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
《最新文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文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西方的艺术模仿说认为,如果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的话,那作家、艺术家就是“模仿者”。
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后世许多文艺理论家、艺术家都持这种观点。
2.西方另一些理论家认为,艺术主体实质是移情者。
德国心理学家费舍尔父子、立普
斯、伏尔盖特等都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
3.文学创造一般过程划分为发生、构思和物化三个阶段。
4.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可以分为材料储备、艺术发现和创作动机三个环节。
5.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主要可分为无意获取和有意获取、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
6.文学创作动机可以分为远景动机、近景动机,主导动机、非主导动机,高尚动机、
卑下动机,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等多种类型。
7.作家在艺术构思中常用的回忆方式有:
直接回忆法(把那些对自己刺激最强的信息
直接与中心意念挂钩),挨次扫描法(对记忆的所有有关内容反复而有系统地搜寻,直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按层次推论法(作家把所需回忆的信息按类别、分层次地在头脑中搜寻,并不断与中心意念相联系、比较,以提取最精确、最能符合意念的信息)。
8.想象主要有三种:
再现想象、比拟想象、虚构想象。
9.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将联想归纳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和对比联想
10.真、善、美即文学创造的价值原则。
真、善、美是文学创造活动中“三位一体”的价值结构,它们相互融通,属于人类三个根本的精神世界:
认识、伦理和美学。
11.“诗意的裁判”是恩格斯评价巴尔扎克时使用的一个概念。
12.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提出了“有意味的形式”一说,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3.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
14.西方提出的“三一律”,要求动作、情节、时间空间的整一。
15.体现人类审美理想的文学形象的三种高级形态,即意境、典型和意象。
16.典型基本上是西方文论创立的一个概念。
17.恩格斯的“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科学地揭示了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辩证关系。
18.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
它是华夏抒情文学和抒情理论高度发达的产物。
王昌龄作的《诗格》中第一次使用了“意境”这个概念。
清末王国维是意境论的集大成者。
19.意境的分类第一种是清朝刘熙载在《艺概》中提出的,第二种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
有我之境(指那种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和无我之境(并不是指作者不在意境画面之中,而是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
20.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
21.18世纪法国学者布封提出“风格即人”的观点。
22.黑格尔按审美理想区分出严峻的风格、理想的风格和愉快的风格三种。
23.在历史上,最初的文学传播工作是由作者本人担任的。
24.意像时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
最早源于《周易*系辞》。
二、名词解释
25.艺术构思:
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艺术构思是文学创造过程最实际、最紧张,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26.艺术发现:
是作家被内在的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作家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
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的依据自己认识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27.灵感:
大体上是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比较、分析材料,艰苦地思索以致达到寝食俱忘的程度后,突然在无意之间获得的一种可能性的结果。
28.直觉:
在艺术构思中,直觉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做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直觉在艺术思维中主要有两大作用:
第一,作家对某一独特事物(或现象)的瞬间把握,往往是由直觉得来的。
第二,作家第一次听到某故事(或社会现象)时,能发觉背后某种异乎寻常的使人深省的内蕴,而这一内蕴就好像是为他准备、为他所仅见而别人毫无察觉的。
29.艺术真实:
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30.情感表现:
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它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隐含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与态度,以及由此诸多因素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和判断。
文学创造正是以这样的属性,在向人们展现真理的同时,也向人们呈现着意义,并通过以审美情感诉诸人们的心灵和激发人们的情绪的方式,发挥着它的审美意识形态作用。
31.文学作品的类型,是指文学作品反映现实、表现审美情感的方式;文学作品的体裁是指文学作品话语系统的结构形态。
32.现实型文学:
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点是:
再现性和逼真性。
33.理想型文学:
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
征是:
表现性和虚幻性。
34.象征性文学:
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
暗示性和朦胧性。
35.由文学作品话语系统的不同结构形式所决定,文学作品形成诗、小说、剧本、散文和报告文学等基本体裁。
36.诗:
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抒发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诗可以分为抒情诗与叙事诗,格律诗与自由诗等。
诗的基本特征是:
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
37.小说:
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清情节的文学样式。
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
小说的基本特征是:
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38.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剧本可以分为悲剧、戏剧与正剧;按场次划分,还可以分为独幕剧与多幕剧等。
它的基本特征是:
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39.狭义的散文:
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
它的基本特征是:
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抒写真实感受。
40.报告文学:
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它的基本特征是:
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
41.文学典型:
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42.(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写道……)所谓典型环境:
不过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生活环境。
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
体环境。
43.意境:
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44.意象:
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
审美象征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制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它不仅是观念意象的高级形态,也与典型、意境一样,属于艺术至境的高级形态之一。
45.文学风格:
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组织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46.创作个性:
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水平、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习惯性行为方式,是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是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47.诗意的裁判:
是恩格斯评价巴尔扎克时使用的一个概念。
凡是文学创造都存在着情
感的表现,也都是以一定的价值取向对所描述的或表现的人物与事件的“裁判”,然
而并不是所有的裁判都是诗意的。
所谓诗意的裁判就是善与美的统一,他既是对感情评价的价值品格的规定,也说明了情感评价的实现方式。
三、简答题
1,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答:
A艺术发现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B心理特征:
第一,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
第二,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
第三,艺术发现虽然是对精品文档
外在事物一种独特的把握,但在这种把握中,外在事物常常只是一个机缘,是这个机缘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的契合。
第四,艺术发现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而只是把透过独特眼光所看到的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知觉中出现一个新的创造物。
2,在艺术构思中,突出有两种实现途径:
答:
第一,浓涂重抹。
作家为了达到某种意图,故意抓住某个形象身上某一最显著的特征,通过添加与此特征有关的肖像、行为、心理等细节描写,把这一特征连同这个形象强调到令人过目不忘的地步,以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第二,淡化背景。
在某一场景中通过巧妙移动某事物来牵动读者的视线,能使该事物成为前台现象,这时候,该场景中本来地位上基本平等的其他事物被降到了背景地位。
3,怎样理解文学中情感的价值和意义?
4.比较散文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
散文写的是实人、实事、实物,重在抒写真实感受、境遇。
散文必须写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真实的切身的感受,抒发真挚的情怀。
真实的境遇与真实的感受,使散文艺术表现的核心,在描写真情实感的基础上,他运用剪裁、取舍、提炼和比喻、拟人、象征等方法。
而报告文学要求选取跳动着时代脉搏的真人真事进行记录,从而塑造艺术形象,
反映现实生活。
5,试述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
创作个性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在与客观方面结合之前,它只是潜在于作家的内心,表现为独特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情趣、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等。
当它付诸实践并与客观方面相结合,便成为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
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
它不能单方面决定和构成风格,风格的形成离不开题材、主
题甚至体裁等的影响。
6,如何理解风格的审美价值?
不同的风格具有不同的审美价值,由于人们的心理基础不同,也有特定的语境或心境,对风格美有不同的选择。
研究风格的审美价值需要注意的是:
①风格美可以超越时代、地域、和阶层的限制。
②风格的审美价值虽然可以超越时代,但它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实现,却往往又受到时代的价值取向的影响和制约。
7,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区别:
1文学消费具有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二重性,而文学接受则纯属一种精神文化范围内的活动。
文消消费一方面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给人带来精神享受;另一方面,为获得这种享受,消费者又必须会出相应的货币,因而文学消费兼具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二重性。
“文学接受”概念则不然,当我们说“文学接受”时,可以不考虑接受者的这种这种经济行为,不考虑他的文学书籍是买来的、借来的或别人赠送的,而仅仅关注接受者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这种精神活动本身。
2.文学消费既包括阅读行为,也包括未含阅读活动的消费行为;而文学接受则一定是一种阅读或欣赏的精神包括。
有的文学消费者买来文学书籍,并不打算或并未进入阅读,而只是为了收藏、摆设或炫耀。
文学接受则不包括这种占有式的外来享用活动,文学接受活动只是对进入具体的文学阅读过程的读者而言的。
3.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主客观重条件不同。
要使文学消费得以顺利进行,除草剂要求文学消费者具备必要的文化知识、阅读能力及消费心理等主观条件之外,还要求文学消费者具备必要和经济能力、闲暇时间和适当的空间等客观条件。
文学接受的主客观条件则有所不同。
就文学接受的主观条件而言,除了前面所说的阅读能力等之外,文学接受研究更关注接受者的个性、气质、性别、年龄、职业、经历、人生观、文化修养、审美趣味、艺术经验、期待视野及阅读心境等。
文学接受的客观条件则主要指接受的对象(本文)以及接受者所处的历史时代背景等。
由此可以看出,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的主客观条件各有侧重。
4.文学消费研究具有综合的多视角的特点,而文学接受研究则偏于审美经验或艺术心理这一独特视角。
联系:
文学消费是初级状态的或者说低层次的文学接受,而文学接受则是高级状态的或者说高层次的文学消费,二者共同指向的核心均为文学欣赏或审美鉴赏这个文学阅读活动的最高层次。
8,直觉在艺术构思中的两大作用?
答:
A直觉的含义
B作用:
1),作家对某一独特事物或现象的瞬间把握,往往是有直觉中来;2),作
家第一次听到某故事或现象时,能发觉背后某种异乎寻常的使人深省的内蕴,而这意内蕴就好像为他准备的,为他所仅见而比人毫无察觉的,这也是直觉的功能之一。
四、论述题
1.意识与无意识在文学创造中的意义何在?
A含义:
在文学创造中,意识是指作家以清晰的理智有意地调动、分析和综合材料使之成为有机的、能表达一定意义的整体作品的心理能力。
无意识是指潜伏于作家意识之下的、有活力的,但因受到某种压抑而未进入意识的一些观念和心理能力。
B关系:
在艺术构思时,意识和无意识这两种心理能力既有主次之分,又是相互补充的。
意识对无意识有制约作用。
首先,无意识在组合材料时所遵循的主导线索可能是无意识提供的。
其次,无意识活动的方向要靠意识的指引。
无意识的活动程序来源于意识。
C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意识在文学创造中对一切有关形象、情节、结构、语言的确定,以及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演绎等全部工作的规划、蓝图起重要作用,并对无意识提供材料。
无意识在创作过程中暗中对意念的整合、形象的构思、情节的发展、主题的挖掘、意境的熏染、情调的烘托等各种心理材料的排列、组合中发生作用,对整体的文学创作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它潜在与作家的内心深处,在创作时,却神龙见首不见尾,忽隐忽现。
由意识来完成,但除此之外,文学创造过程中作家自己没有想到却出现了的一些问题,乃至令作家焦虑、不知如何是好,好像是“细枝末节”但不解决又无法逾越的问题,都需要发挥无意识的作用。
无意识作为一种心理能力,是在作家没有明显地觉察到的情况下,暗中对各种心理材料的排列、组合中发生作用的。
无意识作为艺术构思的一个辽阔而深沉、活跃而又内隐的心理领域,对整体的文学创作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无意识不是一种异在力量,它和意识共存于同一文学创造过程之中。
2.艺术真实有哪些主要特征?
举例说明艺术真实区别于生活真实及科学真实的原理。
1)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
a)
b)艺术真实是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
c)
c)内蕴的真实
e)
d)艺术真实不是生活真实的自然主义摹本,而是对它的反映。
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就是说,艺术真实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悟的产物。
g)
e)假定的真实
f)如果说表现社会生活中某些本质性东西的价值取向是艺术真实的内在要求,那么艺
术情境的假定性则是艺术真实的外部特征。
g)以假定性情境反映或表现社会生活的内蕴是一切艺术,包括文学的共同特征。
2)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
k)
h)就揭示和表现客体世界内蕴(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价值追求而言,文学创造与科学活动是相通的;然而文学反映客体世界的审美特征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这就使它与科学真实区别开来。
从这个侧面上说,艺术真实是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
m)
i)作为人类的知识体系,科学活动是把自己的研究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等)当做独立于主体意识之外的纯客体来把握的;尽管这种把握不可避免地要打上主体介入的印记(理论方法及观察手段的影响),但是它的方向和目标却是致力于认知的客观性,让客体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在不受主观影响的条件下显露出来。
文学创造则不然,它是站在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感受以及对社会生活给予人文关怀的立场上,因而其对客体世界的认识、感悟与表现带有浓厚的主体性或主观性。
o)
j)艺术真实不是生活真实的自然主义摹本,而是对它的反映。
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就是说,艺术真实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悟的产物。
3.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是什么?
举例说明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1)a.文学典型的特征性,我们把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
发的过程叫做“特征化”。
文学典型作为这种“特征化”最佳结果,必然富于特征性,或者说最鲜明地显示自己的特征性。
所以“特征性原则”就成了文学典型的首要和基本的特点。
b.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显示的一种生命的魅力,更来自它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
2).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
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是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它有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还有相互依存的一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