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法理学》复习题集第2551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4694367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考《法理学》复习题集第2551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法考《法理学》复习题集第2551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法考《法理学》复习题集第2551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法考《法理学》复习题集第2551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法考《法理学》复习题集第2551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考《法理学》复习题集第2551篇.docx

《法考《法理学》复习题集第2551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考《法理学》复习题集第2551篇.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考《法理学》复习题集第2551篇.docx

法考《法理学》复习题集第2551篇

2019年国家法考《法理学》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某市政府为缓解拥堵,经充分征求广大市民意见,做出车辆限号行驶的规定。

但同时明确,接送高考考生、急病送医等特殊情况未按号行驶的,可不予处罚。

关于该免责规定体现的立法基本原则,下列哪一选项是不准确的?

(2011年卷一10题,单选)

A、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B、民主立法

C、注重效率

D、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1节>立法原则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为选非题。

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原则,是指立法应当尊重社会的客观实际状况,根据客观需要反映客观规律的要求,要以理性的态度对待立法工作,注意总结立法现象背后的普遍联系,揭示立法的内在规律,避免主观武断、感性用事。

在本题,特殊情况可不按号行驶,尊重社会客观实际情况,故市政府限行规定体现选项A,故排除该项。

民主立法原则,是指立法应当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和要求,确认和保障人民的利益;应当通过法律规定,保障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立法过程和立法程序应具有开放性、透明度,立法过程中要坚持群众

2.《唐律疏议》规定“一准乎礼”,通过引经决狱、引礼入律的方式,将儒家道德思想贯彻到立法、司法、守法的整个过程中。

从法与道德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  )

A、唐律的制定者认为法律必须以儒家道德为基础

B、说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道德与法律界限模糊

C、反映了儒家道德伦理观念对古代国家法律的重要影响

D、是“明刑弼教”思想的表现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4节>法与道德的联系

【答案】:

D

【解析】:

“明刑弼教”是指提高了礼、刑关系中刑的地位。

3.甲、乙签订一份二手房房屋买卖合同,约定:

“本合同一式三份,经双方签字后生效。

甲、乙各执一份,留见证律师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关于该条款,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0年卷一12题,单选)

A、是有关法律原则之适用条件的规定

B、属于案件事实的表述

C、是甲乙双方所确立的授权性规则

D、关涉甲乙双方的行为效力及后果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3节>法律规则

【答案】:

D

【解析】:

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属于法律规范,应当由法规定。

本题题干所问的是“该条款”是什么?

而该条款只是合同条款而已。

该条款没有规定什么法律原则,也没有规定任何权利义务,故A项错误,C项错误。

甲、乙签订的是一份二手房房屋买卖合同,并不是在处理什么案件或者纠纷,故“该条款”也不是在表述什么案件的事实,排除B项。

“本合同……经双方签字后生效。

”“……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表述,均表明D项正确。

4.下列有关中华法系特点的说法中,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

A、礼法结合、德主刑辅

B、等级有序、家族本位

C、以刑为主、民刑不分

D、诉讼爆炸、重视调解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1节>法系的概念和标准

【答案】:

D

【解析】:

考查中华法系的特点。

D选项错误,重视调解、无讼是求。

孔子曾说:

“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在传统中国,基于熟人社会的背景,基于儒家“和为贵”的价值准则,“厌讼”是普遍情形。

5.关于法律责任,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  )

A、被告人张某在刑事审理过程中突发心脏病死亡,对于根据已查明的案件事实和认定的证据材料,能够确认被告人无罪的,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

B、主债权因清偿、提存、抵销、免除、混同等原因而消灭,保证之债赖以存在的基础消失,保证人的保证责任也自然归于消灭

C、李某持刀故意伤害王某,并致其重伤。

王某如果以公开方式声称同意免除其责任的,李某的法律责任得以免除

D、徐某为军队高官,被控贪污罪、受贿罪等重大罪名。

在审判开始前,徐某患病去世。

此时,徐某的法律责任自然消灭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8节>规则与免责

【答案】:

C

【解析】:

考查法律责任的消灭。

王某可以免除李某的故意赔偿责任,但是司法机关依然需要追究其故意伤害的法律责任。

因此,C项错误。

6.法律格言说:

“紧急时无法律。

”关于这句格言涵义的阐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在紧急状态下是不存在法律的

B、人们在紧急状态下采取紧急避险行为可以不受法律处罚

C、有法律,就不会有紧急状态

D、任何时候,法律都以紧急状态作为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1节>法以社会为基础

【答案】:

B

【解析】:

紧急时无法律也可以为“必要时无法律”。

这句格言产生于中世纪教会法,其基本含义是,在紧急状态下,可以实施法律在通常情况下所禁止实施的某种行为,以避免紧急状态所带来的危险。

这句格言是法律中紧急避险规定的来源,我国《刑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①A选项错误,紧急状态下不是不存在法律,而是说人们为了避免遭受更大的伤害,可以采取一般情形下法律所不允许的行为,并且不受法律的惩罚。

7.孙某的狗曾咬伤过邻居钱某的小孙子,钱某为此一直耿耿于怀。

一天,钱某趁孙某不备,将孙某的狗毒死。

孙某掌握了钱某投毒的证据之后,起诉到法院,法院判决钱某赔偿孙某600元钱。

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孙某因对其狗享有所有权而形成的法律关系属于保护性法律关系

B、由于孙某起诉而形成的诉讼法律关系属于第二性的法律关系

C、因钱某毒死孙某的狗而形成的损害赔偿关系属于纵向的法律关系

D、因钱某毒死孙某的狗而形成的损害赔偿关系中,孙某不得放弃自己的权利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7节>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种类

【答案】:

B

【解析】:

①A选项错误。

保护性法律关系由违法行为产生,一方主体是国家,另一方主体是违法行为人。

财产所有权不属于保护性法律关系。

②B选项正确。

实体性法律关系是第一性的,程序性法律关系是第二性的。

③C选项错误。

纵向法律关系的关键是法律关系的主体地位不平等,彼此之间存在隶属关系,如行政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等。

本题的侵权法律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平等,应为横向法律关系。

④D选项错误。

因钱某毒死孙某的狗而形成的损害赔偿关系属于横向(平权)的法律关系,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任意性,因此,孙某是有权放弃

8.下列关于法的作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  )

A、法的社会作用是由法的内容、目的决定的

B、法对人的指引分个别性指引和规范性指引

C、法律可以通过不断完善解决所有社会问题

D、通过法律的预测作用,可以预先估计到人们相互之间的行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1节>法的作用

【答案】:

C

【解析】:

考查法的作用。

虽然法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法律不是万能的,不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

9.关于法的规范作用,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2014年卷一10题,单选)

A、陈法官依据诉讼法规定主动申请回避,体现了法的教育作用

B、法院判决王某行为构成盗窃罪,体现了法的指引作用

C、林某参加法律培训后开始重视所经营企业的法律风险防控,反映了法的保护自由价值的作用

D、王某因散布谣言被罚款300元,体现了法的强制作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1节>法的作用

【答案】:

D

【解析】:

指引作用,是指法对本人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

在这里,行为的主体是每个人自己。

A项“陈法官依据诉讼法规定主动申请回避”体现的应是法的指引作用,故A项不选。

评价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一种行为标准,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合法与否的评判作用。

这里,行为的对象是他人。

B项“法院判决王某行为构成盗窃罪”体现的应是法的评价作用,故B项不选。

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的实施使法律对一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这种作用又具体表现为示警作用和示范作用。

法的教育作用对于提高公民法律意识,促使公民自觉遵守法律具有重要作用。

预测作用,是指凭借法律

10.关于法的现代化,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2017年卷一14题,单选)

A、内发型法的现代化具有依附性,带有明显的工具色彩

B、外源型法的现代化是在西方文明的特定历史背景中孕育、发展起来的

C、外源型法的现代化具有被动性,外来因素是最初的推动力

D、中国法的现代化的启动形式是司法主导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1节>法的现代化的标志

【答案】:

C

【解析】:

外源型法的现代化一般是在外部环境的强有力的作用下,在迫切需要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背景中展开的。

外源型法的现代化具有依附性。

这种情况下展开的法的现代化进程带有明显的工具色彩,一般被要求服务于政治、经济变革。

法律改革的“合法性”依据,并不在于法律本身,而在于它的服务对象的合理性。

故A项错误。

内发型法的现代化是在西方文明的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中孕育、发展起来的。

故B项错误。

外源型法的现代化具有被动性。

一般表现为在外部因素的压力下(或由于外来干涉,或由于殖民统治,或由于经济上的依附关系),本民族的有识之士希望通过变法

11.关于法律与自由,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自由是至上和神圣的,限制自由的法律就不是真正的法律

B、自由对人至关重要,因此,自由是衡量法律善恶的唯一标准

C、从实证的角度看,一切法律都是自由的法律

D、自由是神圣的,也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应由法律来规定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2节>法的价值的种类

【答案】:

D

【解析】:

①A选项错误,法律以自由为最高目标和价值,但是,法不禁止才是自由,故自由必须受到法律的限制。

②B选项错误,尽管人以自由为最高目标,且自由同时也是法的最高价值追求,但是,自由并非衡量法律善恶的唯一标准,正义、人权等价值均为衡量法律善恶的标准。

③C选项错误。

实证即实际存在之意,实际存在的法律并非都是自由的法律,如法西斯德国的法律即为不自由的法律。

注意,从应然的角度,一切法律才应当是自由的法律。

④D选项正确。

法不禁止才是自由,为了更好的维护人们的自由,法律应当限制人们的一部分行为,但是,对于人们行为

12.下列哪一表述说明人权在本原上具有历史性?

(2011年卷一15题,单选)

A、“根据自然法,一切人生而自由,既不知有奴隶,也就无所谓释放”

B、“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C、“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里被赋予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

D、“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文化发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2节>法的价值的种类

【答案】:

D

【解析】:

人权在本原上具有历史性。

人权存在和发展的内因是人的自然属性,外因是社会的经济、文化状况。

“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文化发展。

”人权不是天赋的,也不是理性的产物,而是历史地产生的,最终是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它的具体内容和范围总是随着历史发展、社会进步而不断丰富和扩展的。

根据上述阐释,本题应选D。

13.法律格言说:

“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

”关于该法律格言,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2014年卷一9题,单选)

A、每个人在法律面前事实上是平等的

B、在任何时代和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都是一项基本法律原则

C、法律可以解决现实中的一切不平等问题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并不禁止在立法上作出合理区别的规定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3节>法律原则

【答案】:

D

【解析】:

一个人能否享有法律上规定的权利,是受到其经济状况、受教育情况等因素影响的,故每个人在法律面前事实上不可能都是平等的,故A项错误。

在奴隶制、封建制等社会,并没有遵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故B项错误。

现实中的一切不平等问题,不可能仅通过法律就能得到解决,故C项错误。

平等原则并不禁止一切差别对待,其禁止的是不合理的差别对待。

故D项正确。

14.有关法与科技的说法中,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人们的法律意识常常受到科技发展的影响

B、法律可以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科技商品成果化

C、科技促进了人们法律观念的更新

D、目前我国没有有关科技的法律法规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2节>法与科学技术

【答案】:

D

【解析】:

D选项错误,科技法日趋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15.下列有关法律原则的说法中,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

A、王法官在裁判某民事案件时,发现所有法律规则均无法适用于所判案件,遂适用法律原则进行判决,王法官的行为是法律允许的

B、张法官在对某案件进行判决时,虽有相关法律规则可以适用,但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个案正义,张法官舍弃法律规则而直接适用法律原则,张法官的行为是法律允许的

C、诉讼法中的“一事不再理”原则为程序性原则

D、《婚姻法》中的“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则为政策性原则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3节>法律原则

【答案】:

B

【解析】:

考查法律原则的适用。

在有具体的法律规则可供适用时,不得直接适用法律原则。

即使出现了法律规则的例外情况,如果没有非常强的理由,法官也不能以一定的原则否定既存的法律规则,

16.下列关于法律规则的说法中,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

A、法律规则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两部分组成

B、法律规则笼统模糊,需要法官灵活适用

C、法律规则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

D、法律规则具有宏观的指导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3节>法律规则

【答案】:

C

【解析】:

考查法律规则。

A选项错误,法律规则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三部分组成。

B选项错误,法律原则要求笼统模糊,在适用时灵活应用。

D选项错误,法律原则具有宏观的指导性,适用范围宽广。

17.法律的基本价值包括秩序、自由、正义、效率等价值。

关于法律的这些基本价值,下列哪一个选项是错误的?

(  )

A、自由是衡量国家的法律是不是“真正的法律”的评价标准

B、自由和平等之间是没有矛盾的

C、法律是人们自由的保障,自由不是对法律的否定,没有法律也就没有自由

D、在法律的适用过程中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往往与立法目的相联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2节>法的价值的种类

【答案】:

B

【解析】:

考查法的价值。

法律的作用一般包括秩序、安全、自由、平等、正义、效率等方面。

这些价值源于主体即人的需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自由和平等之间有时是矛盾的,有时候为了追求社会的平等便有可能利用国家的权力对社会进行干预,这也就在某些方面限制了人们的自由,因而B选项是错误的。

没有法律就没有自由,法律并不是限制自由的,而是公民自由的保障书。

法律的理想和其所追求的价值贯穿于法律始终,因而在进行法律判断时,也就经常与立法目的相联系,

18.我国《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该条文中的价值平衡,适用的是下列哪一项原则?

A、价值位阶原则

B、个案平衡原则

C、比例原则

D、功利原则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2节>法的价值冲突及其解决

【答案】:

C

【解析】:

解决法的价值冲突的三个原则,价值位阶原则指在不同位阶的法的价值发生冲突时,在先的价值优于在后的价值。

个案平衡是指在处于同一位阶上的法的价值之间发生冲突时,必须综合考虑主体之间的特定情形、需求和利益,以使得个案的解决能够适当兼顾双方的利益。

比例原则是指为保护某种较为优越的法价值须侵及一种法益时,不得逾越此目的所必要的程度。

换句话说,即使某种价值的实现必然会以其他价值的损害为代价,也应当使被损害的价值减低到最小限度。

本题中的紧急避险适用的是比例原则,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如有考生难以理解,记住本书前文答题

19.关于我国“一元多级”的法律解释体制,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A、在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解释与狭义的法律的效力并无不同

B、在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解释的效力要高于司法解释的效力

C、法律委员会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经审查认为最高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同法律规定相抵触,可以撤销该司法解释

D、小明以个人名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审查最高法某司法解释合法性的建议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4节>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

【答案】:

C

【解析】:

①在我国,法的效力高低关键看制定主体,制定主体层级越高,该法的效力就越高,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层级高于最高法,故立法解释的效力高于司法解释。

故B选项正确。

同一制定主体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其效力并无不同。

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立法解释,其效力相当,在具体适用中,往往采取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处理。

故A选项正确。

②《常委会监督法》第33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经审查认为最高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同法律规定相抵触,而最高人

20.西方法律格言说:

“法律不强人所难”。

关于这句格言涵义的阐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凡是人能够做到的,都是法律所要求的

B、对人所不知晓的事项,法律不得规定为义务

C、根据法律规定,人对不能预见的事项,不承担过错责任

D、天灾是人所不能控制的,也不是法律加以调整的事项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1节>法的作用

【答案】:

C

【解析】:

“法律不强人所难”,即法律不能规定我们做不到的事情,不能要求我们对自己无法预见的事情承担责任。

①人能够做到的有很多,比如谈恋爱、结婚、生子等。

而法律调整的只是人们能够做到的行为中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这部分行为具有交涉性,且对社会而言,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故法律调整的范围是有限的,法律规定的应当是我们能够做到的,但是我们能够做到的行为却不一定是法律必须规定的。

就此而言,道德调整的范围要比法律大得多。

故A选项错误。

②义务具有强制履行性,人们不能以不知晓而拒绝履行。

法律生效的前提是公布,法律一旦公布即意味着

21.有法谚云:

“法律为未来作规定,法官为过去作判决”。

关于该法谚,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2016年卷一11题,单选)

A、法律的内容规定总是超前的,法官的判决根据总是滞后的

B、法官只考虑已经发生的事实,故判案时一律选择适用旧法

C、法律绝对禁止溯及既往

D、即使案件事实发生在过去,但“为未来作规定”的法律仍然可以作为其认定的根据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1节>法对社会的调整

【答案】:

D

【解析】:

法律尽管是为未来作规定,但这并不意味着法律的内容规定总是超前的,也可能滞后社会发展需要;法官的判断尽管是针对已经发生的争议进行裁决,但也并不意味着法官判决总是滞后的,也可能对未来具有引导作用,故A项错误。

法官判案时并非一律选择适用旧法,若适用新法更有利于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应依法适用新法,故B项错误。

法律禁止溯及既往,但不是绝对的,存在例外,故C项错误。

适用法律处理案件时依法应当按照法律规定认定案件事实,故D项正确。

22.法与政策作为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整手段,在当代政治和法律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关于法与政策的区别的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

A、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党的政策是党的意志的体现

B、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政策主要依靠宣传教育和纪律保证实施

C、法律具有较大稳定性,政策则具有较大灵活性

D、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要比政策广泛得多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3节>法与政策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

D

【解析】:

考查法与政策的区别。

一般而言,政党政策调整的社会关系和领域比法律为广。

23.张某到某市公交公司办理公交卡退卡手续时,被告知:

根据本公司公布施行的《某市公交卡使用须知》,退卡时应将卡内200元余额用完,否则不能退卡,张某遂提起诉讼。

法院认为,公交公司依据《某市公交卡使用须知》拒绝张某要求,侵犯了张某自主选择服务方式的权利,该条款应属无效,遂判决公交公司退还卡中余额。

关于此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2015年卷一12题,单选)

A、张某、公交公司之间的服务合同法律关系属于纵向法律关系

B、该案中的诉讼法律关系是主法律关系

C、公交公司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同时产生和同时消灭的

D、《某市公交卡使用须知》属于地方规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7节>法律关系的内容

【答案】:

C

【解析】:

按照法律主体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不同,可以分为纵向的法律关系和横向的法律关系。

纵向的法律关系,是指在不平等的法律主体之间所建立的权力服从关系;横向法律关系,是指平权法律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张某与公交公司的地位平等,故A项错。

按照相关的法律关系作用和地位的不同,可以分为主法律关系和从法律关系。

主法律关系,是人们之间依法建立的不依赖其他法律关系而独立存在的或在多向法律关系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法律关系。

由此而产生的、居于从属地位的法律关系,就是从法律关系。

一切相关的法律关系均有主次之分,在实体和诉讼法律关系中

24.关于法与道德,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  )

A、在人类社会的早期,法与道德浑然一体,后来才逐渐分化、分离

B、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肯定法与道德存在本质上的必然联系,认为法在本质上是内含一定道德因素的概念,即“恶法非法”

C、村规民约是道德规范的体现

D、近现代后,法学家们一般都倾向于强调法律调整的突出作用,依法治国成为普遍的政治主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4节>法与道德的联系

【答案】:

B

【解析】:

考查法与道德的关系。

B选项错误,B选项的观点是自然法学派的观点。

25.临产孕妇黄某由于胎盘早剥被送往医院抢救,若不尽快进行剖宫产手术将危及母子生命。

当时黄某处于昏迷状态,其家属不在身边,且联系不上。

经医院院长批准,医生立即实施了剖宫产手术,挽救了母子生命。

该医院的做法体现了法的价值冲突的哪一解决原则?

(2015年卷一9题,单选)

A、价值位阶原则

B、自由裁量原则

C、比例原则

D、功利主义原则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2节>法的价值的种类

【答案】:

A

【解析】:

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3条规定:

“医疗机构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并应当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时,应当取得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又无家属或者关系人在场,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时,经治医师应当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在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员的批准后实施。

”该医院的做法符合上述规定。

价值位阶,是指在不同位阶的法的价值发生冲突时,在先的价值优于在后的价值。

该医院的做法体现了生命权优于患者或其家属、关系人的同意权,符合价值

26.关于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下列哪一说法可以成立?

A、成文法国家采取演绎推理,因此,演绎推理不能以习惯作为大前提

B、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种思维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