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局黄河防汛抢险材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643972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局黄河防汛抢险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济南局黄河防汛抢险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济南局黄河防汛抢险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济南局黄河防汛抢险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济南局黄河防汛抢险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济南局黄河防汛抢险材料.docx

《济南局黄河防汛抢险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局黄河防汛抢险材料.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济南局黄河防汛抢险材料.docx

济南局黄河防汛抢险材料

济南市长清桃园控导出险原因

分析及抢险经验体会

1998年8月22日,黄河下游艾山水文站出现5500m3/s左右洪水,黄河主溜直接顶冲桃园控导工程,该工程12#~14#坝受主溜顶冲淘刷的影响,造成了多坝根石严重走失,发生了较为严重的蛰陷、坍塌和滑坡等险情。

险情发生后,长清防汛指挥部在上级部门指导下,组织抢险人员奋力抢护,险情得到及时控制,保证了工程的安全。

一、工程基本情况中段

长清桃园控导工程处于在许道口至贾庄“S”型弯道,左岸属齐河县局所辖,设有堤防;右岸属长清局所辖为滩区,无堤防,东以山束水。

弯道长度2万米,主河槽宽300~500米。

位置险要,遇大洪水极可能沿王魏村台移动裁弯取直,危机对岸堤防和滩区安全,每年汛期该河段做为防汛重中之重,桃园工程更是险中之险。

二、险情发展经过

1988年8月份,受长时间的强降雨影响,黄河水位持续看涨。

桃园控导工程12#~14#坝,8月22日3时,由于风浪较大,加之水位较高,坝身淘刷严重,造成护坡石大面积下滑,出险长度105米,高3~5米,坝前水深7~12米。

险情了较为严重的坍塌险情。

三、工程出现原因

1、根石走失、风浪淘刷

1988年8月份,洪水在行洪过程中,长清桃园控导工程长时间的受大溜顶冲、强降雨影响,风浪较大,加之水位较高,桃园12#~14#坝,造成根式走失严重,加之风速较大,大范围的坦石突然发生蛰陷、坍塌和滑坡等的险情,出险长度105米,高3~5米,坝前水深7~12米,险情发展迅速,抢险人员和机械难以靠近出险部位。

2、不利河势是发生险情的根本原因

从桃园河段总体平面布置型式来看,该河段右岸控制弯道水流的关键工程是桃园控导工程,对岸上游为齐河县的水坡控导;对岸下游为齐河县的官庄险工。

1976年大水,工程坝岸毁坏严重,8#~10#坝退后100米修复;1982年大水,工程坝岸遭到更加严重的破坏,大部分坝岸未按标准恢复整修,其整体导溜能力减弱,河势溜向为:

中水5#~7#、11#~13#坝着主溜,小水4#~7#着大溜;桃园河段河势发生较大变化。

3、工程根石走失严重

桃园工程由于工程始建标准低,且中小洪水工程常年靠溜,主坝着主溜,工程在几次大洪水中,频频出险,毁坏较重,年久失修,抗洪导溜能力大为降低。

主要问题是:

(1)工程基础薄弱,坦石厚度不足,平均只有0.5米左右,且坡度不一致;

(2)根石严重短缺,据每年根石探测的成果,平均坝前冲刷坑深8~10米,按根石探测标准计算,平均每个断面缺根石10~15m3。

由于经费所限,位能从根本上解决工程根石严重走失的问题,致使该工程不利的河势顶冲下发生险情。

四、工程抢护措施

险情发生后,长清黄河防汛指挥部按照“全力抢险,抢早抢小”的抢险的原则,制定了险情抢护措施:

1、成立了临时抢险指挥部

为了有利抢险工作的正常开展,保证抢险现场工作有序,根据抢险工作实际情况,成立了临时指挥部,对抢险人员职责进行明确分工,专人负责现场指挥,保证抢险安全;专人负责将抢险情况及时上报黄河防总,并及时了解水情变化;专人负责观测河势、水位观测和险情发展。

2、组织了抢险队伍

为了保证工程安全,迅速遏制险情的继续发展,抢险指挥部组织了抢险队伍进行抢护,共组织专业抢险人员100余人,群众队伍1400余人,调动自卸车和各种运输车辆20余辆,装载机2部进行抢险。

当时大河流量约在5500m3/s左右。

山东黄河第二机动抢险队、当地群众和人民解放军,奋战三昼夜,才稳定险情,避免了河道迁徙。

在抢险过程中原济南市修防处主任司继彦,曾多次亲临一线视察工作,对抢险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县六大班子成员及地方各级领导始终在现场指挥抢险工作。

3、制顶了合理的抢险方案

险情发生时黄河流量较大,由于受大溜顶冲和风浪淘刷的影响,根石走失严重、蛰陷、坍塌和滑坡险情,发展十分迅速,12#~14#坝整体坍塌长105米;现场指挥员根据险情实际情况,确保抢险人员和抢险机械安全,抢险指挥部制订了合理的抢险方案,决定部分人员就近采集柳料挂枕防止风浪淘刷,抢险人员在坝顶安全的地带装笼,采用臂长较大的装载抛笼,推散石,首先稳住根基等措施,再采用土方填筑的方法加固,经过进36个小时的奋力抢险,12#~14#坝险情得到了控制。

五、经验

1、正确指挥是抢险的关键

在这次抢险过程中,长清防汛指挥部成员认真分析险情发展,在对险情了正确分析判断基础上,提出了“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抢险”的口号,组织了大量的专业抢险人员和群防人员进行权利抢险,保证桃园工程的安全。

2、组织严密、职责明确是抢险的组织保证

在抢险现场,参加抢险人员多,运石车辆多,抢险场地小,为了保证抢险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和抢险人员及设备的安全,抢险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了临时抢险指挥部,并对参加与抢险人员进行认真分工,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为本次抢险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3、科学合理的抢险方案是抢险的根本

在抢险过程中,抢险指挥部根据该工程抢险场地狭小、险情发展迅速的特点制订了较为科学的抢护方案,为了迅速控制抢险进一步发展,根据抢险:

抢早抢小“的原则,抢险指挥部决定采用机械和人工结合,以石方进展为主首先稳住根基,土方后续进占的方法进行抢护,组织大量抢险人员进行装笼,同时组织2台装载机进行抛笼,抢险人员注意安全防护的措施。

4、强有力的人防队伍是抢险的基础

险情发生后,巡坝查险人员将险情及时上报河务部门黄河防汛指挥部,指挥部迅速作出反映,组织了强有力的人防队伍进行抢险,经过合力抢护,保证了工程安全。

5、充足的料物是抢险的基础

抢险靠人防,人员靠物资,为了保证充足的防汛料物供应,长清防汛指挥部调集社会车辆20余台进行积极抢护,调运柳料、土方、石料以及铅丝笼,保证抢险工作安全。

六、体会

1、防汛抢险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决不可麻批痹大意,必须做到常备不懈,不仅要防御较大洪水,对中小洪水也不能忽视,桃园控导工程1#、2#、12#~14#坝在5500m3/s左右洪水加之风浪的冲刷,发生了重大的险情,应引起高度重视。

不仅要做好迎战大洪水的准备,而且要警惕中小洪水对防洪工程造成较大的险情。

2、险情突发性强、抢险时间短、难度大,急需组建机械化抢险,从桃园工程坝段抢险过程看,人工抢险队速度慢,且危及抢险人员安全,不适应黄河抢险。

当时,针对坍塌速度非常快,抢险对人员遇险的情况,迅速调集了2台装载机、20台运输车辆,才是险情得到控制。

3、从这次抢险过程中看,应进一步加强防汛抢险人员的陪训,特别是要加强专业抢险人员的技能培训,保证在险情发生时,能够来之能胜,站之能胜。

同时,在防汛抢险重要注意发挥地方行政首长的作用,河务部门要为地方行政首长当好参谋。

4、做好抢险组织管理工作,包括技术管理、民工组织、物料供应、照明设施、险情记录、抢险日志及上报表等,是抢险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各级指挥人员和防汛抢险专业人员要加强学习,提高管理水平,以达到抢险过程中分工具体、职责明确、事事有人问、时时有人管,忙而不乱、秩序井然的目的,保证抢险工作的顺利进行。

 

济南郊区修防段泺口险工10~12#坝岸坍塌出险原因

分析及抢险经验体会

泺口险工10#、11#、12#三段砌石坝岸于1985年11月17日零时发生坍塌重大险情,险情发生后,各级领导迅速赶到现场进行了查看,组织抢险人员奋力抢护,险情得到了控制,保证了工程安全。

一、工程基本情况

10#护岸始建于1930年,1950年翻修为干砌石坝,项宽0.8米,高程32.4米,1957年加高0.79米,1964年加高0.73米,顶宽均为1米,1981年改为浆砌戴帽加高2.56米,顶宽1.5米,高程36.48米。

11#护岸,始建于1930年,1950年翻修为干砌石坝,顶宽0.8米,1965年加高1.53米,顶宽1米,1981年改为浆砌戴帽加高2.88米,顶宽1.5米,高程36.5米。

12#磨盘坝,1950年翻修为干砌石坝,顶宽0.7米,1956年加高1.34米,1964年加高1米,顶宽均为1米,1980年改为浆砌戴帽加高2.49米,顶宽2米,高程36.65米。

根石自改建后于1984年拆除小鲁庄虹吸管(在13#坝处)时,将拆除的乱石约300立方米抛在11#、12#坝岸外,一直再未抛过根石,根石顶宽1米,边坡1:

1.2至1:

2(摸至根石顶外5至6米)。

二、险情发展经过

1985年11月17日7时许,山东黄河航运局航运公司6#船船员王崇水同志报告泺口10至12#坝坍塌。

该驳船一直停靠在5#护岸处,16日下午王崇水同志上船路过12#坝时,看到坝基上有裂缝,午夜听到响声,天亮一看是塌了坝,即到段上报险,另外13日还在12#坝上卸了60立方米备防石,未发现裂缝,据此分析,该处险情发生的过程是15日前后发生裂缝,17日零时左右塌坝。

塌陷情况:

10~12#三段坝岸,除10#护岸上首尚存留9米外(也有裂缝),其余全部滑塌入水,坍塌总长度78米,塌宽2~6米,最大塌宽约10米,水面以上塌高8.5至8.7米,坝前水深一般8米左右,最深10米。

另外10、11#护岸处于临堤下埽,原坝基宽度仅有3~5米,坍塌石方2918立方米,坝基土3333立方米。

三、工程出险原因

1、河势发生变化。

着溜加重,淘刷根石走失未能及时发现抢护发生险情。

往常该处坝岸中,大水是回溜,小水稳溜,坝前落淤。

今年塌坝前后,该处是边溜(当日泺口站流量1610秒立方米),着溜加重,淘刷根石(塌坝后实测坝前水深10米)。

我们在汛后只对主坝进行了检查,补抛了根石,该三段坝岸均是次坝,没有检查补抛,另外,由于是非汛期,没有安排巡回检查,所以坝岸发生裂缝也未能及时发现,致使造成三段坝岸同时塌陷的事故。

2、该三段坝岸均为砌石坝,经过两次戴帽加高,底部是干砌石,存在头重脚轻腰里软稳定性差的弱点,另外根石单薄,80年代改建后虽按规定标准抛了根石,1984年拆除虹吸管时还抛了部分石头,但因坝前落淤,根石抛在沙土上,极易走失,也是失事的原因。

3、险情发生后,技术人员对水下进行了钻探,发现深层有柳枝,据此推断此处过去发生过险情,柳枝是抢险后遗留的,这也增加了底部的不稳定性。

四、可能造成的危害

泺口险工位于山东省会济南市北郊,是济南市的北部屏障,坝岸紧挨大堤,与堤防有着唇齿相依的关系,一旦坝岸被冲垮,堤防失去防护,经受不住大溜淘刷会很快坍塌决口,灾难将是毁灭性的。

五、工程抢护措施

险情发生后黄委、省局、济南修防处和济南市、郊区政府领导均及时到现场进行了视察,立即组织力量进行了测量,并于当日进行抛石抢护。

(一)成立了临时抢险指挥部

为了有利于抢险工作的正常开展,保证抢险现场工作有序,根据抢险工作实际情况,成立了临时抢险指挥部,对抢险人员职责进行了明确分工,专人负责现场指挥,保证抢险安全;专人负责抢险情况的统计工作,了解水情、河势变化,并及时上报。

(二)组织了抢险队伍

为了保证工程安全,迅速扼制险情的继续发展,抢险指挥部组织了抢险队伍进行抢护,共组织专业抢险人员50余人,群防队伍100余人;毛驴车80辆,调动了汽车、机船、驳船等机械进行抢护。

(三)制定了合理的抢险方案

险情发生后,坝身全部塌入水中,该处边溜较大,当日组织力量紧急抢护。

为摸清塌坝后水下现状,租用135马力的机船进行了探摸。

为使坝身稳定,坝基宽度保持3米以上,便于抢险通行,设计将坝身坐落在原根石基础上,按乱石坝的标准:

背河坡1:

0.75,临河坡1:

1向背河延伸,坝顶高程36.87米,坝顶宽1米,坝的基础高程分别为10#坝25.18米,11#坝22.45米,12#坝21.85米。

根石按标准修复,顶部高程28.93米,顶宽1.5米,边坡1:

1.5;坝基土临河做水平1.5米宽的红土斜墙,其余部分回填二合土。

为保证质量,施工时先将塌落、松动的虚土及水上的沙土进行清除,人工分批回填夯实。

为了使上下首便于和9#、13#坝衔接,对10#坝上首未塌段和13#坝上首凸出部分进行拆除。

1、土方工程

该三段坝的坝基土共计红土1284立方米,两合土2937立方米,工程高度8.5米,长度81.5米。

为满足土质要求,土场分别选在泺口沉沙池和太平庄两处,土质为黄胶泥和房台地基压实的红土,均按三类土计算,平均运距3980米。

由于施工断面小,场地狭窄,车辆运土先倒在坝顶,然后再倒2~3次到断面。

2、根石部分

基本采用船运船抛的办法,少部分继续用汽车运人工抛。

出险的当日夜航运队由盖家沟船运石172.5立方米。

因石块较小,又采用汽车运石,租用航运队一只270马力机船和三只100吨驳船现场装船抛护,共干了8天,抛石348立方米,由于工效低造价高,停用该法。

由与航运局联系,由旺口山船运船抛石1470立方米,其余为汽车运人工抛,共计抛根石2189立方米。

3、抛坦工程

抛坦工程在回填土方完成后,采用汽车运石人工抛护。

由于施工期短,施工场地狭小,组织汽车少了边运边抛时间拖长,组织多了卸石不到位,离断面较远,而且坝坡缓坡线长一次抛不到位,因此进行2~4次倒石方抛到位,抛坦工程共计石方3957立方米。

六、经验教训

1、正确指挥和强有力的人防队伍是抢险的关键

在本次抢险过程中,指挥部成员认真分析险情,在对险情进行了正确分析判断的基础上,组织了强有力的人防队伍进行抢险,保证了工程安全。

2、加强险工管理

汛前、汛期、汛后定期探摸根石,对大水期不靠溜的次坝也不例外,要掌握工程变化情况,分析工程不安全因素,加强预见性。

察看河势变化,对河势有变化的堤段要加强观察,进一步改进摸水工具和加强摸根石人员,使能摸出根石顶外10米,大汛后至凌汛前要对险工每周观察检查两次,包括坝基有无裂缝,根石有无走失,河势有无变化,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险情事故的发生。

3、制定科学合理的抢险方案

按照“抢早抢小”的抢险原则,抢险指挥部根据该工程抢险场地狭窄、冬季施工、险情发展快的特点,制定了较为科学的抢护方案,将该三段坝岸全部恢复为乱石坝,坝身坐落在原根石处,以乱石坝的标准向背河延伸,根石从坝身向外延,坝基外部做1.5米宽红土,其余回填两合土。

在抢险中及时总结经验,因时制宜,变更方案,防止了险情急剧扩大。

4、机械化抢险是迅速制止险情的有效措施

由于该三段坝埽面狭窄,所存石料少,抢险用石大部分从其他坝上调运,人工运石不能满足抢险需要,因此,水上抛石调用地方汽车与人工配合倒运,水下调用航运局机船及驳船抛石,抛护速度大大提高,为及时控制险情赢得了时间。

七、体会

1、此次泺口险工的出险,是发生在汛后小水期间。

这就告诫我们黄河下游防洪要时刻警惕,常备不懈,务必克服麻痹思想,不仅要警惕大洪水出大乱子,也要警惕中小洪水决堤成灾。

2、次要坝岸的防护不能轻视。

这次险情启示我们:

每当坝岸靠溜时,要及时探摸根石,了解坝前水深及根石变化状况,不论主坝或次坝,根石坡度过陡,坝前水深超过根石深度时,都要及时增抛根石,防止在基础薄弱的坝岸发生突然的险情。

3、经常注意调查研究主溜河势的变化,不断探摸坝前水下冲淤以及根石坡度、深度等情况,为制定科学翔实的抢险方案提供第一手资料。

4、由于河道淤积,堤防不断加培,因此险工坝岸也必须相应地加高改建,这样,坝的高度越来越大,陡坡砌石坝的安全稳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在根石基础很差的情况下,应将陡坡砌石坝改为缓坡乱石坝。

5、充分发挥治黄专业队伍的骨干作用。

黄河业务部门制定详细的抢护方案。

险情发生后,临阵不乱,快而有序,一种方案失效,有另一种方案替代,及时有效地控制险情。

汛前对专业队伍和群防队伍技术骨干进行培训,进行实战演习,使专群防队伍抢险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落实好群众备料,一旦发生险情,抢险队伍迅速上堤,投入抢险,抢险物料及时运到,为抢险成功奠定物质基础。

 

济南市历城区王家梨行9#、10#坝出险原因

分析及抢险经验体会

1981年黄河出现持续较长时间的洪水,王家梨行险工9#、10#坝由于长时间受洪水浸泡,于9月14日出现一条横向裂缝,同时发现两条竖向裂缝,自出现裂缝至11月中旬,黄河上游泺口站曾发生两次洪峰,裂缝进一步发展,最终造成坝垛滑动重大险情。

1、工程基本情况

王家梨行险工位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黄河决口堵复处,合龙约在9#、10#坝,险工长2283m,共有坝垛护岸62道(段)。

新中国成立前为散抛石坝,后改为浆砌石挡土墙结构,并在坝岸前抛散石固根。

2、险情发展情况

1981年9月14日上午在距8号护岸护坡顶部外缘5.5m处,发现岸顶有一条横向裂缝,缝长25m,缝宽8mm,同时在8号护岸上跨脚砌石护坡顶部发现两条竖向裂缝,两缝相距5m,缝深分别为2.5m、1.5m,宽分别为10mm、4mm,7号坝下跨角坡面上已有两条较细裂缝,缝深2m,宽3mm—4mm,当时认为是坝岸加高时回填土质不好所造成的。

11月17日,大河水位降落,裂缝有所发展,至11月21日横向裂缝延伸顶面下陷0.18m。

误认为是坝岸墩蛰,并于12月13日组织挖开翻修,顺缝挖槽长70m,深2.5m,上口宽5m,底宽1m,层土层夯进行回填,12月25日下午填平。

当晚突然滑动,实际长度81.6m。

坝体滑落深度呈中间大、两端小,两端均为0.4m—0.6m,中间最大达6.6m,滑裂面边坡系数为0.2—0.5。

3、工程出险原因

王家梨行险工出现坝段从发现裂缝到滑动破坏,历时103天,属“缓滑”险情。

这次出险发生在晴天枯水期,为历史所罕见。

根据测量及钻探资料分析,其出险原因主要是:

(1)坝岸基础坐落在软弱夹层上(钻探出渡口所用老秸料),基础抗剪强度低。

(2)坝高(11m)陡坡(1:

0.35)自重大,河道深泓靠近坝根,根石走失严重,抗滑稳定性差,经对8号、9号坝进行稳定分析,安全系数均小于1。

(3)背河放淤固堤,长期积水,大河水位回落后,淤区水面比大河水位高7.8m,致使坝后土壤饱和,滑动力增加,抗剪强度减弱。

(4)发现裂缝时,工程已处于在临界状态,在滑裂面处采用挖槽回填夯实的做法加速了坝岸的整体滑动。

4、工程抢护措施

工程出险以后,本着“固基、缓坡、减载”的原则,在坝岸坡脚处抛散石700m3,对滑动部位进行加固。

随后对出现部位进行了较彻底的改造。

土坝基采用粘土修做,将浆砌石护坡改为散抛块石护坡,坡度由1:

0.35放缓为1:

1.3—1:

1.5。

5、经验

(1)对险情的正确判断是防汛抢险的中心环节。

在本次抢险过程中,坝体断裂险情被误认为是坝岸墩蛰险情,判断的失误使随后的抢险徒劳无功;当正确认识险情后,抢险人员迅速进行抢护,防止了险情进一步发展,由此看来,正确的指挥是抢险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2)充足的料物是抢险取得全面胜利的基础和重要保证。

工程出险后,虽然险情判断有误,浪费了一定的防汛物资,但是在正确判断险情的出险原因后,抢险人员还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抢险抛石任务,防止了险情的进一步扩大。

因此充裕的防汛料物为抢险取得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专业的抢险队伍是确保险情快速抢护完成的有力保证。

险情发生后,巡堤查险人员及时上报河务部门和黄河防汛指挥部,并密切注视险情的发展情况,并做好初步抢护工作。

在出现坝垛滑动重大险情后,抢险队立即奔赴出险地点,迅速投入到抢险中,并快速完成抢险任务。

6、体会

(1)防汛抢险是一项长期艰巨而责任重大的工作,决不允许半点的工作马虎和思想麻痹,无论洪水大小,都有可能给防护工程带来冲击和损毁,所以在洪水期间必须时刻绷紧防汛弦,认真做好巡堤查险工作,并切实落实班坝责任制,从最基层抓起,确保防汛工作环环相扣,井然有序。

(2)险情突发性强,在短时间内发展迅速,后果严重,所以必须有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专业机动抢险队,并配备先进的抢险设备,才能在险情发生时取得主动权,并适应新形势下的防汛抢险工作。

(3)认真总结抢险方面的经验教训。

全面搜集险情数据,认清险情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分析出险的原因,找出应对措施,为下一步抢险工作积累经验。

章丘市28号水屋堤坡出险原因

分析及抢险经验体会

1976年是个丰水年,花园口站连续发生7次洪峰。

特别是五、六次洪峰,花园口站流量均超过9000m3/s。

这两次洪峰在章丘县汇合成一个洪峰,水位高、持续时间长。

1996年9月5日洛口站洪峰流量7900m3/s,相应水位32.14m,比1958年洪水位高0.05m,1976年9月6日,章丘县胡家岸洪水位28.95m,高于58年洪水位0.92m。

刘家园水位27.73m,高于58年洪水位0.65m。

这次洪峰的特点是:

水位高、流量大、持续时间长,是58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峰。

章丘县大堤长达55华里,全部偎水,深达2~3m,堤防、险工、胡滩、涵闸等工程全面吃紧。

一、程基本情况

章丘县黄河堤防,位于黄河右岸,始建于清朝光绪七年(1881)年,沿黄群众自修民堰,光绪九年(1883年),官方开始修筑官堤,与第二年竣工。

章丘县现有的临黄大堤是在原有民堰和官堤的基础上修建形成的。

1947年人民治黄开始,至1950年冬,对堤防进行了整修加固。

自1951年起,分别于1951年至1958年、1962年至1965年、1975至1976年进行了复堤,使堤防达到了1983年设防标准。

二、险情发展经过

1976年9月9日,28号水屋即西王常村西,大堤临河出现大堤坍塌险情,长233m,高2~4m,险情异常危急。

三、工程出现原因

1、由于水位高、流量大、持续时间长。

2、堤跟走溜冲刷,水面宽,风浪大。

3、堤身经水浸泡饱和,抗剪力弱。

4、土质不佳。

四、工程抢护措施

险情发生后,章丘县黄河防汛指挥部按照“全力抢险,抢早抢小”的原则,制订了险情抢护方案及措施。

1、成立了临时抢险指挥部

为了有利于抢险工作的正常开展,保证抢险现场工作的有序进行,成立了临时抢险指挥部,对抢险人员职责进行了明确分工;将抢险情况及时上报,并及时了解水情变化;工程技术人员,负责观测河势和险情发展。

2、积极组织抢险队伍

为了保证工程安全,迅速遏止险情的继续发展,抢险指挥部积极组织抢险队伍进行抢护,调集抢险连、民工基干班500余人,汽车6部,进行紧急抢护。

3、制订了科学合理的抢护方案

险情发生时,水位高、流量大、持续时间长。

堤跟走溜冲刷,水面宽,风浪大;堤身经水浸泡饱和;土质不佳。

为此,抢险指挥部制订了科学合理的抢险方案。

奋战两昼夜,计用木桩250根,草袋6500个,苇子25000公斤,柳枝24000公斤,石料25m3,大绳1300公斤。

使险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保证了该工程的安全。

五、经验

1、科学合理的抢险方案的制订是抢险的根本

这次抢险的成功,其根本在于制订了科学合理的抢护方案。

在抢险过程中,指挥部根据“抢早抢小”的原则及这次来水的特点:

水位高、流量大、持续时间长;结合该工程的实际情况:

堤身经水浸泡饱和,土质不佳。

制订了科学合理的抢护方案:

指挥部下达抢险令,由沿黄抢险连,基干班500多人的抢险队伍,实施抢险。

2、科学指挥调度是抢险成功的关键

该工程抢险成功的关键在于,险情发生后,迅速成立了临时抢险指挥部,指挥人员火速到达出险地点,查看、研究险情,听取工程技术人员的建议,制订了科学合理的抢护方案,及时调用人力和物力。

并及时下达了抢险令。

组织了大量的专业人员和群防队伍,使险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控制。

保证了该工程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3、组织严密,职责明确是该工程抢险成功的强有力的保证。

险情发生后,及时成立了临时抢险指挥部,并对参战人员进行了科学分工,明确了责任,落实了任务,为该工程抢险成功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4、专业技术人员是抢险成功的骨干力量。

险情发生后,章丘黄河修防段的领导和技术人员火速到达出现地点,查看险情,研究制订抢险方案,为领导出谋划策。

使该工程的抢险达到了“抢早抢小”的要求。

保证了该工程的安全。

5、强有力的群防队伍和充足的料物是抢险的基础。

群众防汛队伍是防汛抗洪的主力军。

该工程的抢险,动用了500多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