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
《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版
内容来源: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主题:
初步认识角
课时:
共4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
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
魏寨学校玉霞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初步认识角,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角的初步认识和直角、锐角、钝角相关内容,学习本章节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注重于角的认识,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3、学情分析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
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知道角的特征及角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看一看、数一数、画一画,初步学会画角。
评价任务
任务1:
以小组为单位经历环节一的1和环节二的1、2、3完成目标一的检测;
任务2:
回答问题并经历环节三的练习完成目标2的检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回顾秋游的情景上个星期五也是这样的好天气,还记得我们干嘛去了?
课件演示逐个出现“角”的图形。
2、导入
你们认识它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和它交个朋友,它的名字叫做“角”
请学生看秋游的照片。
板书课题:
角
环节二:
提出问题
探索新知
1、联系实际、初步感知“角”。
找角
不仅在照片中能找到角,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和多物体上都能找到角这个图形。
这样吧,把你看到的、找到的角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比一比,谁找的又对有快又多。
汇报
2、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说角
仔细观察,小组同学互相说说角有什么特点?
汇报
数一数,一个角有几个顶点?
几条边呢?
判断
画角
汇报展示:
挑选几种不同情况在实物展示台展示并请学生进行互评。
3、实践操作,丰富认识
汇报:
让我们来说一说自己做的角。
你制作的角有什么特点呢?
汇报交流时注意以下问题的解决:
角有大小,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和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角朝不同方向。
课堂生成的一些具体问题。
小朋友们提到的尖尖的头,也就在两条线相交的这一点,我们把它成为角的顶点。
课件出示。
从点延伸出两条直直的线就把他们叫做角的边。
拓展:
数组合角
平角
……
小组同学比一比,你们做的角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环节三:
汇报交流
拓展提升
1、数角
老师也做了角,并把它画了下来。
出示三角形。
你能找到角在哪吗?
①选择你喜欢的图形和同桌一起数一数这个图形中有几个角?
指名上台汇报、并说说思考方法。
有个长方形纸片,数一数,有几个角?
那么如果老师用剪刀减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有几种可能?
2、拓展
(备选方案,如果学生制作角时没有出现组合角舍去。
时间允许提后)
在这个图形中,藏着几个角呢?
小组同学合作数一数。
环节五:
全课小结
拓展方法
学生尝试总结,课下总结本章节内容
评价多元化可以多种方式。
备注:
教材来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版
内容来源: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表内乘法
(一)
主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
课时:
共9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
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
魏寨学校玉霞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2、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
若干个相同加数相加的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在相同加数的个数比较多的时候,乘法算式比连加算式简便。
通过想想看看和挂图并围绕乘法的意义进行练习,帮助学生消化知识,内化概念,培养技能。
3、学情分析
“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
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物图等,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
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
目标
1、通过学习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经历读读看看,初步认识乘号,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评价任务
任务1:
以小组为单位经历环节一的1和环节二的1、2、3完成目标一的检测;
任务2:
回答问题并经历环节三的练习完成目标2的检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环节一:
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
一幅小朋友在游乐场玩的图,画中的小朋友正在做什么?
是啊,他们很有秩序的在玩,有的两个两个一起坐,有的呢?
如果要列出算式怎么列?
2+2+2+2+2=10……
在玩小火车,过山车,转椅,高空观缆车,摆小棒……
环节二:
提出问题
学习新课
1、摆小棒
过山车,转椅我们在课上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不能玩,但是我们可以来摆小棒。
你们能用小棒摆什么图形?
你一分钟内能摆几个这样的图形?
2、你摆了几个图形?
怎么计算的?
列式。
让全体学生对自己摆的图形进行列式。
汇报
汇报时,有意识让学生说几个几/
学生列式时如果说出乘法算式,问其为什么这样列式。
3、这样的加法算式,如果我摆了50个呢。
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呢?
学生如果回答的出,请学生试讲。
4、讨论:
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
学生摆图形,教师先进行指导,再比赛!
学生在汇报时一定会说忘个数,或先说的麻烦。
这时及时进行引导,可以怎么说让大家听的更简便?
为乘法做铺垫。
改写后请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环节三:
汇报交流
总结提升
1、出示电脑图,教室里有几台电脑,你打算几个几个数?
有几个几?
可以怎样列式?
2、讲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并读给同桌听。
认识了乘法,也会读会写乘法算式,学到这,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你还想知道有关乘法的哪些知识?
环节四:
课堂小结
拓展学习
1、独立说;
2、集体说;
3、汇报;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找一找,生活中还有那些情况我们可以用乘法解决?
备注:
小棒、教学课件
教材来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版
内容来源: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表内乘法
(一)
主题:
6的乘法口诀
课时:
共9课时,第6课时
授课对象:
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
魏寨学校玉霞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理解乘法的含义;熟练识记6的口诀;
2、教材分析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习“2—5的乘法口诀”以后。
由于学生已经具有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
体现出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3、学情分析
本课要抓住小学二年级学生心里特点,利用儿歌简单易懂的优势让学生在互相比一比、说一说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获得了感性认识。
在结合以学内容,学生很容易了解本课意图。
目标
1、通过观察学习探究6的乘法口诀。
2、通过找出6的乘法口诀的规律,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评价任务
任务1:
以小组为单位经历环节一的1和环节三的1、2完成目标一的检测;
任务2:
回答问题并经历环节二的系统学习完成目标2的检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环节一:
情景导入
复习准备
1、课件出示习题:
4+4+4+4=3×5=
2×3=4×2=5×5=
3+3+3=1×3=2×5=
2、对口令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探索新的口诀,比一比谁编得最好。
瞧,小鱼也来帮忙了。
学生在进行计算,后让他们总结口算方法。
用口诀解决算式,体会它的简便。
环节二:
提出问题
探索新知
活动一:
师生共同完成
这条可爱的鱼是由一些小三角形拼成的,谁来数一数?
一只小鱼由6个三角形拼成,那两个呢?
三个呢?
数数,齐填表
课件逐个出示6条鱼。
出示学习目标
1、根据表格列出乘法算式
2、根据乘法算式编口诀
活动二:
独立编口诀,小组交流
学生独立列算式编口诀,并小组互相说一说思考方法。
汇报:
你是怎么编的?
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活动三:
记口诀
6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
你最喜欢哪一句?
如果我忘了四六是多少?
你有什么好办法?
同桌互背口诀,对口令
预计学生可以自编出口诀,并揭示它表示的含义,让学生在互相评价中学习
环节三:
拓展练习
综合提升
1、游戏:
看票上火车
2、转轮,口算
关注差生,培优补差。
环节四:
全课小结
拓展方法
学生尝试总结
通过今天学习,有什么收获?
X?
课下思考
备注:
挂图,小木棒学具,教学课件。
教材来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版
内容来源: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表内乘法
(一)
主题:
表内乘法
(一)整理复习
课时:
共9课时,第9课时
授课对象:
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
魏寨学校玉霞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理解乘法的意义;沟通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加法算式及倍数之间的联系;正确合理地解决问题。
2、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对乘法口诀进行整理与复习的,是提高学生乘法、除法计算的关键。
教材主要安排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部分是复习全部乘法口诀,另一部分是根据乘法的含义和乘法口诀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要求学生在熟记口诀的基础上提高“用数学”的能力。
3、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系统的学习完了表内乘法,对乘法口诀基本上都已熟悉,学生基本上已了解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的含义,但由于二年级学生心理年龄特征的局限,对于如何整理学过的知识还不懂方法,同时求一个数的几倍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
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乘法含义的理解及各部分名称的掌握。
2、通过进一步熟记1~6的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的积。
评价任务
任务1:
以小组为单位经历环节一的1和环节二的1、2、3、4完成目标一的检测;
任务2:
回答问题并经历环节三的系统学习完成目标2的检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回忆旧知
简单应用
1、提出课堂目标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整理1-6的乘法口诀这一单元的知识。
你
2、回顾
这一单元都学了哪些知识?
3、整理
同学们都提到这个单元我们学了很多的口诀,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整理这些口诀,给他们分分类。
请拿出你们的口诀卡片,按你们的想法,给他们排排序。
汇报小组交流成果。
4、口诀表
如果学生摆的正好是口诀表,就拿学生的举例。
整理这一单元的知识。
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你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嘛?
小组是怎么整理的?
你们为什么这么摆?
环节二:
综合练习
提升自我
1、对口令
2、口算比赛
3、出示情景图
4、我们发现在我们去公园玩的时候可以找出这么多数学问题,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时无刻无所不在,只要你细心观察一定能发现很多数学信息。
小朋友们正打算去做什么?
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谁能解决?
环节三:
汇报交流
总结拓展
回忆这节课我们是怎么整理这个单元的知识的?
你有什么感想?
联系身边的事,记录你发现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记录到数学日记中。
备注:
教学小黑板,挂图,教学学具。
教材来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版
内容来源: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观察物体
主题:
观察图形初步
课时:
共4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
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
魏寨学校玉霞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加深对立体图形观察的图感;
2、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能够了解它的形状、大小、结构,是认识物体的重要途径。
在观察物体时,能不能抓住某一物体区别于其他物体的主要特征,往往受制于观察能力的高低。
然而,观察能力是在观察物体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本单元是本套教材第一次进行观察物体的教学,让学生观察的是生活中常见的、特征明显而且结构比较简单的物体,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初步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3、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虽然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分析问题时注意力的稳定性不够,他们既爱说又爱动,注意力不持久,形象思维占主导。
针对本单元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他们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但是,他们积累的经验是零散的,思想是原始的,思维是不够系统的。
因此在实践活动中,要注重使用各种手段评价鼓励学生,调控课堂,使教学能顺利进行,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目标
1、通过通过学生的小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
2、通过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使学生能够运用“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观察方法”辨认物体。
评价任务
任务1:
以小组为单位经历环节一的1和环节二、四的1、2完成目标一的检测;
任务2:
回答问题并经历环节三的练习完成目标2的检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讲故事:
有两只蚂蚁,有一天他们打算去看看牛是什么样的,于是啊,他们就出发了,一只蚂蚁爬到了牛蹄上,说:
“牛长得和碗差不多大小。
”另一只蚂蚁爬到了牛角上,说:
“不对,牛是弯弯的,和黄瓜差不多长。
”
小朋友,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预计学生回答:
他们看得不全面,他们只看到牛的一部分。
是啊,这两只小蚂蚁只看到牛的一部分,所以都说不出牛的全貌
板书课题
环节二:
观察物体
探索新知
1、要了解一样物体,需要全面地去观察,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全面地怎样观察物体。
2、小组合作观察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桌面上的正方体(各个面上汉字不同)
然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什么汉字。
①汇报:
你看到的是那个字?
你是坐在什么位置观察到的?
其他小组和他看到一样的小朋友请起立。
谁看到和他看到的是不一样的。
②多媒体动画展示:
小朋友真仔细观察得真仔细。
这有几个小朋友看到的场景,你能说说他们分别是从那个角度观察的吗?
通过观察小恐龙,你发现了什么?
站在不同的位置,我们看到的都可能不一样的。
环节三:
分层练习
巩固提高
1、观察书本
请同学们把书四本合放。
一会根据老师出示的画片,想一想应该是从那个角度看到的画面,就到走那个方向。
2、猜物体
课件出示汽车的一面,这是什么,这是从那个角度去观察的车?
变换图形,再问。
出示圆点。
这是什么?
有很多可能。
看来单从一面判断是不行,我们要更全面些。
出示铅笔正面图。
再左右。
注意补差和培优。
环节四:
全课小结
拓展方法
学生尝试总结
这节课我们做什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要了解一个物体,我们必须全面地进行观察。
至少能说出来一方面的收获。
备注:
课件,模型正方体,几何动图。
将小组同学调整为不同方向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