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第一章一节二节教案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4693225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6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科第一章一节二节教案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八年级科第一章一节二节教案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八年级科第一章一节二节教案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八年级科第一章一节二节教案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八年级科第一章一节二节教案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科第一章一节二节教案学案.docx

《八年级科第一章一节二节教案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科第一章一节二节教案学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科第一章一节二节教案学案.docx

八年级科第一章一节二节教案学案

个性化辅导教案

学科科学学生孙健翔年级八年级授课时间2014年7月22日授课教师李老师

上课内容

学习八年级上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

(1)地球上的水

(2)水的组成

总第2次课

学生签名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和分布,并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

2.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3.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4.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

5.通过学习,认识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观念。

教学重点

1..水的重要性,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水循环过程和产生原因

2.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组成水的元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和相互关系,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教学难点

1.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组成水的元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和相互关系,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2.水的化学式的组成和意义的理解

 

 

 

 

 

 

 

 

 

 

第一节:

地球上的水地球上

一、水的组成和分布

地球是一颗“水”的行星,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大气、岩石和生物等圈层中。

在地球引力和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组成了地球上连续但不规则的水圈。

1.地球上的水主要以液态形式存在,也有少量的水以_固_态和气_态形式存在。

2.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它覆盖了地球大部分的表面。

其次是淡水,占2.53%;最少是的陆地咸水,占0.94%。

3.淡水中最多的是冰川,可利用的淡水只占总淡水量的0.3%。

4.陆地淡水尽管只占总水量的2.53%,但水体的种类却非常多,与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为我们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_生产_用水。

5.地球上各种状态的水,在温度等条件的改变下会发生变化,因此地球上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的。

【讨论】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证明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也有水吗?

二、水与生命

1.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人和所有的动植物都需要水。

如果生物体内缺水到一定程度,生命就会停止。

2.水和生命的关系。

(1)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之一。

人体中含水量占人体总重的____以上,一般动物含水量占体重的_______,其中水母占_____,草本植物中约占___________。

(2)水参与地球生物体的活动过程,即生物的____活动也离不开水。

例如种子萌发的

外界条件之一就是______。

(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了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

例如生活在沙漠地区的仙人掌,为了得到并保证充足的水分,茎、叶的形态都发生了变化,能有效防止水分的蒸发,而根却非常发达,可达几十米深。

(4)总之,水对生命活动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

对人来说,水比食物更重要。

【讨论】生活在沙漠地区的骆驼,是不是不需要水?

三、水的循环

1.水循环的涵义: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地球上的水体、土壤和植物叶面的水分通过____蒸发__和_____蒸腾__进人大气。

通过气流被输送到其他地方,在一定条件下,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而降水,又回到地面。

在重力的作用下,降落到地表的水经流动汇集到江河湖海。

在运动过程中,水又会重新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变化。

2.水循环的领域。

(1)海陆间循环。

可以表示如下:

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是水循环中最重要的,它能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再生和补充。

(2)内陆循环。

(3)海上内循环。

第二节:

水的组成

一、物理性质:

纯净的水是无色的、无气味、无味道的液体

文字体现:

101Kpa,冰(固态)-------水(液态)--------水蒸气(气态)

凝固点0℃沸点100℃

 

思考:

冰山浮于水面,说明了什么?

答:

冰的密度比水小

说明:

4℃是时密度最大,为1g/cm3

二.化学性质

1.水的电解实验

①实验过程:

②实验现象:

A.两个电极上出现了(气体),两支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B.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产生淡蓝色火焰);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木条又重新燃烧—复燃)

③V正:

V负≈1:

2

④重点强调气体的检测:

正极气体:

放时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氧气的检验方法;负极气体:

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氢气的检验方法

5结论: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2.文字表达式: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

电解实验中,当直流电通过液态水时,水变成两种不同的气体:

氢气和氧气,它们的体积比是2:

1。

实验说明水分子由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构成。

这种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就是原子。

早在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就提出了原子概念。

扫描隧道显微镜已经能够“看到”原子的图象。

水电解时,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能重新组合生成另一些分子,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那么究竟由几个氢、氧原子组成一个水分子呢?

根据电解水实验现象得知:

V(H2):

V(O2)=2:

1,试推导水的化学式

(已知ρ氢气=0.09g/l,ρ氧气=1.43g/l)

提示:

V(H2):

V(O2)=2:

1

ρ氢气=0.09g/lH2质量:

O2质量=?

ρ氧气=1.43g/l

氢元素质量:

氧元素质量=?

氢原子个数:

氧原子个数=?

水分子的化学式为:

根据精确的实验测定,水的化学式为H2O

启示:

一要物质的化学式都是根据定量的实验结果测定出来的。

{微观分析}:

微观状态下水分子的分解过程(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1个水分子分解成了两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2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文字说明: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而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例1】地球上有丰富的水,为什么我们还要提倡节约用水?

【解析】本题的解答要从三个方面考虑:

(1)地球上水体总量确实不少,但有96.53%是海洋水,淡水只占2.53%,且淡水的主体又是目前尚无法利用的冰川,可利用的淡水只占淡水资源总量的0.3%;

(2)淡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匀,世界上各个地方水资源不同;同一地方,在不同季节相差也很大;(3)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污染十分严重,所以我们要提倡节约用水。

【例2】分析下面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运动过程框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框图中A、B、C、D、E所表达的水循环中的各种环节名称。

(2)目前人类对水循环中哪一环节可以施加影响?

请举例具体说明。

【解析】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循环中最重要的一种循环形式,要正确填写出题目中所要求的各种环节的名称,必须了解海洋和陆地之间水循环的具体过程:

广阔的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着气流运行,被输送到大陆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陆地上的降水。

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沿着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两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完成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

回忆了海陆间水循环的具体运动过程,题中第一小题的答案便迎刃而解。

要回答第二小题的问题,首先要想到目前人类对水资源利用所采用的一些措施,诸如修建水库、引水灌溉、跨流域调水等等,然后思考一下这些措施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属于何种环节,问题便可得到解决。

目前人类活动对全球水汽的蒸发、凝结、输送等环节几乎没有影响,而对地表径流输送,在局部地区却可以施加某些影响。

【练习】

1.地球上储量最大的水体是()

A.海洋水B.陆地水C.冰川水D.湖泊水

2.陆地水是人们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而人类较易利用的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它主要包括()

A.河水、湖泊水、地下水B.陆地水、冰川、江河水

C.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冰川D.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3.下列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

A.青蛙B.水母C.人体D.植物种子

4.地球上的水呈____态、____态和____态,分布于____、____和____中,形成____水、____水和大气水,大气水主要是由海洋表面水蒸发而来。

5.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____、________、____水、下渗,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等一系列环节和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在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循环。

【例3】、右图是水分解的示意图。

请回答:

 

(1)写出表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

 

(2)写出你从该示意图中所获得的信息(写两条):

(2)

【例4】水的电解

 

(1)实验现象:

通电后电极上产生________,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体积较小,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体积较大,二者的体积比是________。

 

(2) 气体的检验:

体积较小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种气体是________。

 体积较大的气体接近火焰时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这种气体是________。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

2、水通电分解生成的两种物质是和,二者的体积比为。

 交流与反思: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的和改变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反应物分子的重新组合成新的。

3.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了()。

A.水是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是由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构成的混合物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任何物质在通电时都能够分解

4.下列实例,不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的是()。

A.湿衣服晒干了B.通电分解水

C.磷单质在氧气中燃烧D.水结成冰

5.下列现象中,由水分子自己运动造成的是()。

A.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B.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一瓶水,慢慢蒸干了

C.加热食盐水最后得到干燥的食盐D.黄果树瀑布的美景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水时,水分子被破坏了B.水稍稍加热,就能产生大量的氢气和氧气

C.水中所含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D.水是由两种不同的元素组成的,所以水是混合物

个性化辅导学案

学科科学学生孙健翔年级八年级授课时间2014年07月19日授课教师李老师

上课内容

复习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总第1次课

 

 

 

 

 

 

 

 

 

 

 

 

第一节:

地球上的水地球上

一、水的组成和分布

地球是一颗“水”的行星,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大气、岩石和生物等圈层中。

在地球引力和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组成了地球上连续但不规则的水圈。

1.地球上的水主要以液态形式存在,也有少量的水以_固_态和气_态形式存在。

2.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它覆盖了地球大部分的表面。

其次是淡水,占2.53%;最少是的陆地咸水,占0.94%。

3.淡水中最多的是冰川,可利用的淡水只占总淡水量的0.3%。

4.陆地淡水尽管只占总水量的2.53%,但水体的种类却非常多,与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为我们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_生产_用水。

5.地球上各种状态的水,在温度等条件的改变下会发生变化,因此地球上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的。

【讨论】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证明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也有水吗?

二、水与生命

1.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人和所有的动植物都需要水。

如果生物体内缺水到一定程度,生命就会停止。

2.水和生命的关系。

(1)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之一。

人体中含水量占人体总重的____以上,一般动物含水量占体重的_______,其中水母占_____,草本植物中约占___________。

(2)水参与地球生物体的活动过程,即生物的____活动也离不开水。

例如种子萌发的

外界条件之一就是______。

(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了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

例如生活在沙漠地区的仙人掌,为了得到并保证充足的水分,茎、叶的形态都发生了变化,能有效防止水分的蒸发,而根却非常发达,可达几十米深。

(4)总之,水对生命活动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

对人来说,水比食物更重要。

【讨论】生活在沙漠地区的骆驼,是不是不需要水?

三、水的循环

1.水循环的涵义: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地球上的水体、土壤和植物叶面的水分通过____蒸发__和_____蒸腾__进人大气。

通过气流被输送到其他地方,在一定条件下,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而降水,又回到地面。

在重力的作用下,降落到地表的水经流动汇集到江河湖海。

在运动过程中,水又会重新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变化。

2.水循环的领域。

(1)海陆间循环。

可以表示如下:

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是水循环中最重要的,它能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再生和补充。

(2)内陆循环。

(3)海上内循环。

第二节:

水的组成

一、物理性质:

纯净的水是无色的、无气味、无味道的液体

文字体现:

101Kpa,冰(固态)-------水(液态)--------水蒸气(气态)

凝固点0℃沸点100℃

 

思考:

冰山浮于水面,说明了什么?

答:

冰的密度比水小

说明:

4℃是时密度最大,为1g/cm3

二.化学性质

1.水的电解实验

①实验过程:

②实验现象:

A.两个电极上出现了(气体),两支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B.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产生淡蓝色火焰);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木条又重新燃烧—复燃)

③V正:

V负≈1:

2

④重点强调气体的检测:

正极气体:

放时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氧气的检验方法;负极气体:

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氢气的检验方法

5结论: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2.文字表达式: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

电解实验中,当直流电通过液态水时,水变成两种不同的气体:

氢气和氧气,它们的体积比是2:

1。

实验说明水分子由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构成。

这种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就是原子。

早在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就提出了原子概念。

扫描隧道显微镜已经能够“看到”原子的图象。

水电解时,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能重新组合生成另一些分子,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那么究竟由几个氢、氧原子组成一个水分子呢?

根据电解水实验现象得知:

V(H2):

V(O2)=2:

1,试推导水的化学式

(已知ρ氢气=0.09g/l,ρ氧气=1.43g/l)

提示:

V(H2):

V(O2)=2:

1

ρ氢气=0.09g/lH2质量:

O2质量=?

ρ氧气=1.43g/l

氢元素质量:

氧元素质量=?

氢原子个数:

氧原子个数=?

水分子的化学式为:

根据精确的实验测定,水的化学式为H2O

启示:

一要物质的化学式都是根据定量的实验结果测定出来的。

{微观分析}:

微观状态下水分子的分解过程(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1个水分子分解成了两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2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文字说明: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而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例1】地球上有丰富的水,为什么我们还要提倡节约用水?

【例2】分析下面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运动过程框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框图中A、B、C、D、E所表达的水循环中的各种环节名称。

(2)目前人类对水循环中哪一环节可以施加影响?

请举例具体说明。

【例3】、右图是水分解的示意图。

请回答:

 

(1)写出表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

 

(2)写出你从该示意图中所获得的信息(写两条):

【例4】水的电解

 

(1)实验现象:

通电后电极上产生________,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体积较小,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体积较大,二者的体积比是________。

 

(2) 气体的检验:

体积较小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种气体是________。

 体积较大的气体接近火焰时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这种气体是________。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地球上储量最大的水体是()

A.海洋水B.陆地水C.冰川水D.湖泊水

2.下列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

A.青蛙B.水母C.人体D.植物种子

3.地球上的水呈____态、____态和____态,分布于____、____和____中,形成____水、____水和大气水,大气水主要是由海洋表面水蒸发而来。

4.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____、________、____水、下渗,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等一系列环节和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在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循环。

5、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

6、水通电分解生成的两种物质是和,二者的体积比为。

 交流与反思: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的和改变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反应物分子的重新组合成新的。

 

7、电解水的反应属于( )

A、 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物理变化 D、化学变化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E、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F、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等变了

9、下列关于各种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把糖和水混合是化合反应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合反应

C、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是分解反应D、黄泥水经过过滤分成泥和水是分解反应

10、小兰通过学习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应为 ,但自己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 。

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B.大胆提出假设:

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11(2012•浙江杭州中考)杭州市的自来水由于增设了加臭氧(O3)和加活性炭两道处理程序,水质处于全国大城市优秀水平。

根据以上报道,人们得出的下列结论中,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A.杭州市的

自来水属于纯净物B.杭州市自来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就是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C.加臭氧和活性炭都是利用化学性质来净化水质D.以上水处理过程中

,水分子化学性质不变

12.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了()。

A.水是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是由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构成的混合物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任何物质在通电时都能够分解

13.下列实例,不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的是()。

A.湿衣服晒干了B.通电分解水

C.磷单质在氧气中燃烧D.水结成冰

14.下列现象中,由水分子自己运动造成的是()。

A.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B.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一瓶水,慢慢蒸干了

C.加热食盐水最后得到干燥的食盐D.黄果树瀑布的美景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水时,水分子被破坏了B.水稍稍加热,就能产生大量的氢气和氧气

C.水中所含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D.水是由两种不同的元素组成的,所以水是混合物

 

 

 

 

 

 

 

 

 

一、选择题

1.大气是水循环的关键。

阳光照射水域和陆地,使那里一部分水变成蒸气进入大气;植物从土壤或水体中吸收的水,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进入大气,动物体内的一些水也通过体表进入大气,其中蒸发量占主体的是()

A.湖泊B.海洋C.江河D.植物

2.2013年3月22日世界水日,其主题是“水合作”。

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宝贵。

下列对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B.农业生产中应提倡喷灌或滴灌

C.水体有自净能力,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D.水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3.用右图装置电解水,一段时间后的现象如图所示,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甲试管中收集到的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B.该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

D.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之比为8:

1

4、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水原子 B、水分子 C、氢、氧原子 D、氢、氧分子

5.有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有同样多的水,把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铁块、铅块分别放入三个杯子的水中,则杯中水面升高较多的是()

A.放铁块的B.放铅块的C.放铜块的D.三者都一样

6.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以增加水的导电性,如果用8%的硫酸溶液25克通电进行电解水的实验,过一段时间,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0%,则电解了的水的质量为()

A.5gB.10gC.16gD.20g

7.陆地水是人们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而人类较易利用的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

它主要包括()

A.河水、湖泊水、地下水B.陆地水、冰川、江河水

C.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冰川D.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8、用直流电源电解水时,其结果为( )

A、正极产生氢气,负极产生氧气B、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C、正极产生的气体比负极多D、负极产生的气体比正极多

二、填空题

9.水的电解实验

 

(1)实验现象:

通电后电极上产生________,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体积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