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docx
《教师资格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
1、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个体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育。
1.遗传:
a.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b.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c.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d.遗传素质不能预订或决定人的发展,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e.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2.环境:
a.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b.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
c.人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的
3.个体主观能动性4.学校教育
a.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者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师队伍施教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b.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原因: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2、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有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教学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教材编写、教育、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故人们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
3、课程改革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和考试制度6.实现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4、我国中学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定义:
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官直接感知学习对象
直观的具体手段:
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贯彻要求:
1.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想结合;3.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启发性原则定义:
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已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贯彻要求: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是启发的首要问题。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3)巩固性则定义:
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进行专门复习,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
贯彻要求: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在扩充该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循序渐进原则
贯彻要求: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5)因材施教原则定义: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贯彻要求:
1.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2.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定义:
教学活动要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贯彻要求: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7)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定义:
教学要在科学地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
贯彻要求:
1.要确保教学的科学性2.要深入发掘教材和教学情境中蕴含的教育性因素,自觉地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3.要把这些教育性因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4.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
(8)量力性原则定义:
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地发展水平。
贯彻要求:
1.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2.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3.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教学与上课的关系
教学与上课时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学包括上课,还包括备课、课外作业的布置、课外辅导、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等一系列环节。
上课时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的任务主要是通过上课完成的。
5、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的培养: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6、怎样促进迁移的教学?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7、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
答: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8、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统一;(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9.教师教学能力结构
组织和运用教材的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对学生学校困难的诊治能力教学媒体的使用能力教育机智
10、简述操作技能培训的要求。
(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地练习;(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4)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
12.简述班主任的作用。
班主任是班级教师集体的组织者和灵魂;班主任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是保证各种影响协调一致的协调者;班主任是联系班级和班级、班级和学校的纽带
15.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好似初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7.我国中学德育应该坚持那些基本原则?
每个原则的实施要求是什么?
导向性原则。
基本要求: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疏导性原则。
要求:
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要求:
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要求:
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渐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教育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的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教育者要有意识的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教育者要有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她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因材施教原则。
要求:
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19、品德主要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构成的。
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可以唤起人的道德动机,从而推动人们产生道德意志和相应的道德行为。
(一)道德认识道德认识也可称为道德观念,即是一种对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中包括道德概念与道德信念的形成以及运用这些观念去分析道德行为,对人或对事做出符合自己认识水平的道德评价。
(二)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它不仅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
一般地说,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或是他人、个人的行为,凡是符合自己的认识或自己所维护的道德观念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否则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
由此可见,道德情感就是人们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内心体验。
(三)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的目的,积极调节自己的活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道德意志也要受到道德认识的支配,是人们利用自己意识的控制和理智的权衡作用去解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如动机间的冲突及行动过程中坚持与动摇的斗争等)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道德意志通常表现为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
(四)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指一个人遵照道德规范所采取的言论和行动,它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
道德行为的培养主要通过道德行为方式的训练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等途径来实现的。
只有学生具有良好道德行为才使学校的品德教育具有社会价值。
20.简述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21、教师的角色及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教师的角色:
一、教师应当首先是学习者二、教师应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三、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四、教师是沟通者。
五、教师还应该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一)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三)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四)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五)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22、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级体的教学作用;(4)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的发展。
23、怎样营造课堂气氛?
准确地鉴定、分析课堂气氛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前提和基础
时刻保持积极的情绪态度感染学生
树立典型,利用榜样示范积极引导学生
妥善处理矛盾冲突,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
24、改变学生品德方法
有效的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约定;价值辨析;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其他:
角色扮演和小组道德讨论等。
25、对后进生的教育:
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善于挖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信心和集体荣誉感;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26、.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学习材料内容的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27.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1、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①首先,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
②其次,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③第三,生产力发展促进着
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①首先,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
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②其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③
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28.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思想政治方向和为谁服务问题:
①首先,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②其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③第三,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品德教育的内容。
总之,教育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在阶级社会中不可能“超阶级”“超政治”。
2、教育对政治、经济的伟大影响作用:
①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②教
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③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29、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30、简述学习迁移的分类。
学习迁移也成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按照迁移的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按照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可分为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
按照迁移内容不同,可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按照迁移过程中所需要的内在心理机制不同可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序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31、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观点:
学科课程中心课程论主张学校课程应该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如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博比特、布鲁纳都主张学科课程。
主要观点:
(1)知识是课程的核心;
(2)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3)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
(4)以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为目标;(5)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32、活动中心课程论:
杜威
以儿童活动为中心,同时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课程的内容有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而定。
优点:
完整经验,促进儿童主动性发展
缺点:
夸大了儿童的个人经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
社会中心课程论:
布拉梅尔德
主张课程的重点放在当代社会问题,学校课程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社会中去,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
优点:
与社会问题紧密结合缺点:
忽视了学生的需要,学科的结构
33、维果斯基心理发展的结构:
随意本能的不断发展抽象概括本能的提高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34、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第一,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
第二,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要优于抽象材料,对图像记忆要优于词语。
第三,中学生能主动选择记忆方法,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
第四,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记忆逐渐成为主要的记忆手段。
第五,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较快,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青少年的思维能力迅速得到发展,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
2.在整个中学阶段,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占据主导地位。
3.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35、中学生情绪特点?
爆发性和冲动性;不稳定性和两极性;外漏性和内隐性;心境性和持久性。
36、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的程度的大小;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识记的发法;时间因素;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识记者的态度。
37、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定势:
指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是往往只看到某事物的通常功能,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在关键期中,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某种行为习得比较容易,心理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复述有利于保持信息以便于编码,但不能增加短时记忆的容量。
因为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即在短时记忆中,最少有5个组块,最多9个组块。
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也就是热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
暗到明明适应。
内化是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荣威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良好行为反应在将来的概率;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不良行为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