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案
台江县方召片区小学集体备课(电子教案)教案
科目:
科学三年级1班上册第(3)单元单元课时量(8)
第17课时
课题:
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本单元第几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汪勇华
执教时间:
10月31日下午第六节
执教人:
汪勇华、杨华
教学内容: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教学目标
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教学重点
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
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课前准备
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过程
本节课我的教学观点:
(教学时批注)
一、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1.这个单元我们将开始学习“材料”,板书“材料”。
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名称什么物品是用这种材料做的教师将学生说到的材料一一板书出来。
2.看看自己和小组里的同学,身上穿的、佩戴的和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试着把它们写在书中的表格中。
3.交流记录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出错。
4.这些材料在我们身边应用很广,书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它们又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对于难以判断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物品,请作出标记。
5.调查结束后,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①调查了多少物品使用了多少种材料
②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
③哪种材料使用得最多
6.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
哪些材料在我们身边被广泛使用着,为什么大量使用它们呢
二、观察描述几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
1.我们周围的物品,往往都是由各种材料组成的,比如一扇门,就使用了木头、玻璃、金属等材料,不同的部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举例说说你的想法。
2.四人小组选择两种材料讨论它们分别有什么主要特点和用途,并记录下来。
3.交流各组的记录情况,有不同意见的及时补充,若认同其他组的观点,及时将它补充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4.请保管好记录单,下次还要再使用。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作业布置:
完成本课的小学综合能力测评。
板书设计:
我们周围的材料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金属纤维
玻璃纸
塑料木头
?
课后反思:
台江县方召片区小学集体备课(电子教案)教案
第18课时
课题:
谁更硬一些
?
本单元第几课时
第2课时
主备人:
汪勇华
执教时间:
11月3日下午第四节
执教人:
汪勇华、杨华
教学内容: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比如硬度、柔韧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
2.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教学目标
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
3.在教学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循环经济、资源节约法律法规。
教学重点
比较材料软硬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课前准备
学生(每小组):
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各两根,铁、铜、铝等金属片各一条,砂纸、玻璃杯、热水。
?
教师准备:
电路检测器、榔头?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过程
本节课我的教学观点:
(教学时批注)
一、比较硬度?
1.比较纸和木头的软硬,出示纸和木头,说说它们谁更硬一些你是怎样观察到的(纸一折就变形,而木头不容易折)?
2.比较纸、木头、金属的软硬,再出示金属一条,这三材料谁更硬一些,你是怎样观察到的?
①学生说说自己的原先观察结果,可能会出现方面,那金属条和木块谁更硬一些(用压、捏、折的方法都不易区分它们的软硬)
②提出:
判断一种材料是否比另一种更坚硬,可以用刻划的方法,若能在另一种材料表面划出痕迹,就表示它比较硬,反之则可能硬度相同或较小。
③学生尝试用木头在金属上刻划或金属在木头上刻划,看怎样做能划出痕迹。
3.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的软硬
①如果再给你一种材料:
塑料,它们的软硬又会是怎样的(学生猜测)
②可以怎样检测它们的软硬
③怎样做到有序地观察(出示书P48的记录表)
④实验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再适当补充,出示活动题方)
活动提示:
⑴依次选择其中一种材料,分别去刻划另两种材料的平面处。
⑵用力适度,并尽量保持在每一次刻划时用力大小相同。
⑶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不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
⑷要求每个人都操作一次,并且注意不要划伤手指。
⑸根据我们观察到的结果,将木头、纸、金属和塑料按硬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哪种材料最硬
二、认识金属
说说周围的物品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金属
为什么用金属不用其它材料(根据学生的举例,出示材料开展实验)
1.易传热
将大小相同的木条、塑料和金属条同时放入热水中,过一段时间,用手摸一摸哪一种材料最热?
2.能导电?
教师演示,将木条、塑料、金属条分别接入电路检测器,观察电灯泡是否发亮?
3.延展性?
试着用榔头轻轻敲打铜丝,观察铜丝发生了什么变化?
4.有金属?
用砂纸磨擦铁钉、磨擦部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饮料罐的故事
1.组织学生阅读第50页,了解一个饮料罐的生产过程
2.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循环经济、资源节约法律法规。
①铝片之所可以做成饮料罐,主要利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
②在易拉罐的制作过程中,要消耗哪些资源,会产生哪些问题③我们怎样合理使用消费金属材料
作业布置:
完成本课的小学综合能力测评。
板书设计:
哪种材料硬
金属:
比较坚硬、有金属光泽、
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
课后反思:
本堂课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让学生从演示实验中得到哪种材料最硬。
台江县方召片区小学集体备课(电子教案)教案
第19课时
课题:
比较柔韧性
本单元第几课时
第3课时
主备人:
汪勇华
执教时间:
11月7日下午第六节
执教人:
汪勇华、杨华
教学内容: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
2.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
教学目标
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
教学重点
用简单测量方法比较材料的柔韧性。
教学难点
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课前准备
学生(每小组):
?
1.一套宽度、厚度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尺(每种材料的一端打一个孔)?
2.一套宽度、厚度不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做成的物品。
?
3.测量弯曲度的“T字”尺一把。
?
4.50克钩码一个,回形针一个。
?
老师:
同样宽度、厚度的粗塑料条、木条各一根,两桶水。
?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过程
本节课我的教学观点:
(教学时批注)
作业布置:
完成本课的小学综合能力测评。
板书设计:
受外力后变形不易折断
课后反思:
通过这同科的学习,是学生会判断生活中常见材料的软硬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台江县方召片区小学集体备课(电子教案)教案
第20课时
课题:
它们吸水吗
本单元第几课时
第4课时
主备人:
汪勇华
执教时间:
11月10日下午第四节
执教人:
汪勇华、杨华
教学内容: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
2.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
教学目标
1.用观察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
教学重点
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发现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课前准备
学生(每小组):
?
1.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稀释的红墨水、滴管。
?
2.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
?
3.浸泡好的废报纸、筷子、棉布?
老师:
古代造纸的录像。
?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过程
本节课我的教学观点:
(教学时批注)
一、导课?
小游戏:
各取所需?
具体规则:
教师出示木头、纸、铁、塑料,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材料,并简单说明理由。
具体情境设置举例:
做一个杯子、擦去桌上的水、造一艘船……?
导语:
刚才同学们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了不同的材料,我们认为,不同材料遇到水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我们把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叫做材料的吸水性。
这节课,让我们来研究材料的吸水性吧。
?
二、谁更容易吸水?
1.出示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猜一猜,谁更容易吸水,为什么这样想把猜测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
2.怎么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出示稀释的红墨水、滴管,我们请这两位朋友来帮忙,你们打算怎么做(学生小组设计实验,只要求简单设想)?
3、教师补充观察、实验要点:
①.实验的公平性:
材料的大小厚薄、水滴的大小位置等要尽量保持相同。
?
②.从侧面观察水滴的变化,既要观察水滴的变化,也要关注材料遇水部分的变化。
?
③.注意记录,可以用图画和语言相结合,来描述观察到的观察。
④.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把四种材料按吸水性从强到弱排序。
快的小组思考:
材料的吸水性可能跟什么有关?
4.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
?
可预期的发现:
?
①.纸的吸水能力最强、木头次之、塑料和铁最弱。
?
②.纸和木头都能把水吸到内部,它们的表面比较粗糙,可能中间有空隙。
?
三、纸的观察?
1.提供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
?
导语:
纸的吸水性最强,有些同学猜想纸的中间可能有空隙,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更仔细地来观察两种纸吧。
?
2、我们可能用什么方法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呢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可以折、撕、揉、用放大镜看、放到水里泡一泡……)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的顺序。
?
3、小组观察后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纸的特点,均应给予肯定,要注意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纸的纤维和结构上去。
?
4、我们在铅画纸和餐巾纸里都发现了纤维,纸的纤维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可以把纸放入水中,轻轻搅拌一下,进行观察。
(学生观察悬浮在水中的纸纤维)?
四、介绍造纸术?
导语: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纸是由许多纤维组成的。
但不知道同学们了解过没有,世界上第一张纸正是由我们中国人造出来的呢!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们来看一看古人是怎样造纸的,想想跟我们今天的研究有哪些相关的地方。
?
播放古代造纸的录像。
?
说说古人造纸与我们的研究所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纤维)?
五、我们来造一张纸?
1.有没有兴趣用短纤维来造一张纸呢出示造纸方法。
?
2.出示浸泡好的废报纸。
学生动手造一张纸.
3.观察:
我们造的纸是怎么样的与我们使用的纸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
都由纤维组成,里面都有空隙。
?
不同:
厚薄、疏密、纸纤维叠加的方式等。
?
4、我们能造一张厚薄均匀一些的纸吗纸也有不同的种类,它们的用途也各不相同。
?
六、课堂小结:
?
1、通过对纸的研究,我们明白了材料的吸水性与什么有关了吗?
2、用过的纸还能再利用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用过的纸?
板书设计:
?
?
教学后记:
?
作业布置:
完成本课的小学综合能力测评。
板书设计:
?
纸最强纤维结构
它们吸水吗木头强
塑料弱
铁弱
课后反思:
本节课?
教师出示木头、纸、铁、塑料,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材料,并简单说明理由。
具体情境设置举例:
做一个杯子、擦去桌上的水、造一艘船……?
让同学们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了不同的材料,体会不同材料遇到水的反应是不一样的。
台江县方召片区小学集体备课(电子教案)教案
第21课时
课题: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本单元第几课时
第5课时
主备人:
汪勇华
执教时间:
11月14日下午第六节
执教人:
汪勇华、杨华
教学内容: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教学目标
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教学重点
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
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分组器材:
1、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
2、水槽1只,装半水槽水。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过程
本节课我的教学观点:
(教学时批注)
谈话导入:
通过前几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不同材料的硬度、柔韧度、吸水性各不相同,它们在其它方面还有不同的特性吗这节课我们将把不同的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它们的沉浮状态,有兴趣吗
二、沉浮实验
1.出示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认一认,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做的。
2.小组内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放入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填写实验记录单(沉可用“↓”表示,浮可用“↑”表示),并进行全班交流,关注有争议的物体。
3.实验方法指导:
将物体放到水中央再放手,如果物体向下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沉的,如果物体不能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浮的。
4.分发水槽,小组实验,每种物体可多试几次,注意做好记录。
5.全班汇报交流,形成阶段性认识:
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沉,像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浮。
不同材料的沉浮也不同。
三、认识木头
1、导语:
木头是一种在水中很容易浮的材料,它还有很多其它的特性,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接下去我们来进一步认识木头这种材料。
2、我们周围有哪些木头制成的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特点
3、从这些物品中,我们发现木头具有哪些特性小组合作,填写气泡图。
4、介绍一棵树成材的过程,当前森林资源的状况。
说一说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课堂小结
1、回忆本单元的收获。
(掌握了研究物体硬度、柔韧性、吸水性、沉浮情况的方法,比较深入地了解了金属、塑料、纸、木头这几种材料。
2、结语:
我们人类是充满智慧的,我们除了发现并利用了许多天然材料之外,还会人工制造一些材料,以满足我们生活生产的需要,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一些人工制造的材料。
作业布置:
完成本课的小学综合能力测评。
板书设计: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金属塑料、木头
↓↑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材料有关。
课后反思:
通过前几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不同材料的硬度、柔韧度、吸水性各不相同,它们在其它方面还有不同的特性,这节课我们将把不同的材料放入水中,看到它们的沉浮状态,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物质在水中有些沉有些浮。
台江县方召片区小学集体备课(电子教案)教案
第22课时
课题:
砖和陶瓷
本单元第几课时
第6课时
主备人:
汪勇华
执教时间:
11月17日下午第四节
执教人:
汪勇华、杨华
教学内容: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砖和陶瓷各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3、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材料的性能。
教学目标
将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新的环境
教学重点
运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自主探究砖和陶瓷的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
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及砖和陶瓷的区别。
课前准备
学生分组器材:
1、砖与陶瓷各一小块,一枚铁钉、一杯水、一个滴管。
2、制作砖和陶瓷的两种黏土各一小份。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过程
本节课我的教学观点:
(教学时批注)
一、导课
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要运用前几节课掌握的探究方法来研究两种人工材料。
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对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二、砖和陶瓷
1.出示建筑工人砌墙的图片、各种陶瓷制品的图片。
这些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砖和陶瓷
三、研究砖和陶瓷的性质
1.导语:
我们知道,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砖和陶瓷又有些怎么样的特性呢让我们展开对砖和陶瓷的探索之旅吧。
2.同学们想研究砖和陶瓷的哪些特性呢想怎样进行研究呢需要什么工具呢(简单回忆对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能力的检测方法和所需实验器材)
3.分发砖与陶瓷各一小块,一枚铁钉、一杯水、一个滴管。
分小组进行自主探究,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注意:
教师要充分观察学生的探究情况,对学生本单元的学习情况作出初步评价。
4.汇报交流。
现在我们能比较详细地描述一下砖和陶瓷了吗提倡先填一填气泡图,整理自己的观察实验所得,再来进行描述。
四、黏土的变化
1.我们知道砖和陶瓷是人工材料,它们又是怎么来的呢课件展示砖和陶瓷的制作过程。
2.了解了砖和陶瓷的制作过程,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和疑问(①黏土是松软的,烧过后就变得很坚硬,它的变化非常大。
②都由黏土烧制而成,为什么很多特性不一样)
3.分发制作砖和陶瓷的两种黏土各一小份,进行观察比较。
4.汇报小结:
烧制砖和陶瓷的黏土有很大的不同,烧制的过程中,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这就导致了砖和陶瓷有了许多不同的特性。
五、课堂小结?
1.砖和陶瓷是人类了不起的发明,但是砖和陶瓷的生产都需要消耗大量的黏土、煤和其他燃料,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
2.我们还知道哪些材料关注我们身边的材料,课后做个小调查。
?
作业布置:
完成本课的小学综合能力测评。
板书设计:
1.砖和陶瓷各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2.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材料的性能。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们要运用前几节课掌握的探究方法来研究两种人工材料。
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对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出示建筑工人砌墙的图片、各种陶瓷制品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我们身边的材料。
台江县方召片区小学集体备课(电子教案)教案
第23课时
课题:
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本单元第几课时
第7课时
主备人:
汪勇华
执教时间:
11月21日下午第6节
执教人:
汪勇华、杨华
教学内容:
1.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
.
3.在教学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循环经济、资源节约法律法规
教学目标
1.根据可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体和材料进行描述和分类。
2.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3.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原有认识。
教学重点
学会给常用的材料分类。
教学难点
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对材料的认识。
课前准备
把物体和材料联系起来,会从物理特性的角度看待物体和材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过程
本节课我的教学观点:
(教学时批注)
一、给我们生活中的物品分类
1.出示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
小组合作,根据各种物体使用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填入书本P61表中。
2.汇报交流并进行小结:
①不同物体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材料的不同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②同一物品的不同部位可能由不同的材料制成,这也是根据使用要求和材料特性造成的。
二、对所学过的材料按物理性质进行总结归纳
1.出示表格。
这些是我们这单元研究过的材料,它们都有哪些特性呢我们来进行一次盘点总结。
2.小组填写表格(在水中沉还是浮用“↓”或“↑”表示,其它部分用“√”或“×”表示。
3.汇报交流,注意不同材料之间的横向比较。
三、材料与环境
1.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头、黏土、棉花、皮革等,这些材料我们可以直接使用,根据它们各自的特性制成相应的物品;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像塑料、砖、陶瓷和橡胶等,人们把自然界里的物质进行加工,使它们具备了我们需要的一些特性,再拿来使用。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天然材料,哪些人工制造的材料。
2.有些材料可以回收后再利用,有些材料却不能,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关于可再利用材料的资料,和全班同学来分享一下吧。
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小结:
可再利用的材料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在功能差不多的情况下,我们应提倡使用可再利用的材料制作的物品。
四、进一步了解材料,拓宽视野。
1.阅读资料库:
“材料的发展历史”及“复合材料”。
2.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循环经济、资源节约法律法规。
作业布置:
完成本课的小学综合能力测评。
板书设计:
1.给我们生活中的物品分类
2.对所学过的材料按物理性质进行总结归纳
课后反思:
本堂课根据可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体和材料进行描述和分类,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原有认识。
台江县方召片区小学集体备课(电子教案)教案
第24课时
课题:
第三单元复习课
本单元第几课时
第8课时
主备人:
汪勇华
执教时间:
11月24日下午第4节
执教人:
汪勇华、杨华
教学内容:
1·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
3·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例如硬度、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的能力,这些物理性质可以被观察和测量。
4·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质,材料的性质决定材料的用途。
·某些材料可以反复使用,一些废弃的物品可以用来制造新的产品,但各种材料再利用的程度不同。
5·通过科学技术可以将自然界的各种材料利用起来,材料在生产中可能发生变化,材料经过加工可能改变它们的性质。
6·材料的加工和使用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我们需要对消费进行选择。
教学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各种材料制成的物品。
2·利用各种简单工具进行测量,扩展观察活动。
3·通过验证探索材料的物理性质。
4·根据可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体和材料进行描述、比较、分类和排序。
5·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