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基本知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4689841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的基本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摄影的基本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摄影的基本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摄影的基本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摄影的基本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摄影的基本知识.docx

《摄影的基本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的基本知识.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摄影的基本知识.docx

摄影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相机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相机的成像原理

1、人之所以能看见影像,是因为有了光线;想用相机留下影像,当然也离不开光。

光线通过瞳孔刺激视网膜形成影像信息,再通过视觉神经传递至大脑,人就可以感知到影像。

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也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做小孔成像。

(配小孔成像示意图)瞳孔就相当于是小孔,视网膜就是形成影像的屏幕。

相机的成像原理和眼睛大致相同,相机镜头的孔径相当于小孔,感光材料就就是成像的屏幕。

2、相机的感光材料可以保存影像。

感光材料分为2种,一种是具有化学涂层胶卷,一种是数字图像传感器。

(配胶卷和CCD/CMOS图)

胶卷又名底片,菲林,是一种成像器材。

现今广泛应用的胶卷是将卤化银涂抹在聚乙酸酯片基上,此种底片为软性,卷成整卷方便使用。

当有光线照射到卤化银上时,卤化银转变为黑色的银,经显影工艺后固定于片基,成为我们常见到黑白负片。

彩色负片则涂抹了三层卤化银以表现三原色。

所谓负片,也就是影调关系在胶片上黑就是白,白就是黑,在色彩关系上表现为补色。

除了负片之外还有反转片及一次成像底片等,反转片是拍摄后经反转冲洗可直接获得正像的一种胶片,它的影调关系在胶片上表现白就是白,黑就是黑,色彩关系依然保持原色;一次成像的底片通常很大,光线通过相机直接对其进行曝光,进行短暂的显影之后就可以直接成为可以观看的照片。

(配一次成像例图)常见的胶卷分为135胶卷和120胶卷,也有大画幅相机使用的单张胶片。

135胶卷通常可拍摄36张36×24mm的照片,而120胶卷则通常可以拍出16张45×60mm或12张60×60mm的照片。

(配135、120胶卷图)

CCD(Charge-coupledDevice)和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是在相机中被普遍采用的两种图像传感器。

它们是一种半导体器件,能够把光学影像转化为数字信号。

传感器上植入的微小光敏物质称作像素(Pixel),一块传感器上包含的像素数越多,其提供的画面分辨率也就越高。

图像传感器的作用就像胶卷一样,但它是将图像像素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保存在记忆卡内。

(配SD卡、CF卡和记忆棒图)

■小问题:

是否数码相机像素越高,成像就越好呢?

很多初学者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所以在购买数码相机的时候就一味的盲目追求高像素。

答案是不一定的。

图像传感器的是有一定尺寸的,所以像素就能不可能无穷尽的排列在上面。

打个通俗的比方,假如一块传感器可以排列600万像素,那么400万像素显然是不够的,那么硬要塞下1000万像素的画质也好不到哪去!

所以初学者在购买数码相机的时候不要轻易相信奸商强调的“高像素论”,应该更多的是关注图像传感器的尺寸大小,一般来说,图像传感器只要足够大,照片的成像画质肯定差不到哪里去。

第二节相机的类型

1、相机的分类方法丰富多样,不同的相机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按相机的画幅来分类,我们通常可以分为使用135胶卷的小画幅相机,使用120胶卷的中画幅相机和单张胶片的大画幅相机。

(配小、中、大画幅相机图)我们常见的小画幅的相机虽然具有经济、便携的优点,但是在成像素质和影调层次上是比不上中画幅和大画幅相机的,但是大画幅相机的笨重和繁琐的操作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在数码相机的身上,全画幅相机指的是图像传感器的尺寸接近或等于35毫米胶片的相机。

但由于图像传感器的制造技术、工艺与成本等问题,很多相机的图像传感器的尺寸都要小于35毫米传统胶片的尺寸(36×24mm),我们通常称为APS画幅相机,俗称半画幅相机。

APS画幅定位于中低消费市场,共设计了三种底片画幅(H、C、P):

H型是长宽比为16:

9;C型是左右档去一条,长宽比为3:

2;P型是满幅的上下两边各挡去一条,使画面长宽比例为3:

1,被称为全景模式。

至于大画幅的数码相机,我们也称为数码后背,它是用大尺寸的图像传感器,通常用来拍摄巨型尺寸和超高精度的商业照片,照片的画面质量自然是没的说,当然,数码后背少辄几十万多则百千万的价格也是令人咋舌的。

(配半画幅相机D90、全画幅相机D3和哈苏数码后背CFV-39图)

2、按相机的结构来分类,我们通常可以分为单镜头反光相机、双镜头反光相机和旁轴取景相机,还有近年的新生事物—单镜头电子取景器相机。

(配单反、双反、旁轴、单电相机图)

单镜头反光相机(Singlelensreflexcamera)简称单反(SLR),它通过机内的一块反光镜使用单镜头进行取景构图,优点是拍摄的照片不存在视差,所见即所得,并可以根据拍摄需要更换不同焦段的镜头,但缺点在于拍摄时候反光镜的翻起会引起机身的震动和噪声。

数码单反相机(DigitalSingleLensReflexCamera),常简称为数码单反(DSLR)。

(配单反结构示意图)

双镜头反光相机(Twinlensreflexcamera)简称双反(TLR),它具有上下两个镜头,上面的镜头用于取景和对焦,下面的镜头用于拍摄影像。

双反相机体积较大,通常使用120胶卷,拍摄时不像单反相机一样反光镜会有震动,由于是自上而下进行取景,所以可以方便进行低角度取景,但是拍摄时存在视差。

(配双反结构示意图)

旁轴取景相机(Rangefindercamera),由于取景窗位于摄影镜头旁边,而且彼此光轴平行,因而取名旁轴(RF)。

这类相机小巧、便携,拍摄时候机身安静稳定,适合抓拍与纪实摄影,缺点是也存在视差,并且因为取景器的视角一般固定不变,所以不方便更换镜头。

(配旁轴结构示意图)

单镜头电子取景数码相机(ElectronicViewfinderInterchangableLens)简称单电相机(EVIL),是相机科技快速发展以来出现的新型产品,结构类似于数码单反相机,但是由于取消了单反相机中反光板取景结构,所以机身比单反相机更加小巧、便携、时尚,并且它通过图像传感器直接用电子显示屏取景,不会产生视差,使用了和数码单反相机相近大小的图像传感器确保了高品质的画面质量。

索尼品牌将这种产品称呼为微单相机,意思就是有着和专业单反相机一样高画质的微型数码相机,然而不管是单电还微单的称呼似乎都不太准确,“可换镜头数码相机”才似乎更加贴切这类相机(Interchangeable-lenscamera=ILC)。

3、按不同用途、特殊功能等方式,相机又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有方便小巧的卡片口袋相机(配SONYT700图);几分钟就可以看到照片即影即得的一次成像相机(配宝丽来SX-70图);可以防水的水下照相机(配卡西欧G1相机图);方便新闻工作者等特殊行业使用的隐蔽拍摄的针孔照相机;拍摄宇宙星空的天文照相机;医学生物上使用的显微照相机;X光、红外线透视相机等等……

4、还有一类特殊的相机,叫做LOMO相机…………………………

第三节相机的结构

1、虽然相机的原理都大同小异,但是结构却五花八门。

通常一个相机需要由几个基本部分组成:

镜头、快门、取景系统、感光材料;(配相机结构图)

镜头的作用是汇集外界景物的反射光,并在感光系统上形成清晰的影像;快门是控制光线进入相机内的时间长短开关;取景系统的作用是在拍摄前对影像进行瞄准选择构图;感光材料则是用来记录影像的,传统相机中的感光材料是胶片,数码相机中则是图像传感器。

2、随着科技的进步,相机的内部机构也随之越来越复杂化,除了几个基本结构部分以外,相机其它的构成部分还有:

测光系统、测距对焦系统、供电系统、数字信息处理和优化系统、数据存储系统、影像防抖系统、拍摄信息和图像显示系统等等。

测光系统可以通过镜头或独立的测光部件测定所拍摄物体反射回来的光亮度,从而给拍摄者提供曝光量的参考;测距对焦系统通过调整镜头中镜片与感光材料之间的距离来实现对焦,使影像清晰;供电系统提供给相机工作的电量;在数码相机中数字信息处理和优化系统可以处理与优化图像传感器所拍摄的电子数据;数据存储系统的作用是将电子信息数据记录下来;影像防抖系统可以在镜头和机身内利用位移平衡技术给予手持拍摄的影像以更大的清晰保证;拍摄信息和图像显示系统则可以让拍摄者更加直观便捷的掌握拍摄数据和即时看到所拍摄的影像。

第三章摄影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认识光圈

1、相机的原理—小孔成像中的“小孔”,即是光圈。

光圈(Aperture)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进入相机内多少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它的孔径大小决定着单位时间内镜头进光量的多少。

2、光圈的大小我们使用“F”来表示,F值越小,光圈越大,进光量也就越多;反之,光圈则越小,进光量也就越少。

光圈的F值=镜头的焦距/镜头光圈的直径,光圈的每级大小变化是以

倍逐级排列的,每上一级光圈的进光量是下一级的两倍,光圈的数值值:

f1.0,f1.4,f2.0,f2.8,f4.0,f5.6,f8.0,f11,f16,f22,f32,f44,f64。

(配逐级光圈大小变化示意图)

第二节认识快门

1、快门按下的一刹那,世界便会凝固在你的手中。

快门(shutter)是一个控制进入相机光线时间长短的机械或电子装置,它的单位是秒(s=second),常见的快门速度系列数值有:

B、30、25……3、2、1、1/2、1/4、1/8、1/15、1/30……1/500、1/1000……1/8000等,快门数字越小,快门速度越快,则相机的进光量也就越少。

B门(Bulb)俗称慢门,对于需要更长时间曝光的对象,摄影师可以使用B门手动自由控制曝光时间。

2、在实际的拍照过程中,我们可以降低快门的速度来使夜景中的车辆拖出美丽的光弧;(配慢门范图)也可以靠高速的快门速度捕捉到跳水运动员在空中一刹那间的美姿。

(配高速快门范图)控制快门不单单只是用来掌握曝光长短的,它更是我们在摄影创作中一个重要的创作技巧。

第三节认识焦距

1、在摄影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利用焦距的长短瞧的更远,看的更多。

焦距指的是镜片中心到底片或CCD等成像平面的距离,它在镜头上用毫米(mm)为单位来标识。

焦距越短,拍摄的视角也就越广,反之焦距越长,视角也就越小。

(配焦距与视角关系变化图)

根据不同焦距视角的变化,通常我们将符合人眼透视习惯的,视角在40°-55°之间的镜头称为标准镜头,例如50mm镜头,把35-135mm之间的镜头称为中焦镜头,135-300mm之间的称为长焦镜头,300mm以上的称为超长焦镜头,把24-35mm之间的镜头称之为广角镜头,24mm以下的镜头称为超广角镜头,(配广角、长焦、50mm图)还有一些可以甚至可以达到180°视角的镜头叫做鱼眼镜头。

(配鱼眼镜头照片样图)

传统情况下,我们习惯使用广角镜头来拍摄风景、建筑等大场景的画面,使用中焦镜头对付人像、微距、纪实等题材,长焦镜头则应用于体育赛事、生态动物等方面。

(配广角、中焦、长焦摄影作品图)但是我们也可以另辟蹊径,利用不同镜头的特点来进行与众不同的艺术表现(配广角人像图)。

2、镜头根据焦距的设置,可以分为变焦镜头和定焦镜头。

变焦镜头的焦距是可以进行调节的,通过不同的视角变化获得大小不同的画面,优点是不用经常更换镜头比较方便构图,但由于制造工艺与材料限制,它的成像质量一般不如同档次的定焦镜头,并且价格也更昂贵。

定焦镜头虽然只有一个焦距,但是对焦速度快,光圈大,成像高质稳定并且价格较低。

对于旅游行摄、记录生活来说,一只变焦镜头显然能让你更轻松方便些;但是对于一张要求严谨高质的产品、商业照片、或正式场合的重要照片,还是定焦镜头显得更可靠一些。

(配定焦镜头和变焦镜头样图)

3、镜头的“压缩”感

4、我们在拍摄建筑摄影的时候,为避免高大的建筑物产生下大上小强烈的透视,有时会用到一种特殊的镜头,叫做移轴(TiltShift)镜头。

它可以通过的主光轴平移、倾斜或旋转,改变底片上、下部到达镜头中心距离不相等,用相应的放大率抵消透视变形,以达到调整所拍影像的透视关系的目的。

移轴镜头的作用,除了纠正透视变形,还能调整焦平面位置,达到微观世界的景致。

(配移轴镜头微观场景图)

5、我们前面学习过,数码相机的可以按传感器大小分为全画幅相机和半画幅相机,由于实际焦距是以35mm胶片为标准计量的,而APS半画幅相机的传感器尺寸要小于35mm胶片尺寸,裁切画面后形成的影像的视角也会小于实际焦距的视角,所以我们在拍摄的时候就需要考虑根据图像的视角,对焦距进行等效转换,转换而来的焦距我们把它叫做等效焦距。

(配等效焦距示意图)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知道50mm焦距的实际视角大约是45°,APS-C画幅由于传感器较小在50mm焦段的视角只有有30°,而30°视角的实际焦距却是75mm,所以我们可以说APS-C半画幅的50mm焦距等效于实际焦距的75mm,75÷50=1.5,可以得到等效焦距转换系数是1.5倍。

由于各个品牌的图像传感器大小不同,所以等效焦距的转换系数也不同,常见的单反相机品牌中,佳能是1.6倍、尼康、索尼、宾得为1.5倍、奥林巴斯4/3系统为2倍;卡片相机则由于大部分的图像传感器的尺寸更小,所以等效焦距的转换倍数甚至能达到5倍、6倍。

而全画幅相机的传感器大小等于35mm胶片,则不用考虑视角与焦距的转换。

(配50mm镜头分别在半画幅机和全画幅机上的视角变化图)

第四节认识对焦

1、对焦(Focus)就是调整光线折射后焦点在光轴上的位置,从而达到形成清晰影像的的过程。

在传统相机上,我们需要慢慢转动镜头上的对焦环,直至所拍摄物体的影像在取景器的磨砂屏上达到清晰,或是裂像屏的分裂影像重合,我们才可以获得一张焦点清晰明确的照片。

(配裂像屏对焦示意图)

但是在带有自动对焦的数码相机上,这个过程就变的简单许多,我们只需要将取景器上的对焦框对准所拍摄的物体,然后轻轻的将快门按下一半,相机便会根据自身发射出的反射光线来测量拍摄距离,或者是对拍摄对象进行精细的反差检测,快速的准确对焦。

对焦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画面主体是否醒目突出,对焦速度快慢将决定我们是否会错过转瞬即逝的精彩画面,所以说对焦的速度与准确性也是考察一部相机和镜头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

2、每个镜头都有对焦范围的限制,虽然都可以进行无限远的对焦,但是也都会有最近对焦距离的限制,不可能无限近的贴近物体进行拍摄,一旦超过了最近对焦距离的范围,镜头也就无法实现清晰对焦。

但对于一些标识有微距(macro)功能的镜头,最近对焦距离的限制就要小的多,我们可以非常贴近拍摄对象进行拍摄,对于微距作品,我们更要谨慎小心的对焦,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哪怕一点点的偏移和震动,都会导致一张照片失败。

(配微距摄影作品)

第五节认识感光度

1、感光度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StandardsOrganization)规定感光度是胶片对光线的化学反应速度,也是制造胶片行业中感光速度的标准,简称ISO。

通俗来说就是胶片对光的感应速度,感光度数值越高,对光的敏感度也就越快,需要的曝光时间也就越少,反之则慢,举个例子来说,ISO200的曝光速度比ISO100快一倍,在相同光照情况下如果使用ISO100时曝光1/125秒,如果换用ISO200的胶卷则只需要1/250秒。

早在胶片时代我们的摄影生活就默默遵循这一行业标准,购买胶卷时包装上都会标示ISO100、ISO200、ISO400这样的字样,我们可根据环境和对象的光亮度大小选用不同感光度的胶卷进行拍摄。

虽然高ISO可以有效的提高快门速度来缩短曝光时间,来帮我们克服光照度不足的恶劣拍摄环境,但是它同样也会给画面带来较大的粗糙颗粒,所以在允许的条件下我们应尽可能使用低ISO的胶卷来保证照片的细腻平滑的质感。

但是,对于一些比较重要事件的题材,我们还是应该使用高ISO来进行记录的,因为这个时候一张清晰的照片显然要比画面质量更重要。

当然,你若想利用高ISO的粗糙的颗粒获得一种粗犷的摄影风格来进行艺术表现也是无可厚非的。

(配大颗粒胶片照片)

2、在数码相机中,感光度的变化是根据调整图像传感器的灵敏度或合并感光点来实现的。

CCD/CMOS的对光的感应能力是有限的并且不变的,它通常通过两种方式来提高感光速度:

一种是强行提高单个像素点的亮度和对比度;另一种是使用多个像素点来共同完成原来一个像素点的任务。

这种工作方式会让增强的电子信号给画面带来致命的噪点(noise),导致使图像的色彩失准,画面粗糙。

由此可见,数码相机提升ISO以后对画质的损害还是很大的,尤其是一些数码相机图像传感器又比较小的时候,提升ISO后的画面质量简直就是惨不忍睹。

(配不同ISO下的照片噪点比较图)

3、当然,噪点的产生原因不单单只是因为ISO过高。

长时间曝光、相机温度的升高以及其它一些电子信号的干扰也会给画面带来噪点。

若想想获得干净、细腻画面的照片,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建议来减少噪点:

拍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低ISO;连续使用的过程中适当的关机让相机降温,或避免在高温环境下使用相机;使用一些数码相机里自带的降噪功能,或使用电脑软件对画面进行降噪。

(配软件降噪前后比较图)当下的数码相机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图像传感器高感低噪的技术也越来越好,更有一些品牌的高端产品的高感光指数甚至达到了十万以上,可以凭借月光手持拍照,这的确是值得让我们欣喜的事。

第六节认识色温

1、色温不是指光线的冷热程度,而是指的是光的色彩差异变化。

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洛德·开尔文(LordKelvin)提出:

将一块纯黑物体进行加热,温度升高到某一程度时颜色开始由红-黄-白-蓝慢慢逐渐改变,在不同温度下呈现出的色彩就是色温,色温较低时,场景的色调偏向橙红,色温较高时,场景的色调偏蓝。

色温的单位是取自开尔文名字的大写字母“K”,不同光源环境的相关色温值如下:

北方晴空8000-8500k

阴天6500-7500k

夏日正午阳光5500k

金属卤化物灯4000-4600k

下午日光4000k

冷色荧光灯4000-5000k

暖色荧光灯2500-3000k

卤素灯3000k

钨丝灯2700k

蜡烛光2000k

2、在不同光线的场合下拍摄出的照片会有不同的色温,物体颜色会因投射光线颜色产生改变,有的时候色温过高或过低将会对物体本身的色彩产生很大的影响。

例如在咖啡馆暗暗幽幽的灯光下,拍摄出的人脸色会变得发黄发红。

有时候为了体现环境色调氛围来说,这些对画面色彩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我们需要还原物体本身的色彩时候该怎么做呢?

那就需要使用数码相机中白平衡(WhiteBalance)的调节。

白平衡从字面理解就是白色的平衡,它以白色为基准,是相机通过调整自身图像传感器的红、黄、蓝三者的平衡关系,来抵消因色温不同引起的画面偏色情况。

一般数码相机中默认的设置就是自动白平衡,它可以使相机自动辨别拍摄环境的色温情况,对所拍的照片做出相应色彩平衡调整。

但是当自动白平衡对于一些复杂环境的光线下,经常会失准,我们就必须根据拍摄需要要自己来调整白平衡了。

一般数码相机中除了自动白平衡外还有有其它已经预设好的白平衡调节快捷方式,例如阳光模式、阴影模式、钨丝灯模式、荧光灯模式、烛光模式……等等,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最接近现场光线的模式来调整白平衡。

(配不同预设白平衡样图)

当然,如果当这些模式都无法满足你对色温的精确调整时,你还可以使用手动白平衡。

调整手动白平衡模式的时候,需要先准备一个白色的标准,一张干净的白纸或者是一堵白墙都可以,使白色填充满你的取景视野,然后让相机读取你给的白色标准信息,来平衡现场实际色温造成的偏色。

(配手动白平衡调整样图)

3、有时候大家在拍摄创作的时候,如果需要改变拍摄对象的实际色彩来表达创作意图,也可以利用白平衡设置作为照片色调的调色板。

例如使用阴天白平衡模式,就可以将夕阳和晚霞拍的更红更暖;相反的,使用白炽灯模式也可以将雨天的风景拍的更蓝来体现阴冷的感觉。

(配使用白平衡调整画面色调样图)

第四章摄影的基本技巧

第一节如何获得清晰的影像

1、如何获得清晰的影像?

——这个简单的问题其实并不简单。

一般照片的“模糊”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因为跑焦或对焦不实造成的;而另一种情况则是因为当快门速度过慢时,机身或手的震动引起的。

错误的拍照姿势和动作往往会导致本该清晰的照片模糊第一杀手。

站姿拍摄:

正确的拍照站姿首先应该是“脚踏实地”,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使用单反相机拍照时左手托住机身和镜头,右手握紧相机手柄,收拢双臂紧贴身体,让相机紧靠眼眶,身体保持稳定不倾斜,对焦时候尽量平顺呼吸,再屏住呼吸轻按快门进行拍摄。

(配真人正确持机方式示范图)

使用卡片相机拍照时候应该尽量使用双手持机,轻轻的按动快门。

低位拍摄:

在蹲姿进行拍摄时,应将左膝支撑于地面,用右膝支持手臂,这样可以防止手臂晃动引起照片模糊。

需要更低的拍摄角度时候,如果环境允许,不如就踏踏实实的坐或趴在地面上。

(配真人正确持机方式示范图)

需找依靠物:

在实际的拍摄现场,我们往往可以寻找到很多稳定依靠物,例如树木、桌椅、墙壁等,用身体靠紧这些依靠无也能有效的帮助我们稳定相机。

(配真人正确持机方式示范图)

使用三脚架:

拍摄一张清晰照片的最可靠的保障莫过于一个结实稳定的三脚架或独脚架。

(配三脚架拍摄姿势图)

2、除了拍照姿势的问题外,另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对于快门速度的选择把握不好。

那么,多少的快门速度才能保证安全的拍摄出一张清晰的照片呢?

一般来说,安全快门和焦距有关,在手持拍照时,安全快门小于等于1/焦距。

例如使用70mm镜头时,我们应该保证安全快门1/70s或者更快;使用200mm焦距的长焦时候,快门速度至少应该保证有1/200s。

如果是APS型的相机,安全快门需要按等效焦距来计算,例如佳能100mm的镜头,乘以1.6倍的转换系数是160mm,那么安全快门就应该是1/160s;尼康APS单反的等效焦距的转换系数是1.5倍,一只50mm镜头的安全快门即是1/75s。

当然,如果经过对摄影的长期训练,练就“铁腕”神功,那么就没有需要再在安全快门这个概念上斤斤计较了。

现在有不少的数码相机和镜头上配置了防抖或减震系统,它利用光学位移补偿的原理,打开它可以有效降低2档甚至4档的快门速度。

当然,使用三脚架拍照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关掉防抖功能,否则会起到模糊的反作用。

(配减震效果前后对比图)

第二节景深

1、学习本节内容前让我们大家先来观察四幅照片,(配大、小景深样图)通过对这四幅照片的观察,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这些照片的前景与背景的虚化程度各有不同。

那么,形成这种虚实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在焦点前后,光线开始慢慢扩散,在焦平面上形成的影像也开始慢慢变模糊,形成一个扩大的圆,这个圆就叫做弥散圆。

如果弥散圆的直径小于人眼的鉴别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实际产生的模糊影像是不能辨认的。

这个不能辨认的弥散圆就称为容许弥散圆,在焦点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这两个弥散圆之间的距离就叫焦深。

而在镜头前方与焦深所对应的物像前后的一段距离叫做景深。

(配景深示意图)

换言之,景深就是我们所拍摄的物像前后清晰影像的空间范围,在这个空间范围内的景物,在画面上是清晰的,超出这个空间范围的景物,影像是模糊的。

2、影响景深的因素有主要因素有光圈、焦距和拍摄距离。

(1)光圈: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配光圈与景深关系示意图和对比样图)

(2)焦距:

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配焦距与景深关系示意图和对比样图)

(3)拍摄距离:

距离越近,景深越小;距离越远,景深越大。

(配拍摄距离与景深关系示意图和对比样图)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

当光圈越大,焦距越长,拍摄距离越近,则景深越小;

当光圈越小,焦距越短,拍摄距离越远,则景深越大。

3、如果当镜头的光圈、焦距和拍摄距离都受到限制的时候,我们无法获得更小的景深虚化周围环境来突出主体,还有什么其它办法可以让我们改善背景和主体之间的关系呢?

(1)使主体物远离背景,让背景脱离主体的景深范围。

(配示意图和对比样图)

(2)改变拍摄角度,给主体更换一个景深范围外较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