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阅读 2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优质课教学设计112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5772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阅读 2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优质课教学设计112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下《阅读 2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优质课教学设计112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下《阅读 2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优质课教学设计112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下《阅读 2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优质课教学设计112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下《阅读 2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优质课教学设计112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阅读 2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优质课教学设计1122.docx

《七年级语文下《阅读 2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优质课教学设计112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阅读 2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优质课教学设计1122.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阅读 2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优质课教学设计1122.docx

七年级语文下《阅读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优质课教学设计112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臧克家、闻一多。

2.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3.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深层体味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

4.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精致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语段的作用,逐步提升阅读水平。

5.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做一个生动的人、“大写”的人。

二、重点

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

三、难点

理解文章叙述中描写的使用及其作用。

四、教学方法:

1.文献法。

查阅并整理相关闻一多先生的背景材料。

2.朗读法。

3.研讨探究法。

4.语感品读法。

五、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课件、示范朗读音频、《七子之歌》的歌曲。

()、教师播放《七子之歌》歌曲。

介绍闻一多和坐着臧克家

这首歌的词作者是闻一多先生。

他是五四以来知识分子之中一位杰出的人物,青年时是新月派诗人,中年时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首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

他横眉冷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把满腔热血化为驱散黑暗的晨曦,他将永远屹立在历史的潮头。

今天,让我们走进臧克家的《说和做》,了解他的精神品质。

2.关于闻一多和臧克家。

闻一多先生,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五四运动时,闻一多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时就参加了学生运动。

他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现代诗人。

他是闻一多先生的高徒,被誉为“农民诗人”。

1933年,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力的作品。

代表诗作有《老马》《有的人》等。

3.写作背景。

一九四五年十月,蒋介石违背《双十协定》,调遣军队向解放区大举进攻,遭到人民反对。

十一月十九日,重庆各界代表组成反内战联合会,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用一切办法制止内战。

二十五日,昆明学生六千余人举行反内战时事晚会,遭到国民党军警的骚扰破坏,各校学生于第二天起联合罢课。

十二月一日,昆明国民党当局出动大批军警特务,殴打屠杀罢课师生,死四人、伤二十余人,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一二一”惨案。

事件发生后,昆明学生罢课达一个月之久,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广泛声援,一个以学生运动为主的反内战运动,席卷了整个国民党统治区。

(二)课文学习

1、听课文录音,积累词语,整体了解全文大意。

你能说出称赞“说”和“做”的词语吗?

言:

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做:

言出必行。

言必行,行必果。

(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词语积累(投影)学生朗读

(2)词语积累(投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理解学习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2)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用课文原话回答)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3、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

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

4、两个部分(表格分析两部分)

结构

第一部分(1—7)

第二部分(8—20)

内容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特征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说”了就“做”,

既“说”又“做”

具体表现

从唐诗入手,几年辛苦,凝结成《唐诗杂论》的硕果;十年艰辛撰写了楚词“补校”;又向“古典新义”迈进。

起草政治传单;在李公仆先生的追

悼会上作《最后一次讲演》,壮烈献身。

目的

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献身民主事业。

5、读析前半部分:

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1)“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是什么意思?

“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20年代,闻一多写了很多爱国诗篇。

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2)闻一多向古代典籍钻探的目的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他想吃尽、消化尽……文化史”,“他要给我们……文化药方”。

(3)“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什么意思?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指寻找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自20年代末起,闻一多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目的在于救国。

(4)“‘望闻问切’也还仅仅在‘望’的初级阶段。

”这个句该怎样理解?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喻成一个病人。

意思是闻一多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5)“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研究态度和精神?

专心致志的研究态度,持之以恒的精神。

(6)“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却乐在其中,全力实行学术研究。

“它”指深夜灯火。

“漂白了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表现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引用“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先生深夜潜心研究的怡然自适,与“大开光明之路”一脉相承。

(7)“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这句该怎样理解?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何妨一下楼”意思一致,都是说闻一多研究极其用功,用心极专极深,别的任何事情不能使他分心。

(8)5、6两段起什么作用?

小结:

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而且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正如闻一多先生自己所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不动声响,无声无闻,闻一多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但是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闻一多先生,不但“做”而且也去“说”,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闻一多先生的“说”。

(9)

作者举了哪三部著作表现闻一多先生在学术上的卓越成就?

作者选择的这三件事,选择的角度是什么?

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

三件事例:

《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写作《唐诗杂论》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它两个事例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

其中第一件事详写,后两件事略写。

(10)学生有表情朗读三段文字(投影)

6、读析后半部分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1)后半部分是仅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吗?

不但是写“说”。

而是把“说”和“做”糅合起来写。

正如课文所写: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现在,他“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

(2)作者选择哪几件事表现闻一多作为革命家这个方面的特点?

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大骂特务;参加游行示威。

(3)文中哪些内容分别说明闻一多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以及在追悼会上演讲等内容说明他是“口的巨人”;“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等内容说明他是“行的高标”。

(4)后半部分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什么品格?

表现闻先生言行一致,以生命为代价求民主反独裁的高尚人格。

7、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

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到过渡作用的。

文章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仅仅闻先生的一个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

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是呼应紧密的提法。

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8、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

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很多具体描写。

例如“炯炯目光”“头发凌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

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能够具体感知的东西。

9、文章在语言方面有哪些特色?

它对表达文章的主题起什么作用?

(1)这篇文章虽是以记叙为主的散文,但其中很多语言富有诗意,字词凝练,句式整齐,音调铿锵,感情浓烈,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四句十六个字,内容丰富,气势流畅,一个“沥”字深刻地表现了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钻研精神,精当凝练。

又如,“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两个“不”、两个“无”,看来普通,但细细咀嚼,颇有韵味。

不是“不动”,而是在“动”,在废寝忘食地“动”,用灯火“漂白了四壁”地动。

这个“不动”是不说,是无声,是听不到。

用“不动”来突出闻先生的“做”,突出他沥尽心血、埋头实干。

再如“他‘说’了。

”“他‘说’了:

”“他‘做’了,”的排比段,感情如冲开闸门的潮水汹涌澎湃,一泻千里,倾泻出对闻先生英勇精神的高度钦佩与赞扬。

结尾“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是对闻先生人格的艺术概括,句式短促,音调高亢,节奏分明,言深意赅。

散文中适当使用诗意的语言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能更为形象更为深刻地表现歌颂闻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的主题,能以文中包孕的感情、激情给人以激励、鼓舞和感染.

10、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使用夹叙夹议的写法。

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

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

第1、2两段是第一部分叙述的纲领,第7段是第一部分叙述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

第8、9两段是第二部分叙述的纲领,最后两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

这些议论,不但使文章前后照应,而且形成一种气势,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

采用总--分--总结构,叙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务实勤奋、谦虚淡泊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8~20自然段):

写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11、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

作者所选的材料讲究典型性。

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择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择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

闻一多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能够记述的事很多。

作者从大量材料中选择了这六件典型事件,就把闻一多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了出来。

12、小结

 

板书(投影)

易错字

衰微(shuāi)弥高(mí)赫然(hè)迭起(dié)卓越(zhuó)锲而不舍(qiè)兀兀穷年(wù)迥乎不同(jiǒng)气冲斗牛(dǒu)沥尽心血(lì)群蚁排衙(yá)

2.多音字

3.形近字

4.近义词辨析

词语词义不同点巧辨

截然不同截然:

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

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两件事物没有共同之处。

毫不相干的两物称“截然不同”;

差别较大的两物称“迥乎不同”。

迥乎不同形容差别很大,完全不一样。

指相距很远或差别很大的样子。

5.词语释义

衰微:

(国家、民族等)衰弱,不兴旺。

赫然:

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

沥尽心血:

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

潜心贯注:

用心专而深,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上面。

心会神凝:

心思精神完全会聚和集中起来。

一反既往:

完全与已经过去的情况不一样。

慷慨淋漓:

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

锲而不舍:

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兀兀穷年:

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