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643461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docx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docx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2013年修订)

进入21世纪,信息化发展已成为人类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信息素养也是当代社会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培养青少年的信息素养是义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我省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

全省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农村中小学15万台龙芯计算机的配备到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多层次培训任务的落实,以及各级组织与部门信息资源建设项目的推行,为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高水准实施提供了较为充分的条件。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从全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出发,构建理念新颖、结构合理、内容适当、切实可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新体系,既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努力提高公民科学技术水平、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信息技术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四个必修内容领域之一,是由国家规定、地方和学校组织开发与实施的课程。

江苏省制订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纲要,目的在于既为高中阶段执行国家课程标准打好坚实的基础,又能符合江苏省的具体情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大的自由空间。

为了深入探索新形势下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的课程建设,有效指导和不断规范我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的课程实施,努力提高我省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水平和实施质量,现以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教育部相关文件为指导,制定本纲要。

课程基本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以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学习领域作为课程形态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培养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挑战的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

一、基础性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具有文化教育意义;二是在面向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其未来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二、技术性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较为突出的操作性和工具性,旨在使学生掌握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在体验的基础上提高对不同操作系统及应用系统的适应性,适当关注前沿技术,如机器人技术及物联网技术,提升技术应用的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综合性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定的学习领域之一,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与实践性,超越封闭的单一学科知识体系和固定的课堂教学时空局限,将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等其他部分结合起来,与其他学科课程结合起来,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帮助学生建构对世界的完整认识。

四、发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以技术工具的学习为主,但不是对工具的机械操作和简单模仿.信息技术活动面向学生发展,以学生的体验、理解、决策、评价等认知活动为基础,在信息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并进行创新思维的能力。

课程基本理念

一、立足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

信息素养是当今社会每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为每一个学生获得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权利提供机会和条件,对公民信息素养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信息技术课程要以信息素养的培养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从基础教育的特点出发,为学生适应信息化生活、走向学习化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注重学生信息知识与能力的主动建构,强化学生信息态度与信息文化的有效内化

信息技术课程既坚持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建构,也强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信息意识、感悟信息文化、内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方面应注重学生对信息及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主动建构,注重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有效培养;另一方面,也应注重学生对信息道德、信息文化的感悟与内化,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有关信息时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的网络道德观念和责任心,养成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开展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坚持把信息技术既作为学习内容,又作为学习与应用工具

信息技术既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又是学生学习与应用的工具。

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信息技术课程要向学生传授必要的信息技术概念、原理、方法、技能,促进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课程目标的实现,形成与信息素养内在要求相一致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信息技术又是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良好工具。

因此,信息技术课程要在重视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的同时,注重将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各门学科的学习活动中去,使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成为课程结构体系中的一部分,而且成为学生改进学习方式的信息化学习平台。

四、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体现信息技术的时代特征

信息技术课程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资源、题材和范例组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与此同时,还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本身的优势,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活动范围,促进他们参与信息化社会活动,了解和体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最新动态,使学生初步形成投身于信息化建设和创新活动的愿望。

五、丰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信息技术的学习可以采取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主题活动等形式,选取体验学习、模仿学习、游戏学习、探究学习、实验学习、设计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方式进行个人的、小组的、集体的以及多种形式相互融合的学习活动.学习过程应该成为学生充满快乐体验、充满探究挑战的人生经历.

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的信息素养体现在:

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愿望;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技术;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创造性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了解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甄别不良信息,注意身心健康,初步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

以下是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分目标。

一、小学阶段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在于让学生通过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体验,初步掌握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结合生活与学习实际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开始形成健康应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勇于尝试应用信息技术富于个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一)知识与技能

1.感受生活中的信息,知道信息的常见表现形式,了解信息的意义和价值;

2.认识常见的几种信息技术工具,知道相关硬件及软件的名称和基本知识,了解它们的输入、处理、输出各个部分的基本功能,并根据需要进行基本的操作与简单应用;

3.学会使用几种基本的信息加工工具与通讯工具,并根据需要利用它们开展交流活动。

(二)过程与方法

1.能针对具体任务需求综合地从几个渠道收集信息,并筛选和评价信息;

2.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或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

3.能够围绕特定主题,综合利用相关工具或材料设计并制作简单的作品;

4.在展示与评议中认识作品,积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经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过程中感受信息对生活与学习的作用,产生并保持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

2.初步形成有目的地选择、判断信息和有个性地表达信息的意识以及使用信息技术的责任意识,对网络虚拟世界中的人际关系有正确的认识。

(四)行为与创新

1.能够规范、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并注意维护与保养;

2.形成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的行为习惯;

3.能够主动思考和尝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生活实际中的方法,并能尝试利用信息技术富有创造性地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

二、初中阶段

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在于使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得到协调的提升,认识信息技术的价值并初步形成积极而健康的态度.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程、现状与趋势,初步了解信息、数据、编码等知识;

2.熟悉几种典型的信息技术工具并能通过比较说明其特点,掌握其基本应用技能;

3.了解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掌握信息安全问题的基本处理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需要确定信息需求,选择合适的途径获取信息,并能够甄别信息;

2.熟悉信息获取、管理、加工、发布并交流的几种基本方法;

3.熟悉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了解几种不同的工具、技术,能够利用它们完成任务或设计制作作品,并能对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4.综合应用网络通讯工具开展网络合作与交流,拓展学习空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与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新发展,积极参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活动,并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

2.增强技术利用中的责任感和技术创新的使命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

(四)行为与创新

1.自觉遵守信息社会中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能够合理地引用他人观点或使用他人成果;

2.积极参与各种与信息技术教育有关的创新设计与开发活动.

课程内容

一、课程的总体结构

在课程内容上,小学和初中阶段都分为基础模块、拓展模块和补充模块。

我省小学、初中学生均须完成指定的基础模块的学习,小学和初中各68学时。

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均须至少选择学习一个拓展模块.拓展模块分别为拓展I“程序设计”、拓展II“机器人技术”、拓展III“物联网技术”。

拓展I、拓展II和拓展III各为34学时,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开设。

补充模块供配备龙芯计算机的学校开设。

各个模块的结构关系如下表:

模块(学时)学段

基础模块

拓展模块

补充模块

小学

基础(68)

拓展I(34)

拓展II(34)

拓展III(34)

Linux平台应用

初中

基础(68)

拓展I(34)

拓展II(34)

拓展III(34)

二、各模块概述

基础模块划分为信息的识别与获取、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四项内容。

它们中的每一项在纵向上互相衔接,高年段内容是低年段对应内容的自然延伸;每项内容都在不同水平上整合了信息技术工具(软件、硬件)、信息技术原理、信息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安全、规范等.各项内容在横向上相互贯通交融,没有绝对的先后顺序,可以根据学习需要重新整合。

拓展I为“程序设计”,分为算法与问题解决、程序结构与设计两项内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发展需求,适时地引入程序设计的思想,介绍一些基于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编程方法,让学生加深理解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个性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拓展II为“机器人技术”,分为构件与功能、算法与程序、设计与搭建三项内容。

本模块旨在借助适合学生学习的机器人实验平台,让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初步认识电机、传感器与传动机构等方面的机器人技术。

拓展III为“物联网技术”,分为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分析、智能应用三项内容.本模块借助适合于学生学习的物联网简易系统,让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初步认识感知系统和传输系统等物联网核心技术。

补充模块为“Linux平台应用”,供配备龙芯计算机的学校和班级补充使用。

(一)基础模块

基础模块分为三个阶段,小学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初中为第三阶段。

信息识别与获取

信息存储与管理

信息加工与表达

信息发布与交流

第一阶段

1.信息的作用;

2.信息渠道;

3.数字化阅读。

1.计算机的组成;

2.键盘和鼠标器;

3.文件和文件夹。

1.文本输入;

2.文字编辑;

3.创意绘图。

1.网络交流;

2.网络文明礼仪。

第二阶段

1.信息评价;

2.搜索基础;

3.网页信息下载;

4.知识产权意识;

5.信息安全。

1.文件的分类管理;

2.文件共享;

3.文件查找;

4.文件备份;

5.信息安全;

6.多操作系统.

1.文档编辑;

2.表格的插入与编辑;

3.简单的多媒体作品;

4.作品的展示与评议。

1.网络通讯工具;

2.网络规范与安全。

第三阶段

1.搜索技巧;

2.下载工具;

3.权威信息源;

4.信息甄别。

1.计算机主机的基本构件;

2.多操作系统;

3.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4.信息编码方法;

5.文件的压缩和解压缩;

6.信息安全。

1.文档设计与编辑;

2.图像加工;

3.简单动画;

4.电子表格;

5.音视频编辑。

1.网络工作机制;

2.网络通讯工具;

3.网站规划;

4.网站制作;

5.网络技术的价值。

基础模块内容详细说明

第一阶段

以兴趣为主导,学习鼠标器、键盘基本操作,处理简单的文字和图片信息,并能利用光盘、网络等学习资源辅助学习,初步参与网络交流活动,初步体验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1.信息的识别与获取

(1)联系生活实际,感知信息的存在。

(2)知道信息有多种来源,尝试根据信息需求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

(3)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利用终端设备阅读多种形式的电子读物,初步体验多媒体在呈现信息方面的优势。

2.信息的存储与管理

(1)知道计算机基本的输入、处理、输出部件的名称,认识常见的外部存储设备。

(2)会使用键盘和鼠标器对计算机进行基本操作,包括完成开、关计算机,管理桌面,打开和关闭文件等等。

(3)能够根据需要创建文件夹保存文件,并学会给文件夹和文件进行有意义地命名.

3.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1)按照规范的指法要求熟练掌握键盘输入,并学会使用一种中文输入法。

(2)能够在字处理软件中对文字进行插入、删除、分段等简单编辑。

(3)能够使用一种绘图软件进行创意绘图,并能对已有的图片素材进行修改、调整等处理。

例1:

围绕一个主题,利用简单的绘图工具创意绘图,体验使用计算机绘图工具表达信息的乐趣与便利。

例2:

在半成品图片的基础上,通过增补信息或调整图片,使其满足表达要求。

4.信息的发布与交流

(1)尝试使用一种网络交流工具,了解其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通过参与网络交流活动,体验网络身份的虚拟性。

例:

登录一个儿童网站,申请网络通行证,对网上小朋友的作品发表评论,还可以到BBS参与交流讨论.

(2)知道网络交流中的文明礼仪,不恶意攻击别人发表的观点、作品。

第二阶段

通过学习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提高网络交流的能力。

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信息的识别与获取

(1)能判断信息的有用性和时效性,对信息进行初步筛选。

(2)了解关键字及其意义,积累提取关键字的经验,结合搜索引擎的使用查找网络信息.

(3)能够将网页及网页中的文字、图片等信息保存到计算机中。

(4)尊重他人的信息作品,获取他人信息时注意记录信息来源、作者等信息,不盗用他人作品。

(5)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病毒、木马、恶意代码及其他信息安全问题的基本处理方法.

2.信息的存储与管理

(1)认识常见的计算机文件类型,根据文件分类的需要,创建文件夹层级结构保存多种文件。

(2)了解文件的重要属性信息,能够通过对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管理文件,尝试在局域网内共享文件。

(3)学会通过浏览和使用系统的搜索功能从本机或其他存储设备中查找所需要的文件。

(4)知道由于硬件损伤或病毒侵袭会造成信息丢失,养成及时备份文件的习惯.

(5)在使用移动存储设备复制文件或与他人传递、共享文件的过程中,认识可能存在的病毒侵袭,加强安全防范措施。

(6)尝试使用用户终端中的不同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MacOS、Android),比较其界面、功能、操作方法上的异同,了解文件管理的实质。

3.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1)根据表达和文体格式的需要进行文字、段落及文档格式的设置。

例:

综合使用字体、字号、对齐方式及段落设置,编辑常见应用文档,如通知、留言、书信和小报等。

(2)掌握在文字处理软件中插入表格的方法并能根据需求进行编辑,体验利用表格组织与表达信息的特性。

(3)能够使用一种信息集成软件,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集成文字、图片等素材创作简单的多媒体作品。

(4)对作品进行展示与评议,并思考作品所使用的各种信息表达形式在表达主题上的效果。

4.信息的发布与交流

(1)学会使用至少一种常用的网络通讯工具,通过网络交流拓展生活空间,提高学习效率。

(2)在网络交流中产生对自己所发布信息的责任意识,提高对虚假信息和恶意活动的辨识能力,注意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第三阶段

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复杂问题,将技术的文化特性与个性表达融为一体,通过信息的加工、组织,体验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创新利用。

1.信息的识别与获取

(1)了解常见搜索引擎的特性,会使用基本的搜索技巧,提高搜索效率。

(2)了解几种不同的网络下载工具及其特点,利用多线程、断点续传等功能提高下载效率.

(3)综合多种因素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养成从权威网站获取可靠信息的习惯。

(4)尊重他人的著作权,包括对其作品的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等.

例:

在引用受著作权保护的网络资源时要取得著作权持有人的允许,并以恰当的方式表示感谢。

2.信息的存储与管理

(1)了解计算机主机内的基本构件及其作用,知道计算机是如何通过这些构件工作的.

(2)了解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关系,能够使用操作系统对计算机进行简单的维护与管理。

(3)了解计算机中数据与信息的含义,知道计算机中的信息编码方法及信息的度量单位,能读懂信息存储空间及文件的大小。

(4)会使用工具对文件进行压缩和解压缩,以方便传输或节约存储空间。

(5)做好计算机的安全防护工作,定期更新杀毒软件并查杀病毒。

(6)尝试使用并比较不同类别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MACOS、Linux或Android等),知道操作系统的基本用途.

3.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1)会综合运用标记与格式等功能编辑常见的应用文档,并通过字处理软件中的处理工具提高文字处理的工作效率。

例1:

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字处理软件制作带有封面、目录、页眉、页脚等特定格式的文档,利用项目编号、分隔符、文本样式等工具提高文档的可读性,并能够尝试设计报纸、杂志版面。

例2:

字处理软件中提供了“查找与替换"、拼写检查、修订文档、机器翻译(繁简转换、英汉互译)等工具,体验其功能及解决特定问题的效果。

(2)了解图像基本常识,初步尝试使用一种专门的图像处理工具修改、调整图像或实现简单的艺术效果,运用技术辅助创新设计、个性化表达。

(3)学会使用一种动画制作软件尝试制作简单的动画,了解动画生成的基本原理。

(4)能应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统计、处理,简单的数据分析与直观表达。

例:

在电子表格中输入关于家电销售的数据,利用其函数运算分析处理数据,从数据统计结果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5)了解常见的音频、视频文件格式及播放软件,使用一种音频、视频编辑软件,尝试音频、视频的采集与简单编辑。

4.信息的发布与交流

(1)初步了解网络是怎么工作的,知道一些常用网络术语的意义。

例1:

结合自己身边的网络环境,初步了解计算机网络中的主要硬件及其功能,如服务器和工作站、传输介质、集线器等.

例2:

了解IP地址与域名的基础知识,知道常用的网络术语,如URL、HTTP、WWW等的意义.

(2)能够根据学习与研究的需要,综合使用多种网络通讯工具,充分发挥网络通讯的优势辅助学习。

(3)能够对所熟悉的主题网站的内容、结构、风格、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

(4)综合多种素材制作简易网站,并提高对网站规划、设计与制作过程的科学管理意识,能够使用一种发布工具发布简易网站,并尝试参与网站的维护。

(5)能够结合实例说明网络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深化认识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与差异.

(二)拓展模块

拓展I:

程序设计

适用学段:

小学、初中

内容项目

算法与问题解决

程序结构与设计

要点

1.算法思想及意义;

2.流程图;

3.算法的优化。

1.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

2.程序设计基本语法规则;

3.算法设计与实现;

4.程序的调试。

程序设计内容详细说明

1.算法与问题解决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体验算法思想及其意义,进一步了解算法。

例:

我们到商店买东西,首先确定要购买的东西,然后进行挑选、比较,最后到收银台付款,这一系列的活动实际上就包含了算法。

(2)学会使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来描述算法,知道流程图的基本图例,了解自然语言和流程图的区别和联系。

(3)知道算法的多样性,能有意识地设计与筛选算法,优化问题解决的方案。

2.程序结构与设计

(1)了解程序的基本知识,知道程序控制的基本结构:

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

(2)选择一种容易掌握的程序设计高级语言,掌握其基本的语法规则。

(3)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分析算法,选择程序结构,并编写程序解决问题.

(4)能够读懂简单的程序,知道程序表达的基本意义,并学会如何调试程序。

例:

给出一个“10米折返跑"的小程序,能够判断这个程序及其中语句的意义,并能调试运行。

拓展II:

机器人

适用学段:

小学、初中

构件与功能

算法与程序

设计与搭建

小学阶段

1.机器人;

2.主板;

3.传感器;

4.电池和电机;

5.带传动、链传动和齿轮传动;

6.教学机器人的基本构成。

1.自然语言;

2.流程图;

3.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

4.编写程序;

5.修改、编写与调试程序.

1.机器人方案设计;

2.搭建机器人.

初中阶段

1.机器人发展前沿;

2.动力系统;

3.传动系统;

4.机械构件;

5.传感器;

6.控制系统。

1.算法;

2.流程图;

3.三种基本结构;

4.模块化程序设计;

5.修改、编写与调试程序。

1.构造功能模块;

2.自制配件;

3.机器人的维护;

4.机器人的设计与制作.

机器人内容详细说明

小学阶段:

1.构件与功能

(1)了解机器人技术的相关概念、分类、应用及其发展状况,体验学习机器人技术的乐趣。

例:

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所不同的是,这种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

(2)理解电路和电路元件的相关知识,并能根据这些知识利用相关元件连接简单电路.

(3)了解红外、声音、光敏和触碰等传感器的基本功能与用途.

例:

利用红外传感器制作一个简单的防盗装置,手靠近时就响,了解红外传感器的功能.

(4)知道电池和电机的作用,会将电池和电动机接入电路。

(5)简单了解带传动、链传动和齿轮传动等基本的传动方式的工作过程,并根据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说明其主要用途.

(6)了解教学机器人的基本功能模块,会使用这些功能模块搭建简单的机器人.

2.算法与程序

(1)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用自然语言描述简单问题的处理过程.

(2)了解流程图以及表示方法,并能用流程图描述简单问题的处理过程.

(3)了解顺序、选择和循环这三种程序的基本结构,并结合实例察看其执行效果.

(4)能在机器人平台上编写简单程序,会将程序写入控制系统。

(5)会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