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 愚公移山课后练习七十五.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5190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4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 愚公移山课后练习七十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 愚公移山课后练习七十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 愚公移山课后练习七十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 愚公移山课后练习七十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 愚公移山课后练习七十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 愚公移山课后练习七十五.docx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 愚公移山课后练习七十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 愚公移山课后练习七十五.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 愚公移山课后练习七十五.docx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愚公移山课后练习七十五

2019-2020年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愚公移山课后练习七十五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愚公移山》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生动地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B、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有一些生动的细节。

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作者写《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A、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抱负。

D、宣扬因果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选出“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其妻献疑曰

B、其如土石何

C、帝感其诚

D、惧其不已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历史著作《战国策》。

“讽谏”的意思是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B、《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体裁是寓言。

C、《曹刿论战》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汉史写的纪传体史书。

D、《关雎》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解释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年且九十______且焉置土石______

且焉置土石______始一反焉______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愚公移山》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______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______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理解性填空:

(用原文填空)

①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______

②移山的目的是:

______

③愚公移山面对的困难是:

______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杂然相许______惩山北之塞______且焉置土石______何苦而不平______

寒暑易节______河阳之北______而山不加增______曾不能毁山之一毛______

固不可彻______虽我之死______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_____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愚公移山》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______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主要运用______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答案】:

【解析】:

第10题【问答题】

读下列文句,体会加线的词,判断重读的字词。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答案】:

【解析】:

第11题【语言表达】

阅读下列材料,说说你的发现。

材料一:

母虎抚养幼虎有三个过程。

开始,它出去捕食回来,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给幼虎吃。

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剩下的骨头扔给幼虎啃。

再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把骨头扔掉。

幼虎要吃,它就大吼一声,不让它吃。

过儿天,幼虎饿得实在受不了,就离开母亲,自己找食吃,且不再回来。

材料二: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材料三:

曾有这样的一幅漫画:

父亲送儿子上大学,衣着时髦的儿子空着手,与别人谈笑风生;而父亲却肩扛手提,佝偻着身子帮儿子排队报名。

漫画题为“如此爱心”。

【答案】:

【解析】:

第12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序李白昔谢安四十,卧白云于东山;桓公累征,为苍生而一起。

常与支公游赏,贵而不移。

大人君子,神冥契合,正可乃尔。

仆与倩公一面,不忝古人。

言归汉东,使我心痗。

夫汉东之国,圣人所出,神农之后,季梁为大贤。

尔来寂寂,无一物可纪。

有唐中兴,始生紫阳先生。

先生六十而隐化,若继迹而起者,惟倩公焉。

蓄壮志而未就,期老成于他日。

且能倾产重诺,好贤攻文。

即惠休上人与江、鲍往复,各一时也。

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

思亲遂行,流涕惜别。

今圣朝已舍季布,当征贾生。

开颜洗目,一见白日。

冀相视而笑于新松之山耶?

作小诗绝句,以写别意。

【注释】①江夏:

今武昌一带。

倩公:

随州名僧贞倩。

汉东:

今随州。

此序中李白高度赞美古代圣贤谢安与名僧支循(支公)的交游,又极力称颂鲍照、江淹与名僧惠休的交往,以衬托自己与倩公交游的非同寻常。

②起:

(谢安)应(桓公)征召出山。

③忝:

辱没。

④痗:

忧伤。

⑤紫阳先生:

云游随州的道教大师紫阳道人。

⑥隐化:

委婉语,指死。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仆与倩公一面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

B、季梁为大贤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C、始生紫阳先生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D、以写别意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蓄壮志而未就,期老成于他日。

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李白与情公深厚情谊的一项是()①仆与倩公一面,不忝古人。

②言归汉东,使我心痗。

③若继迹而起者,惟倩公焉。

④且能倾产重诺,好贤攻文。

⑤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

⑥思亲遂行,流涕惜别。

⑦作小诗绝句,以写别意。

A、①②③⑥

B、②④⑤⑦

C、②⑤⑥⑦

D、③④⑤⑥

【答案】:

【解析】:

第13题【文言文阅读】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认为能够移山的原因是?

""

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头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了愚公移山的困难很大。

B、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C、从"杂然相许”和“邻人京城氏之霜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两句可看出愚公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

D、选段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答案】:

【解析】:

第14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本文是一篇带有_______(文学体裁)色彩的寓言故事,选自《》。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本文结尾写操蛇之神“惧”和天帝“感”的目的是。

从文中我们懂得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5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苏武传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

“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②?

且陛下春秋^③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④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⑤?

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武曰: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⑥,常愿肝脑涂地。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⑦,诚甘乐之。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

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

“子卿壹听陵言。

”武曰:

“自分已死久矣!

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

“嗟呼,义士!

陵与卫律^⑧之罪上通于天。

”因泣下沾衿^⑨,与武决^⑩去。

……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注释】①亡:

同“无”,没有。

②信义安所见乎:

信义在哪里显现呢?

见,同“现”,呈现。

③春秋:

年纪。

④夷灭:

被杀。

⑤子卿尚复谁为乎:

你又替谁(守节)呢?

⑥亲近:

皇帝的侍从。

⑦斧钺:

古代兵器。

汤镬:

古代大锅。

⑧卫律:

人名,与李陵一样,为投降单于的汉将。

⑨衿:

衣襟。

⑩决:

同“诀”。

下列选项中划线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陵见其至诚

A、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B、不能指其一端

C、安陵君其许寡人

D、其可怪也欤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①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

愿勿复再言。

②嗟呼,义士!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李陵劝说苏武投降的理由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结合文段说说苏武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