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课外文言文 拓展专题练习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631526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 课外文言文 拓展专题练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初中语文 课外文言文 拓展专题练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初中语文 课外文言文 拓展专题练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初中语文 课外文言文 拓展专题练习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初中语文 课外文言文 拓展专题练习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 课外文言文 拓展专题练习含答案.docx

《初中语文 课外文言文 拓展专题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 课外文言文 拓展专题练习含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 课外文言文 拓展专题练习含答案.docx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拓展专题练习含答案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拓展专题练习

(一)曹彬仁爱

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

“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张光祖《言行龟鉴》)

[注释]蛰:

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

(2)吾为将()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

4.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的德行。

(二)狄仁杰

 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

仁杰曰:

“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

”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

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

“吾等独无愧耶。

”相待如初。

(孔平仲《续世说》)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当使绝域()

(2)乃诣长史蔺仁基()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因谓曰:

“吾等独无愧耶。

3.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

(三)巨商蓄鹦鹉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

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

主人惜之,加意笼豢。

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

“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

家人喂饮,无失时否?

”鹦哥语曰:

“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

”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

“吾当亲送汝归。

”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

“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

”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半年方得释()

(2)就笼与语曰()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遂许之曰:

“吾当亲送汝归。

3.文章说“鹦鹉甚慧”,它的“慧”表现在:

(1)能诵读诗文;

(2)向客人问安;(3);(4)。

4.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鲁肃简公二事

鲁肃简公宗道,为人忠实。

仁宗在东宫,宗道为谕德。

其居侧有酒肆,公微行饮其中。

一日,真宗急召,使者及门,而公不在。

移时饮归,中使①与约曰:

“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

”公曰:

“但以实告。

”中使曰:

“然则当得罪。

”公曰:

“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中使嗟叹而去。

真宗果问,中使具如公对。

真宗问公何故私入酒家,公谢曰:

“臣家贫,无器皿,酒肆百物备具,宾至如归。

适有乡里亲客自远来,遂与之饮。

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

”真宗自此奇公,以为可大用。

鲁肃简贬濮州团练副使,汀州安置。

在汀二年,杜门不与人接,日阅书数卷而已。

室仅容一榻,坐卧其中,欲将终身焉。

人不堪其忧,而公处之裕如②也。

[注释]①中使:

即前面的宫廷“使者”。

②裕如:

宽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移时饮归()

(2)中使具如公对()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

3.根据文章分析,“中使嗟叹而去”,他嗟叹什么?

4.这篇短文主要表现了鲁肃简具有、的思想性格。

(五)猿母中箭

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

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墨客挥犀·三》)

[注释]①弋人:

射鸟的人。

即下文的“射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付子已()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3.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

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

(六)韩休为相

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休为人峭直①,不干②荣利。

及为相,甚允③时望。

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

“韩休知否?

”言终,谏疏已至。

上掺④临镜,默默不乐。

左右曰:

“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

”上叹曰:

“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萧嵩奏事常顺旨,既退,吾寝不安;韩休常力争,既退,吾寝乃安。

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  

[注释]①峭直:

严峻刚直。

②干:

求取。

③允:

与……相当。

④掺[shǎn]:

拿。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

(2)及后苑游猎()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

3.唐玄宗为什么要“以韩休为相”?

(七)洪承畴①二事

洪经略入都后,其太夫人犹在也。

自闽迎入京。

太夫人见经略大怒骂,以杖击之,数其不死之罪。

曰:

“汝迎我来,将使我为旗下②老婢耶?

我打汝死,为天下除害。

”经略疾走得免。

太夫人即买舟南归。

黄石斋先生被执,拘禁中,洪承畴往视之,先生闭目不视。

洪既出,先生举笔疾书一联。

曰:

“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得报国反成仇。

”盖成仇与承畴同音也。

[注释]①洪承畴:

明朝末年将领,后降清。

②旗下:

指清朝。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为天下除害()

(2)经略疾走得免()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洪既出,先生举笔疾书一联

3.太夫人对洪经略的态度是“大怒骂,以杖击之”,黄石斋则是“”,他们在本质上的共同之处,就是

4.请说说这幅对联的一个明显特点:

(八)刘南垣开喻门生

国朝①尚书刘南垣公,请老②家居。

有直指使者③,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公曰:

“此吾门生,当开谕之。

”俟其来,款之,曰:

“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

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④,家常便饭能对食乎?

”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

比食至,唯脱粟饭⑤,豆腐一器而已。

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

公强之,对曰:

“已饱甚,不能也。

”公笑曰:

“可见饮馔⑥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直指喻其训,后不敢以盘餐⑦责人。

[注释]①国朝:

指明朝。

②老:

告老。

③直指使者:

官名,亦称直指。

④治具:

下厨房,烧饭。

⑤脱粟饭:

即糙米饭。

⑥饮馔:

指酒肴。

⑦盘飧:

盘中之食物,亦称盘餐;在此引申为饮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比食至()

(2)公强之()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1)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2)直指喻其训,后不敢以盘餐责人

3.下列与“比食至”中的“比”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两膝相比者(B)比其反也(C)天涯若比邻(D)鳞次栉比

4.阅读本文,从一个方面,说说你的体会。

(九)明成祖讲官

仁宗为太子,曾侍侧,成祖顾问讲官:

“今日说何书?

”对曰:

“《论语》君子小人和同章。

”问:

“何以君子难进易退,小人易进难退?

”对曰:

“小人逞才而无耻,君子守道而无欲。

”问:

“何以小人之势常胜?

”对曰:

“此系上之人好恶,如明主在上,必君子胜矣。

”又问:

“明主在上,都不用小人乎?

”曰:

“小人果有不可弃者,须常警饬①之,不使有过可也。

[注释]①警饬:

警告,告诫。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成祖顾问讲官()

(2)君子守道而无欲()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小人果有不可弃者,须常警饬之,不使有过可也

3.为什么“小人易进难退”?

(用原文回答)

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主张“远小人”,本文却认为小人也可用。

你倾向于哪一种观点?

(十)银烛

明天顺间,丰庆为河南布政使,按部①行②县,县令某墨③吏也,闻庆至,恐,饰白银为烛以献。

庆初未之觉也。

既而执烛者以告,庆佯曰:

“试爇④之。

”曰:

“爇而不能燃也。

”庆笑曰:

“不能燃乌用烛为?

”贮以故筐,明日尽还之。

顾谓令曰:

“汝烛不燃,易可燃者。

自今慎勿复尔。

“令出,益大恐,辄解印绶而去。

庆亦终不以银烛事语人。

[注释]:

①部:

规定,程序。

②行:

巡视,考察。

③墨:

贪墨,贪财。

④爇[ruò]:

点燃,焚烧。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丰庆为河南布政使()

(2)顾谓令曰()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汝烛不燃,易可燃者

3.县令“饰白银为烛以献”的目的是

4、联系全文分析,丰庆是个怎样的人?

(十一)知人

赵开心为御史大夫,车马辐辏①,望尘②者接踵于道。

及罢归,出国门③,送者才三数人。

寻召还,前去者复来如初。

时吴园次独落落不以欣戚④改观,赵每目送⑤之,顾谓子友沂曰:

“他日吾百年后,终当赖此人力。

”未几,友沂早逝,赵亦以痛子殁于客邸,两孙孤立,圆次哀而振⑥之。

抚其幼者如子,字⑦以爱女。

一时咸叹赵为知人。

[注释]①辐辏:

归聚、会集。

②望尘:

拜尘,谄媚权贵。

③国门:

指京师。

④欣戚:

比喻赵开心的宦途浮沉。

⑤目送——随其人之去而以目注视,在此表看重之意。

⑥振——同赈,接济。

⑦字:

嫁女儿。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寻召还()

(2)顾谓子友沂曰()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一时咸叹赵为知人。

3.故事写“望尘者”的种种行为,是为了衬托“”(用原句回答)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做人道理?

(十二)谲判

乾隆间,苏州乐桥有李姓子,每晨起,鬻菜于市,得钱以养母。

一日,道中拾遗金一封,归而发之,内题①四十五两。

母见之,骇然曰:

“汝一窭人②,计力所得,日不过百钱,分③也。

今骤得多金,恐不为汝福也。

且彼遗金者,或别有主,将遭鞭责,或逼偿致死矣!

”促持至其所以待,遗金者适至,遂还之。

其人得金,辄持去,市人咸怪其弗谢也;欲令分金以酬,其人不肯,诡曰:

“余金固五十两,彼已匿其五④,又何酬焉?

”市人大哗。

适某官至,询得其故,佯怒卖菜者,笞之五⑤;而发金指其题,谓遗金者曰:

“汝金固五十两,今止题四十五两,非汝金矣。

”举金以授卖菜者,曰:

“汝无罪妄得吾笞,吾过矣,今聊以是偿⑥,汝母所谓不祥者,验矣。

”促持去,一市称快。

[注释]①题:

标明、注记。

②窭人:

穷苦人。

③分:

本分。

④匿其五:

从其中藏匿了五两钱子。

⑤笞之五:

在此谓打了五板子。

⑥聊以是偿:

姑且用这个作为补偿吧。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道中拾遗金一封()

(2)或逼偿致死矣()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汝金固五十两,今止题四十五两,非汝金矣。

3.当官的不把银子判给丢失的人,而是给了拾到银子的穷人,这是为什么?

4.故事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十三)物破自有时

韩魏公知北都①,有中外亲②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盖绝宝也!

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爱。

乃开燕③,召漕使显官,特设一桌,覆以恿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

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④伏地待罪。

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

“物破亦自有时。

”谓吏将曰:

“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

”公之量,宽大厚重如此。

[注释]①知北都:

在北都做知州。

②中外亲:

中表亲。

③开燕:

开设宴席。

④吏将:

差役中的统领,相当于现在的领班。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云耕者入冢而得()

(2)玉盏俱碎()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

3.这则故事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刻画韩魏公的,如“公神色不动”与“”对比,“物破亦自有时”与“”对比。

4、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十四)赵人患鼠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

“盍①去诸?

”其父曰:

“是非若②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

不病于④无鸡乎?

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注释]①盍:

何不。

②若:

你。

③垣墉:

泛称墙。

④病于:

病,有害。

于,比。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猫善捕鼠及鸡()

(2)弗食鸡则已耳()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

“盍去诸?

3.“猫善捕鼠及鸡”的特点表现在

4、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十五)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自顶至足,有石而无土。

其毛有松若柏,无它木。

石之窦往往有泉,小者滴沥,大者迸泻,湊①赴诸峰之间以为涧。

此泰山之奇,而非泰山之所独也。

凡山之奇,以石若泉若木之奇而奇。

泰山之所独者,有极天之天门,广丈余、矗七千余级之蹬道以至也。

余以辛亥六月十三日将午至泰安城外,遂命肩舆②。

不数里,至泰山之麓,已见所谓天门者,在数千刃之上,夹持两峰之巅,峰若仰攒③巨齿,微缺其中央;天门若古货布④之竖,上见其穿贯之孔。

更上无所有,则苍苍之天而已。

[注释]①湊,回合。

②肩舆,轿子。

③仰攒,向上排列。

④货布,古代铲形钱币,有小孔。

1.解释文中句中的加点词语。

(1)自顶至足()

(2)有极天之天门()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至泰山之麓,已见所谓天门者,在数千刃之上

4.这段选文写出了泰山的“”和“”。

(各用文中的一个字回答)

(十六)鸟说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

桂之上日①有声

②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

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

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④,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

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

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

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

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

⑤ ,无有。

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嗟呼!

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

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注释]①日:

有一天。

二鸟相和之声。

③巢:

做巢。

④掬:

捧。

鸟卵。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小不能盈掬()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

3.用原文回答,小鸟的“娟皎可爱”表现在“”,“”。

4.本文作者托物言志,借鸟喻人。

联系文章分析,从鸟的命运折射出人的怎样的命运。

(十七)说马

或蓄马,庞且峻,雄而有力,鬣①长蔽目不见物。

尝游牧山中,群兽奠敢角。

遇虎辄斗,斗辄终日,无胜负而退。

见者告其主人,而誉其马之勇。

主人曰:

“壮哉马乎!

然马不胜虎者,鬣蔽目也。

去其鬣,马必胜矣。

”遂翦而去之。

明日,尾其马之所之.果遇虎。

马见虎,颠而踬②,未及三接,而马为虎所毙。

主人惋惜而去。

道思其故而不得,归而告其父老。

父老曰:

“而亦知夫天下事,成于勇,败于怯乎?

始之所以敢于斗者,以目蔽,不知其为虎,故其气猛,猛故不惧。

既而知其为虎,则神怯矣。

怯故馁,馁故败。

天下事,成于勇,而败于怯,比比然也,独马也哉!

[注释]①鬣:

马颈上的长毛。

②颠而踬:

跌跌撞撞的样子。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尝游牧山中()

(2)而马为虎所毙()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道思其故而不得,归而告其父老

3.联系文章分析,这匹马为什么敢和老虎斗上一整天,还能够不分胜负?

(1)

(2)

4.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用原文回答)

(十八)东坡逸事

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①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

“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②随意作行、草③及枯木、竹石以付之。

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

遂悉偿所负。

[注释]①肆:

商店。

②判字笔:

判案所用的毛笔。

③行、草:

行书、草书。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东坡为钱塘守时()

(2)遂悉偿所负()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2.“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中的“随意”一词有什么作用?

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发?

(十九)君子济

皇魏桓帝十一年,西幸①榆中,东行代地。

洛阳大贾②,赍金③货随帝后行。

夜迷失道,往投津长④,曰:

子封送之。

渡河,贾人卒死,津长埋之。

其子寻求父丧,发冢举尸⑤,资囊一无所损。

其子悉以金与之,津长不受。

事闻于帝,帝曰:

君子也。

即名其津为君子济。

(《水经注·河水》)

[注释]①幸:

帝王驾临。

②大贾:

大商人。

③赍金:

带着钱币。

④津长:

长官渡口的官。

下文“子封”是他的名字。

⑤发冢举尸:

挖掘坟墓,移开尸体。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夜迷失道()

(2)即名其津为君子济()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其子悉以金与之,津长不受。

3.津长被称为君子,是因为他有的德行。

4.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故事来介绍。

(二十)赵母训子

赵武孟初以驰骋田猎为事,尝获肥鲜以遗母,母泣曰:

汝不读书而田猎,如是吾无望矣!

竟不食其膳。

武孟感激勤学,遂博通经史,举进士,官至右台侍御史。

(《续世说》)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如是吾无望矣()

(2)竟不食其膳()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尝获肥鲜以遗母

3.赵母的希望是什么?

4.这则故事,给你的启发是什么?

(二十一)司马温公故事二则

司马温公童稚时,与群儿戏于庭。

庭有大瓮,一儿偶堕瓮水中,群儿哗然弃去,公即以石击瓮,水因穴而进出,儿得不死。

盖其活人手段已见于龆龀①中,至今京、洛间多为《小儿击瓮图》。

司马温公与其兄伯康友爱尤笃。

伯康年将八十,公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

每食,少顷,则问曰:

“得无饥乎?

”天少冷,则问曰:

“衣得无薄乎?

[注释]①龆龀:

指童年。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儿得不死()

(2)与群儿戏于庭()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一儿偶堕瓮水中,群儿哗然弃去

3.文中“群儿哗然弃去”一句在人物刻画上起什么作用?

4.本文两则故事各表现了司马光怎样的性格特点?

(用原文回答)

第一则故事:

第二则故事:

(二十二)李文定报德

李文定公家甚贫,同巷李生,每推财以济之。

公感其意,拜为兄。

寻举进士第一,李生遣人奉书通殷勤①,公口谢之而已,不答。

书生惭,谓公挟贵忘旧,遂不复相闻。

后十年,公为左相,因而奏李生昔日周恤②之义,愿授一官,以报其德。

诏授左班殿直。

公制袍笏,致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

公与叙旧好,且谢曰:

“昔日周旋③,极不敢忘,幸被误恩④,乃获所愿。

众然后服公性度弘远⑤,非狭中浅见之人所能度。

[注释]①通殷勤:

叙述恳切深厚的情谊。

②周恤:

照顾,接济。

③周旋:

交往,交际。

这儿引申为照顾,接济。

④幸被误恩:

幸好被皇上错误地施与恩情,(得到皇上的信任和重用)。

这是自谦的说法。

⑤性度弘远:

性情气度弘大长远。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谓公挟贵忘旧()

(2)极不敢忘()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致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

3.李文定在考中进士后,为什么对李生的“通殷勤”,只是“口谢之而已”?

4.李文定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十三)句章野人

句章之野人①,翳其藩②以草,闻唶唶③之声,发之而得雉④,则又翳之,冀其重获也。

明日往聆焉,唶唶之声如初,发之而得蛇,伤其手以毙。

郁离子曰:

是事之小,而可以为大戒者也。

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祸。

[注释]①野人:

农夫。

②翳其藩:

翳,遮蔽。

藩,篱笆。

③唶唶:

鸟鸣声。

④发之而得雉:

发,扒开。

雉,野山鸡。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是事之小()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发之而得蛇,伤其手以毙。

3.“翳其藩以草”的“草”在故事情节中起什么作用?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用原文回答)

(二十四)善士于令仪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

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

令仪曰:

“尔素寡过,何苦而盗耶?

”“迫于贫尔。

”问其所欲,曰:

“得十千足以资衣食。

”如其欲与之。

既去,复呼之,盗大惧,语之曰:

“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留之,至明使去。

盗大感愧,卒为良民。

乡里称君为善士。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尔素寡过()

(2)既去,复呼之()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3.从文中看,邻舍子“卒为良民”有两个原因:

(1)

(2)

4.文中从下面三个细节刻画于令仪的“善”:

(1)耐心了解情况,表现他的宽容;

(2)(3)

(二十五)王德用有量

王武恭公德用善抚士,虽里儿巷妇,外至夷狄,皆知其名氏。

御史中丞孔道辅等,因事以为言①,乃罢枢密②,出镇③。

又贬官,知随州。

士皆为之惧,公举止言色如平时,唯不接宾客而已。

久之,道辅卒,客有谓公曰:

“此害公者也。

”愀然曰:

“孔公以④职言事,岂害我者!

可惜朝廷一直臣。

”于是,言者终身以为愧,而士大夫服公为有量。

[注释]①以为言:

意思是弹劾王德用。

②枢密:

宋朝的中央政府高官。

③出镇:

出朝廷,镇守外地。

④以:

在。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王武恭公德用善抚士()

(2)客有谓公曰()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孔公以职言事,岂害我者

3.下面两句话,表现王武恭公德用是个怎样的人?

(1)被罢免后,“举止言色如平时”:

(2)“可惜朝廷一直臣”:

(二十六)李崇断案

寿春县人苟泰有子三岁,遇贼亡失,数年不知所在。

后见在同县人赵奉伯家,泰以状告。

各言己子,并有邻证,郡县不能断。

(李)崇曰:

“此易知耳。

”令二父与儿各在别处。

禁经数旬①,然后遣人知之,曰:

“君儿遇患,向已暴死,有教解禁,可出奔哀也。

”苟泰闻即号,悲不自胜;奉伯咨嗟而已,殊无痛意。

崇察知之,乃以儿还泰。

[注解]①旬:

一旬等于十日。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遇贼亡失()

(2)崇察知之()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禁经数旬,然后遣人知之

3.李崇“以儿还泰”的依据是

4、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

(二十七)顾况

尚书白居易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①。

况睹姓名,熟视白公曰:

“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乃披卷,首篇曰: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却嗟赏曰:

“道得个语②,居即易矣。

”因为之延誉,声名大振。

(出《幽闲鼓吹》)

[注释]①著作顾况:

顾况当时官任著作佐郎。

②个语:

这样的诗句。

1.白居易是(朝代)的著名诗人,我们还学过他的诗作《》。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米价方贵()

(2)居即易矣()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况睹姓名,熟视白公曰

4.读了这则小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二十八)人虎说

宋濂

莆田壶山下,有路通海,贩鬻者由①之。

至正②丁未春,民衣虎皮,煅利铁为爪牙,习其奋跃之态,绝类。

乃出伏灌莽中,使侦者缘木③而视,有负囊至者,则啸以为信。

虎跃出,扼其吭,杀之,或脔其肉为噬啮状。

裂其囊,拨④其物之尤者,余封密如故,示人弗疑。

人竞传壶山有虎,不食人,惟吮其血,且神之。

已而民偶出,其妇守岩穴。

闻木上啸声急,意必有重货,皮而搏之。

妇质脆柔,贩者得与抗。

妇惧,逸去,微见其蹠⑤,人也。

归谋诸邻,噪逐之。

抵穴,获金帛无算。

民竟逃去。

呜呼!

世之人虎,岂独民也哉?

[注释]①由:

经过。

②至正:

元惠宗年号。

③缘木:

爬树。

④拨:

挑选。

⑤蹠(zhì):

足跟,脚掌。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1)绝类()

(2)有负囊至者()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人竞传壶山有虎,不食人,惟吮其血,且神之

(2)闻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