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652590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管理学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管理学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管理学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管理学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学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考试大纲.docx

《管理学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考试大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学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考试大纲.docx

管理学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考试大纲

期末题型

一、单选题(共24分,每题1分)

二、判断题(共10分,每题1分)

三、名词解释(共16分,每题4分)

四、简答题(共26分)

五、案例题(共24分,第一题10分,第二题14分)

管理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章:

管理导论

1、管理的定义:

理解效率和效果

2、管理职能的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理解四种职能

3、明茨伯格管理角色理论:

三类10种

4、管理技能的三大技能

第二章:

管理理论演进

1、科学管理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2、行政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法约尔、韦伯);主要观点

3、霍桑试验的主要结论;梅奥行为科学管理的观点

第三章:

管理者领地

考试知识点:

第四章:

决策

1、决策制定过程的八个步骤

2、决策的类型(理性决策、有限理性决策和直觉)

3、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4、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三种条件的决策方法;不确定型的乐观、悲观和怕后悔三种决策方法

5、群体决策方法(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的定义和区别)

第五章:

计划

1、计划的内容(5W1H)

2、目标的SMART原则

3、SWOT方法

第六章:

组织结构

1、组织结构设计的六个关键要素:

工作专门化、部门化、指挥链、跨度、集分权、正规化

2、组织结构类型(简单结构、职能型结构、事业部型结构);职能型结构和事业部型结构的优缺点

第七章:

沟通

1、理解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2、四种组织沟通方式(上行、下行、横向、斜向)及注意事项

第八章:

人力资源管理

1、内部和外部招聘的优缺点

2、员工考核的主要方法(理解关键绩效考核和360度考核方法)

第九章:

激励

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X和Y理论、双因素理论(激励—保健理论)

2、目标设置理论、强化理论、公平理论和期望理论

第十章:

领导(先各自选择)

1、领导的权利来源

2、领导行为理论(领导风格——管理方格理论)

3、权变领导理论(情景领导理论:

员工成熟度和领导风格的关系)

第十一章:

控制

1、控制的概念

2、控制的过程(衡量、比较和行动)

3、理解前馈/同期/反馈控制

 

管理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考试知识点整理(根据课件)

第一章:

管理导论

1、管理的定义(教材P7),理解效率和效果

——管理:

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完成工作

——效率:

用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正确的做事——做事的方法)

——效果:

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目标。

(做正确的事情——做事的结果)

2、管理职能的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确定目标,制定战略,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

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

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参与者以及解决冲突

控制——对活动进行监控以确保活动按计划完成

3、明茨伯格管理角色理论:

三类10种

——人际关系角色:

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角色:

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制定角色:

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4、管理技能的三大技能(技术、人际和概念——不同层次管理更需要什么技能)

——技术技能:

对某一特殊活动(包含方法、过程、程序或技术的技能)的理解和熟练。

基层管理者往往都是技术权威和业务权威,部门主管(主任)的主要晋升依据!

——人际技能:

是指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对所有级别管理者此技能至关重要(特别中层);管理者在成为中层管理者时此能力最能得到锻炼。

——概念技能:

总揽全局,判断重要因素并了解这些因素之间关系的能力,并根据现状寻找解决问题的能力。

越往高层,特别高层领导越需要这种能力。

第二章:

管理理论演进

1、科学管理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泰罗:

“科学管理之父”;发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

——主要观点: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就是提高生产效率

实现科学管理,必须实现:

(1)方法标准化(操作标准化和工具标准化)

(2)培训科学化(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差别计件工资制度(刺激性的报酬制度)

2、行政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法约尔、韦伯);主要观点

——法约尔:

管理过程理论之父;发表了《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

主要观点:

5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14项管理原则

——韦伯:

组织理论之父;主要观点:

理想的组织是“官僚行政组织”

3、霍桑试验的主要结论;梅奥行为科学管理的观点

——霍桑试验:

员工行为与情绪有关,要重视员工情绪和团队情绪!

工人不是单纯的“经济人”,而是“社会人”,影响工人积极性的除物质条件因素(如金钱)外,还有社会的和心理(情绪)的因素;梅奥认为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工人的满足度,即工人对社会因素、人际关系的满足程度。

——梅奥:

《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行为科学管理主要观点:

人不仅是经济人,更是社会人,其劳动生产率受到社会的、心理的和群体的因素的影响。

第三章:

管理者领地(无)

第四章:

决策

1、决策制定过程的八个步骤:

第一步:

识别决策问题;第二步:

确定决策标准第三步:

为决策标准分配权重;第四步:

开发、分析备选方案;第五步:

分析备选方案;第六步:

选择备选方案;第七步:

实施备择方案;第八步:

评价决策效果。

2、决策的类型

——理性决策:

是循科学途径采用理性原则以追求最佳化之决策;换言之,若能完全客观与合乎逻辑地寻求最佳化之决策方式便是理性决策。

现实中基本难以实现(完全理性)。

——有限理性决策:

决策者对于事实状况的认定与信息的取得,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只能就所知范围的方案加以考虑。

(信息不完全;认知有限制)。

因此决策一般采取满意决策原理:

管理是基于满意方案决策(没有最好,满意就好!

)。

——直觉:

是由个人经验和判断累积而成的潜意识决策方式。

(1)经验的积累产生对未来较准确的判断;

(2)决策是一种潜意识而不是盲目决策。

3、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程序化决策(常规问题):

经常发生的问题,包含简单、一般、及经常发生的问题,且有容易完成及清楚的答案,设定一定程序的程序与规则。

——非程序化决策(特殊事件):

偶尔发生的问题。

解决一些较不寻常的事件或是从未发生过的问题。

——领导没有必要把时间浪费在一些常见的问题决策上

4、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三种条件的决策方法;不确定型的乐观、悲观和怕后悔三种决策方法

——确定性决策(方案结果确定);指掌握了各可行方案的全部条件,可准确预测各方案后果并从中选择一最有利方案的决策

——风险性决策(方案结果有多种可能性,知道概率);指决策事件的某些条件是已知的,但还不能完全确定决策的后果,只能根据经验和相关资料估计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概率)

——不确定性决策(方案结果难以确定)指决策事件未来可能出现的几种后果及概率都无法确定,只能依靠决策者的经验、直觉和估计做出决策

——乐观决策者(最大最大选择方法);悲观决策者(最大最小选择方法);怕后悔决策者(遗憾矩阵:

最小遗憾方法)。

4、群体决策方法(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的定义及区别)

——头脑风暴法定义:

通过专家们的相互交流,在头脑中进行智力碰撞,产生新的智力火花,从而产生大量的创新的构思。

——德尔菲法是定义:

以匿名通信方式通过几轮意见征询征求专家意见,专家们在彼此隔离的情况下交换意见,最后专家的意见日趋一致。

两者区别:

——头脑风暴法:

鼓励畅所欲言,最狂妄的想象是最受欢迎的;鼓励多提设想和看法;不许当场批评或质疑他人的想法;用于激发新的构思与创意。

——德尔菲法是:

优点:

客观、效果好、专业性强,缺点:

耗时、费用相对较高、对意见征询表设计要求较高适用:

问题含义明确、时间较充裕的决策

第五章:

计划

1、计划的内容(5W1H)

——5W1H:

Why为什么做;What做什么;Who谁去做;Where何地做;When何时做;How怎样做。

2、目标的SMART原则

SMART原则:

S具体的;M可以衡量的(指标量化);A可实现的(通过努力可以达到,下属可以接受的目标);R现实有意义的;(和你的工作相关,达到的目标有价值);T有时间限制的.

3、SWOT方法

SWOT方法定义:

把企业自身的优势、劣势及其所处环境的机会、威胁等四个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分析,力求抓住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回避威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主要劣势。

SWOT分析结果:

(1)最好的结果:

利用优势——抓住机会;

(2)减少威胁(为自己前进扫清障碍);(3)弥补劣势(长期发展的需要)

第六章:

组织结构

1、组织结构设计的六个关键要素:

工作专门化、部门化、指挥链、跨度、集分权、正规化

——工作专门化:

按照工作流程设计,“做什么——安排任务”

——部门化:

职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地区部门化、过程部门化、顾客部门化。

——指挥链:

(1)统一指挥原则:

一个下属应该只对一个上司负责

(2)职权:

管理职位赋予的权利;

(3)职责:

完成任务的义务;

——管理跨度:

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

管理层次:

是指一个组织设立的行政等级的数目。

加大管理跨度,可减少管理层次;缩小管理跨度,会增加管理层次

——集分权

(1)集权:

决策权在很大程度上集中在处于较高管理层次的职位上。

(2)分权:

决策权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于较低管理层次的职位上。

授权好处:

授权有利于领导者从日常事务中超脱出来,集中力量处理重要决策问题;授权有利于激励下属,调动下级的工作积极性;授权有利于培养、锻炼下属(培养接班人)。

——正规化:

组织工作标准化、规则程序约束深度。

2、组织结构类型(简单结构、职能型结构、事业部型结构);职能型结构和事业部型结构的优缺点

——简单结构:

低度部门化、宽管理跨度、高度集权的组织结构

——职能型结构:

按照职能划分部门的组织结构(现实中最最常见的)

——事业部型结构:

按照企业所经营的事业,包括按产品、业务设立若干个独立事业部。

——职能式型结构优缺点:

优点:

(1)充分发挥专业职能机构的作用;(相似技能组合)

(2)专业分工规模经济有利成本节约;(专业人做专业事)

缺点:

(1)部门各自为政,追求部门利益、不顾企业整体利益。

(2)部门协调困难,不利于有效合作。

——事业部组织结构优缺点:

优点:

(1)权力下放(有利总部高层集中关注企业战略问题);

(2)强调结果(能充分发挥各事业部主动性、效率高)。

缺点:

(1)容易造成机构重复设置,管理人员膨胀,成本上升;

(2)各事业部独立性强,总部难以控制。

(最可怕)

第七章:

沟通

1、理解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正式沟通:

在组织系统内部,以组织原则和组织管理制度为依据,通过组织管理渠道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

——非正式沟通:

在正式渠道之外,通过非正式的组织沟通渠道和网络进行信息交流。

——组织要保持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之间的均衡:

(1)正式沟通为主、非正式沟通为辅助;

(2)管理者善于利用非正式沟通,提高团体的凝聚力。

2、四种组织沟通方式(上行、下行、横向、斜向)及注意事项

——下行沟通是指从高层次管理者向低层次下属进行的沟通活动。

下行沟通注意事项:

(1)信息是逐级传递,会使信息搁置、误解、歪曲从而影响沟通的效果;

(2)过度使用,将形成一种“权力气氛”,下级反感。

——上行沟通是指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进行的沟通活动,多用于下属人员流向管理者的汇报或其它工作活动。

上行沟通注意事项:

(1)上行沟通的信息失真(传递层次过多)

(2)员工没有畅通的上行沟通渠道

——横向沟通是指是同一组织层次人员之间的沟通,多用于部门间的协调合作。

——斜向沟通是指发生在不同工作部门和组织层次的员工之间的沟通。

横向沟通和斜向沟通注意事项:

(1)横向沟通和斜向沟通是必要的,可以提高组织沟通效率

(2)处理不好可能造成管理混乱!

第八章:

人力资源管理

1、内部和外部招聘的优缺点

 

2、员工考核的主要方法(理解关键绩效考核和360度考核方法)

——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法:

对各个岗位的关键绩效指标的进行设定,通过对各指标的完成情况考核员工的业绩;关键绩效指标考核关键是指标的设计,包括结果(业绩)指标和过程(行为)指标。

——360度考核法:

利用与被考核者发生工作关系的多方(包括自己、上司、同事、下属和顾客)的反馈意见进行考核员工绩效。

第九章:

激励

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X和Y理论、双因素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

(1)生理需要:

生存的基本需要(吃、喝、住);

(2)安全需要:

如人身安全、生活稳定和免遭疾病等;(3)社交需要:

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需求(归属感)(4)尊重需要:

有成就的个人感觉和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5)自我实现需要:

成长与发展,实现理想的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结论:

(1)一般来说,只有当低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之后,更高一层次需要才能转为主导需要。

(2)管理者必须清楚员工处于哪个需要层次,针对不同员工采取不同激励措施。

——X和Y理论

X理论观点:

(1)员工天生不喜欢工作,只要可能,就会逃避工作。

(2)大多数员工喜欢安逸,没有雄心壮志。

(3)对员工要采取强制的措施或惩罚的办法,迫使他们去实现组织的目标。

Y理论观点:

(1)一般人并不是天性就不喜欢工作的。

(2)人们愿意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来完成应当完成的目标。

(3)每个人不仅能够承担责任,而且会主动寻求承担责任。

(4)应给员工更多的自主性、为员工提供富有挑战性和责任感的工作。

——双因素理论(激励—保健理论)

赫茨伯格认为:

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与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是大不相同的。

(1)工作不满意——与外部因素相关(保健因素)

(2)对工作满意——与内部因素相关(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

当人们得到这些方面满足时,只是消除了不满,却不会调动人们的很大工作积极性。

△激励因素:

当人们得到这些方面的满足时,会对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很大的工作积极性。

双因素理论(激励—保健理论)结论:

(1)保健因素容易使员工产生不满和消极的因素,改善这些能消除不满;但保健因素一种外在激励,能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但往往作用有限,也难以持久地发挥;(如工资)

(2)激励因素是提高人的积极性的关键,属于内在激励,容易使员工得到深刻而长久的激励,提高员工效率,就必须改善激励因素;企业应该注意从工作本身对员工进行精神激励,充分地给予员工成才、晋升、发展的机会。

2、目标设置理论、强化理论、公平理论和期望理论

——目标设置理论

(1)具体的目标会提高工作成绩(具体的目标比泛泛的目标诸如“尽力而为”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2)困难的目标一旦被人们接受,将会比容易目标导致更高的工作绩效。

——强化理论

(1)当人们因采取某种行为而受到奖励时,他们最有可能重复这种行为。

(奖励——重复行为)

(2)当某种行为没有受到奖励或受到惩罚时,其重复的可能性则非常小。

(惩罚——不行为)(3)强化物:

控制行为的因素

——公平理论

员工首先思考自己收入与付出的比率,然后将自己的收入—付出比率与相关他人的收入与付出比率进行比较,被比较的人可能是同学、同事、老板或行业平均薪酬水平。

——期望理论

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既定的结果,且这种结果对个人具有吸引力时,个人才会采取这一特定行为。

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依赖于三种联系:

A、努力—绩效的联系;B、绩效—奖赏的联系;C、奖赏—个人目标的联系。

第十章:

领导

1、领导的权利来源

——领导的权利来源:

(1)法定权力:

职权赋予的;

(2)强制权力:

惩罚与控制权;(3)奖赏权力:

调整员工薪酬、晋升安排的权力;(4)专家权力:

技术专家、专业知识影响力;(5)参照权力:

人格魅力;领袖魅力。

2、领导行为理论(领导风格——管理方格理论)

——管理方格图:

81种领导方式;五种典型的领导方式:

(1.1)贫乏型;(1.9)乡村俱乐部型;(9.1)任务型;(9.9)团队型;(5.5)中间型。

——结论:

五种风格中,(9.9)团队型管理风格工作效果最佳!

3、权变领导理论(情景领导理论:

员工成熟度和领导风格的关系)

——情景领导理论的四种员工成熟度和四种领导风格的关系:

第一阶段为“没能力,没意愿”,告知型——高工作低关系;

第二阶段为“没能力,有意愿”,推销型——高工作高关系;

第三阶段为“有能力,没意愿”,参与型——低工作高关系;

第四阶段为“有能力,有意愿”,授权型——低工作低关系。

第十一章:

控制

1、控制的概念

——对各项活动的监控,并纠正各种偏差,从而保证各项行动按计划进行的过程

2、控制的过程(衡量、比较和行动)

——控制过程:

(1)衡量实际行动——衡量;

(2)实际与标准对比,获取偏差信息——比较;(3)分析偏差原因,采取矫正措施——调整。

3、理解前馈/同期/反馈控制

——前馈控制:

发生在实际工作发生之前,避免预期出现的问题,是最渴望采取的控制类型。

——同期控制:

发生在活动进行之中的控制,在发生损失之前可以及时纠正问题

——反馈控制:

发生在行动后,损失已造成,纠正已经发生的问题,是最常见的控制类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