建成,这就是能够用自身的力量战胜本国的资产阶级,克服国内工农矛盾,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依靠工农联盟,依靠内部积累,建成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在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国情和支援下,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这是一国可以做到的。

(2)意义:

a.它继承和发展了列宁关于苏俄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

b.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深刻反应了苏联人民高度的革命热情以及要求迅速改变落后面貌,赶上发达国家的强烈愿望,鼓舞了广大群众排除万难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

15.应当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20世纪30年代建立起来的斯大林模式,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社会主义模式,它在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作用,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不容抹煞;同时也存在重大的失误,有不容忽视的弊端,不容回避。

(1)历史功绩

a.确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

b.探索出一条不同于历史上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保证了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极大地提高了苏联人民的文化水平,科技发展成就举世公认。

d.保证了苏联卫国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2)弊端与过失

a.它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造成了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的状态;它导致了权利的过分集中,压制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经济的活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它导致了党和国家机关的严重官僚主义,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它导致了个人崇拜、个人专断,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不健全,长期不能形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b.当变不变,固步自封,拒绝改革,逐步走向僵化。

c.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国际上有着广泛的影响。

几乎所有后起的社会主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搬用过苏联的一整套理论和模式,产生了许多负面作用。

16.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必然性。

(1)改革是所有社会制度巩固、发展和完善的必由之路。

(2)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解放其基本矛盾的唯一途径和方法。

(3)改革是新旧体制转换与完善的必经途径,不发达国家更难以一蹴而就建成理想的社会主义,更要不断通过改革来探索实现社会主义之路。

(4)改革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进行历史性竞争的需要。

17.论述东欧剧变的原因及教训。

原因:

(1)历史原因:

东欧地区在历史上就是欧洲矛盾的集中地带;在80年代苏联的实力衰弱之后,东欧各国自寻出路,已是历史的必然。

(2)内部方面的原因。

a.经济发展缓慢是东欧各国社会内部发生危机的主要原因。

b.从政治方面来看,严重破坏民主与法制是东欧各国党和政府脱离群众的要害。

c.从民族问题的角度来看,民族矛盾激化是东欧剧变的催化剂。

(3)苏联因素。

a.苏联把自己的社会主义模式强加给东欧国家,使他们不能按照本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b.苏联出于自己的利益,强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他保持一致,并力图通过党的系统、国家关系、军事联盟和经济集团牢牢控制住东欧国家。

c.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给东欧国家“松绑”,为剧变创造了重要的外部条件。

(4)西方国家的因素---“和平演变”在东欧得手。

a.西方经济发展的吸引力。

b.西方的自由与民主对东欧各国有一定的吸引力。

b.西方国家凭借其经济优势,以贸易、科技为手段诱压东欧国家,促使他们向西方靠拢,朝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教训:

(1)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应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与资本主义更快更好上。

(2)社会主义在政治方面的优越性应主要体现在比资本主义具有更广泛、更充分的民主上。

(3)社会主义国家一定要解决好民族问题。

加快经济建设、健全民主与法制是解决好民族问题的关键和前提。

(4)社会主义国家在处理对外关系时,要严格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8.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1)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对苏联的影响。

(2)经济发展模式存在严重弊端。

苏联长期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比例失调的经济结构,粗放与赶超型发展战略。

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最终造成苏联经济状况愈下,经济危机产生,引发苏联解体的基本原因。

(3)政治体制方面的弊端。

主要是高度集权,党政职能不分,党政机关臃肿,效率低下,决策失误多,监督机制名存实亡,消极腐败现象严重,日益脱离群众并失去民心。

(4)民族政策失误和民族矛盾激化。

(5)同美国旷日持久的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经济。

(6)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所推行的、促使苏联各种矛盾激化并直接导致苏联解体的错误路线和政策,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导因,即近因。

19.论述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客观情况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改革。

(2)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遵循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循序渐进的进行,应时刻注意克服“左”、右两种错误倾向,特别要注意防止“左”的倾向。

(3)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需要有一定的目标模式和符合实际的改革战略。

(4)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需要有灵活的改革策略。

改革目标模式和战略选择上的失误,必然对改革的策略和具体的政策产生负面的影响。

而过激的政策和策略反过来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造成不必要的对立情绪和政治冷漠情绪。

(5)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6)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力量、随时注意把握社会脉搏,最大限度的缩小因改革而给社会和社会不同阶层带来的痛苦和负面影响,使绝大多数社会阶层称为改革的受益者。

(7)在多民族国家里进行改革具有更多的困难和危险性,要特别重视妥善处理民族问题以及中心与地方关系问题。

这是保持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大问题,来不得半点马虎。

(8)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需要时刻考虑社会的接受程度和承受能力,审慎地处理好改革、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

20.应该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在苏联、东欧的曲折。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失败的是特殊的苏联式的社会体制,而不是马克思所预示的社会主义本来的理论和思想。

(2)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系于改革,但改革切不可盲目冒进,必须切合国情,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说明了社会主义的探索性、曲折性和艰难性。

(4)虽然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了,但社会主义并未消亡,社会主义事业犹在。

21.结合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谈谈如何理解“缺乏民主可以葬送社会主义,而无政府主义的大民主主义也能葬送社会主义”。

(1)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必然要求政治权利民主化,否则社会主义就不能巩固和发展。

(2)苏联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弊端之一就是缺乏社会主义民主。

斯大林时期,党政职能不分,高度集权,监督机制名存实亡,腐败现象严重,党内民主生活不健全,导致党政干部“一把手”家长作风严重,造成个人专权和个人崇拜。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曾反对斯大林的个人专权和个人崇拜,但后来也搞自己的个人专权和个人迷信,严重损坏了共产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社会主义的声誉。

(3)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其实是无政府主义的大民主,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苏联式社会主义的灭亡。

22.应当如何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所进行的那些调节和改良,从根本上讲,都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日益社会化之间的固有矛盾,都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

(1)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根本改变。

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的所有制结构,依然是以私人资本为基础,以国家所有和其他经济形式为补充的经济结构。

(2)资本主义国家贫富两级分化继续存在和扩大。

(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没有改变。

(4)资本主义的掠夺本性没有变。

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科技、军事和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操纵有关经济组织,抢占市场,转嫁危机,掠夺和廉价地利用发展中国家的资源。

2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现在已经在现代资本主义的一切窗口中出现”?

社会主义现在已经在现代资本主义的一切窗口中出现,在这个最新资本主义的基础上每前进一步的重大措施中,社会主义都直接而实际地显现出来了。

(1)从生产力方面来看,新科技革命推动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及其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使“三大差别”的消失已初露端倪。

(2)从社会生产关系来看,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都已蕴含着社会主义的因素。

(3)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已在资本主义社会萌芽,并为社会主义最终代替资本主义,为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作了某些形式上的准备。

列举当前在国内和国际政治舞台上有较大影响的发达国家的共产党。

意大利共产党(转向民主社会主义)、法国共产党(坚持共产党的基本特征)、西班牙共产党(坚持共产党的名称),其他国家的如:

美国共产党、加拿大共产党、日本共产党和澳大利亚共产党。

24.简要评析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思潮。

1)民主社会主义:

又称社会民主主义,主要指世界各国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等的思想体系,是目前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中影响最大的社会主义流派和改良思潮。

本质上,它是当代一种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其实质是要瓦解工人阶级斗争,巩固垄断资本主义的统治。

实际上它是一种与科学社会主义根本对立的资产阶级思潮。

2)西方马克思主义:

(1)它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一种既批判资本主义,又与马列主义相对立的社会主义思潮。

它的主要派别有法兰克福学派、新黑格尔主义、存在主义、结构主义、新实证主义等,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社会主义等领域。

(2)它的基本特征是:

它宣扬“马克思主义的危机”,提出要不断“重新发现”、“重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主张采取割裂马列主义的思想体系的手法反对马列主义;大都偏重于纯学术研究,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3)冷战结束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基本上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反思,但所持的却是彻底否定和批判的态度;二是继续对当代西方社会变革的动因、主体、途径及策略进行探索,但却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得出的一系列理论大多近乎空想。

3)生态社会主义:

又称绿色运动的社会主义,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是发达国家绿党的思想体系。

4)托派社会主义:

代表人物是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

主要思想有“不断革命论”和“政治革命论”等。

它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是,资本主义内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