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周围的空气专题复习.docx
《我们周围的空气专题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周围的空气专题复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们周围的空气专题复习
我们周围的空气专题复习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
1.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先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再开始加热
C.收集O2后,将集气瓶移出水槽,然后盖上玻璃片
D.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气管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选项正确;B.应先开始加热,等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使收集的气体纯净,选项错误;C.收集O2后,应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再将集气瓶移出水槽,否则收集的气体会逸散,选项错误;D.停止加热时,应先移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否则会使水槽中的水倒流到热的试管中,砸裂试管,选项错误;故选A。
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最好选择的物质是()
A.铁丝B.红磷C.镁条D.木炭
【答案】B
【解析】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原理:
利用物质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左边集气瓶内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变小,从而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烧杯内的水进入集气瓶,通过测量进入集气瓶中水的量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中对可燃物的要求:
(1)只和空气中的氧气而不和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发生反应;
(2)生成物是固体而不是气体,(3)反应不能太剧烈.
A、铁丝只能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故A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能燃烧,只和空气中氧气反应不和其他物质反应,生成物五氧化二磷是固体;故B正确;
C、镁能在空气中能燃烧,不但能和空气中氧气反应还和空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等反应,且反应太过于剧烈,不好控制,容易使集气瓶炸裂等;故C错误;
D、由于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是二氧化碳气体,补充燃烧时所消耗氧气的体积,不会形成压强差;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D.稀有气体常用于医疗急救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正确,故选项正确;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属于可燃物错误;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错误,因为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故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的用途是:
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稀有气体常用于医疗急救错误;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砷原子的质子数为33
B.氯原子的M层电子有7个
C.图中只有一种金属元素
D.砷、硒、溴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前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砷原子的质子数为33,该选项说法正确;
B、M是第三电子层,氯原子的M层有7个电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C、图中只有一种金属元素,即锗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D、砷、硒、溴在元素周期表中处在同一行,属于同一周期,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D。
5.下列对有关实验异常现象的分析中,合理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瓶底炸裂﹣﹣铁丝没有制成螺旋状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水量偏少﹣﹣未冷却到常温就打开弹簧夹
C.将未打磨铝丝插入氯化铁溶液中无明显现象﹣﹣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
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比燃烧的镁带质量大﹣﹣有的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瓶底炸裂,是由于瓶底未加少量的水或细沙,故A不正确;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水量偏少,原因可能是未冷却到常温就打开弹簧夹等,故B正确;
C、将未打磨铝丝插入氯化铁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是由于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在其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的薄膜,故C不正确;
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比燃烧的镁带质量大,是由于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镁,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D不正确。
故选B。
6.下列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能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的是()
A.木炭B.镁条C.蜡烛D.红磷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详解】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错误;B、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正确;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无色、无气味的气体,且在瓶壁上有水雾产生,错误;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白色固体,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较为简单,只要观察过实验,并记住现象的描述,即可轻易解答,
7.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制氧气时,如图表示,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y表示的是()
A.生成氧气的质量
B.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C.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
D.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
【答案】B
【解析】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A、当y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时,生成的氧气质量逐渐增加,然后不变,图像与事实不符,错误;
B、当y表示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时,反应后生成氧气逸出,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从开始反应不断减少,反应停止后不变,由于二氧化锰中也有氧元素,最后不能为0,图像与事实相符,正确;
C、当y表示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时,固体中氯元素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固体质量逐渐减小,氯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然后不变,图像与事实不符,错误;
D、当y表示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时,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质量不会改变,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逐渐减小,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然后不变,图像与事实不符,错误。
故选;B。
点睛:
图像的意义要抓住5点:
①横坐标的意义,②纵坐标的意义,③图像的起点④图像的终点⑤图像的变化趋势。
8.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
A.镁+氧气
氧化镁
B.石蜡+氧气
水+二氧化碳
C.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D.氢气+氯气
氯化氢
【答案】B
【解析】
【详解】
从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情况可知化合反应的特征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一变多”。
A、镁+氧气
氧化镁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
B、石蜡+氧气
水+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故B正确。
C、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C错误。
D、氢气+氯气
氯化氢,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D错误。
故选:
B。
9.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运动快,原子运动慢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故不符合题意;
B、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运动快慢,故不符合题意;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故符合题意;
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不符合题意
10.空气的净化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气体组中能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
A.氮气、稀有气体
B.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水蒸气
D.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氮气、稀有气体是空气中的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故A不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是空气中的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故B不符合题意;
C、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不是空气污染物.故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能对空气造成污染.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某同学加热氯酸钾制氧气,错把高锰酸钾当做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内,其结果与只加热氯酸钾相比,正确的是( )
A.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增加B.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质量增加
C.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质量不变D.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不变
【答案】A
【解析】高锰酸钾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生成的氧气能增加氧气的质量,故选A。
12.对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铜片在空气中加热其表面会变红色
D.点燃的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答案】D
【解析】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不产生白烟,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错误;
C、铜在空气中加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固体,错误;
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正确。
故选D。
13.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会使实验结果产生明显误差的是()
A.使用过量的红磷
B.把红磷改为蜡烛
C.恢复到实验开始前的温度才进行测量
D.不打开橡胶塞,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点燃红磷
【答案】B
【解析】
【分析】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我们常用燃烧红磷或白磷的方法,因为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几乎不占空间,使得内外产生气压差,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
因此在选择可燃物时,必须考虑到:
燃烧的条件;生成物的状态;不与空气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详解】
A、使用红磷的量必须足量,才能将密封空气中的氧气全部消耗掉,故选项正确;
B、蜡烛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是气体,不可以代替红磷,故选项错误;
C、实验没有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由于瓶内气体温度偏高,气压偏大,会导致测量结果小.应恢复到实验开始前的温度才进行测量,故选项正确;
D、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可以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不用打开橡胶塞,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点燃红磷,故选项正确.故选B。
14.如图是小徐用手掌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的表示方法,手指上的物质能与手掌心氧气反应。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煤脱硫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
C.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会污染空气
D.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A选项错误;
煤脱硫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保护环境,B选项正确;
磷燃烧产生的白雾是五氧化二磷,不会污染空气,C选项错误;
氧气化学性质活泼,但不是可以和所有物质反应,D选项错误;
故选择B项。
15.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D.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氧气,正确;
B、空气污染物包括: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正确;
C、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错误;
D、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正确。
故选C。
16.实验室现需用250毫升的集气瓶收集一瓶100毫升的氧气,小明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收集,其中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
收集一瓶100毫升的氧气。
A中无刻度,故A不正确;
采用BC装置,从储气的角度应该是把水压出,所以是短进长出,故均错误;
而D中长管进入气体后会上升导致装置内的水被压着从右侧的长管流入量筒,所以既可以储气也可以测量体积。
故选:
D。
17.小东通过查阅资料,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的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
已知广口瓶有效容积为242mL,实验8分钟后打开止水夹,水从烧杯流入广口瓶中的体积为48mL。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不足之处在于实验前广口瓶底未放少量水
B.通过分析本次实验数据,可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19.8%
C.若实验药品充足,时间足够长,可十分接近拉瓦锡实验的结果
D.此实验可有效解决拉瓦锡实验中的汞污染问题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纸袋内的铁粉与氧气、水充分接触,在氯化钠的作用下,锈蚀速率加快,但是集气瓶内无需事先加入少量的水,故错误;
B.进入广口瓶内的水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也就是广口瓶内氧气的体积,所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故正确;
C.若实验药品充足,时间足够长,铁粉锈蚀可将广口瓶内的氧气完全耗尽,则实验结果就与拉瓦锡实验的结果十分接近,故正确;
D.拉瓦锡的实验中用到的药品是金属汞,汞有毒;而该实验中用到的是铁粉、活性炭粉、氯化钠等,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故正确。
故选A。
18.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序号
实验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有、无催化剂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序号
实验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故A正确。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故B正确。
C
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有、无催化剂。
故C正确。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接触面积。
故D错误。
19.将过氧化氢溶液平均分成两等份a和b,只向b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另一份微微加热。
则放出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
A、过氧化氢要加热到一定温度才能放出氧气,不是从一开始加热就产生氧气,错误;
B、质量相等的两份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反应后收集到的氧气的量应该是相等的,与催化剂没有关系,错误;
C、加入催化剂反应速度要快,但生成的氧气的量相等,过氧化氢要加热到一定温度才能放出氧气,本试题考察的是反应时间,故应从最开始就有氧气生成,正确;
D、加入催化剂反应速度要快,但生成的氧气的量相等,过氧化氢要加热到一定温度才能放出氧气,本试题考察的是反应时间,故应从最开始就有氧气生成,错误。
故选C。
20.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过程中,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
A、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质量逐渐增加,当高锰酸钾反应完,则保持不变,图像描述正确。
B、刚开始加热就有高锰酸钾分解,直到分解完全,图像描述加热很长时间才开始分解,质量开始减少,故图像描述错误。
C、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固体,二氧化锰固体和氧气,因此剩余固体不可能减少到零,故图像描述错误。
D、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产物,随着反应的进行,质量在不断增加,至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质量不再变化,故图像描述错误。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