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基础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668312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10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州市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基础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台州市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基础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台州市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基础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台州市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基础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台州市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基础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台州市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基础资料.docx

《台州市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基础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州市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基础资料.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台州市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基础资料.docx

台州市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基础资料

台州市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基础资料汇编

 

一.自然环境概况

路桥区位于浙江中部沿海,我国黄金海岸线中段。

境域东濒东海,南接温岭,西邻黄岩,北接椒江。

陆地东西最长33.3公里,南北最宽18.8公里,介于北纬28。

27’-28。

38’和东经121。

13’-121。

40’之间,内陆总面积274平方公里。

全区背山面海,低山丘陵和平原相间;河网密布,港湾众多,岛屿星罗棋布;浅海滩涂宽广辽阔,面积达21.33平方公里。

路桥交通便捷,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它距吞吐量居浙江第二的海门港仅14公里,该港有班轮直达香港、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

路桥区境内拥有全国第一家县级民航机场,开通了到杭州、上海、武汉、广州、郑州、深圳、西安、厦门、北京等地的13条航线。

104国道、75省道穿境而过,连接着全国公路网络。

每天有150多个班次的长途客车发往全国各地,往返周边地区的短途班车日均达1000多班次。

目前建设中的甬台温高速公路和规划中的金椒、甬温铁路,将使路桥海陆空的交通更加便捷。

二.历史沿革

台州市路桥区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年前,考古证明西周时期路桥附近就有居住活动。

路桥先秦时地属瓯越。

战国末,属楚。

秦始皇25年(公元前222年),路桥属会稽郡。

西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以鄞县回浦乡置回浦县,县治回浦(今章安),属会稽郡,隶扬州。

东汉建武(25年-56年)年间,回浦县改名章安县,此后五百余年,路桥一直隶属章安。

隋开皇九年(589年),灭南朝陈,废郡,并临海郡各县(包括章安县)入临海县,隶处州。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临海县南部置永宁县,路桥即属永宁县。

唐武后天授元年九月,改永宁县为黄岩县,县治从章安迁至永宁山西北,县境包括今黄、椒、路三区和温岭市。

五代时,路桥隶属吴越国之台州黄岩县。

清沿明制,黄岩县属台州府,隶浙江省宁、绍、台道。

1914年,省下设道,黄岩县属会稽道。

1949年4月,成立黄岩县人民政府,下辖路桥镇;6月,成立黄岩县人民政府,属台州专区。

1978年10月,改称台州地区,路桥属黄岩县。

1989年10月黄岩撤县置市,路桥仍属黄岩市。

1994年8月22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台州地区和县级黄岩市、椒江市,建立地级台州市和县级椒江区、黄岩区、路桥区。

新设立的路桥区,以原黄岩市东部的八镇两乡作为其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路桥镇。

三.河街成市

路桥是一个有着千年文明史的古老集镇,风貌独具特色:

城区背山面海,地貌以平原、河网为主要特征,山青水秀、独具魅力,素有“水乡泽国”之称。

这基本的自然环境影响着路桥老城的城市格局,即历史上城市以河流为依托,形成河街一体、带形发展的城市形态。

路桥具有江南一带城镇发展的典型特征,依河成镇,沿街而展。

历史上,官河是路桥的交通动脉,商品通过官河运至老街出售给顾客,孕育出商贸城市的雏形。

路桥的市面几乎与街面一道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在这里设立邮亭的时代,至今有近2000年的历史,路桥的商贸活动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

杨晨的《路桥志略》云:

“路桥三八为市,远通数州,自宋南渡,近属毁辅,人物惭繁,商贾渐盛,水利渐治,仕学渐兴……至乾隆而盛。

”,说明路桥街市的发达自南宋开始,已经有800多年历史,而清乾隆年间路桥发展成为浙东沿海著名的商埠,主要以蔬菜、粮油、水产品交易为主,土特产有草席、土布、土染及铜铁制品。

民国时期,台州的工商业大多集中在路桥镇。

工业以棉织业为主,辅以碾米、酿造、发电、烟业、伤工、铸造等。

路桥最早创办实业的是杨晨,他经营了路桥第一家航运企业。

后来又出现了优秀民族工商业家郏道生兄弟、阮晋暴和刘治雄等。

郏道生和阮晋魁经营纺织业,刘治雄经营酿造业。

解放后,路桥被列为浙江农村七大集镇之一。

如今在旧城中心地区,还可以找到过去经商的痕迹:

如在树西街卖蒲鞋(故称蒲鞋巷);卖羊在三桥巷;卖肉巷卖猪羊肉;削著巷卖筷子;粜糠桥上粜糠;卖猪桥上卖小猪;磨石桥上卖磨石。

历史上的路桥“无街不市、无巷不贩、无户不商”,“万物涌市、万商云集”,市场极为活跃。

市场的繁荣带来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赶集成市形成傍依南官河的十里长街自南宋以来长盛不衰,这不但给路桥的城市发展提供了社会经济方面的动力,也使路桥数百年商业城市风貌延续至今。

改革开放以来,路桥依托原有深厚的商贸传统,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商贸为龙头产业,社会经济得以迅猛发展,成为江浙一带有名的几个大型市场之一。

其中,作为路桥商业街的十里长街功不可没。

十里长街不仅是一种纯粹的物质空间,它也是路桥人民历来用心血写成的路桥的史书,是路桥文明的缩写。

四.城市历史文化要素

1.景观特色要素

路桥城区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西南侧的石浜山系沿伸市区边缘,官河水系环绕城市中央,具有典型的山水城市的特征。

悠久的历史以留下众多的文物古迹与人文景观,庙宇楼台、民宅府第、河桥树影,路桥老城内体现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除此之外,路桥沿袭至今的民俗文化、社会习俗都是老城风貌特色的重要体现。

南官河

横贯路桥的主要水系为南官河,它记载了路桥千百年来的发展历程。

南官河属西江水系,它自黄岩城关东禅桥南行,至十里铺、药山滩,再东南至璜山头,过坝(已入路桥区域),复东至桐屿街、马铺桥、后於,入河西(进入十里长街),折南经福星桥、中桥、三桥,至卖猪桥,鉴洋湖水自三水泾东流来会,复至石曲塘桥,与东官河会合,最后向南直到温岭街。

其经过白枫桥部分称白枫河。

东官河进入路桥区的龙头王、李家洋、长浦后,分向东流,复南至塘桥,与南官河会合,复东南流入金清港。

在新安改称路桥后,此河被叫作“潞河”,后又称“月河”。

十里长街

依河而建的街衢记述了路桥发展变迁的历史,它包含了河西街、邮亭街、路北街、路南街、下里街、新路街、石曲街等七个街区,总长达3公里以上,民间称为“十里长街”。

十里长街人类活动的起源可上溯至3000年前的西周时代,石浜山的出土文物提供了先民活动的可靠佐证。

有史籍可据的当推东汉时在河西建灵山乡乡主庙为最早,时路桥尚称灵山乡,已在河西一带聚居了相当人口,先民充分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水网,赋予其交通、灌溉、生产、生活诸多功能,民居也就因势利导,沿河构建,向南延伸,于邮亭一带开设了驿站,投递、传送政府和民间文书。

宋代,路桥“人物渐繁,商贾渐盛”,在路北街三桥边崛起了繁华商铺“廿五间”,“百货麋集,远通数州”’十里长街初具规模。

后以“廿五间”旁边的新安桥而改“灵山”为“新安”,又因路多桥多、路路有桥而得名“路桥”。

宋朝祖建隆元年,街市已具初雏形,后逐渐沿河向南北分头发展,与石曲街和河西街相衔接,街市初具规模。

路桥街大规模的发展是在南宋时期,这在杨晨的《路桥志》中有明确记载。

“十里长街”在明清时期进一步发展,渐成今日规模。

“十里长街”是街、巷、市、河、埠、桥浑然一体,建筑、园林、雕刻、文学等多种文化与艺术交相辉映的综合体。

路桥素有“庙对庙,桥上市,阴阳水”的传语。

在路桥街上广泛建庙已是明朝以来的事了。

路桥街上20多座庙宇神奇的寺庙文化加上江南水乡的风光,形成了典雅的街市景观。

路桥十大景点中的其它六大景点皆在十里街河上。

它们是:

五桥夜月——由于五条河流穿街流入月河,形成了“十里街分五岛桥”的奇特景观。

五桥是:

邮亭福星桥(卷洞桥)、廿五间新安桥(粜糠桥)、南栅南星桥(磨石桥)、新路三透里桥、石曲双桂桥(塘桥)。

昌阁峥嵘——位于福星桥侧,河流至此而曲,河环三面,人峰在西,水色山光最为佳胜。

相传康熙年间曾驻兵于此,命兵筑堤成址,始立神祠。

右军墨池——位于路桥寺后面,书圣王羲之被削去右军官职后,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以飞钓为娱,途经路桥时临池遗迹。

亦园春——是晚清石曲蔡尧的家庭花园。

南傍水构屋,种花满畦。

有古诗曰:

“绕岸新栽竹数竿,竹阴浓处倚阑干。

小亭日暖花初放,时有游人竹外看。

三叉水影——位于三水径口。

这里有两座古桥,三面街屋相映,美丽如画。

“双峰山映三叉水”就是对三叉水的赞美。

月河渔火——旧时,有许多渔舟夜泊月河,星星渔火照亮了月河,留下了美丽的景色。

今尚存的“三叉水影”仍十分优美,“五桥夜月”一景中的福星桥,保存完好。

2.历史遗存要素

独特的城市形态

如单就单体建筑的艺术而言,路桥旧城建筑风格朴实、工艺简单,其历史特征和价值不及浙江省宁波、东阳、兰溪以及安徽的歙县、黟县等地的一些民居。

但十里长街傍河构建、连绵十里、南北一条的格局是经历漫长的历史年代,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城市形态。

它充分体现了路桥先民顺应自然的生存生活能力和“相土尝水”、“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其亲切无比的乡土气息和质朴率直的建筑风格,反映着一个特定环境所独具的美的理念。

丰富的历史遗存

十里长街的历史是路桥历史的浓缩,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使十里长街地区焦距了大量的历史遗存,其中可具体分为:

1.庙宇

1.邮亭庙:

是老街北端中心,其历史可上溯至秦代。

北面原建有蔡德懋组织乡民抗击倭寇的原址邮亭中镇庙,该庙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有将近600多年历史。

明嘉靖壬子(1552年)夏,倭寇挟冤报复,再次从海门登陆,袭击路桥,该处古驿、古亭、古碑、古祠(蔡德懋宗祠)以及蔡德懋家全部房屋被烧毁。

后人为纪念抗倭义士蔡德懋而重建,1963年改建为电影院。

2.东岳庙:

东岳庙位于三桥庙北,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年(1574年),旧为五保议事之所。

原为道永之庙,内设有路桥文阁书院,其顶为清风阁,过去供学士们读书之地,内有古钟一口。

每逢节日,此处钟声悠扬,震动全路桥,庙宇建筑群由山门、过常殿、大殿、娘娘殿、后殿组成,殿宽11余米,高12米。

庙内供奉着大小几百尊塑像,其中大的有50尊,融汇了古代道教文化的雕刻艺术。

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东岳庙是工农革命的发动地。

1933年,为反抗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药业工人在地下党的领导下,举行大罢工运动,而罢工的指挥中心就设在东岳庙内;抗日战争时期,国难当头。

当时抗日政工队设址东岳庙,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土改期间,这里是土地工作队的办公室和宿舍。

1958年阶级教育时,这里又成了“阶级教育展览馆”。

1993年,东岳庙正式被原黄岩市政府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武胜庙:

此为关帝庙,建于明朝,后毁。

此庙位置在原路桥镇文化站右侧,临河旁水,与东岳庙两两相对,相呼相应成趣。

遗址现为一戏台,为近年兴建。

5.雄镇庙:

位置在三桥,此庙建于路桥命名为路桥镇之时。

6三水泾堂,位于三水泾口。

现有一尼姑小庵。

过去此处内有临水阁一座,济公庙一座,绿林成荫,与三叉水路相映成辉,三角环河,十分清幽动人。

7.元帅庙:

位于新路街,建于唐朝,至今大门还有唐朝石刻,是路桥唯一的道教弘法所在地。

8.斗门宫:

位于石曲桥,是路桥最大供海龙王之庙宇。

2.文化遗址

1.杨家藏书楼遗址:

位于杨家里,为清末杨晨故居。

解放后为台州党政干校,后为部队征用,原建筑无存,现在路桥防疫站内。

2.文昌阁遗址:

位于磨石桥,此阁为康熙皇帝至路桥时所建,是古人在此读书之地,杨晨曾出任过书院院长,后为路桥书院,后又为路桥小学前身,现为三幢五层商住楼。

3.古桥

1.福星桥:

建于明代,雍正10年重建,至今古桥尚存,为路桥区级文物。

2.中镇桥:

建于乾隆24年,为圆形石拱桥,在福星桥南50米处。

3.新安桥:

此桥建于汉末,现在25间,老新华书店对面。

因为此处过去是农民粜糠之地,又称为粜糠桥。

路桥原名为新安乡,唐后又改为新安镇,此桥正式改名为新安桥。

此桥为圆石拱形桥,现已半毁。

4.磨石桥:

圆形石拱桥,现已毁,建成大路桥。

5.三台星桥:

位于新路,建于汉末,圆形石拱桥,现被毁。

6.塘桥:

俗名佳花桥,位于石曲。

现存。

7.三水泾桥:

位于三水泾口,是三叉水影名点之一。

原为三座石拱桥互相辉映,现存两桥。

4.牌坊:

1.十字牌坊:

位于甲字子巷口,南北走向。

2.中岳庙牌坊:

位于中岳庙,也叫积善坊。

3.新路牌坊遗址:

建于明代,为贞洁坊,毁于文革期间。

5.戏亭

1.河西戏亭:

位于河西。

2.邮亭戏亭:

位于福星桥圆诸地

3.东岳庙戏亭:

现在文化站,武岳庙处。

4.栅殿戏亭:

位于南栅磨桥,文昌阁处。

6.园林

1.右军墨池:

位于路桥街心公园之后,起重机厂内,与墨池路相对切,1958年被毁。

2.是亦园:

苏州式人工花园,建于明末,位于石曲,现被毁。

3.邮亭古驿:

位于路桥十里长街北端,北临官河,南大门面对老街,是汉代官府传递文书紧急军情而设置的交通机构。

1963年改建为电影院。

3.人文特色要素

路桥的文化特征是人文与商业的充分结合,“百路干桥万户市”,即为地方特色。

杨晨之诗“十里街分五道桥”、杨绍翰之诗“松堂茭首塘桥蟹”以及清宋世荤之诗“一回潮上一回鲜,紫蛤花蚶不计钱,泼刺黄鱼长尺半,如飞摇到路桥船”,都是过去路桥商业文化的杰出表现。

涩水亦有《十里长街》一诗写到:

十里长街昔日容。

依山傍水走神龙。

邮亭驿递汉朝令,妙智寺敲宋代钟。

话月巷中新市客,粜糠桥上旧田农。

台州六县繁华地,要数路桥第一重。

路桥的人文特征就是十里街文化或月河文化。

十里长街作为路桥历史渊源的一脉,自明清以来与路桥本身是齐名的。

路桥发源于十里长街,因此十里长街是路桥的标志,是路桥的骄傲。

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市民文化内涵,是一处可供旅游观光、瞻仰凭吊、购物休闲的场所。

可以这样认为,十里长街代表了路桥旧城的主要特征。

民俗文化

过去路桥分五个保,每个保都有一座庙,即五保庙(河西庙、邮亭庙、三桥庙、南栅庙、河东庙)。

五保庙各有特色:

邮亭庙内装“闹湖船”。

竹枝词云:

“杯水堂坳薄芥舟,风光真个是杭州。

亏它懦偌大邮亭庙,容得西湖在里头”。

三桥庙装置“双龙喷水”,竹枝词云:

“游人挤得不通风,行到三桥暂息踪。

忽见双龙正喷水,清凉境在闹场中”。

过去每逢五保庙、东岳庙寿日之际,路桥大多数人家都炊起青糕,办了八碗,邀请亲戚朋友来看戏。

河东庙演戏在八月,南栅庙演白蛇传时,有白蛇缠在戏台柱上,一时传为佳话。

每逢春节,各庙中都布置了乐班,迎接烧香点烛的客人。

客人来了便鼓乐齐鸣,好不热闹。

元宵时节,全街张灯结彩,五保庙、东岳庙的布置更为醒目。

文化积淀

在漫长的发展史中,路桥发生了不少历史事件(如戚家军抗倭、浙南“二七”大罢工等),涌现了众多文人名人(如杨晨、方国珍等),留下了辉煌的诗词名篇,流传着一些动人的传说与故事(如右军墨池、水患困赵构等),蕴含着乡土文化无穷的魅力。

据史籍记载,路桥旧城寺庙文化发达,仅“十里长街”就曾有古寺23座,出现了庙对庙、庙接庙的独特景象。

古时路桥十景:

“人尖晓日”、“普泽福泉”、“华屿挺松”、“仙人棋盘”“五桥夜月”、“昌阁峥嵘”、“右军墨池”、“是亦园春”、“月河渔火”、“三叉水影”等,代表了路桥繁荣鼎盛的社会人文气象。

如今,这些史迹名胜虽已基本无存,但其所包含着的丰富的历史信息,仍有着深厚的意境和神韵。

这些都是路桥旧城的隐形景观。

五.旧城保护历程

路桥旧城的规划工作起步于80年代中期,当时老街仍然是贯穿路桥南北的交通脉络,规划上主要考虑其使用功能的各项要求。

随着路桥城市的扩大,建筑的增加,老街的历史感逐渐清晰起来,升华为路桥的文脉,它的保护与建设受到历届政府的重视,并在历次总体规划中作出了相应的界定:

1990年《黄岩市路桥镇总体规划说明》(修订本):

“老街和南官河是路桥商品经济的动脉,也是路桥带形城市形态的原动力。

1994年《黄岩市路桥镇城市总体规划调整说明》:

“老街是路桥发展历史中的文化遗产,应尽量予以保护,老街两侧传统建筑的改建应保留原有的风格和体量,最大建筑高度为10米”。

1995年《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台州市区景区以城市为伴,……路桥的‘十里长街’、大人尖等,这一切不仅丰富了台州市区景区的历史内涵,更使城市与景区相互渗透,形成景区中的城市特点。

1996年《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路桥)老街两侧民居改造时应保留原有风格和尺度,控制开发强度,增设沿河绿地,……建设为具有传统特色的综合性商贸、文化旅游地段”。

1996年编制的《台州市路桥区城市分区规划》对旧城区进行了详细的功能定位与分区,并明确了旧城保护与开发控制的策略。

1998年编制《台州市路桥区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进一步具体划分保护控制的区段,以及规定相应的更新改造细则。

1999年《台州市路桥区旧城区老街改造详细规划》,对十里长街地区作了全面深入的规划控制与形态设计,使保护与改造的工作进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2000年进行路桥十里长街第一期改造的详细规划设计,新一轮的旧城改造蓝图即将展现在人们面前。

这些规划设计文本与图则,涉及路桥旧城改造更新的各个层次,将对路桥城市的发展、风貌的延续,文化的传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划调查表:

调查人:

邢箴日期:

2000.11地点:

文昌路~卖芝桥路(东侧)地块编号:

D地块

调查类别

 

建筑编号

建造年代

建筑质量

建筑使用性质

建筑风貌

建筑构件质量

主观评定

建筑层数

备注

明清

民国

五十

六、七十

八、九十

一般

很差

一般

屋顶

其他

保存

保护

保留

整治

更新

D0-R23(2~6#)

×

民居+商店

×

3

0

1

1

×

3

杂货、首饰……8号内有弄。

D0-R22(8~10#)

×

×

民居+商店

×

3

0

1

1

×

3

D0-R21(12~16#)

×

×

民居+商店

×

4

3

2

2

×

2

D0-R20(22~26#)

×

×

民居+商店

×

4

3

2

2

×

3

发廊、杂货。

pD0-R19(32#)

×

×

居住

×

4

3

2

4

×

3

西洋风格。

D0-R18(34、36、38#)

×

×

居住

×

4

3

2

2

×

2

有支弄。

D0-R17(54~62、64~68#)

×

×

民居+商店

×

4

3

2

2

×

3

5开间。

有支弄,弄内有新建住宅。

D0-R16(70~76#)

×

×

民居+商店

×

4

3

2

2

×

3

70号局部3层。

D0-R15(78、80、82#)

×

×

居住

×

4

3

2

2

×

2

76、78间有支弄,弄内有新建住宅。

美容屋。

D0-R14(84~90#)

×

×

民居+商店

×

4

3

2

2

×

3

渐次增高,有变化。

D0-R13(92、94、96#)

×

×

居住

×

4

3

2

2

×

2

84~96天际线变化,平面有曲折

D0-R12(98、100#)

×

×

民居+商店

×

4

3

2

2

×

3

100~108间有院落。

D0-R11(108~118、120#)

×

×

民居+商店

×

4

3

2

2

×

2

6开间,整体。

有凹进院落,支弄。

D0-R10(122~130#)

×

×

民居+商店

×

0

0

0

0

×

3

支弄、小路。

90年代建

D0-R9(132~140#)

×

×

民居+商店

×

0

0

0

0

×

3

90年代建

D0-R8(142~160#)

×

×

民居+商店

×

4

2

2

1

×

2

服装,10开间连续界面。

D0-R7(142~160#)

×

×

民居+商店

×

4

2

2

2

×

2

152~154间有一进院。

160~162有支弄

D0-R6(162~166#)

×

×

民居+商店

×

4

2

2

2

×

2

166~168有支弄

D0-R5(168、170#)

×

民居+商店

×

4

2

2

2

×

2

170~172间有一进院

D0-R4(172~176#)

×

民居+商店

×

3

1

2

2

×

2

D0-R3(178~188#)

×

民居+商店

×

4

2

2

2

×

2

8开间连续界面

D0-R2(178~188#)

×

民居+商店

×

4

2

2

2

×

2

D0-R1(178~188#)

×

民居+商店

×

4

2

2

2

×

2

注:

建筑使用性质填:

民居、商店、工业、宗教、公建……

保存:

(文物)维护原样;保护:

修缮措施;保留:

期限保留;整治:

内部改造;更新:

拆除重建。

 

路桥区旧城保护更新规划调查表:

调查人:

邢箴日期:

2000.11地点:

文昌路~卖芝桥路(西侧)地块编号:

D地块

调查类别

 

建筑编号

建造年代

建筑质量

建筑使用性质

建筑风貌

建筑构件质量

主观评定

建筑层数

备注

明清

民国

五十

六、七十

八、九十

一般

很差

一般

屋顶

其他

保存

保护

保留

整治

更新

D0-L27

×

×

民居+商店

×

×

4

侧立面,粮店。

D0-26

×

×

民居+商店

×

0

0

0

0

×

3

90年代建

D0-L25

×

×

民居+商店

×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