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盖层岩石地层单位划分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663400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2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积盖层岩石地层单位划分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沉积盖层岩石地层单位划分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沉积盖层岩石地层单位划分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沉积盖层岩石地层单位划分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沉积盖层岩石地层单位划分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沉积盖层岩石地层单位划分表.docx

《沉积盖层岩石地层单位划分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积盖层岩石地层单位划分表.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沉积盖层岩石地层单位划分表.docx

沉积盖层岩石地层单位划分表

表2 沉积盖层岩石地层单位划分表

年代地层单位

岩石地层单位

岩石组合

组 段

代号

全新统

沱阳组

Qht

现代河床、河漫滩砂砾石堆积,厚度>5m

选仁组

Qhx

形成河流Ⅰ级阶地。

下部为砂砾石层,上部为灰黄、土黄色亚砂土、粉砂土,厚度0-15m.东南部山前一带最厚达15m

上更新统

峙峪组

Qp3s

Ⅱ级阶地堆积:

自下而上为砂砾石层、砂层夹亚砂土,厚5-25m

马兰组

Qp3m

为土黄、灰黄色亚砂土、粉砂土。

结构疏松,孔隙度大,垂直节理发育,属风积相。

在山前倾斜在形区,该组底部夹有薄层砂砾石层或砂砾石透镜体,砂砾石层最厚达3.0m,一般小于1.0m,砾石大小混杂,分选性、磨园度差,成分以灰岩为主,为坡积或洪积成因。

新统

离石组

Qp2l

主要为一套棕红、浅棕红亚粘土、粘土夹褐色棕红色古土壤层。

在山前底部常为砂砾石层夹浅棕红色亚粘土。

砂砾石层砾石成分复杂,分选性及磨园度均差,为一套山前冲洪积物。

上部浅棕红色亚粘土夹棕红色古土壤层,组成了颜色深浅鲜明的条带。

在古土壤层底部,因淋滤往往形成钙质结核层,为残积-洪积成因。

下更新统

木瓜组

Qp1m

为一套浅黄色、灰绿色粉砂土、钙质粘土夹5-6层砂砾石层。

横向上厚度变化较大,厚5-70m,北堡钻孔中厚40-70m

新近系

上新统

静乐组

N2j

由鲜红色粘土夹钙质结核层组成。

粘土层孔隙度小,致密块状,不具层理,粘结性强。

粘土中含有黄白色钙质结核,结核多呈团块状、姜状、树枝状、棒状等。

成层分布于粘土中,结核层一般厚约10Cm左右。

为一套残积相土状堆积物

保德组

N1b

岩性为砂砾岩(弱固结)或砂砾石层,上部有时夹紫红、棕红色粘土。

砾石成分随地而异,一般由各种片麻岩、泥晶灰岩、鲕粒灰岩、白云岩、石英砂岩组成。

分选性、磨圆度较差,砾径一般为2-15Cm,个别者大于100Cm。

砾石具叠瓦状排列,正粒序。

颗粒支撑、泥砂填隙,局部后期钙质淋滤胶结,有时为较松散的砂砾石层。

为一套河流冲洪积物。

侏罗系

中统

天池河组

J2t

紫红色厚层状长石石英杂砂岩、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钙质胶结长石砂岩夹薄层紫红色泥岩。

厚度大于388.3m。

云岗组

J2y

灰黄色、褐黄色长石砂岩、长石石英杂砂岩、粉砂岩为主夹泥岩、杂色砂岩、泥岩及泥灰岩透镜体。

厚187.4~253.4m。

大同组

J2d

灰黄色中-薄层状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石英杂砂岩、长石岩屑砂岩、钙质泥岩、煤层(线)及透镜状泥灰岩等。

厚238.3~533.3m。

永定庄组

J1y

灰白、灰黄色含砾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石英杂砂岩、石英砂岩夹杂色泥岩、鲕状铁质粘土岩。

厚20.0~90.3m。

三叠系

中统

延长组

T2y2

灰红色、灰黄色巨厚层状粗粒长石砂岩、长石杂砂岩、含浊沸石长石砂岩、铁质胶结长石砂岩夹薄层灰绿色泥岩、紫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长石砂岩。

厚191.4~274.2m。

T2y1

灰绿、灰黄、肉红色斑状厚层中粗粒-中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夹灰紫色泥岩、页岩。

与下伏地层二马营组以紫红色厚层砂岩出现划界,地貌一般为坎,一般厚30-50m。

二马营组

T2e

灰黄色、灰绿色长石砂岩、钙质长石砂岩、含浊沸石长石砂岩夹紫红色、褐红色、灰绿色泥岩。

出露厚约298.0~519.1m。

下统

和尚

沟组

T1h

以紫红、砖红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有灰紫红、紫红色细粒长石砂岩、薄板状粉砂岩,局部夹有灰绿色长石砂岩、砂质页岩薄层或透镜体。

泥岩含钙质结核且夹有灰绿色粉砂岩、泥岩条带和团块、具虫迹;砂岩具交错层理、波状沙纹层理及平行层理等。

厚139.9m。

与下伏刘家沟组呈整合接触。

刘家

沟组

T1l

以一套灰红、灰紫红、紫红色长石砂岩夹紫红色粉砂岩、砾岩、灰白色石英砂岩及灰、灰绿色长石砂岩等为特征。

下部主要为灰紫色长石砂岩夹数层石英砂岩;中部主要为浅灰红色长石砂岩,砂岩球较发育;上部主要为灰紫—灰紫红色长石砂岩夹粉砂岩及泥岩由底到顶砂岩粒度逐渐变细,粉砂质、泥质成分增高,并夹有多层粉砂岩、砂质泥岩等。

砂岩发育板状交错层理,楔状层理、平行层理等,具波痕、泥裂、含同生“砂岩球”及磁铁矿条带。

厚369.1m。

与下伏孙家沟组呈整合接触。

古 生

上统

孙家沟组

P3s

砖红、紫红色含钙质结核及灰绿色条带泥岩,粉砂质泥岩夹浅紫红中一薄层细粒长石砂岩,厚90-142m

石盒

子组

五段

P3sh5

灰绿色、灰黄色、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中、粗粒、含砾)为主,可夹黄绿色、灰紫色、灰紫、暗紫色泥岩(页)岩夹层,以底部砂岩低面划界,上部以孙家沟组、紫红、鲜红色泥岩地面划界,厚度20-30M。

四段

P3sh4

底部为以灰黄色含砾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为界,暗紫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灰黄色中-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岩屑长石砂岩。

三段

P3sh3

底部以‘桃花泥岩’之底为界,顶部以暗紫红色泥岩之下砂岩底为界。

为紫红色、黄绿色、灰黄色泥岩夹灰白色、灰黄色含砾长石石英砂岩、长石石英杂砂岩、岩屑长石砂岩。

砂岩具斜层理、平行层理、普遍含砾。

中统

二段

P2sh2

底部为灰黄绿色长石石英砂岩,顶部以杂色‘桃花泥岩’之底为界。

为黄绿、灰绿色长石石英砂岩、长石岩屑石英砂岩夹粉砂岩、粉砂质泥岩。

一段

P2sh1

底部为砂岩,顶部经灰色泥岩结束为界。

为黄绿、灰绿色长石石英砂岩、长石岩屑石英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灰黑色泥岩、煤线或煤层。

山西组

 

P1s

灰黑、灰黄色泥(页)岩、泥质粉砂岩夹灰白色石英砂岩、石英杂砂岩及煤线(层),厚40-75m

石炭系

上统

太原组

 

CPt

下部岩性主要为灰白—灰—灰黑色泥(页)岩、粘土岩、粉砂质泥岩夹薄—中厚层细—中粒石英砂岩及透镜状生物屑泥晶灰岩的含煤岩石组合。

所夹的生物屑泥晶灰岩层面不平整,厚度不稳定,层厚一般为25—30cm,生物屑主要为蜓、海百合茎等,含量约为25—30%,胶结物主要以亮晶为主,煤层及煤线4—7层;上部岩性主要为深灰色生物碎屑灰岩夹灰色—灰黑色粉砂质页岩、泥(页)岩、细粒石英砂岩及煤的岩石组合。

C2th

底部为铁质岩,由赤铁矿、褐铁矿、鲕绿泥石组成,有时可见赤铁矿。

铁质岩常呈条带状、扁豆状、透镜状、团块状,沿马家沟组灰岩剥蚀面产出,厚度受剥蚀面的影响较大,单层厚度一般在数厘米至30cm之间,最厚可达2m,呈漏斗状产出。

向上为铝土矿—铝土质页岩,铝土矿呈银灰色,致密、细腻,有时可见少量鲕粒,铝土质页岩经化验为高铝粘土岩。

上统

六段

O3m6

以青灰色厚层泥晶灰岩为特征,致密块状,质地较纯,后期方解石细脉发育,上部具铁染。

顶界起伏不平,与上覆太原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

五段

O3m5

为灰黄色角砾状白云岩夹浅灰、灰黄色中厚层泥质粉晶白云岩、白云质泥晶灰岩。

缓坡地貌。

风化后呈蜂窝状,层理难以辨认,网格状、角砾状构造发育。

中统

四段

O2m4

下部为浅—深灰色中—厚层泥晶灰岩、中层云斑灰岩夹灰色中厚层含生物屑泥晶灰岩、含燧石结核泥晶灰岩及薄层灰质白云岩;上部为浅灰色薄层云斑灰岩、中厚层含白云质泥晶灰岩夹灰黄色薄层白云岩、土黄色角砾状白云岩。

由下向上白云质成分相对增高,单层向上先变薄再变厚,纹层水平层理、波状藻纹层理发育,具鸟眼、生物扰动构造。

陡坎地貌。

三段

O2m3

为灰黄色、土黄色泥灰岩、角砾状白云岩、灰黄色薄层泥质白云岩夹泥晶白云岩。

角砾大小混杂,排列无规律,成分主要为灰质白云岩和灰岩。

呈缓坡地貌。

二段

O2m2

下部以深灰色厚层泥晶灰岩夹2—3层浅灰色薄层白云质灰岩、灰黄色微薄层白云岩为特征;上部为浅灰色薄层白云质泥晶灰岩、中厚层泥晶灰岩夹灰白色薄层粉晶白云岩,由下向上粉晶白云岩夹层增多,单层由厚变薄。

呈陡坎地貌。

一段

O2m1

灰黄色角砾状白云质泥岩、泥质白云岩,底部有时见透镜状中细粒石英砂岩、白云质泥岩,呈缓坡地貌。

下统

三山子组

二段

O1s2

下部为灰白色中厚层细晶白云岩夹厚层粗晶白云岩、粉—细晶白云岩;中部为灰黄色薄层粉晶白云岩夹砾屑白云岩、黄绿色白云质页岩、薄层泥质白云岩;上部为灰白—灰黄色厚层含燧石结核(或条带)白云岩、薄层粉晶白云岩夹中—细晶白云岩。

寒武系

上统

一段

∈3s

下部为灰黄色薄层粉晶白云岩夹砾屑白云岩;上部为灰黄色巨厚层粗晶白云岩,岩性单一且较纯。

呈陡坎地貌。

崮山组

∈3g

以浅灰—青灰色薄板状泥晶灰岩、砾屑灰岩为主,夹少量紫色、灰绿色页岩、生物屑灰岩为特征,呈缓坡地貌。

下部为灰紫色薄层钙质粉砂岩、页岩夹薄层泥质条带灰岩及礁灰岩;中部为浅灰—灰色薄层泥质条带泥晶灰岩夹数层砾屑灰岩,夹层厚度一般20—30cm;上部为灰紫色砾屑灰岩与薄层泥质条带灰岩互层,其间夹灰绿色页岩及泥晶灰岩透镜体。

砾屑灰岩中砾屑杂乱排列,局部呈叠瓦状或倒“小”字型排列,且多具紫红色氧化圈。

总体砾屑灰岩夹层数自下而上增多,且厚度变厚。

中统

张夏组

二段

∈2z2

灰色厚层亮晶鲕粒灰岩夹薄-中厚层泥晶灰岩、含生物屑泥晶灰岩、亮晶砂屑灰岩。

地貌呈陡坎。

一段

∈2z1

上部为中薄-中厚层状鲕粒灰岩、生物屑灰岩、砾屑灰岩夹薄层泥质条带癵泥晶灰岩及灰绿色、灰黑色钙质页岩,下部为厚-巨厚层状鲕粒灰岩夹薄层泥晶灰岩。

馒头组

∈2m

上部为灰绿色、紫红色泥岩夹泥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下部为紫红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页)岩夹浅灰色白云岩、白云质泥岩,厚18.4-77.6m

霍山组

∈2h

以肉红色、砖红色细粒石英砂岩、石英岩状砂岩、含砾细砂岩夹暗紫色、肉红色砂砾岩、砾岩为特征,呈陡坎地貌。

底部砾岩、砂砾岩的砾石成分以片麻岩、伟晶岩、脉石英为主,砾径大小不一,一般5—10cm,最大可达20cm,分选性较差,向上砾径变小,石英含量增高;下部及中部以中厚层中—中细粒石英砂岩为主,板状交错层理、槽状斜层理、平行层理发育,常见流水波痕、干涉波痕等层面构造;上部为中厚层中细粒石英砂岩,局部夹粗砂及砾石,砾石成分主要为棱角状石英,砾径3—5cm。

中元古界

汉高

山群

小两岭组

Ch1x

岩性主要为安山岩、英安岩、玄武安山岩、玄武岩、英安流纹岩,顶部夹50cm厚的紫红色页岩。

顶、底部岩性均呈紫红色,气孔和杏仁多而小,具大的长石斑晶;中部为深灰色,灰黑色,气孔和杏仁少而大。

纵向上喷发韵律明显,自下而上可分为四个韵律:

韵律Ⅰ为中酸性英安岩喷溢,厚度近80m;韵律Ⅱ为玄武安山岩—玄武岩—安山岩,厚达260m;韵律Ⅲ为安山质集块熔岩—石英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厚约140m;韵律Ⅳ为页岩—英安流纹岩,厚约13.0m。

界河口群

中太古界

贺家湾岩组

贺家湾

岩组

Ar3h

由堇青硅线黑云片岩、含石墨金云大理岩、含榴硅线黑云钾长变粒岩等组成。

原岩为一套泥质岩夹碳酸盐岩。

泥质岩为贺家湾岩组区别于阳坪上岩组的特征岩性。

阳坪上岩组

阳坪上

岩组

Ar3y

由含石墨金云透辉大理岩、含榴黑云石英片岩、含榴黑云变粒岩、黑云二辉变粒岩、透辉斜长角闪岩、含方铅矿紫苏石英岩等组成,其原岩为一套粗碎屑岩、碳酸盐岩及基性火山岩。

 

 

 

 

 

新生界与基岩全部为角度不整合界线,

 

 

 

 

 

 

 

新生界各组之间为平行不整合界线,

 

 

 

 

 

 

 

盖层与片麻岩呈角度不整合界线

 

 

 

 

 

 

 

 

 

表11岩浆岩简表

时代

期次

代号

产状

主要岩性

序列

单元

时代依据

新生代

喜马拉

雅期

Czβ

岩脉

浅成

玄武岩

 

 

侵入被断层破碎的J3ηπ

中生代

燕山期

晚期

K1ξπ

岩脉

中浅成

正长斑岩

 

 

侵入J3ηπK

K1ξπD

岩株

中浅成

正长斑岩

东塔

含J3εηπ捕虏体,侵入CPt、P1s

K1ξL

岩株

中浅成

正长岩

龙庄沟

侵入CPt、P1s;K-Ar年龄109.23Ma

中期

J3ηπ

岩脉

浅成

巨斑状二长岩

 

 

侵入CPt、P1s及J3ηπK、J3ηπX

J3εηπ

岩脉

浅成

霓辉二长岩

 

 

侵入CPt、P1s及J3ηπK、J3ηπX;K-Ar年龄107.06-132.22Ma

J3ξπH

岩株

中浅成

石英正长斑岩

黑山洼

侵入J3ηπK;K-Ar年龄130.62Ma

J3ηπX

岩株

中浅成

巨斑状二长岩

新井沟

侵入CPt,含J3ηπK包体;K-Ar年龄114.70-136.16

J3ηπK

岩株

中浅成

似斑状二长岩

矿泉

侵入O3m6,含J3ηπG包体;K-Ar年龄146.07-159.54

J3ηπG

岩株

中浅成

近等粒二长岩

孤山

侵入O2m5,K-Ar年龄140-195Ma

元古代

晋宁期

Pt2q

岩脉

浅成

石英脉

 

 

侵入Pt1λξπ1-3、Pt1βμ1-3并含其捕虏体

Pt2βμ

岩墙

浅成

辉绿岩

 

 

切穿Pt1λξπ1-3、Pt1βμ1-3;K-Ar年龄940Ma

Ch1x

岩层

喷出

玄武安山岩、英安岩

 

 

被Pt2βμ侵入,被∈2h不整合,Rb-Sr等时年龄1784±56Ma

吕梁期

晚期

Pt1λξπ1-3

岩脉

浅成

石英正长斑岩

 

 

脉动、涌动侵入Pt1βμ1-3

Pt1βμ1-3

岩脉

浅成

辉绿岩

 

 

切穿Pt1ρ1-2b、Pt1γβY、Pt1υ1-3

Pt1υ1-3

岩株

深成

辉长岩

 

 

被∈2h不整合覆盖,侵入Pt1γβY

元古代

吕梁期

中期

Pt1ρ1-2b

岩脉

浅成

肉红色伟晶岩

 

 

切穿所有花岗岩

Pt1γι1-2b

岩脉

浅成

花岗细晶岩

 

 

切穿所有花岗岩

Pt1γβY

岩株

深成

肉红色细粒黑云母花岗岩

游家坪

与Pt1γβF涌动接触,切穿Pt1ρ1-2a

Pt1γβF

株岩

深成

肉红色中粒黑云母花岗岩

冯家庄

侵入Pt1γβD、Pt1γβH

Pt1γβS

株岩

深成

肉红色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

申家社

侵入Pt1γβH

Pt1ρ1-2a

岩脉

浅成

灰白色伟晶岩

 

 

侵入Pt1γβH、Pt1γβC,被Pt1γβY切穿

Pt1γβD

岩株

深成

灰白色细粒黑云母花岗岩

兑久

被Pt1γβY侵入,切割其黑云母面理

Pt1γβC

株岩

深成

灰白色中粒黑云母花岗岩

岔儿上

被Pt1γβD涌动、脉动侵入

Pt1γβH

岩基

深成

灰白色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

横岭

被Pt1γβC侵入,U-Pb年龄2053Ma

早期

Pt1βμ1-1

岩脉

浅成

变质辉绿岩

 

 

侵入Ar3gnS,被Pt1γβH侵入

太古代

五台期

Ar3gnJ

岩株

深成

条纹状花岗片麻岩

 

焦家沟

侵入Ar3gnS,韧性变形

Ar3gnS

岩株

深成

眼球状二长片麻岩

 

随公沟

含Ar2gnC、Ar2gnT包体

Ar3Σ

岩株

深成

变质超镁铁岩

 

 

侵入Ar2gnC、Ar2gnT

前五台期

Ar2gnC

岩基

深成

中细粒黑云母斜长片麻岩

 

岔口

发育灰白色长英质条带,韧性变形

Ar2gnT

岩基

深成

中粗粒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

 

天池店

发育灰白色长英质条带,韧性变形

Ar2N

岩层包体

 

变质基性火山岩

 

 

产于界河口群中,包体产于Ar2gnT、Ar2gnC中,U-Pb等时年龄2803±45Ma

 

 

 

 

 

 

 

 

 

 

 

 

地层新旧代号对照表

旧代号

新代号

组段

旧代号

新代号

组段

Q4t

Qht

沱阳组

C2th

C2th

太原组湖田段

Q4x

Qhx

选仁组

O3m6

O3m6

马家沟组六段

Q3s

Qp3s

峙峪组

O3m5

O3m5

马家沟组五段

Q3m

Qp3m

马兰组

O2m4

O2m4

马家沟组四段

Q3l

Qp2l

离石组

O2m3

O2m3

马家沟组三段

N2j

N2j

静乐组

O2m2

O2m2

马家沟组二段

N2b

N1b

保德组

O2m1

O2m1

马家沟组一段

T2er

T2er

二马营组

O1s

O1s

三山子组二段

T1h

T1h

和尚沟组

∈3s

∈3s

三山子组一段

T1l

T1l

刘家沟组

∈3g

∈3g

崮山组

P3s

P3s

孙家沟组

∈2z2

∈2z2

张夏组二段

P2sh4

P3sh4

石盒子组四段

∈2z1

∈2z1

张夏组一段

P2sh3

P3sh3

石盒子组三段

∈2m

∈2m

馒头组

P2sh2

P2sh2

石盒子组二段

∈2h

∈2h

霍山组

P2sh1

P2sh1

石盒子组一段

Chx

Ch1x

小两岭组

P1s

P1s

山西组

Ar2h

Ar2h

贺家湾岩组

CPt

CPt

太原组

Ar2y

Ar2y

阳坪上岩组

 

 

 

 

 

 

岩浆岩新旧代号对照表

旧代号

新代号

岩性

β6

Czβ

玄武岩(脉)

ξπ53

K1ξπ

正长斑岩(脉)

K1D

K1ξπD

东塔正长斑岩

K1L

K1ξL

龙庄沟正长岩

ηπ52

J3ηπ

巨斑状二长岩(脉)

εηπ52

J3εηπ

霓辉二长岩(脉)

J3H

J3ξπH

黑山洼石英正长斑岩

J3X

J3ηπX

新井沟巨斑状二长岩

J3K

J3ηπK

矿泉似斑状二长岩

J3G

J3ηπG

孤山近等粒二长岩

q22

Pt2q

石英脉

βμ22

Pt2βμ1

辉绿岩(脉)

Chx

Ch1x

玄武安山岩、英安岩

λξπ1-32

Pt2λξπ1

石英正长斑岩(脉)

βμ21-3

Pt2βμ1

辉绿岩(脉)

υ21-3

Pt2υ1

辉长岩

ρ21-2b

Pt1ρ1-2b

肉红色伟晶岩(脉)

γι1-2b

Pt1γι1-2b

花岗细晶岩(脉)

Pt1Y

Pt1γβY

游家坪肉红色细粒黑云母花岗岩

Pt1F

Pt1γβF

冯家庄肉红色中粒黑云母花岗岩

Pt1S

Pt1γβS

申家社肉红色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

ρ1-2a

Pt1ρ1-2a

灰白色伟晶岩(脉)

Pt1D

Pt1γβD

兑久灰白色细粒黑云母花岗岩

Pt1C

Pt1γβC

岔儿上灰白色中粒黑云母花岗岩

Pt1H

Pt1γβH

横岭灰白色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

βμ1-1

Pt1βμ1-1

变质辉绿岩(脉)

Jgn

Ar3gnJ

焦家沟条纹状花岗片麻岩

Sgn

Ar3gnS

随公沟眼球状二长片麻岩

Σ1

Ar3Σ

变质超镁铁岩

Cgn

Ar2gnC

岔口中细粒黑云斜长片麻岩

Tgn

Ar2gnT

天池店中粗粒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

N

Ar2N

变质基性火山岩

 

 

 

地层新旧代号对照表

旧代号

新代号

组段

旧代号

新代号

组段

Q4t

Qht

沱阳组

C2th

C2th

太原组湖田段

Q4x

Qhx

选仁组

O3m6

O3m6

马家沟组六段

Q3s

Qp3s

峙峪组

O3m5

O3m5

马家沟组五段

Q3m

Qp3m

马兰组

O2m4

O2m4

马家沟组四段

Q3l

Qp2l

离石组

O2m3

O2m3

马家沟组三段

N2j

N2j

静乐组

O2m2

O2m2

马家沟组二段

N2b

N1b

保德组

O2m1

O2m1

马家沟组一段

T2er

T2er

二马营组

O1s

O1s

三山子组二段

T1h

T1h

和尚沟组

∈3s

∈3s

三山子组一段

T1l

T1l

刘家沟组

∈3g

∈3g

崮山组

P3s

P3s

孙家沟组

∈2z2

∈2z2

张夏组二段

P2sh4

P3sh4

石盒子组四段

∈2z1

∈2z1

张夏组一段

P2sh3

P3sh3

石盒子组三段

∈2m

∈2m

馒头组

P2sh2

P2sh2

石盒子组二段

∈2h

∈2h

霍山组

P2sh1

P2sh1

石盒子组一段

Chx

Ch1x

小两岭组

P1s

P1s

山西组

Ar2h

Ar2h

贺家湾岩组

CPt

CPt

太原组

Ar2y

Ar2y

阳坪上岩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