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降排水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680104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0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基坑降排水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深基坑降排水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深基坑降排水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深基坑降排水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深基坑降排水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基坑降排水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

《深基坑降排水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基坑降排水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深基坑降排水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

深基坑降排水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

  1、本工程场地位于天津市**区****以南、****以西、****道以北、****路以东之地块。

其地理位置详见下图:

 

2、本工程周边环境距坑边的距离详见附图-8

3、本工程主体包括2幢32层办公楼、2幢28层公寓、1幢16层酒店,3层酒店裙房,4~5层商业以及场地整体地下3~4层组成。

基坑开挖深度15.2~20.7米。

基础类型为钻孔灌注桩基础。

 

二、本方案的编制依据

本方案编制依据:

1、《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2、《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GJ08-61-97)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4、基坑围护设计平面图

5、基坑剖面图

6、拟建场地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7、基坑降水设计图纸

8、基坑降水设计专家论证意见(附详图之后)

三、降水设计有关参数

(一)基坑开挖深度

基坑开挖最深处深度为:

一般15.20m(标高-16.05),最深20.70m

(二)基坑开挖面积:

基坑开挖面积约为44650m2。

(三)基坑围护情况:

A—A、D—D剖面位置基坑围护结构采用三轴搅拌桩加地下连续墙,止水帷幕底部标高为:

-30.60m;B—B、C—C、E—E、F—F剖面位置基坑围护结构采用三轴搅拌桩加钻孔灌注桩,止水帷幕底部标高为:

-23.15m。

(四)第

2层承压水层的层顶~层底埋深为:

在A—A、D—D剖面位置为标高-18.45~20.45m,在B—B剖面位置为标高-18.61~19.81m,在C—C、E—E、F—F剖面西侧位置为标高-15.80~18.50m;第

2层承压水层的层顶~层底埋深为:

在A—A、D—D剖面位置为标高-26.45~29.45m,在C—C、E—E、F—F剖面东侧位置为标高-26.76~29.36m。

(五)本方案根据地面标高+4.40m为依据,方案中所涉及的深度均以此为准。

四、地质条件

4.1、地层情况

  从本次勘察揭露浅部地层看:

场区原为坑塘及住宅,经拆迁回填,现场区表层多为杂填土,下部以素填土为主。

杂填土主要由粘性土夹建筑垃圾等组成,素填土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场区地势有一定起伏。

场地地貌单元为冲-海积平原地貌,第四系沉积物巨厚。

场区浅部土层受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人工填土分布厚薄不均,岩性变化较大。

该场地埋深110米深度范围内,地层属第四系全新统,土层特征及分布规律现按自上而下的顺序描述如下:

人工填土层(Qml)

1杂填土:

杂色,稍湿,呈松散状态,主要由粘性土夹建筑垃圾等组成。

该层分布于场区表层,该层层厚1.5~6.0米,层底板高程-1.39~2.72米。

2素填土:

杂色,可塑,主要由粘性土组成。

该层分布于场区表层中下部,该层层厚1.2~5.3米,层底板高程-1.95~1.54米。

古河道、洼淀冲积层(Q43Nal)

1粉质粘土:

黄褐色~灰黄色,呈可塑状态;土质不均,砂粘混杂(局部夹淤泥质土薄层,主要分部于场区东北部),具锈染。

该层在场区分布较均,层厚1.0~4.8米,层底板高程-5.11~-2.03米。

浅海相沉积层(Q42m)

3粉土:

浅灰黄~灰色,湿,呈中密状态;土质不均,局部砂粘混杂。

该层分布较均,层厚1.2~7.6米,层底板高程-9.88~-5.07米。

4粉质粘土:

灰色,呈流塑~软塑状态;土质不均,砂粘混杂,局部夹淤泥质土薄层。

该层分布较均,层厚3.0~9.0米,层底板高程-14.57~-11.25米。

河床~河漫滩相沉积层(Q41al)

1粉质粘土:

灰黄色,可塑状态;土质不均,砂粘混杂,下部多夹“混粒土”,具少量锈染。

该层分布稳定。

层厚2.8~7.7米,层底板高程-20.59~-15.82米。

2粉土:

灰黄色,湿,密实状态;土质不均,局部砂粘混杂,具锈染。

该层分布不均,局部缺失,缺失部位在B4号楼座处。

层厚1.2~4.7米,层底板高程-21.17~-18.52米。

河床~河漫滩相沉积层(Q3eal)

1粉质粘土:

灰黄~黄褐色,可塑状态;土质不均,砂粘混杂,局部夹粉土薄层,具锈染。

该层分布稳定。

层厚4.3~7.2米,层底板高程-27.58~-23.83米。

滨海潮汐相沉积层(Q3dmc)

1粉质粘土:

褐色,可塑状态;土质不均,砂粘混杂,多夹“混粒土”,夹粉土薄层。

该层分布不稳定,仅在A1#楼座北部及A3#楼座位置出露。

层厚2.8~4.3米,层底板高程-29.62~-28.26米。

2粉砂:

褐色,饱和,密实状态;土质不均。

该层分布较稳定,在A1#楼座北部及A3#楼座位置处缺失。

层厚2.0~4.5米,层底板高程-29.89~-27.94米。

⑪河床~河漫滩相沉积层(Q3cal)

⑪1粉质粘土:

灰黄,呈可塑状态;土质不均,砂粘混杂,具锈染。

该层分布稳定,层厚3.0~7.3米,层底板高程-36.04~-31.38米。

⑪2粉土:

灰黄色,湿,呈密实状态;土质不均,局部夹砂。

该层分布较稳定,以透镜体式出露,出露位置主要位于场区西南部主楼座部位;该层层厚0.7~4.5米,层底板高程-38.65~-35.35米。

⑪3粉质粘土:

灰黄色~黄褐色,呈可塑状态;土质不均,砂粘混杂,局部夹粉土、粉砂薄层,具锈染。

该层分布较稳定,层厚5.5~9.9米,层底板高程-44.77~-42.49米。

⑪5粉质粘土:

灰黄色,呈可塑状态;土质不均,以粘土为主,局部砂粘混杂,夹少量粉土、粉砂薄层,具锈染。

该层分布稳定,层厚4.8~7.0米,层底板高程-49.98~-48.58米。

⑫浅海~滨海相沉积层(Q3bm)

⑫1粉质粘土:

灰黄色,呈可塑状态;土质不均,砂粘混杂,含姜石;该层分布稳定,层厚3.5~5.2米,层底板高程-54.26~-52.78米。

⑬河床~河漫滩相沉积层(Q3aal)

⑬1粉质粘土:

灰黄色~黄褐色,呈可塑状态;土质不均,砂粘混杂,具锈染。

该层分布稳定,层厚为5.4~9.8米,层底板高程-63.09~-59.63米。

⑬2粉砂:

灰黄色,饱和,呈密实状态;土质不均,局部夹粉土。

该层分布较稳定,层厚为2.0~5.7米,层底板高程-65.35~-63.28米。

⑬3粉质粘土:

灰黄色,呈可塑~硬塑状态;土质不均,砂粘混杂。

该层分布稳定,层厚为4.9~5.5米,层底板高程-70.35~-68.48米。

⑬4粉质粘土:

灰黄色,呈可塑~硬塑状态;土质不均,砂粘混杂。

该层分布稳定,层厚为4.5~6.5米,层底板高程-75.47~-73.58米。

⑭滨海三角洲相沉积层(Q23mc)

⑭1粉质粘土:

灰黄色,呈可塑状态;土质不均,砂粘混杂。

该层分布稳定,层厚为9.7~11.2米,层底板高程-85.17~-84.78米。

⑭2粉砂:

灰黄色,饱和,呈密实状态;土质不均,局部砂粘混杂。

该层分布稳定,层厚为6.5米,层底板高程-91.67~-91.28米。

⑮河床~河漫滩相沉积层(Q22al)

⑮1粉质粘土:

灰黄色,呈可塑状态;土质不均,砂粘混杂。

该层分布稳定,层厚为7.0~7.3米,层底板高程-98.97~-98.28米。

⑮2粉砂:

灰黄色,饱和,呈密实状态;土质不均。

该层分布稳定,层厚为1.9~2.2米,层底板高程—101.17~-100.18米。

⑮3粉质粘土:

灰黄色,呈可塑状态;土质不均,砂粘混杂。

本次勘察该层未揭穿,最大揭露深度4.9米。

4.2、水文地质条件

1、地下水位

根据勘察结果,结合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本场区地下水属潜水~微承压水类型,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体侧渗补给,以蒸发为主要排泄方式。

潜水位的变化受大气降水季节分配的影响十分明显。

高水位期出现在雨季后期的9月份,低水位期出现在干旱少雨的3~4月份。

潜水位年变化幅度为0.50~1.00米。

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初见水位埋深2.5~3.5米,稳定水位埋深为1.8~3.0米,相应的大沽标高为1.8~2.1米。

2、地下水类型

(1)上层滞水:

主要含水层为透水性较好的人工填土层,以Q43Nal层的顶部粘性土层为隔水底部。

水位随季节变化明显。

(2)潜水:

含水层为Q42m第

海相层及其以上的粘性土、粉土、人工填土层,以Q41al顶部粘性土层为相对隔水底板。

对于基坑开挖12米时,其底板将置于

3粉土层之上。

因此在基坑开挖时应做好降水工作,保证基坑开挖施工安全。

(3)承压水:

以潜水的隔水底板为隔水顶板,以其下之粉土、砂土层为承压含水层。

对于本工程开挖深度18米的基坑稳定性有影响的含水层为

2粉土层及

2粉砂层。

根据水文观测可知,

2粉土层承压水头大沽高程-3.0米,

2粉砂层承压水头大沽高程-5.0米。

各层土方开挖降水标高详见附图9

五、降水目的

根据地质条件、工程的基坑开挖及基础底板结构施工的要求,本次降水的目的是:

1、通过降水及时降低基坑开挖范围内土层的含水量,将基坑内潜水位始终降至基坑开挖面以下不小于1.00m,满足基坑干开挖施工的要求。

2、对承压水对基坑开挖的影响进行估算,并做出评价,确保基坑开挖后基坑底的稳定,以保证基坑开挖的安全。

六、降水方案设计思路

1、本方案设计的深井主要是抽汲上部潜水层中地下水的疏干井及抽汲下部承压含水层中地下水的减压井。

2、根据勘察报告提供的地层资料及水文地质资料,将对承压水对该工程基坑开挖产生突涌及渗水的可能性进行估算并做出评价。

七、降水方案

7.1、承压水验算

(承压水对基坑产生突涌的临界水位计算)

勘察报告给出的承压水位为:

2层承压水水位为绝对标高-3.00m;第

2层承压水水位为绝对标高-5.00m,但

2层承压水头已被围护系统所切断。

本次根据已知的数据,只需要对第

2层承压水对基坑产生突涌的临界开挖深度进行验算。

7.1.1、计算公式

基坑底板至承压含水层顶板间的土压力应大于承压水的顶托力,即:

H·γs≥Fs·γw·h

γs—基坑底至承压含水层顶板间土的加权平均重度(KN/m3);

H—基坑底至承压含水层顶板间厚度(m);

γw—水的重度(KN/m3),取10KN/m3;

Fs—安全系数,取1.05;

h—承压水头(m)

7.1.2、基坑不同开挖部位临界开挖深度计算

根据勘察报告各层土的重度如下:

4层为19.2KN/m3;第

1层为20.0KN/m3;第

2层为20.20KN/m3;第

1层为19.80KN/m3;

(1)针对第

2层承压水进行计算:

、在A—A、D—D剖面位置基坑临界开挖深度计算如下(安全系数取1.05):

19.8×6+20.2×2+20×x=(26.45-5.00)×10×1.05

经计算:

x=3.3m

则:

临界开挖标高为:

-18.45+3.3=-15.15m

b、同理,经计算在C—C、E—E、F—F剖面位置东侧基坑临界开挖深度如下(安全系数取1.05):

E—E剖面位置东侧基坑临界开挖标高为:

-15.27m

根据以上计算当基坑开挖小于大沽19.55m(标高为-15.15)时是安全的,但超过此深度时基坑有突涌的可能性。

设计图纸规定基坑开挖深度标高为:

-19m作为承压水头的控制。

所以对于电梯基抗等深基坑开挖深度在-19米左右必须严格控制降水标高,确保无突涌现象发生。

(原版有针对第

2层承压水进行计算)

7.1.3、减压井的布设

本工程基坑围护结构虽隔断第

2层承压含水层,但承压水的压力仍然存在;同时考虑到围护结构施工中可能存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造成基坑外对坑内承压水存在一定的补给情况,较长时期的基坑开挖施工,仍然不能忽视坑内承压水的抽取,以确保基坑坑底的稳定。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并结合基坑围护结构情况,本次在基坑内布设3口减压井,井深36.4m(井底标高为:

-32m);2口减压观测井,井深36.4m(井底标高为:

-32m)。

详见“基坑降水井平面布置图”。

7.2、潜水疏干

平面布置:

1、降水井布置以不影响施工、方便抽水、并避开重要结构及加固区为原则,尽量将降水井布置均匀,以达到良好的降水效果。

2、坑内疏干井按单井有效面积300m2井距18~20m布设一口井疏干井,反压土位置加密至井距12m,平面布置及井结构详见基坑降水平面布置图”。

3、基坑内共布设227口疏干井,井深23.8m;坑外布设18口观测井,井深19.8m。

4、基坑内潜水含水层抽水量的估算

a、地下水容积储存量的估算:

计算式:

W=μ·V或W=μ·A·h

式中:

W—容积储存量(m3)

V—含水层体积(m3),V=基坑面积A×降水深度h(即潜水静止水位至基坑底板以下1.00m);

μ—含水层的给水度(粘性土给水度经验值为0.01~0.02),本次根据上部土层的性质取:

μ=0.015。

由上述参数计算地下水容积储存量如下:

W=μ·A·h=0.015×45000×16≈10800m3。

  b、基坑抽水量的确定原则

本基坑的出水量主要包括地下水的储存量与降雨量,由于对降雨量目前无资料估测,且根据上部潜水含水层的透水性较弱的特性,在短时期内因降雨渗入地层内的渗入量不会很多,因此,本次对基坑的抽水量确定、井数设计与抽水泵的选择只考虑地下水的储存量,对于降雨量的排出,采用明排水的施工措施来解决。

5、坑内降水井(疏干井)工作量设计结果分析

  a、由上述计算结果的数据如下:

①经估算地下水容积储存量W=10800m3;

②降水井227口;

b、日抽水量估算

由于粘性土的弱透水性,地层中的地下水向井内渗透的速度非常慢,根据我们长期的降水经验,结合本次降水井井结构、地层情况,基坑形状及面积,真空管井单井在该地层中24小时的平均出水量约为3.0m3,则总出水量为:

 Q=3.0m3/d×227口=681m3/d

c、抽水天数估算

抽水天数t=总储存量W÷每天抽取的储存量W抽

=10800÷681≈16天

d、从以上估算结果可知:

当227口降水井全部抽水时,约16天后就能将基坑内的地下水疏干,因此,上述井数的布置能满足本次基坑的干挖土施工的要求。

7.3、降水井井结构

  1、井口:

井口应高于地面以上0.50m,以防止地表污水渗入井内。

2、井壁管:

疏干井采用无砂管,井壁管的直径为φ500mm;减压井井壁管采用焊接钢管,井壁管的直径为φ273mm(内径)。

3、过滤器(滤水管):

减压井滤水管外包单层60目的尼龙纱网,滤水管的直径与井壁管的直径相同,疏干井滤水管采用无砂滤管。

4、沉淀管:

沉淀管主要起到过滤器不致因井内沉砂堵塞而影响进水的作用,沉淀管焊接在滤水管底部,直径与滤水管相同,长度为1.00m,沉淀管底口用铁板封死。

5、填砾料(砾砂):

疏干井应将滤料(5~10mm等径渣石)填至地表,减压井地面以下21.00m以下部位填2~4mm石屑为过滤层,滤料以上部位填粘性土止水。

7.4、成井技术要求

1、井口高度:

井口应高于地表以上0.20~0.50m,以防止地表污水渗入井内;

2、围填滤料:

滤料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充填;

3、粘土封孔:

在滤料围填面以上采用粘土填至地表并夯实,并做好井口管外的封闭工作。

4、成孔偏差:

井孔的平面误差≤0.5m,井深(孔深)偏差≤+50cm;井孔应圆正。

5、井管偏差:

井身应圆正,上口保持水平,井管的顶角及方位角不能突变,井管安装倾斜度不能超过1度;井管截面尺寸偏差≤±2mm,井管长度偏差≤±20cm。

6、出水含砂量:

抽水稳定后,出水含砂量不得超过2万分之一(体积比)。

7.5、成井施工

成孔施工机械设备选用SJ-200型工程钻机及其配套设备。

采用正循环回转钻进泥浆护壁的成孔工艺及下井壁管、滤水管、围填填砾、粘性土等成井工艺。

其工艺流程如下:

7.5.1、无砂滤管井成井工艺

1、钻孔

大口井井径为500mm的无砂砼滤管,在预制井底上放置井管,缓缓下放,当管口与井口相差200mm时,接上节井管,竖向用2-4条30mm宽、长0.5m的竹片固定井管。

吊放井管要垂直,并保持在井孔中心,为防止雨水泥砂或异物流入井中,井管高出地面不少于200mm,并加盖临时保护。

2、填滤料

井管下入后立即填入滤料。

滤料沿井孔四周均匀填入,宜保持连续,将泥浆挤出井孔。

填滤料时,随填随测滤料填入高度,当填入量与理论计算量不一致时,及时查找原因。

洗井后,如滤料下沉量过大,应补填至井口下1.0米处,其上用粘土封填。

滤料为3~7mm的干净石屑。

3、洗井

上述工作完成后应立即进行洗井,以免时间过长,护壁泥皮逐渐老化,难以破坏,影响渗水效果。

冲洗时,采用下泵试抽洗井,用潜污泵反复进行抽洗,直至水清砂净。

洗井过程中观测水位及出水量变化情况。

4、无砂滤管井降水施工

(1)大口井布置之前,将水位观测井布置完成,基坑开挖时设专人对基坑内外水位观测孔进行监测,检查降水效果及坑外水位降落值累计应小于1000mm。

(2)在基坑开挖前20天开始降水,基坑降水采用分区分层降水,每次降水控制在下道支撑以下1m,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记录。

严格控制每次降水的深度和降水时间,降水深度以满足施工需要为原则严禁超抽。

土方开挖到基底后降水深度控制在基底下1m。

(3)每挖一次土方后,可分节将大口井管卸下,并在其上部盖好井盖,避免挖土时有土落入大口井。

(4)每座井内放置1.5寸潜水泵一台并带吸水胶管,将水抽至排水管,抽出的水可通过三级沉淀池作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及消防用水等,多余的经沉淀后排入甲方指定的市政污水管网内。

详见附图9

(5)在底板施工前,要保证每个大口井都要正常工作,使水位保持在地梁高程以下。

在底板施工完成后,每排隔一井将大口井封闭。

待后浇带浇筑完成、顶板覆土回填后,方可停止抽水将其余大口封闭。

大口井封闭的方法为:

用混凝土将大口封闭,在大口井与底板相接的中心处做封井护筒加止水钢板,止水钢板为厚4mm,宽20cm,插入底板中10cm,外漏10cm与封闭大口井的混凝土一起浇筑。

7.5.2、减压井施工工艺

成井工艺流程:

准备工作—钻机进场—定位安装—开孔—下护口管—钻进—终孔后冲孔换浆—下井管—稀释泥浆—填砂—止水封孔—洗井—下泵试抽。

1、准备工作

2、材料到位

专人负责进料,确保井壁管、过滤管、填砂等材料的质量。

3、进出场、定位、埋设护孔管

做好“三通一平”,钻机进场。

钻井井位确定后应由甲方签字认可,基础牢固,应放在硬粘土或碎石道渣上。

钻机安装稳固、水平、护孔管中心、磨盘中心、大钩应成一垂线。

埋设护孔管要求垂直,并打入原状土中10-20cm,外围用粘土填实夯实,井管、砂料到位后才能开钻,钻孔孔斜不超过1%(对转盘采用水平尺校平),要求整个钻孔孔壁圆整光滑,钻进时不允许采用弯曲的钻杆。

4、钻进清孔

钻进中保持泥浆比重1.10~1.15,尽量采用地层自然造浆,整个钻进过程中要求大钩吊紧后徐徐给进(始终处于减压钻进),避免钻具产生一次弯曲,特别是开孔口不能让机上钻杆和水街头产生大幅摆动。

每钻进一根钻杆应重复扫孔一次,并清理孔内泥块后再接新钻杆,终孔后应彻底清孔,直到返回泥浆内不含泥块,返出的泥浆含砂量<12%后提钻。

5、下井管及滤管

按设计井深事先将水管排列、组合,下管时所有深井的底部按标高严格控制,并且保持井口标高一致。

井管应平稳入孔,每节井管的两端口要找平,保证焊接强度,以免脱落。

为了保证井管不靠在井壁上和保证填砂厚度,在滤水管上下部各加一组扶正器4块,下部要准确到位。

自然脱落,稍转动落到位,不可强力压下,以免损坏过滤结构。

井管到位后下钻杆泥浆稀释到1.05左右,在稀释泥浆时井管管口应密封,使泥浆从过滤器井井管与孔壁的环状间返回地面,稀释泥浆应逐步缓慢进行。

6、填砂

稀释泥浆比重在1.05后关小泵量,将填砂徐徐慎入,并随填随测填砂顶面的高度,不得超高。

降压井填砂应严格填砂规格与级配。

水平向填砂厚度不小于150mm,垂向填砂高度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

7、止水

降压井在填砂顶部填5m厚的粘土球或优质粘土,以上再用粘土填实,才能开始活塞洗井。

8、联合洗井

洗井要求采用活塞空压机联合洗井方法,先用空压机洗井,待出水后改用活塞洗井,活塞洗井一定要将水拉出井口,形成井喷状,要求洗井到清水,然后再用空压机洗井并清除井底存砂。

成井后水的含砂量达到凿井验收标准,确保洗井质量。

9、下泵抽水

降压井:

安装泵体要稳,泵轴垂直,连接好排水管及电源线路进行试抽水,测定井内水位及观测孔水位变化及流量。

在基底范围内,降低水头压力是基坑稳定的关键,采取有限度的抽取砂层水减小水头压力,达到平衡的目的。

降水时要严格检查各井抽出水样的含砂率。

严格做好降水记录,真实准确的反应降水的情况。

减压原则为只降深层水,不降浅层水,抽水不抽砂,达到平衡即可,不宜过量抽水。

深层降水井内水位控制在设计水位。

遵循哪里开挖哪里降水的原则,尽量少降水,底板浇筑完毕土方回填后将所有井封死。

7.5.3、成井施工控制表

序号

检验项目

质量标准

检查方法

责任人

井位

<500mm

经纬仪、钢尺

测量员

孔深(mm)

±500mm

测绳、钻杆

机长质量员

垂直度

1%

水平尺

机长质量员

井径

>650mm

测量钻头

质量员

泥浆比重

1.15-1.20

比重计

机长质量员

沉渣厚度

≤1300mm

测绳

机长质量员

 

八、降水运行施工

8.1、疏干井降水运行

潜水降水井本次采用自然渗透的方法降低潜水位,每口井单用一台潜水泵,降水应24小时连续抽水,要求潜水泵的抽水能力大于单井的最大出水量,要求开挖前的抽水时间不能少于16天。

  1、潜水降水井在基坑第一道砼支撑形成并达到一定强度后开始抽水,避免过早抽水引起基坑内地面沉降造成对基坑围护,外部环境及新浇砼撑造成破坏。

2、试运行之前,需测定各井口和地面标高、静止水位,然后开始试运行,以检查抽水设备、抽水与排水系统能否满足降水要求。

3、安装前应对泵本身和控制系统作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查。

检验电动机的旋转方向,各部螺栓是否拧紧,润滑油是否足,电缆接头的封口有无松动,电缆线有无破损等情况,然后在地面上转1min左右,如无问题,方可投入使用。

潜水电动机、电缆及接头应有可靠绝缘,每泵配置一个控制开关。

安装完毕应进行试抽水,满足要求始转入正常工作。

4、降水运行期间,现场实行24小时值班制,值班人员应认真做好各项质量记录,做到准确齐全。

8.2、减压井降水运行

1.根据抽水试验所得水文地质参数及相关规范要求计算,应根据基坑分段开挖和支撑的施工实际工况,提出开启减压井的数量和井号,计算承压水位的安全深度,以指导降水运行。

2.并做好现场巡视工作。

为防止降水井出现问题,应每两小时左右对现场巡视一次,检查各井的工作情况。

每隔6小时观测一次观测孔水位状况,是否达到预定水位降深,并采取相应措施。

3.降水运行时开动抽水井个数和抽水量大小应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和安全承压水头埋深要求进行控制。

水位观测通过未抽水的减压井及备用井进行。

4.减压降水运行过程中,每天将抽水量和承压水位的动态情况报告监理、监测单位,并随时保持信息交流,以掌控降水工程的运行。

5.承压水降压时,一旦发现降深过大或不足对工程及周边环境都存在不利影响(按工程经验,本基坑减压井降深幅度不宜超出预计水位上下1.5m)。

在降深过大时,应及时采取减少减压井单位涌水量,甚至关闭部分降水井;在降深不足时,增加减压井单位涌水量或开启备用井,控制承压井水位,做到保证基坑安全的同时,尽量减少对基坑周边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