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7区位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29253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7区位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专题7区位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专题7区位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专题7区位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专题7区位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7区位分析.docx

《专题7区位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7区位分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7区位分析.docx

专题7区位分析

潍坊滨海中学高三二轮复习地理学案

专题七——区位分析2009.5.4

一、区位问题的概述

区位”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地理教材的始终,尤其是人文地理部分。

地理事物的“区位”有两层含义:

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它事物的空间联系

二、区位分析要领

(一)我们在分析某地理事物的区位因素时应抓住主要因素。

例如:

1、季风水田业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沿海低地和冲积平原上,主要是受气候和地形两大因素的影响;

2、促使重庆、宜宾等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两河交汇处的便利交通;

3、影响港口分布的主要因素为陆域(筑港、腹地)和水域条件(船舶的航行与停泊);

(二)在主要因素中,有一个或几个对生产和生活的分布起决定性的作用,为主导因素,主导因素的影响在工业生产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如

1、影响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工业的主导因素为科技,因此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如美国的硅谷、北京的中关村;

2、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等工业的主导因素为廉价劳动力,因此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3、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罐头加工厂等工业的主导因素为市场,因此应接近市场;

4、有色金属冶炼等工业的主导因素为动力,因此应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附近等等。

(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影响地理事物的区位因素不断发生变化。

在各种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更为明显。

如农业生产中,随着科技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提高,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工业生产中,科技与交通的发展,原料种类的增多,使原料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减弱,市场区位的影响增强;新兴工业的兴起,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工业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减弱,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

所以农业、工业区位因素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另外,在城市发展中交通条件的变迁、科技的崛起、旅游资源的开发等新兴因素直接影响了某些城市的兴衰,如扬州市、桂林市、筑波城等。

因此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客观地分析地理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四)复习时把各类区位因素横向比较,找出共性:

即都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三大因素影响。

其中自然条件是基础,技术条件是保障,而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性因素。

同时由于人类生产活动的对象不一致,其影响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主要表现为:

农业的劳动对象是动植物,因此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的影响较突出。

工业的成本高,污染重,故经济因素(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和技术因素与环境因素更明显。

城市是人类的居住地,并逐渐形成和演化,所以适合生活、生产的自然条件和影响因素不断变化的。

交通线的建设目的性强,并要安全、省工、高效,所以社会经济因素对其线路选择的决定性更突出,同时直接受自然条件中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的影响,技术的保障作用也很明显。

三、农业区位分析

(一)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1、气候:

对农业的影响极大。

包括气温、降水、光照等。

气温:

影响农作物品种、分布、复种制度等。

降水:

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品种,一般年降水量小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不易发展耕作业(绿洲除外)。

光照:

是否充足,对谷物、水果、棉花的生长有影响。

气象灾害:

旱涝、寒潮、台风、风沙等影响农业产量。

世界农业发达的地区:

光热与降水配合较好的热带和温带地区。

我国农业发达的地区:

东部季风区内光热与降水配合好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南部沿海地区等。

2、 地形:

地形类型如平原、山地、丘陵等影响农业结构。

如平原地区有利于发展种植业(实现水利化和机械化生产),而山地的缓坡可以通过修梯田发展种植业,陡坡宜发展林业、牧业、副业、立体农业。

3、土壤:

土壤种类、肥沃程度影响作物的种类和产量。

我国农业发达的地区:

东北平原的黑土、华北平原的钙质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的水稻土,四川盆地的紫色土。

4、水源:

丰富与否影响农业的分布和类型。

例如干旱、半干旱区,天然降水不足,需要河湖水、地下水和冰雪融水灌溉,发展绿洲农业和灌溉农业。

如:

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和河西走廊等。

例1:

高考链接(2008江苏)28.图14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15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1)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差异的主要原因(6分):

气候特征

相同点

不同点

气候特征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

(2)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4分)

有利影响:

;  

不利影响:

答案:

气候特征

相同点

夏季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大

不同点

甲地全年气温高(或乙地气温年较差大或乙地冬温低)

甲地雨季短(或乙地雨季长)

气候特征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

受不同季风影响(甲地主要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乙地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甲地因地形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

(2)全年高温,作物生长期长;降水丰富,利于作物生长。

易受干旱、洪涝灾害影响

(二)结合自然条件、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布局

1、对大地域范围的农业区位进行合理选择

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要求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在各种试题中常以地图或等高线地形图的形式,考查如何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布局或判断农业布局的合理性,此类题目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其解题的一般思路可归纳如下:

①根据经、纬度位置或海陆轮廓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了解该地区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是进行农业合理布局的基础。

例如湿润、半湿润地区一般可发展种植业,干旱、半干旱地区可发展灌溉农业或畜牧业。

②根据等高线的特征或其他信息判断该地的地形特征,进而判断农业的生产类型。

例如,平原地区可以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陡坡可发展林业和牧业,丘陵缓坡可修筑梯田从事种植业,沿海滩涂可发展海水养殖业。

③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自然条件。

2、对小地域范围的农业区位进行合理选择

对局部地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①地价的高低:

一般来说,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其农业成本越高,因此只能选择单位面积产值较高的农业类型。

②单位面积产值:

从单位面积的产值来看,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乳牛和粮棉。

③生产需水量的多少:

花卉生产需水量大,应靠近河、湖分布。

④所需土地面积的大小:

粮棉生产所需土地面积大,花卉等生产所需土地面积小。

⑤产品对交通运输的迫切性:

乳牛、花卉等对运输需求的迫切性强,应靠近城市或交通干线分布。

例2:

高考链接:

(08重庆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根据图11和材料回答:

A开放地区大量出口农产品,简答该地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6分)

答案要点:

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地势较为低平.土壤肥沃;河川径流丰富(水源充足)。

 

例3:

城镇周围发展乳牛、花卉、小麦三种农业,应如何安排?

(三)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

1、市场:

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例如城郊乳、肉、禽、蛋、菜、花农业生产基地发展的区位因素为市场。

2、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因为商品农业的产品需要及时运往销售市场,交通运输对于自给农业的影响则较小。

3、政策:

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措施的影响。

4、劳动力:

数量的多少、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农产品的成本和质量

例4:

高考链接,(07广东卷):

我国南方某省北部山区自高速公路通车后,在政府引导下,由原来粮油产地转变为鲜活农副产品基地。

促使这种转变的区位因素是

A.资金力量雄厚,机械化程度高B.劳动者素养高,生产集聚条件好

C.劳动力充足,政策扶持D.运输条件改善,缩短了产品运达市场的时间

答案:

CD。

(四)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发展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实例

经济因素

市场

类型规模、经营规模大小变化、农业地域类型的转变

城市和工矿区周围重点生产菜、肉、蛋、奶,并发展园艺业、乳畜业

交通

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使农业区域化生产成为可能

美国农业带,美加法澳阿商品粮基地,荷兰花卉基地,拉美、非洲、南亚、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基地等

科技

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扩大农作物区位范围;改造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我国橡胶生产北界的推进;缓坡梯田;改造中低产田;温室大棚;兴修水利工程(抗旱涝);改善生态环境(植树造林)

劳动力

数量、素质、成本。

劳动力多少影响产品成本和农业地域类型的转变

发达国家劳动力少侧重于机械化;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多而廉价,

生产资料

影响农业生产规模及社会化水平。

农业投入增加,绝大部分生产资料来源于工业,促进农业产出。

土地价格影响产品成本。

美国发达的工业为农业提供充足机械、化肥、农药等;提高社会化、集约化水平;我国东北地区重工业为农业机械化提供条件。

社会因素

政策

农业地域类型的转变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域化种植,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

习惯历史

农业地域类型的转变

亚洲水稻种植业历史悠久,人们喜食稻米;阿根廷的牛肉有出口欧洲的历史

例5:

(08全国卷)张某承包了O.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1;当地1月平均气温3℃。

完成1~2题。

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B.太湖平原C.华北平原D.松嫩平原

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需求B.生产经验C.自然条件D.国家政策

例6:

高考链接:

(06北京卷)读图12,回答问题

1.简述三峡地区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柑橘生产的影响。

(8分)

2.按加工层次,柑橘加工业划分为以罐头生产、原汁榨取为主的初级加工业,以饮料生产、香精与色素提取、果酸加工为主的中高级加工业。

分析甲地柑橘加工业的区位优势,说明不同加工层次的布局指向。

(10分)

 

答案:

(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交通运输条件改善,柑橘保鲜,冷藏等技术发展,市场地域范围扩大。

(2)柑橘产量高、种植面积大,原料丰富;国内国外市场大;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低等。

初级加工业是原料指向型工业,中高级加工业是市场指向型工业

(五)影响农业生产的技术因素

通过机械化、良种化、化肥化、水利化等农业现代化过程影响农业的发展

1、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位选择的范围,如我国将小麦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米高度;将双季稻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

2、利用农业科技,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粮食产量,如北美单产高,非洲单产低

3、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如利用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无土栽培和植物工厂可使农作物全年播种、全年收获;智能机器人从事农业生产

(六)人类对自然区位因素的改造

人类对农业生产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改造不利的自然因素)。

人类对自然的改造

举例

对气候

温室农业

对地形

黄土高原沟壑治理:

“淤地坝”;南方低山丘陵利用:

立体农业

黄淮海平原低洼地利用治理:

鱼塘台田模式

对土壤

黄淮海平原盐碱地治理;南方红壤治理

对水源

开发水源:

新疆坎井

例7:

高考链接:

(07全国1卷)我国某边防站(海拔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

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

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

回答1~2题。

1.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2.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

A.蒸发量大   B.多虫害   C.地温低   D.太阳辐射强

答案:

AC

例8:

高考链接:

(08北京卷)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

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

(1)近10年来,土默川平原实施退耕还草工程,使这一地区成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核心奶源基地。

指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并说明进行改造的方式及可能引发的问题。

(2)分析产生这一转变的社会经济因素。

(8分)

答案:

(1)降水;引黄河水进行灌溉;土壤盐渍化;下游水资源短缺。

(2)生态保护的需要;消费者对乳品需求的增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乳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例9:

高考链接(2008海南)兰州为克服自然条件对种植白兰瓜的不利影响,在原有土地上增铺砂砾层,使白兰瓜的产量、质量显著提高(图7)。

说明砂砾层对白兰瓜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

(10分)

解析:

材料告诉增铺砂砾层使白兰瓜的产量质量显著提高,说明改善了土壤环境,从土壤的结构和增大温差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

砂砾层减少了水分的蒸发;白天增温快,夜晚冷却快,增大土壤目温差,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可以有效减少(风沙等造成的)土壤养分流失。

四、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

(一)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1、自然因素

原料:

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

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土地:

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水源:

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

①经济因素

市场:

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交通:

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

劳动力:

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

技术:

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

农业基础:

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

②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

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

国防安全:

某时期国防需要

个人行为(或偏好):

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工业惯性:

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

(二)确定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并根据主导区位因素对工业进行分类

工业类型

区位选择原则

工业特点

主要工业部门(举例)

原料指向型

接近原料产地

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的成本较高

制糖工业

水产品加工

市场指向型

接近消费市场

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的成本较高

印刷工业

家具制造业

动力指向型

接近能源供应地

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炼铝工业化学工业

劳动力指向型

接近劳动力充足的地方

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

电子装配厂普通服装制造厂

技术指向型

接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发达地区

技术要求较高

电子工业

航天工业

例10:

高考链接:

(2007全国Ⅰ卷)某城市将建印染厂、水厂、污水处理厂、科技园区和生态公园。

图7中的A、B、C、D、E五处可供选址,该地盛行东风。

据此并读图7,回答问题。

在A、B、C、D、E五处中:

(1)印染厂宜选址于,理由是;

(2)水厂宜选址于,理由是;

(3)污水处理厂宜选址于,理由是;

(4)科技园区宜选址于,理由是;

(5)生态公园宜选址于,理由是。

答案:

(1)B在居住区的河流下游和盛行风向的下风向

(2)E在城区河流的上游(3)A在城区污染源的下游(4)D靠近高等院校(5)C在污染型企业与居住区之间

例11:

高考链接:

M公司为世界著名的电子企业,于1992年开始在我国天津经济开发区兴建生产厂。

目前天津已成为M公司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M公司的天津生产基地本着就近采购的原则(图1),使在华供应商由1995年的130多加发展到2001年的700多家。

完成1~3题。

1.与北京相比,天津成为M公司向中国产业转移的首选地的优势条件是

A.海运方便B.市场潜力大C.研发力量强D.生产成本低

2.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中,M公司第Ⅱ类供应商选址天津的主要原因是

A.接近原料地B.接近市场C.接近研发中心D.接近国际航空港

3.天津下列企业中,最有可能成为M公司第Ⅳ类供应商的是

A.化工厂B.食品厂C.电子元件厂D.家具厂

答案:

abc

例12:

高考链接(2007宁夏)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

该地区计划在a处建一大规模的木材加工厂,分析其选址的有利条件,并说明建厂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参考答案:

(1)有利条件:

接近原料产地;靠近水、陆交通线(交通运输便利)影响:

森林减少,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

对策:

合理采伐和育林相结合,采取防治污染措施等。

例13:

高考链接(07天津)环渤海地区被规定为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重点发展区域,是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甲、乙、丙三区域工业发展共同的区位优势,除了良好的农业基础、发达的海陆交通、优惠的政策,还有哪些?

请再列举两方面。

(6分)

 

(2)甲、乙两区域建立化学工业不同的主导区位因素各是什么?

(6分)

答案:

(1)科技水平高,人才众多,国内市场广大,劳动力充足经济基础雄厚等。

(2)甲区域:

原料和燃料乙区域:

市场。

(三)环境因素

1、从环境方面分析城市工业进行合理布局的原则

工业用地一般建在城市的外围和郊区,并考虑风向和水源

①有严重污染的企业(钢铁、石化)等应布置在远离城市的郊区。

②对城市轻度污染、用地大、货运量大的工业企业应布置在城市边缘。

污染较小的企业布置在河段的上游及最小风频方向的上风向;污染较大的布置在河段的下游和最大风频方向的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③污染小、用地少、运量不太大,需要接近消费市场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区及居住区内。

如小型食品工业(牛奶、糕点厂)等。

④高科技园建在接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集中,文化教育发达、环境清洁优美、交通便捷的地区。

例14:

高考链接(2007高考文综全国卷)下图为某城市两个工业区的分布示意图,东部工业区包括冶炼厂、钢铁厂、石化厂等,西部工业区包括焦化厂、水泥厂等。

该地盛行南风。

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东部工业区的选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9分)

 

(2)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西部工业区中的焦化厂、水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

为什么?

(8分)

 

答案:

(1)合理。

因为该工业区(三个工厂)分布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废气对城市污染小;位于流经城市的河流下游,不会对城市用水产生污染;位于主要交通线(铁路、主要公路、河流)沿线,交通运输方便。

(2)两厂都属于(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老城区郊外,较为合理;现已完全被新城区包围,污染城区,影响居住环境(人们环境意识增强),需迁出城区。

例15:

(08重庆卷)图l0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

(1)填出E、F处的工业部门。

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请说明理由。

(8分)

(2)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比较,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要回答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

(6分)

 

答案:

(1)E:

电力工业,F:

建材工业。

理由:

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2)主要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四)

例16:

(2008全国1)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

图2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

完成1~3题。

1.圈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2.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

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B.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3.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

A.第二产业向东南B.第二产业向东北C.第一产业向东南D.第三产业向东南

答案:

bcd

五、交通区位分析

交通区位包括交通运输网中线、点的区位选择和评价。

线应分析线路经过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条件等。

而对运输网中的点应就港口、车站、码头、机场进行分析。

1、区位条件包括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战略区位等方面

2、自然条件可以从地质条件、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等方面来分析

3、资源条件,资源的开发需要便利的交通条件作保证

4、社会经济条件,交通运输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先行一步。

5、科学技术因素,科技水平较低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最主要的:

科技水平较高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因素。

(一)铁路、公路建设的区位因素

例17:

(2008山东)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域联系,协调人地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表2是图6中A、B、C三省和东北三省以及全国两个年份的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变化资料。

图6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

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乙、丙两城市之间已有内河航道连接,为何还要建沿江高速公路?

答案:

与航运相比,高速公路更为快捷;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

例18:

(08宁夏卷):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

大桥南起宁波慈溪,北至嘉兴海盐(图6),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

(1)分析造成大桥施工困难的自然原因。

(12分)

(2)试评价大桥建成后产生的主要经济与环境效益。

(12分)

答案

(1)①海域宽阔②台风多③潮差大④流速急⑤水深,风浪大⑥海洋腐蚀环境作用严重⑦桥墩地基。

(2)降低交通成本;加强区域经济联系(增进区域经济整合);实现节能减排(减少运输油耗及尾气排放,减轻环境污染)

(二)交通运输网中点的的区位因素

1、港口的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

a水域条件(包括航行条件、停泊条件):

河港:

沿河,水深、流缓、河宽——提供淡水和空间

海港:

沿海,水深、易靠岸、有避风浪的海湾

b筑港条件:

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

(2)社会经济条件:

c腹地条件:

经济腹地:

经济腹地的大小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

经济性质:

决定港口性质(综合港、专业港)

d城市依托:

城市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有利于港口建设和发展

e政策条件

上海港建设的区位条件:

例19:

高考链接:

香港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有著名的天然良港,结合图文信息(图3)回答

(1)~

(2)题。

(1)香港建港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地平坡缓B.岛多浪小C.滩阔岸直D.河多沙厚

(2)填海造陆对香港的影响有

A.港区行船更加通畅B.经济活动远离了海岸

C.海洋生态得以维护D.利于沿海功能区布局

答案bd

2、汽车站的区位因素

汽车站区位选择的总原则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

具体地说,要考虑以下4个要素:

①路宽;②与市内交通联系;③与市外交通联系;④工程量。

3、航空港的区位因素

①占地广,要平坦开阔,利于跑道建设,以及飞机起飞有净空保证;坡度适当的地形,以利排水;良好的地质条件,保证地基稳定;

②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利于飞机逆风起飞和降落;

③航空港噪音较大,与城市应有一定的距离,并有快速交通干道连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