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二年级数学思维.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7654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8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杰二年级数学思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陈杰二年级数学思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陈杰二年级数学思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陈杰二年级数学思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陈杰二年级数学思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陈杰二年级数学思维.docx

《陈杰二年级数学思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杰二年级数学思维.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陈杰二年级数学思维.docx

陈杰二年级数学思维

二年级上册数学思维

教师姓名陈杰

2017年秋

课程简介

在“学段目标”“第一学段”中提出了“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数感。

初步形成运算能力,发展抽象思维。

培养学生“四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让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能熟练口算表内乘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常见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课程预期效果

1.在快乐中学习数学

2、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学生评价方式

过程评价:

探索过程能否积极提问、思考、参与。

结果评价:

可以通过口算等看看准确率与每分钟的计算能力

课程展示方式

交流-比较-总结

 

1.探寻乘号的足迹

2.九九歌

3.手指计算器

4.生活中的乘法

5.神奇的除法

6.充满魅力的线段

7.密码锁的奥秘

8.动物的聚会

9.折纸的小秘密

第1讲探寻乘号的足迹

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对乘法的兴趣

2、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乘号的由来

 

教学内容(教材)

 

1631年,英国的数学家奥托雷德发明了符号“×”.乘

法是由加法而来的,表示几个相同的数字相加。

所以

他把“﹢”斜过来写成“×”形,既表示了加法与乘

法的关系,又表示了相乘的方法

 

 

实施过程(教案)

一:

介绍乘号

提前请孩子们查阅资料,依次上台介绍乘法的产生,发明者以及其背后的故事

法国数学家许凯在1484年写成的《算术三篇》中,使用了一些编写符号,如用D表示加法,用M表示减法.用“+”表示超过,用“—”表示不足最早出现在德国数学家维德曼写的《商业速算法》中,到1514年,荷兰的赫克首次用“+”表示加法,用“—”表示减法.1544年,德国数学家施蒂费尔在《整数算术》中正式用“+”和“—”表示加减,这两个符号逐渐被公认为真正的算术符号,广泛采用.

以符号“×”代表乘是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首创的.他于1631年出版的《数学之钥》中引入这种记法.据说是由加法符号+变动而来,因为乘法运算是从相同数的连加运算发展而来的.后来,莱布尼兹认为“×”容易与“X”相混淆,建议用“·”表示乘号,这样,“·”也得到了承认.

除法符号“÷”是英国的瓦里斯最初使用的,后来在英国得到了推广.除的本意是分,符号“÷”的中间的横线把上、下两部分分开,形象地表示了“分”.至此,四则运算符号齐备.

我的思考:

培养孩子们了解乘法的来历,可以增强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第2-3讲九九

教学目标

1、发现九九乘法表的规律

2、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素养。

 

教学内容(教材)

一;九九乘法表

明确九九乘法表制定的规律

(1)任何数字和1相乘都等于数字本身;

(2)任何数字乘以2都能得到一个偶数,乘积的末位数字出现2,4,6,8各两次,0一次;

(3)3和1到9每个数字相乘,乘积的末位1到9都有,并且乘积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4)任何数字乘以4都能得到一个偶数,乘积的末位数字出现2,4,6,8各两次,0一次;

(5)任何数字和5的乘积的末位只可能是0或5;

(6)任何数字乘以6都能得到一个偶数,乘积的末位数字出现2,4,6,8各两次,0一次;

(7)7和1到9每个数字相乘,乘积的末位1到9都有;

(8)任何数字乘以8都能得到一个偶数,乘积的末位数字出现2,4,6,8各两次,0一次;

(9)9更有意思,9从1乘到9,十位数字从0递增到8,个位数字从9递减到1,并且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的和恰是9。

 

实施过程(教案)

一、回忆乘法的由来

二、提出核心问题

师:

怎样才能快速的记住九九乘法表呢?

你有哪些好的方法?

9的乘法口诀积的规律:

①积的十位上和个位上的数相加之和都是9;(例如三九27,2+7=9;……)

②积的十位上的数总比口诀里第一个数少1;(比如:

六九五十四,五比六小1;……)

③从“一九得九”开始,下一句积十位上的数依次加1,个位上的数依次减1;十位从1上升至9,个位从9下降至1。

2,背诵乘法口诀时,每行结束的最后一个算式都是以相同数字相乘得出的式子,比如背到第三行,就一定以三三相乘作为最后一个算式,背到第五行,就应该以五五相乘为该行的结束算式。

知道每行的结束,就马上反应出下行的开始。

 

我的思考:

初步感知神秘的九九乘法口诀背后,是利用了我们平时常用的数学知识,神奇的背后其实“不神奇”。

 

第4-5讲手指计算

教学目标

1、明确手指计算的方法

2、学会利用手指快速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

一学习手指快算法的第一步就是认识双手

二学习手指快算法的第一步就是认识双手

 

实施过程(教案)

一、学习手指快算法的第一步就是认识双手。

二、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先让幼儿玩手指游戏,两手手心朝里,伸直五指,幼儿可以观察到大拇指单独朝上。

接下来提醒幼儿左手代表十位,右手代表个位,大拇指各表示5,其它4个手指各表示1,在出大拇指的基础上再分别出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所代表的数分别是6、7、8、9,这样5个手指就可以代表数字9。

当右手满九后则收五指握拳表示0,同时左手出食指代表10,这就是十进制。

如此反复循环表示从0到99的每一位数字,并辅以双脚的动作,可以表示三百以内的百位数。

在教幼儿时必须反复强调“左手为十位,右手为个位”。

并借助手指定位口诀帮幼儿分辨。

10以内退位减的口诀

1退1还92退1还83退1还74退1还65退1还56退1还4

7退1还38退1还29退1还1

10以内退位减的算式有:

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

例如:

10-7(先出十位上的1,再用7的退位减口诀退1还个位上的3)=3

以上练习是大班幼儿阶段10以内加减运算的练习方法,幼儿对此方法非常喜爱,在手指游戏中边玩边操作边算算数,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

而且计算准确率高,特别适合幼儿园的小朋友学习,大家如果还要计算20以内以至100以内的练习也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摸索总结。

注:

右手食指1,6。

右拇指5。

左手食指10,60。

左拇指50。

5+65+75+85+96+66+76+87+68+6

20以内的减法,有时需要用到退位,比如13-5,左手1,右手3(食指,中指,无名指),左手退1,右手伸拇指(+5),即8(右手伸食指,中指,无名指,拇指)。

采用心算办法利用大脑形象再现指算计算过程而求出结果的方法。

它把左手当作一架五档的虚算盘,用右手五指点按这个虚算盘来进行计算。

记数时要用右手的手指点左手相对应的手指。

其明确分工是:

右手拇指/专点左手拇指,右手食指专点左手食指,右手中指专点左手中指,右手无名指专点左手无名指,右手小指专点左手小指。

对应专业分工各不相扰。

哪个手指点按数,哪个手指就伸开,手指不点按数时弯屈,表示0。

再配合珠算口诀,便可进行十万位以内任意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我的思考:

手指计算其实是借助于算盘进行的模拟计算

第6-7讲生活中的乘法

教学目标

1、能发现生活的乘法

2、在生活中运用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运用乘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实施过程(教案)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

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参观一个举世闻名的地方,大家猜一猜,会是哪儿呢?

(学生猜测)

师:

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好吗?

(播放兵马俑图片)这是什么地方?

(兵马俑博物馆)它在什么地方,你知道吗?

(临潼)大家想不想去临潼参观兵马俑博物馆呢?

(想)

师:

如果我们去临潼参观兵马俑博物馆,大家想一想,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呢?

(学生自由回答)

生1:

需要准备一些吃的东西。

师:

不错,吃的东西必不可少。

生2:

我想带照相机。

师:

可以拍一些照片作留念,是吗?

(是)可是,到了博物馆门前,你能直接进去参观拍照吗?

(不能)那么参观之前,我们先要干什么呢?

生3:

买门票。

师:

看来,我们还要考虑买门票问题。

还有吗?

生4:

西安到临潼比较远,我们要坐车去,所以要买车票。

师:

你考虑得真周到。

如果集体坐车去参观,我们需要考虑什么问题?

生:

租车问题。

生5:

我想我们需要一名导游,有了导游的讲解,我们就知道得更多了。

生6:

我想带摄像机。

生7:

我想带望远镜。

……

师:

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

根据刚才大家的提议,我们要去参观兵马俑,必须要解决这样几个问题:

要准备一些吃的、要租车、要买门票。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和谐。

二、活动1:

准备午餐。

师:

下面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

部分食品图片及价格。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火腿肠

2元/个

面包

2元/包

八宝粥

5元/瓶

饼干

3元/包

酷儿

3元/瓶

蛋糕

3元/块

牛奶

4元/盒

(1)你从表中得到了什么信息?

(食品的单价是多少等等)

我的思考:

 

第8-9讲神奇的除法

教学目标

1、明白除法的产生

2、知道除法的来历

 

教学内容(教材)

除号的由来

    在很早很早以前,古巴比伦人就用过“倒数表”把除数表示成六十进位制的小数,通过乘以除数的倒数来做除法。

    关于除法的符号,阿拉伯人曾用过两个数之间加一条短线的方法表示相除,

    1631年,数学家奥特雷德也曾设想过用符号“:

”表示除法,但没有推广开来。

数学上正式把目前的除号作为除法运算的符号,是瑞士数学家哈纳的功劳。

哈纳在计算时,遇到把一个整数分成几份的问题,却没有恰当的符号表示这种算法。

于是他把阿拉伯人表示除法的小短线和奥特雷德的除法记号“:

”合二为一,哈纳用一条横线段“-”把两个圆点“:

”从中间分开,产生了表示除法的新记号,就是现在的除号。

    1659年,哈纳在苏黎士出版的《代数学》中,正式把现在的除号作为除法运算的符号

 

实施过程(教案)

一、介绍除法

请孩子们收集资料

分小组交流

上台汇报

二:

介绍除法的来历

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掌握了数的除法运算。

最早使用是在先秦时期,或更早一些。

形成于那个年代的《筭数书》中,关于除法的表示方式共有7类19种,涉及55条。

自公元前春秋战国时代之前,我国出现了用“九九”表计算乘法以后,人们也总结了用口诀来计算除法的方法。

《孙子算经》上说:

“凡除之法,与乘正异。

”当时我国主要是用算筹和口诀来计算除法的。

三除法竖式的写法

对古代的人们来讲,计算除法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

现有资料表明,古代中国采用算筹来计算除法,后来用算盘来计算,这是比较早的程序性计算除法的方法。

中世纪的欧洲,一般采用“帆船”除法,然而,笔者查阅了很多资料,也没有找到其具体的计算方法。

同乘法一样,除法也是分为三层:

上层是商;中层是被除数(古称“实”);下层是除数(古称“法”)。

除数摆到被除数能够除的那一位之下,除完向右移动。

例如,计算5984÷16的具体步骤如图7:

15不够16除,所以把16摆在59之下,6与9对齐;2用16去除59商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