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是穷人专杀工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26696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货膨胀是穷人专杀工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通货膨胀是穷人专杀工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通货膨胀是穷人专杀工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通货膨胀是穷人专杀工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通货膨胀是穷人专杀工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货膨胀是穷人专杀工具.docx

《通货膨胀是穷人专杀工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货膨胀是穷人专杀工具.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货膨胀是穷人专杀工具.docx

通货膨胀是穷人专杀工具

通货膨胀是穷人专杀工具

(2010-11-0823:

47:

55)

转载

标签:

财经

中国

茅台酒

中华香烟

银行存款

分类:

经济相关

  文/端宏斌

  

  33年前,四川成都汤阿婆将400元存入了银行,如今连本带息拿出来仅仅只有835元整,汤阿婆的故事就是一场活生生的理财课,这告诉我们通货膨胀专杀穷人,因为穷人手头的资产仅仅是那点银行存款。

福布斯的富豪排行榜,从来就不计算富豪的银行存款,因为存款对于富豪来说,只占其资产的极小部分,绝大部分身价其实都是股票,其次是房产。

  

  话说1977年,当时的汤女士省吃俭用攒下了400元钱,这点钱在那个年代算得上是巨款了,要知道在当时400元钱可以买下一套房子。

记者查询了一下1978年的物价情况:

面粉0.185~0.22元/斤,猪肉0.85~1元/斤,北京地铁票价0.1元,水费0.12元/吨,中华香烟0.55元/盒,茅台酒8元/瓶……换言之,当年这400元钱可以买下400斤猪肉,1818斤面粉,727盒中华香烟或者50瓶茅台酒。

但按现在的物价来计算,835.82元仅可买420斤面粉,69斤猪肉,40盒中华香烟或者1瓶茅台酒。

  

  下面这张图是“中国历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

  在1978年的时候,中国城乡居民的总储蓄才210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则是26万亿,增长了1200倍,那么中国的总财富有增加1200倍么?

肯定没有。

通货膨胀在这三十年来是非常严重的。

但是通胀对于不同的人群,其杀伤力完全不同,有些人反而会因为通胀而获利,例如你手头都是实物资产,如房子、古董、地皮、黄金等等,通胀一来你的资产就会成倍的增值,但如果你手头只有银行存款,那就对不起了,倒霉的就是你。

因此可以认为通胀就是一个财富再分配的过程,而期间倒霉的主要是穷人。

  

  下面这张图片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大面值的纸币,津巴布韦的100万亿(100teilliondoliars),有几个零你自己好好数数看,不过这种属于恶性通货膨胀,和咱们经历的通胀还不一样。

  纸币的正面是埃普沃斯平衡石,背面是维多利亚大瀑布和非洲水牛,这张钱你猜猜看值多少人民币?

其实我也买了一张,我只花了15块钱,所以我觉得这张钱大约可以买2-3个苹果吧,还不能是大苹果。

  

  美联储最近又搞了个第二轮量化宽松(QEII),经济学家就喜欢用一些神乎其神的术语来蒙蔽老百姓,所谓量化宽松就是公开印钞票,“第二轮”是指它在金融危机的时候已经印过一次了,发现效果不明显,于是就有了第二轮印钞票。

第一轮美联储一共印了1.5万亿美元,主要的作用是购买金融机构手里持有的毒药资产,这些所谓的金融衍生品一钱不值,所以这些银行其实都已经资不抵债,理应破产,但政府为了不让他们破产,就通过印钞票的方式把这些垃圾都买下来,美联储全额吃进这些垃圾,对美联储来说决不会破产,因为它自身就能够发行钞票。

现在第二轮量化宽松还要印6000亿美元,美联储计划在2011年二季度之前再购买6000亿美元长期美国国债,即每个月购买约750亿美元。

  

  老端可以下断言,只要美国人愿意,他们还可以搞出第三轮量化宽松(QEIII),因为他们知道,美元是世界货币,所以要倒霉是全世界一起倒霉,但好处是我美国人独占的。

他只要印钞票就可以从全世界源源不断的吸取各类资源,目前为止也只有美国人可以这么做。

长期来看,所有纸币最终都会逐步贬值,但贬值速度当然不同,最快的是我们前面看到的津巴布韦货币,而未来美元贬值的速度至少会比人民币快。

  

  在现在这种世道里,老百姓如何保证自己的血汗钱不受损失呢?

首先是不能持有大量现金,有钱也别存活期,存定期还不如买资产,资产包括很多,从房子、古董、黄金、玉石到股票、基金都可以。

目前股市刚刚起来,将来会看到越来越多银行存款大搬家的新闻,你只要能够赶在大家一起搬家之前先搬,那你就占有优势了。

之前老端写了不少股票方面的文章,不知有没有影响到你的理财决策。

女性道德比男性道德好吗?

(2010-11-0908:

37:

49)

转载

标签:

杂谈

问题。

两种回答走的不是一条路线。

我们不应离开具体情境抽象谈原则,而应当视具体情形而找到正义与关怀之间的平衡点。

在男女两性的性格中,男性重竞争,女性重和睦,这是与生俱来的。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男女两性在伦理道德观念上存在差异。

女性的道德观念就是关爱伦理学。

男性的伦理道德观念是注重竞争的、冷酷无情的;而女性的伦理道德观念更强调关怀和人们之间的情感。

在理性与感情中,男性强调理性的作用,女性强调情感的作用。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

在这个社会里,对成就、客观等男性价值的评价总是高过合作与主观这些女性价值。

而关爱的伦理被运用到政治的领域就是关爱政治与和平政治。

然而,所谓女性伦理及两性不同的伦理倾向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心理学界的反对者指出,大多数经验研究并不支持两性道德伦理存在实质差异的论点。

他们驳斥主张“女性道德伦理较男性优秀”的伦理学女性主义,因为目前缺乏有力的证据证明女人与男人相比较“更能拯救地球、主张和平、体察人心、爱好万物”。

女人和男人一样都有可能滥用权力与暴力,甚至以残暴为乐。

没有证据表明女性生来就具有哺育万物与关爱他人的本能。

作为这一观点的一个佐证,我想起文化革命中女学生打老师的情形,她们的残暴凶狠程度比男学生一点不差,有时甚至

   在批判男权制社会的伦理道德标准时,一些激进的女性主义者如吉利根提出一个引发极大争议的观点,即女性道德优于男性道德。

她提出,女性解决道德困境时有自己独特的方式:

比较会考虑到别人、比较不会抱持优胜劣汰的观念与抽象唯理的原则。

她认为女性文化重视养育与照料,习于息事宁人,而现今的世界正由一群过度好勇斗狠与惯用抽象道德推理的男性所把持,他们为这个世界带来的是残酷的竞争和战争,因此惟有女性的伦理道德才能拯救这个世界。

在批判男权制社会的伦理道德标准时,一些激进的女性主义者如吉利根提出一个引发极大争议的观点,即女性道德优于男性道德。

她提出,女性解决道德困境时有自己独特的方式:

比较会考虑到别人、比较不会抱持优胜劣汰的观念与抽象唯理的原则。

她认为女性文化重视养育与照料,习于息事宁人,而现今的世界正由一群过度好勇斗狠与惯用抽象道德推理的男性所把持,他们为这个世界带来的是残酷的竞争和战争,因此惟有女性的伦理道德才能拯救这个世界。

吉利根提到一个关于男女道德差异的著名实验:

汉斯两难命题。

在这个实验中,实验者用一个假设的情节询问男孩和女孩,得到了在伦理道德上不同的答案。

假设的情节是这样的:

汉斯的妻子如果得不到一种贵重的药就会死,但是汉斯买不起这种药,卖药的人不肯降价卖药。

向孩子的提问是:

汉斯该不该偷药。

杰克(男孩)的答案是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两个原则:

生命价值和财产价值。

由于生命价值优先于财产价值,汉斯应当偷药。

爱米(女孩)的回答不是从具体情境中做抽象思维,而是想知道更多的细节:

汉斯爱他的妻子吗?

他试着跟卖药人沟通过吗?

他能去借钱吗?

如果汉斯因为偷药进了监狱,他的妻子怎么办?

吉利根对这两种答案所做的评论是:

这不是数学和逻辑的问题,而是关系

   吉利根提到一个关于男女道德差异的著名实验:

汉斯两难命题。

在这个实验中,实验者用一个假设的情节询问男孩和女孩,得到了在伦理道德上不同的答案。

假设的情节是这样的:

汉斯的妻子如果得不到一种贵重的药就会死,但是汉斯买不起这种药,卖药的人不肯降价卖药。

向孩子的提问是:

汉斯该不该偷药。

   杰克(男孩)的答案是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两个原则:

生命价值和财产价值。

由于生命价值优先于财产价值,汉斯应当偷药。

   爱米(女孩)的回答不是从具体情境中做抽象思维,而是想知道更多的细节:

汉斯爱他的妻子吗?

他试着跟卖药人沟通过吗?

他能去借钱吗?

如果汉斯因为偷药进了监狱,他的妻子怎么办?

   吉利根对这两种答案所做的评论是:

这不是数学和逻辑的问题,而是关系问题。

两种回答走的不是一条路线。

我们不应离开具体情境抽象谈原则,而应当视具体情形而找到正义与关怀之间的平衡点。

在男女两性的性格中,男性重竞争,女性重和睦,这是与生俱来的。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男女两性在伦理道德观念上存在差异。

女性的道德观念就是关爱伦理学。

男性的伦理道德观念是注重竞争的、冷酷无情的;而女性的伦理道德观念更强调关怀和人们之间的情感。

在理性与感情中,男性强调理性的作用,女性强调情感的作用。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

在这个社会里,对成就、客观等男性价值的评价总是高过合作与主观这些女性价值。

而关爱的伦理被运用到政治的领域就是关爱政治与和平政治。

   然而,所谓女性伦理及两性不同的伦理倾向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心理学界的反对者指出,大多数经验研究并不支持两性道德伦理存在实质差异的论点。

他们驳斥主张“女性道德伦理较男性优秀”的伦理学女性主义,因为目前缺乏有力的证据证明女人与男人相比较“更能拯救地球、主张和平、体察人心、爱好万物”。

女人和男人一样都有可能滥用权力与暴力,甚至以残暴为乐。

没有证据表明女性生来就具有哺育万物与关爱他人的本能。

作为这一观点的一个佐证,我想起文化革命中女学生打老师的情形,她们的残暴凶狠程度比男学生一点不差,有时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她们的温柔和谐的天性到哪里去了?

她们真的具有这种天性吗?

   对女性伦理道德的高度评价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使人们注意到在男权社会中普遍流行的重竞争、重抽象原则的伦理道德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重关爱重和谐的伦理道德;另一方面,由于将这两种伦理道德的差异做了本质主义的解释,把其中一种归于男性,另外一种归于女性,并认为它们都是与生俱来的,从而使这一归因失去了心理学试验的证据。

在我看来,正确的做法是:

倡导人们在习以为常的竞争价值观之外去学习关爱伦理、和谐伦理,而并不把前者叫做男性的伦理道德,也并不把后者仅仅视为女性的伦理道德

中国终于赶上了世界的潮流

(2010-11-0117:

57:

25)

转载

标签:

杂谈

现在好了,这种对世界同性恋权利运动的迟钝反应和僵硬态度终于有了松动,我们终于开始像其他各个方面一样,开始追赶世界的潮流。

就像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一样,我相信,中国在这方面的进步也会越来越快,最终赶上世界各国的步伐,由于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也许能在这个方面成为世界潮流的引领者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最近,报刊多有对同性恋的正面报道,继中国日报首次完全正面报道同性恋问题之后,全国报刊杂志终于赶上了世界潮流。

   日前,广州同性恋家长吴幼坚来京召开同性恋家长恳谈会,还有在上海举办的同性恋自豪日活动,全都得到媒体正面报道,使人们感到,中国终于进了一小步。

比起数年前警方多次取缔同性恋文化节的愚昧举措,公众终于松了一口气,露出欣慰的微笑。

   在西方一些国家,在同性恋问题上往往是公众比政府保守,例如去年美国缅因州政府批准了同性婚姻法案,在全民公投时却被推翻,因为许多宗教保守派坚决反对同性婚姻,劝教众去投反对票。

在我国恰恰相反,政府比公众保守。

根据我近年在全国大中城市所做的一次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可以推论全国大中城市),公众对同性恋的接纳程度相当高,有个别指标超过美国和香港。

而政府在同性恋问题上一直毫无长进,不但常常取缔他们的一些完全不伤害社会的文化节、选秀类活动,而且据说在联合国将反对性倾向歧视加进反对种族歧视、性别歧视、民族歧视等反歧视公约的表决中投了反对票。

我们中国没有理由这么做嘛。

如果说在西方歧视同性恋的源头在宗教教条和宗教右派,我们中国并没有这样的传统文化包袱,反而有各种不同文化大融合的良好传统,有重和谐重包容的思维模式。

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中国在反对对同性恋的歧视方面会落后于西方。

我想,唯一的原因只能是过去几十年僵硬政策的惯性作用。

   现在好了,这种对世界同性恋权利运动的迟钝反应和僵硬态度终于有了松动,我们终于开始像其他各个方面一样,开始追赶世界的潮流。

就像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一样,我相信,中国在这方面的进步也会越来越快,最终赶上世界各国的步伐,由于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也许能在这个方面成为世界潮流的引领者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人口普查不是社会治理的万能药

(2010-11-0101:

07:

16)

转载

标签:

杂谈

首席评论员姚文晖

 

   自今日起至11月10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入户登记工作将正式展开。

   人口普查素来被视为和平时期检验一国“最大社会动员能力”的关键评价指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理论上说,配合人口普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这件事做起来也不难,无非是向政府如实报告自家的人口数目,又不是被强行索捐抓丁。

但我以为,普查机构想在未来10日内数清楚全国究竟有多少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昨日《春城晚报》报道说,作为此次人口普查的工作内容之一,前天晚上昆明市对辖区内居无定所的流动人口进行清查登记,一些乞讨者看见普查员拔腿就跑。

我猜他们是将普查员当城管了,一见有公职人员上前问话,就习惯性躲避。

   其实,非但流动人口是人口普查的难点,即便是常住居民,也有可能对人口普查持抵触情绪。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在前期的人口摸底调查中,不少城市的普查员屡吃闭门羹,北京甚至有普查员因为受不了户主的冷脸或担心完不成任务而辞职。

中新网针对此次人口普查所做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选择“会配合普查员进行入户登记”的不足五成,其他人则选择“不会”或“视情况而定”。

   为什么相当一部分公民不愿主动配合政府进行人口普查呢?

我觉得主要存在两个顾虑。

其一是,担心个人信息泄露。

现如今民众对自身隐私权的保护意识空前提升,而现实中我们向各类公共服务机构提供的个人信息经常被“盗卖”,譬如房产情况、银行账户、手机号码等,经常不明不白地就被一些不相干的人获悉,有的信息甚至还在网上被公开叫卖,而很少见此类违法现象受到严厉查处。

人口普查需要入户登记住房、职业等个人信息,部分公民基于过往经验将普查员拒之门外,可谓事出有因。

   其二是,担心“算老账”。

有些公民可能存在与现行法律法规相违背的行为,譬如超生、从事灰色职业、拥有来历不明的房产等,这些行为在人口普查中可能会暴露,从而受到有关部门的追究。

今年8月,北京市人口普查前期摸底调查中收获一件意料之外的“战利品”——15年前,一名山东籍考生假冒一山西同龄者成功考取大学,此后获得北京户籍并成为国家干部,结果在这次人口普查中“原形毕露”。

   这两种顾虑归结到一点,就是部分公民担心自己的个人信息有可能因为人口普查而被公诸于众。

国家统计局显然已经预计到了此次人口普查的不易,特意在今年6月颁布了《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强调:

“保密是人口普查工作的重要环节。

所有普查数据仅作为政策制定参考依据,不作为政府行政处罚的依据。

”甚至前所未有地规定:

“人口普查员在入户调查时需与被调查者签订保密协议和保密承诺书,一旦出现信息泄露将承担相应的责任……普查人员一旦发生泄密行为,将责令其停止执行人口普查任务,予以通报,依法给予处分。

   但恕我直言,这样的规定仍然难以打消人们的戒备之心。

人口普查员多为临时雇用,因泄密而取消其普查资格,或通报批评,这样的处罚很难有约束力,所谓“依法处分”也模糊不清。

再者,若人口普查员或普查机构向公安、税务等公权部门提供相关个人信息,算不算泄密?

这方面美国法律规定得更为严厉和细致——如果美国总统或联邦调查局、移民局、国税局等机构来打听某人问卷内容,而人口普查局人员没有拒绝他们,那么当事人就要被追究法律责任,最高可被处以5年监禁和25万美元罚款。

   从北京人口普查查出高考造假事件这个案例看,“普查数据不作为政府行政处罚的依据”恐怕很难,这件事既然媒体都曝光了,警方自然会全力追查。

不是说恶人不该有恶报,但一个人的违法行为以这种方式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算不上什么“意外之喜”,也不是人口普查的本意。

正所谓“各司其职”,还是应该让普查的负责普查,让打假的负责打假。

   人口普查不是社会治理的万能药,不能指望它包治百病,故而不应承担太多的功能。

如果人口普查既管“清点人头”,同时还兼管打击违法犯罪、计划生育、偷税漏税等,就有可能搞得一些人惶恐不安,即便打开门,也未必肯说实话。

关于主持那点事

(2010-11-0106:

59:

30)

转载

标签:

杂谈

   自去年四月末写博以来,已逾18个月。

文章不多,留言不少。

谢谢大家捧场!

   在“观众来信”年代,想和观众达成真正交流是件不易的事——无论是看信还是回信都很费周章。

当年我读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前身)时,听倪萍大姐讲座,她说每天收到的信成麻袋计,别说回信啦,就是看也看不过来。

记得当时还有位同学很天真很认真地问:

“那这些信你们都放在哪儿呢?

”大姐抿嘴一笑,算是回答了。

不然怎么说,说送纸厂变纸浆了?

那多伤感情啊!

那是电视的黄金岁月,人们娱乐不多,给电视主持人写写信也算是个寄托和排遣吧。

现在当然不必,也不会重现当年的情形了。

正如李宗盛歌中唱到:

时光不再,时光不再哎……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再来。

自尊自重的传统媒体从业者不会再留恋曾经的辉煌。

过去已成传说,往事却并不如烟。

譬如观众来信。

我的博客现在成了我的公开邮箱。

“来信”虽然都很短,殷殷之意却甚长。

在博客的纸条或留言栏提问或有要求的,只要没超出本人能力范围,基本都能回复。

整理了一下,所有提问中有三类问题最突出:

一是我的家庭状况;一是关于主持人和主持的;还有就关于我维权的。

正好,“新浪央视互动”的斑竹金娱也搜罗了一堆类似问题给我,藉此一并作答。

   第一个问题简单。

本人已婚。

有一个18月大的女儿。

我们俩的生日是同一天,公历和农历都是一天。

我的第一篇博文就发在她出生的那天上午。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我在今年春节期间的博文《一个段子的生命力》里已经提到她了。

拜大家祝福,该女生目前长势喜人。

     关于我维权的问题,因为诉开发商一案的二审还在进行中,等结果出来再一并说明。

    第二个问题复杂些。

关于“主持和主持人”,大家提了太多。

我挑了其中一些具代表性的,一并作答。

恕不一一作复。

   

   问:

怎么都开玩笑说主持人是“猪吃人”呢?

莫不是这行当真的需要啥特殊本领吗?

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主持人呢?

有啥硬杠杠吗?

   答:

“猪吃人”?

很耸动的调侃。

此一情形比“人咬狗”还难想象。

呵呵。

   你提到了“这行当”,我想你说的应该是职业主持人吧。

广义的主持人外延宽泛,不一而足。

譬如会议的主持人、活动的主持人、项目的主持人等等,都可以称作主持人。

记得当年一位资深电视人要策划一档关于主持人的节目,请董卿、老毕、马东和我出主意。

我说只做广电主持人题材单一,应扩大范围。

比如婚庆主持人、丧仪主持人、活动主持人等等。

董卿和我争了个面红耳赤。

她主张只有广电主持人可纳入节目范围。

争论没有结果,因为我们说的是两个层面的问题。

我关注的是选题的多样性,她在意的是职业主持人的资格认定。

   职业的广电主持人的硬杠杠很简单。

至少要有两个证:

普通话水平测试证(由国家语委组织的各级机构考试并颁发)、主持人上岗资格证(由国家广电总局组织的各级机构考试并颁发)。

通常用人单位也会有相应的岗位准入制度和部门。

譬如在中央电视台就有一个出镜资格审查的专门机构。

   如果你不是吃广电这碗饭的,则大可不必为考证和准入发愁。

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一名主持人。

至于特殊本领吗,也很简单。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心眼活泛即可。

你就像一个容器,或者是一个场,你得张罗,你得照顾到视听所及的一切。

   

   问:

请问赵普先生,这播音员和主持人到底有啥区别没有?

   答:

即使在广电系统内部,此一问题依然没有达成共识。

有一种观点认为:

一般说来,播音员是以播读他人稿件为主的岗位,创造和发挥的空间有限;主持人则是以表达自撰、或自撰与他撰结合的内容为主的岗位。

姑且听之吧。

   在实践中,过去这两个有一定区别的岗位,现在分野也愈来愈模糊。

这实际说明该岗位需要你“说”和“播”的能力都得具备。

自韩剧泛滥,我们这行现在最时髦的叫法是“主播”。

其实干的还是原来那摊事儿。

   

   问:

我现在是一个网络互动专区的主持人,人气还挺旺的,呵呵。

不过也有人说我的主持很业余,虽然本人皮厚些,但被别人评价业余,心里总是不爽!

这职业主持人和业余主持人真有那么大的的差别吗?

   答:

哪有那么大的差别啊!

对你来说,业余不业余不是重点,人气旺才说明一切。

从就业的角度看,指着他养家糊口的就是职业的。

如是玩票,一个爱好而已,本来就属主业之余嘛。

你对“业余”的评价大可不必理会。

   

   问:

普哥好!

我在工会工作,也常干些主持的事,但总觉得不得要领。

XX过主持人的条目看,但还是没搞清楚主持人到底扮演的是一个什么角色?

   答:

这其实是个大问题,因为主持人分很多种。

不同的主持要求也不一样。

譬如我的节目《朝闻天下》,我们负责的就是播报和串联,当然也会有直播连线和评论,但主要还是播报和串联。

   你在工会工作,大概常会主持些单位里的活动。

这类主持除了要表达某活动的应有之意外,最重要的就是气氛!

气氛的营造是一门学问。

不在于你多么能说,而在于你能否说在点上,说进别人的心里。

差别就在于你是局内人还是局外人。

央视过去有在年关大办年会的传统,是一年一度的员工盛会。

这种活动的主持就会明显有别于电视节目主持。

它的诉求是认同、释放和开心、消遣。

主持人和参与者都可以一定程度上暴露本我,娱人娱己而已。

   从操作层面讲,如果你是主持一台节目。

那么主持人就好比是盘子,而节目就是盘上的菜。

不管你是金盘子还是银盘子,你终究只是个盘子。

盘子是用来装菜的,或者说是衬托菜的。

这“盘子”要是巴望着也被人吃掉,就是喧宾夺主了。

   

   问:

在我们这有很多用方言主持的地方节目,也很受大家欢迎。

我问过外地的朋友,他们也听得懂啊。

做个主持人真的必须要字正腔圆吗?

   答:

有些方言节目我也喜欢看。

但方言终究是小众和地域性的,没必要也不可能推而广之。

至于你所指的字正腔圆应该是指普通话的字正腔圆吧,因为方言也是可以字正腔圆的。

   普通话作为法律规定的全国通用语言,在公共传播平台上使用是有强制性的。

他和文字统一的必要性是一样的。

这事儿的合法性和进步性,自秦以来的两千多年已被证明。

   有些时候,即使是非专业人士,说好普通话也是必要的。

多年前,我的一位朋友不明高烧,急诊入院。

当时该医院已经使用电子处方,也就是医生只能通过局域网下单抓药。

一种很重要的药名中有个“钠”字。

这位医生是南方人,分不清前后鼻音,愣是打不出这个字,以为这种药已经用完,生生耽误了半个多小时,我那朋友差点送了命。

   

   问:

我看过您的故事,说您当年练普通话很刻苦,天天抱着《新华字典》看,是这样吗?

只有这样才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吗?

   答:

即使到今天,我们也视《新华字典》为良师益友。

出长差时通常会带上它。

入门之初就更是如此了。

   我谈不上有多么刻苦。

要想成为职业主持人,普通话是基础中的基础。

如果你想学习普通话,建议你收听、收看两个节目: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

加油!

   

   问:

总听人家说某主持人声音有磁性,那怎样才能有磁性呢?

声音如何才能变得好听呢?

还听说主持人工作状态时的气息控制和唱歌是一回事,是这样的吗?

   答:

“磁性”只是个形容,是个主观感受。

所谓“磁性”,没有客观标准。

举个例子,譬如你正在热恋,你听对方或对方听你就是带“磁性”的。

不过要想使声音悦耳,还是有办法的。

播音、主持专业有专门的课程,建议你最好去听听。

   唱歌和说话的用气发声不太一样。

比如共鸣吧,唱歌会用到胸腔、口鼻腔、头腔。

说话一般口鼻腔就够用了。

初学者也有弄混的,为了显示共鸣优越,用美声或话剧腔说话,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