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835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docx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docx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1.1了解商品及其基本属性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1.2理解货币的本质和基本属性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

货币能够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1.3了解纸币及其发行量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1.4学会正确使用商用的信用工具

①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活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一种信用凭证。

可以在指定的消费场所消费,也可以在指定的营业机构存取现金活转帐。

②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1.5了解外汇与汇率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1理解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

当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购买者争相购买,销售者趁机提价,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卖方市场。

当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销售者竞相出售,购买者持币待购,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这就是买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2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①对生活必需品影响程度较小

②对高档耐用品影响程度较大

互为替代品——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为替代品

当两种商品是互为替代品时,一种商品涨价(降价),需求量变小(增大),会导致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增加(减少)

互补商品——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

当两种商品为互补商品时,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下降),需求量减少(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减少(增加)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规模。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

3.1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3.2了解消费的主要类型和结构

(1)消费类型

①按产品类型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②按交易方式不同,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③按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成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其中,生存资料消费满足较低层次衣食住行的需要,是最基本的消费。

(2)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减少,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3.3了解几种主要的消费心理

①从众心理

②求异心理

③攀比心理

④求实心理

3.4认同正确的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4.1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人类消费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都靠生产创造出来,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

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消费

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4.2明确我国大理发展生产力的意义(为什么大力发展生产力)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途径:

①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要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3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在我国现阶段除公有制经济外,还存在大量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位)

4.4认识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为什么)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5.1了解企业含义、公司的含义及基本形式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5.2理解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5.3认同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

①树立自主择业观

②树立竞争就业观

③树立职业平等观

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我国严峻的就业压力:

①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而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

②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

③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传递系统不畅通。

所有这些,使得我国的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突出、繁重和紧迫。

解决就业问题的方针和途径:

(1)解决就业的方针:

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2)途径:

①党和政府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

②劳动者要破除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旧思想、旧习惯,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各种方式就业观等正确的择业观念,走向合适的工作岗位。

③最根本的是发展经济,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源。

5.4学会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

①平等的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休息、休假的权利;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⑥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怎样维护劳动者的权益2点)

1.基础、依据、途径:

①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②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③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采用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要求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2.同时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进行维权,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

6.1了解几种主要的投资方式及其特点

(1)便捷的投资——储蓄存款

我国的储蓄主要有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两大类。

储蓄存款都能获取利息,利息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

作为投资对象,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适合个人日常生活待用资金的储存,但收益低。

定期存续流动性较差,收益高于活期储蓄,但一般低于债券和股票。

与低收益相对应,因为银行信用比较高,储蓄存款比较安全,风险较低。

但也存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2)高风险、高收益同在——股票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股东的收入包括两部分:

①一部分是股息和红利收入。

②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3)稳健的投资——债券

债券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目前在我国,根据发行者不同,债券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①国债:

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

中央政府发行国债的目的,往往是弥补国宾财政赤字,或者为一些耗费巨大的建设项目、某些特殊经济政策乃至为战争筹措资金。

由于国债以中央政府的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因此风险小,而利率较其他债券低,但一般高于相同期限的银行储蓄存款利率。

②金融债券:

是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

金融债券与企业债券相比,违约风险较小。

与此对应,其利率通常低于一般的企业债券,但高于风险更小的国债和银行储蓄存款利率。

③企业债券:

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的债券。

由于企业主要以自身的经营利润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企业债券是一种风险大的债券。

与此相对应,企业债券的利率通常高于国债和金融债券。

(4)规避风险的投资——保险

商业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

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因而购买商业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6.2尝试制定投资方案

制定方案是应考虑

①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

②要注意投资的多样化,不应只局限在银行储蓄上,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给我们

带来了跟多投资机会。

③投资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

经济实力微薄,可投资储蓄或够买政府债券;

经济实力允许,可选风险高、收益高的投资,如买债券、炒股、投资房产等。

④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做到利国利民,同时不违反国家法律、

政策。

7.1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

现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