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光的反射
1、基本概念:
一点指:
入射点;二角指反射角、入射角;三线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
2、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光的反射分类
(1)镜面反射
(2)漫反射
4、光路的可逆性:
发生反射光路是可逆的。
5、面镜
(1)平面镜
①成像原理:
光的反射。
②成像特点:
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③应用:
①、成像(穿衣镜)②、改变光路(潜望镜)。
(2)球面镜
(一)凹面镜①、光学性质:
对光有会集作用;②、应用:
太阳灶。
(二)凸面镜①、光学性质:
对光有发散作用;②、应用:
汽车后视镜。
三、光的折射
1、发生折射的条件:
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
2、折射规律: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发现两侧。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中(或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发生折射时光路可逆的。
5、折射现象:
池水看起来变浅、海市蜃楼等。
四、光的色散
1、定义:
白光经过三棱镜时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2、色光三基色:
红、绿、蓝。
3、颜料三原色:
红、黄、蓝。
4、颜色
(1)透明体的颜色决定于物体透过的色光。
(透明物体让和它颜色的光通过,把其它光都吸收)。
(2)不透明体的颜色决定于物体反射的色光。
(有色不通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的光)。
五、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1、凸透镜:
对光有会集作用。
2、相关概念:
①主光轴②焦点(F)③光心(O)④焦距(f)
3、经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异侧焦点;
②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③经过凸透镜焦点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4、凹透镜:
对光有发散作用。
5、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过同侧焦点。
6、凸透镜成像
(1)原理:
光的折射。
(2)成像规律:
①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像距位于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
②当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像距位于两倍焦距处。
③当物距在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像距位于两倍焦距以外。
④当物距等焦距时,不成像;
⑤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六、眼睛与视力的矫正
1、眼睛
(1)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2)成像原理:
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视力的矫正
(1)近视眼
①特点:
看不清远出物体。
②矫正:
利用凹透镜来矫正。
(2)远视眼(老花眼)
①特点:
看不清近出物体。
②矫正:
利用凸透镜来矫正
(3)眼镜的度数=100/f(f以米作为单位)
七、神奇的“眼睛”
1、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物体在焦距以内,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显微镜
①结构:
目镜、物镜。
②成像原理:
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普通放大镜,把实像再次放大成虚像。
3、望远镜
①结构:
目镜、物镜。
②成像原理:
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普通放大镜,把实像再次放大成虚像。
4、照相机
①结构:
镜头、光圈、快门、胶片。
②成像原理:
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5、投影仪
①结构:
凸透镜、平面镜、屏幕。
②成像原理:
当物距在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五章知识要点
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一、力(F)
1、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作用的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二、力的描述
1、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单位:
牛顿,符号:
N
3、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力的示意图。
三、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1、弹力
(1)定义: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2)条件:
①物体相互接触②必须发生形变
2、弹簧测力计
(1)用途:
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构造:
刻度盘、弹簧、指针等。
(3)原理:
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越长。
(4)使用方法
①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
②明确分度值;
③校零;
④测力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与所测力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⑤读书时,视线应与刻度面板垂直。
四、重力(G)
1、重力的概念:
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重力的三要素
(1)大小
①测量工具:
弹簧测力计
②计算公式:
G=mg
(2)方向:
竖直向下
(3)作用点(重心)
①质量均匀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
②不规则物体的重心采用悬挂法、支撑法。
五、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f):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压力大小;
(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摩擦方法:
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减小摩擦方法:
①减小压力
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④使接触面脱离接触(加润滑油、充气垫)。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六章知识要点
第六章力与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2、知道惯性: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二、力的合成
1、合力的概念: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F=F1+F2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相同。
F=F1-F2
三、力的平衡
1、二力平衡:
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面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3、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为零。
4、运动和力的关系:
(1)物体受到不平衡的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2)物体受到相互平衡的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七章知识要点
第七章密度与浮力
一、质量
1、质量的概念:
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2、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温度无关。
3、质量的单位:
国际单位Kg,常用单位t、g、mg。
4、单位换算:
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5、能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
6、知道测量物体质量的常用工具是天平及托盘天平的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二、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1、天平的使用
(1)使用天平时,应将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2)归零,调平。
(3)左物右码。
(4)读数:
物品质量=砝码质量+称量标尺示数值。
(5)取放砝码必须用镊子夹取。
不能超过量程。
2、量筒和量杯的使用
(1)要会选择量程不同量筒,提高测量精确度。
(2)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或凸液面顶部在同一水平面。
三、物质的密度
1、密度的概念: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的单位:
kg/m3或g/cm3
3、单位换算:
1g/cm3=103kg/m3
4、密度的计算公式:
ρ=m/V
5、记住水的密度。
6、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一般情况下物质不同,密度不同;同一物质的密度还和其所处的状态有关。
7、会用天平和量筒(或量杯)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四、阿基米德原理
1、浮力的概念:
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向上的托力,物理学称这个托力叫浮力。
2、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
3、公式:
F浮=ρ液gV排
五、物体的浮与沉
1、物体的浮沉条件
(1)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
(2)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
(3)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
2、浮沉条件的应用
(1)密度计
(2)盐水选种(3)潜水艇(4)热气球
第八章压强知识归纳
1.压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
P=F/S,式中p单位是:
帕斯卡,简称:
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
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
米2
4.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
(2)F不变,S↓(3)同时把F↑,S↓。
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液体压强计算公式:
P=ρ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
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
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
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标准大气压:
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
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九章知识要点
第九章机械与人
一、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定义
(1)杠杆: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2)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3)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
(4)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5)动力臂: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6)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2、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也可写成F2/F1=L1/L2。
杠杆平衡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3、杠杆的种类
(1)省力杠杆: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
例如:
起子、扳手、撬棍、铡刀等。
(2)费力杠杆: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
例如:
镊子、钓鱼杆,赛艇的船浆等。
(3)等臂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
例如:
天平。
省力杠杆省力,但费距离(动力移动的距离较大),费力杠杆费力,但省距离。
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不存在的。
二、滑轮及应用
1、定滑轮
(1)定义:
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2)原理:
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
(1)定义:
轴可以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原理:
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滑轮直径D)为阻力臂(滑轮的半径R)2倍的杠杆。
动滑轮省一半力。
3、滑轮组
(1)定义:
由几个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叫滑轮组。
(2)原理:
既利用了动滑轮省一半力又利用了定滑轮改变动力的方向。
(3)承担物重的绳子有几段,所用拉力为物重的几分之一。
F=G/n
三、做功了吗
1、机械功
(1)功的初步概念:
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该物体做了功。
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
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
功=力×距离,即W=Fs。
(3)功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距离的单位是m,功的单位就是N·m,1J=1N·m。
2、功的原理
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
四、做功的快慢
1、功率
(1)功率的概念:
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
(2)功率的计算:
公式为功率=功/时间,P=W/t。
(3)功率的单位:
功率的单位是瓦特。
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J,时间的单位是s,功率的单位就是J/s。
J/s的专用名称叫做瓦特,简称瓦,符号W。
1W=1J/s,意思是1s内完成了1J的功。
1kW=1000W,1MW=106W
五、提高机械的效率
1、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公式:
η=W有用/W总=×100%
2、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
3、注意机械效率跟功率的区别
机械效率和功率是从不同的方面反映机械性能的物理量,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功率大的机器不一定效率高。
六、合理利用机械能
1、动能和势能
(1)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
(2)势能:
势能可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3)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势能也可以转化为动能。
3、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水能和风能是人类可以利用的巨大的机械能资源。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
(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
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8.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
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9.(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10.(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